分享

熊十力:唐•玄奘译的《唯识论》有不足,遂造《新唯识论》以匡之

 思明居士 2025-04-30
熊十力:唐·玄奘译的《唯识论》有不足,遂造《新唯识论》以匡之

熊十力

受西学东渐思潮影响的民国时期,学术界的大师辈出,熊十力算是一个“超狂”人物。他竟然嫌弃玄奘法师翻译的《唯识论》太啰嗦,不究竟,做不到“体用不二”的“修齐治平”。然后自己编造了部《新唯识论》,尽显“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之气势。

能有如此气魄、胆识与自信,与他从小就聪明好学、思想活跃勇于进取的精神是分不开的。熊十力(1885年2月18日—1968年5月24日),今湖北团风县人,家境清苦。父亲是个穷秀才,他总共读了一年半私塾,其中一年为旁听。其父病逝后为邻居放牛来糊口,空余时间自学孔孟。十七岁时立志民主革命,从投身武昌新军凯字营、陆军学生兵始,历经十六载军旅生涯。中山先生的“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的战火中卒炼过,研究学问也没停过。失败后寄居九仙岭阳居寺和敷阳山积庆寺,生活拮据时,衣裤晚上洗白天穿,菩萨头上凉过衣,也为日后“灭弃圣言”埋下了伏笔。期间继续研读儒老释典和西哲,著有《熊子贞心书》(蔡元培作序赞曰:贯通百家,融会儒佛”),志心学问功夫。

熊十力:唐·玄奘译的《唯识论》有不足,遂造《新唯识论》以匡之

梁漱溟

三十四岁时,在南开中学教国文的熊十力,想起梁漱溟之前写文章骂过自己,趁暑假专门跑去北京找梁吵过架,没成想吵成了朋友。经梁漱溟的介绍,拜欧阳竟无为师的他,开始在金陵刻经处内学院专修佛学。三十九岁时,被校长蔡元培聘为北大哲学系特约讲师后,主讲唯识学。当他讲授内学院版《唯识学概论》讲义到一半时,对旧唯识(《唯识论》)学说起了质疑心,认为其“法相”解析过于繁琐,“本体”与“现象”未能贯通,造成了“体用不二”的隔裂等。于是统统丢掉之前讲稿,凭己才智造了《新唯识论》。自诩已超越弥勒大士,堪比佛陀,从此改名叫“熊十力”。

熊十力:唐·玄奘译的《唯识论》有不足,遂造《新唯识论》以匡之

熊十力部分著作

从熊十力后续所写《原儒》《体用论》等书来看,“体用不二,即用见体、意识与存在为一”的观点是其终极一生的哲学思想,儒家心性论立场明。他不知释家之“本心”为何物,却错指为“忽视“本心”的主体性,认为唯识学侧重“赖耶识”含藏种子的染净对立,他认为这遮蔽了儒家“本心即性”的道德主体性与实践能动性熊十力的“体用不二”之论,被学术界抬举成“整个当代新儒学思潮“重立大本、重开大用”的滥觞。他的诠释:'体'是'心体''性体',即人的生命存在的本体、宇宙万物之本,也是道德的本体。'体用不二',即肯定了本心仁体的绝对性、唯一性、能动性和易变性。吾人与天地万物同具的仁心本体,内蕴着极大的力量,可以创造出,生化出整个人文世界。在认识上强调“返求本心”,自证自识”。

《新唯识论》的推出,其唯识学老师欧阳渐以“不依经论、灭弃圣言”给予了尖锐批评,命弟子刘衡如写《破新唯识论》来反驳。桀骜不驯的熊十力用与生俱来的执拗写就《破破新唯识论》进行还击。

熊十力:唐·玄奘译的《唯识论》有不足,遂造《新唯识论》以匡之

晚年的熊十力没能躲过那场“十年运动”,家被反复查抄,遭受着没日没夜的折磨摧残,最后精神失常了。关键时刻,他那儒家“本心即性”的道德主体性隐没了,“刚健、创化的实践能动性”失去了用场。他反复强调的“体用不二”功夫也没了力量,可想当初是他断定唯识学的“缺陷”是“体用不二”的割裂,才造《新唯识论》来匡之不逮的。当年的云居山上,经历同样遭遇的虚云老,时年已过百岁,被行伍出身的年轻人棍棒拳脚毒打,肋骨断裂七窍出血,认为必死无疑了。没想到虚云老用“体用不二”的功夫调理一周后,完好如初,并无任何“割裂”之虞。事后更无一丝嗔怪对方之意。两相比较之下,真能做到“体用不二”功夫者是谁?

显然可知,谁在“割裂”,谁能“不二”了。熊十力所宗的儒家“心性、心体”功夫与概念,迥异唯识学的体、用功夫的,更推翻了他之前《唯识论》为“尚玄想而过在蹈空”的谬论。熊十力还是儒家那套积极去开创建功立业之事,回归到“立德、立功、立言”的经世致用的终极目标。用有为之事功彰显他所力主的“体用不二”的统一性,这依然属于世间法的范畴。

而《唯识学》是通过观察“第六识(意识)时,会发现它所有的分别思虑皆是不完整的,如梦幻一般虚浮不实,每人都在自作梦而入梦,同时又执着地分别着一切。只有真正观察到了第六识,定知“我心”不可信,自觉地将“我见”转到正确的知见上来,此即为转识成智的开始。 接下来会发现以前所说的认识,不过都是随顺世间的假名而已,自此不会再去纠缠攀缘了,前五识也不会再黏着了,恢复了自由身而不被第六识支使,这才是见性开悟的前奏。然后再次第去妄存真,直到八不动地时第八识里的杂染种子断除无余,这时的清净识才叫“本心即性”,与熊十力所言的“本心即性”截然不同。《唯识论》的学说,就是指导人们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尽可能做到“体用不二”的工具书,是照亮现实人生的智慧之光。

熊十力执意编造《新唯识论》,将儒家之“本心即性”的本体论,错认 与释家一样,甚至高超有余之意象,实际上释家从不讲本体论的,正如不承认有第一因一样。其最终目的是急于为自己开创“新儒学”而“立言”,把唯识学细密思辨的能力为己所用,旨在回归儒家“修齐治平、刚健有为”的传统,为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体系而“立德、立功”。站在世间学问立场,有其存在意义。

熊十力:唐·玄奘译的《唯识论》有不足,遂造《新唯识论》以匡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