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海钩沉(431) 滦南人民武装抗日(现代)

 闹市孤猴 2025-05-02

史海钩沉 滦南人民武装抗日大暴动






     1938年7月,冀东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武装大暴动,滦南县域内有2万余人高举抗日大旗,投入大暴动的行列。华北人民武装自卫委员会选举产生了华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区司令员高志远、副司令李运昌、洪麟阁。滦南兴起了两个大暴动策源地——多余屯和小陈庄。滦南暴动队伍整编为16个总队(独立大队),2.14万人投身大暴动的行列。总队数占冀东抗联队伍总数的28.1%,参加暴动人数占冀东抗日联军总人数的30.6%。在暴动中,滦南地区共产党的基层组织解散,党员全部参加暴动。工农士商各界各阶层人士或参加暴动,获捐款捐物,或出工助力,到处是抗日热潮。1938年9月,按照八路军四纵党委的指示,冀东抗联全部西撤。在日伪截击下,高志远部副司令陈宇寰等壮烈牺牲,只有2000余人到达平西根据地。



中共中央 北方局 河北省委对暴动的准备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第二天,中共中央即向全国发出通电,提出“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8月22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洛川会议”)会议对华北和冀东形势也进行具体分析,明确提出:“红军可以一部于敌后的冀东,以雾灵山为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1938年5月,宋时轮支队在平西与邓华支队合编为第四纵队。至此,中共中央完成了在冀东地区开展抗日武装暴动的战略部署。

冀东各级党组织全力投入暴动准备 1937年9月,中共冀热边特委在古冶东兴书店、马城大生全书局建立联络站;中共中央北方局派红军干部李润民、孔庆同等在冀东举办游击战干部训练班;12月,冀热边特委在多余屯召开冀东十县抗日人民代表会议,成立“华北人民武装自卫委员会冀东分会”,决定以迁安为中心,在遵化、丰润、滦县、兴隆等县首先组建抗日游击队,发动游击战争,由两个特委直接领导。同时议定了各县开展游击战争的负责人。其中,滦县南部负责人是高志远、陈宇寰、殷焕章;丰(润)滦(县)边地区负责人是高小安。多余屯会议后,高志远先后联络了大李庄民团队长李文芳(大李庄人)、长凝民团队长王宝三(陈礼庄人)、殷庄等10村联庄会会长殷焕章、汀流河民生医院院长刘冠英等,秘密谋划暴动事宜。为了策动伪警倒戈抗日,还派陈国武潜入汀流河伪警察所,开展策反工作。陈宇寰联络了晁子孚、张子川、曾生远、高荣久、陈家宝、戚树雨、于从杰等30人,还到迁安一带秘密活动,托人买了100多枚手榴弹,以贩运柿子、核桃为掩护分三次运到小陈庄。他又利用168村联庄会会长的身份,奔走于各村联庄会之间,宣传救国救民的道理,动员各村联庄会头领起来抗日,为冀东武装抗日暴动积蓄了一批骨干力量。吴紫阳联络了刘天瑞、赵书铭、戚熙斋、刘正奎等50多名知识分子;吴绍舟联络了30多名爱国青年和暑期还乡的学生;吴紫阳、吴绍舟对司各庄地区的民间枪支进行调查摸底;刘守仁多次向进步青年群众宣传抗日救国,还秘密调查了川林一带民间枪支弹药的底数;滦南地区和乐亭县3000多雇工举行“挂锄”罢工,要求“涨活价”并提出“青纱帐起来抗日去!”的口号。


1938年5月,华北人民武装自卫委员会在天津法租界基泰楼5楼召开第二次会议,决定组建华北抗日联军,下设3个军区:冀南为第一军区,冀中为第二军区,冀东为第三军区(惯称冀东抗日联军)。会议一致推举民主人士高志远为华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区总司令,李运昌、洪麟阁为副总司令。会后,王仲华、李楚离赶赴冀东,分别协助高志远、洪麟阁组织发动武装抗日暴动。

1938年6月下旬,中共冀热边特委以“华北人民武装自卫委员会冀东分会”的名义,在丰润县田家湾子召开军事会议。会议由军事部长李运昌主持。黎巨峰、王大中、杨十三、洪麟阁以及高志远的代表刘冠英等参加了会议。会议通过了《冀东抗日联军行动纲领》,公布了队伍建制和任职命令。冀东抗日联军计划组建6个总队,每个总队2000人左右,分为三路军:第一路(洪麟阁部)司令由洪麟阁兼任,辖第一总队、第二总队;第二路(李运昌部)司令由李运昌兼任,辖第三总队、第四总队、第五总队;第三路(高志远部)司令由高志远兼任,辖第六总队。会议确定,抗日暴动的日期为1938年7月16日。


提前全面暴动与整编 冀东武装抗日暴动即将按计划执行之际,消息不慎泄露。日伪开始收缴冀东民间的枪支,同时开始抓捕暴动的各级领导人。1938年7月4日凌晨,驻滦县伪保安队悄悄包围了多余屯,突袭高志远家。正在开会研究暴动事宜的高志远、王仲华等脱离包围,甩掉伪保安队后到村东的滦河大堤下会合。高志远与王仲华研究后认为,暴动必须提前,不然必受严重损失,决定7月9日提前暴动。不料情况又有突变,日伪7月5日凌晨又袭击滦县大门庄,抓捕正在那里联络暴动的张鹤鸣、张振宇等人未果,但暴动形势十分紧迫,已不容等待下去。李润民等秘密召集300余名暴动骨干,于7月6日在滦县港北首举义旗,宣布暴动。7月7日,港北暴动的消息传到川林。刘守仁当即拉起队伍宣布暴动,几天时间内队伍就发展到500余人。到8月初,滦南地区2.14万各界群众拿起武器,投身抗日。

暴动队伍在短期内迅速扩大,高志远部仅在滦南地区就达到1.79万人。首次攻打乐亭城后,暴动队伍撤回倴城并在倴城南学堂(倴城小学)成立冀东抗日联军司令部,统一命名总队的番号和各级负责人。其中第三路在滦南地区的暴动队伍统一整编为11个抗联总队,一个司令部卫队,一个抗联独立大队,2个抗联独立总队,一个警备司令部。即:第六总队(殷焕章)、第七总队(赵培兰)、第八总队(张子川)、第十二总队(陈家宝)、第十四总队(吴紫阳)、第十五总队(曾生远)、第十六总队(刘天瑞)、第二十三总队(高荣久)、第三十七总队(刘毓之)、第三十八总队(赵云昌)、孙善蛟部(后为乐亭警备司令部)、晁子孚独立总队、宿树柏独立总队和司令部卫队。第十三总队(高小安)、刘守仁独立大队被编至冀东抗日联军李运昌部。

冀东抗日联军第三路机构设司令部。高志远兼司令,副司令陈宇寰、肖秉仁。华北自卫会代表王仲华,参谋长张受民,秘书长吴紫阳,主任秘书田贵新。下设参谋处、秘书处、副官处、军械处、督察处、军需处、军医处、总务处等“八大处”及总队(大队)。

主要战绩 冀东武装抗日暴动之后,滦南地区抗联队伍主动出击,战绩显著。日伪统治基本瓦解。

1938年7月21日,陈宇寰、晁子孚率3000余人包围了路南重镇倴城。经过一小时的谈判,倴城商会会长张荣先、开明士绅梁远峰等大开四门,迎接抗联队伍进城。城内伪警全部归降。陈宇寰、晁子孚率抗联队伍进入倴城后,冲进“洋行”,查抄了日韩浪人未及带走的物品,并把兼营“当铺”的“大安”“富荣”两个“洋行”所存典当之物,全部交由群众认领,百姓无不拍手称快。7月23日,高志远、王仲华率部进入倴城,与陈宇寰会师,正式宣告成立华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区,总司令部设在倴城南学堂。随后,在倴城上空升起了一面长一丈二、宽五尺的“华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区”大红旗,又以总司令高志远,副总司令李运昌、洪麟阁的名义,张贴出宋体石印的“冀东各界人民团结抗战”大布告。冀东抗日联军进驻倴城不久,为便于统一指挥,协同作战,对暴动队伍进行了整编,陈宇寰被委任为冀东抗日联军高志远部副司令。冀东抗日联军司令部分设在滦县兴隆庄、倴城两地。倴城成为冀东武装抗日暴动队伍的指挥中枢。组织三打乐亭城、两攻滦县、越支除霸,收复了40多个较大集镇。其中滦南地区的抗日联军和高志远部攻占31个,还建立了冀东最早的隶属抗联的县级政权——昌(黎)滦(县)乐(亭)联合县政府。


军民团结抗日 抗日联军进驻倴城后,各行各业掀起了支援抗联的热潮。有的筹集粮草,有的慰劳战士,有的捐献枪支……商户自动成立“商民办事处”,为抗联队伍筹措军需。9月初第三次攻打乐亭时,“商民办事处”不仅杀猪慰劳抗联队员,还组织倴城街的10多个饭馆烙大饼,送往攻城前线。倴城商业保卫团及46家商号用于自卫的300多条枪支,全部献给了抗日联军。李老四以修造轧花机为主业的“百顺工厂”、夏德深专修自行车的“同义兴”,都克服人手少、设备不足等困难,主动承担了为抗联队伍修理枪械的任务。

当时,倴城有一家制衣庄,8家成衣铺,20多家裁缝户。得知抗联队伍急需军装的消息后,制衣庄的唐子和,成衣铺的梁老生、张凤祉、高凤山等主动承担了为抗联赶制军装的任务。20多家裁缝户也自动联合起来,加入了制作军装的行列。大家推举张永锡、王悦为牵头人,实行统一管理,并制定了领料、发料、交活儿、验收制度。30多天共缝制军装1.3万余套。抗联队员穿上正灰色新军装,更显整齐、正规,抗日决心更加坚定。

西撤整训1938年8月27日,四纵党委、冀热边特委和冀东抗日联军各路负责人在铁厂举行联席会议。会议由邓华主持,胡锡奎、李运昌、李楚离、王仲华、周文彬和代表高志远部的陈宇寰、代表洪麟阁部的杨十三等参加了会议。会议确定了建立、坚持根据地的方针,决定建立统一的指挥和领导机构、抓紧对部队进行整训。9月中旬,四纵党委在迁安县莲花院(今属迁西县)召开了党委扩大会议(即莲花院会议)。会议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商讨了如何应对日军的“围剿”计划。经过讨论,会议决定:四纵主力撤往平西,留下3个各100多人的游击支队,配合地方开展对日伪斗争,各路抗联队伍也随四纵到平西整训。会后,四纵党委将会议情况、决定意见上报了晋察冀军区和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八路军总部及晋察冀军区均不同意队伍西撤,认为西撤是很不妥的计划,部队不稳定,纪律不好,危险极大。


1938年10月8日,邓华在丰润县九间房(今属丰润区)主持召开会议(即九间房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四纵党委、中共河北省委、冀热边特委和冀东抗日联军的负责人邓华、马辉之、姚依林、胡锡奎、李运昌、李楚离、王仲华、高志远、洪麟阁、杨十三等。会议经过讨论后决定,八路军主力和抗联队伍西撤转移,留下苏梅、陈群、包森、单德贵带3支小队伍在冀东坚持游击战争。会议还研究了西撤的路线,会后即组织队伍西撤。

1938年10月10日,冀东抗日联军高志远部行至蓟县赵各庄时,突遭日伪军袭击。副司令陈宇寰带队伍突围时中弹牺牲;10月14日,第十四总队在白河被围,政治部主任吴绍舟等26人牺牲;10月24日,第十五总队到达延庆、怀来县境,从康庄附近穿越平绥铁路时,遭遇日伪军重兵阻击,总队长曾生远双脚被打穿,被俘后拒绝投降绝食殉国。


冀东人民武装抗日暴动,持续了3个多月的时间,摧毁了日伪在冀东城乡的统治,进一步激发和调动了全民抗战的积极性,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受到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的高度评价。但是,冀东武装抗日暴动没能坚持下来且遭受巨大损失,其教训也是深刻的。冀东武装抗日暴动胜利成果未能保存下来,但锻炼了党的组织和人民群众,为后来开辟隐蔽根据地,发展和壮大抗日队伍,直到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打下了基础。冀东武装抗日暴动的壮举将永载史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