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彝与黑彝的真实关系

 布萨阿孙衣迫子 2025-05-02

●巴隐人

      西南彝族地区是一个神秘的地方,那里生活着的人和物都别具风彩,不论样貌与德行,性格与脾气,固然附着天然的神迷色彩。

       这大概是女娲造人或者古猿进化时鬼使神差的速度与天工神匠的高超技艺融合于人世间展示的神奇画卷吧!历史的长河流经现代的港口,时间的车轮滚过了2025的驿站,联想未来,人们的理想遥遥无期,回顾历史,我们走过了荆棘丛生的艰辛岁月。如今改革开放已经很多年,水深火热的生活,人们起早贪黑,追名逐利,永远没有满足欲望的终点。知识渊博的牛沉默不语,干不完活的马嘶嘶乱吼,牛头不对马嘴。树有根水有源,先祖遗训在耳边回响,先祖走过的路颤颤巍巍,风雨交作,于心海飘摇。

       为了感受先祖的风雨无阻,探寻他们真实的足迹,笔者轻车熟路,访问了与历史靠近的长辈,查阅了许多有关历史资料,或明或暗中终于发现一条小路,有一种侥幸心理的萌芽,这也许是先祖们真实走过的路。

       中国彝族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根据现代的专家学者考古研究和史料记载,有土著说,有羌族南迁融合说,有土著国,夜郎国,南昭国和古蜀国之说,但都说法不一,没有最终确定,仍然在继续研究的状态。如此推算,从建国到灭亡足有千年不倒的鼎盛时期,国王也会长生不老,至少活了五六百年之久。

       事实上,中国彝族的起源和发展,到今天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几乎每个历史朝代都有彝族人的活动轨迹。从公元前1675 年商朝的彝族部落建立古蜀国,到公元前 770 年东周兹兹普乌的六祖分支,到221年三国时期彝族部落首领孟获勇战诸葛亮打成都的传奇战役,再到西夏年间1057年阿普杜慕当选古蜀国的国王,在阿普杜慕(杜宇)的带领下,中国彝人重新攻破防线,夺取了成都。进驻成都平原几百年,过着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彝族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

       后因地震,地球板块的挤压,高山下沉变海底,海底凸起变高山的过程中,海水被翻腾倒灌,洪水泛滥成灾。阿普杜慕被迫带领兵马和乡亲退至南昭,今云南昭通,退隐南昭国融合发展。地震过后,古蜀国的重建任务交给了留守治水有功的将相鳖灵。重建以后的古蜀国,因为鳖灵臣相有汗马功劳,阿普杜慕(望帝)让位给了鳖灵。从此,这个在商朝建立的古蜀国,经过了蚕丛、柏灌、鱼凫、杜慕(望帝)和鳖灵,等等,许多次的政权更迭;经过了经济文化的鼎盛时期。却在多年以后衰败不堪,直至灭亡。

       有人问,什么是白彝黑彝红彝紫彝?其实凉山地区是没有听说过所谓“红彝紫彝”的,也许会在云南贵州的彝族那里会找到线索,也有可能只是兄弟民族的好奇与关心而已。相传在1253年间,忽必烈派兵来到了彝族地区,初步确定了土司制度的实行,形成了土官管土民,“港人治港”的局面。

        关于黑彝白彝红彝紫彝的迷惑,(注:彝语翻译成汉语后,其字面意思是没有意义的,它只要声音就行了)。大彝部落六祖分支后,“估伙曲诺”就分在了凉山地区。“估伙”和“曲诺”还是不同的两个分支,这些都是大彝部落的原始住户,都是古蜀国和南昭国的子民,没有等级划分,都是平等的。真正的不平等,那就是中央封建王朝的手伸进彝族地区以后,真正实行了土司制度,各代皇朝间接统治了彝区,才开始走上奴隶社会的路。有些兄弟家族被朝廷选中,委任以“兹”或“诺”的世袭官爵,各家族之间因此自然形成了高低贵贱的阶级乱象,家族分裂,等级分化。

       最初是汉唐提及,但没有实行。后来到了元朝,忽必烈的蒙古大军确实到来了,确定落实了土司制度。

       土司就是“兹莫”,土司下设很多不同家族的“诺”,来帮助土司管理民众。“兹”和“诺”都是家族世袭制,皇宫一样的规矩,就是一个三岁小孩,也得完全尊重,服从。皇帝朝廷就是利用土司制度统治人民大众的。白彝与黑彝,按阶与嘎希就此诞生。但是在凉山地区,没有红彝与紫彝之称呼,都是外号或歪号罢了。

        白彝与黑彝的称呼并不是原来就有的。元朝实行落实了土司制度,明清王朝巩固执行了土司制度。各地方推举了彝族土司“兹莫”上位,一部分彝族被任命为叫“诺”的土司助手,管理彝族事物,实现彝族管理彝族,以达到当代王朝的间接统治的目的。白彝与黑彝的称呼就此产生。这种称呼的出现离现代很近,大概只有五六百年左右,只是历史的深邃迷离,感觉神秘莫测而已。

      “兹”和“诺”都是统治者皇帝授予的官爵职位。皇帝授予“兹”,“兹”授予“诺”,一级一级授予的,都是管理地方人民大众的国家机器。

       “兹”也叫“兹莫”,相当于州级官阶,“诺”相当于县级官阶,各个地盘各自管理。

       “兹”会派人下乡物色“诺”的人选,把这个“诺”的官爵指定给某一个小地方聚居的某一个家族中的佼佼者。再把另一个“诺”的官爵指定给另一个地方聚居的不同姓氏的家族中的佼佼者。这样以此类推,产生了许多不同姓氏的“诺”,他们会各自管理好各自的地盘。

      “诺”的官爵是没有工资的,只是一种贡俸乡俗制,下级向上级“烧香拜佛”,送猪头,也送钱送物,送金银财宝。但是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权力。正宗的平民百姓必须从属某一个“诺”的管辖范围而生存,否则遭遇抢劫买卖人口,无法保证平安生存。

       为了领土的管辖,从属百姓和买卖人口奴隶的争夺,以及子女相亲婚变事故的发生,“诺”与“诺”之间时常发生枪战,挑起战争。

        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诺”姓氏各异,官阶比较低,职位比较多,第一任“诺”过世以后,“诺”形成家族化,自然而然的整个家族都统称“诺”了,外号叫黑彝。也就是说,“诺”的子孙后代都变成了“诺”,这种转变并不是上级政府“兹”授予的,而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而“兹”是地方的最高统治者,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形成家族化,反而有断后的现象。白彝是正宗的普通民众,白彝与黑彝都是外号,与颜色没有关系。       

       “估伙”和“曲诺”是两个同门兄弟的不同分支,都是大彝民族的原始住民,都包括了所谓的白彝和黑彝。如果“曲”理解为白色的话,它还是银子的意思。所以不能以字面的意思来理解。所谓的黑彝和白彝,都是大彝民族的原始公民,相互间都是兄弟关系,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平等的。但是元朝的土司制度实行后,一部分彝族被朝廷任命的土司(兹莫)选中,当上了家族世袭制的“诺”,也就是黑彝。另外没有被土司选中的彝族就全部变成了平民,叫做白彝。所谓黑彝反过来管理白彝,这种不平等的“阶级矛盾”是受封建王朝的军事镇压而突然发生的。这就是黑彝的构成。

         而白彝的构成比较复杂,就像一条纯洁的溪流,流着流着就会有很多支流汇入,混合流淌。不知道这些半路汇入的支流干不干净,是否被病菌污染过,等等,诸多问题的存在,给这个主流群体带来了长期的潜在的危机。

        白彝的构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大彝部落的原始兄弟住民,这是正宗的彝族,在朝廷实施土司政策,以土司兹莫统治群众,一部分彝族变成黑彝以后,他们才变成白彝的。白彝就是因为黑彝而言的。这部分占百分之六十;二是来源于人口买卖市场,这些人包括家丁,奴隶,“嘎希”,“按阶”等,多半都是外乡人或异族人。这部分占百分之二十五;三是黑彝的私生子,这部分占百分之十五。黑彝被土司兹莫任命为“诺”,变成黑彝以后,为了保持纯正的贵族血统,家族规定不与白彝通婚,家丁和奴隶更加限制,如违反严惩不贷。但是彝族都是以家族聚居的,方圆几百里找不到可以通婚的同等贵族聚居,个别黑彝忍不住盯上了白彝或家丁的妙龄少女,与她们生下了私生子。但是黑彝家族不认私生子,私生子们长大以后,自己的名字变成了自己的姓氏,在黑彝的旗下生活,等黑彝父亲死后,自然而然的变成了白彝。比如果基旗下的毛勒丘莫,瓦扎旗下的阿地阿信,罗洪旗下的尼库布萨,等等。

       黑彝虽然是“官”系,但是也有很穷的。白彝虽然是平民,但是也有很富有的。只要富有,都可以有田地和奴隶。白彝与黑彝是从属关系,而不是压迫和占有的关系。

       奴隶是被自由买卖的外族或外地的人,如果性格鲁莽,不听使唤,对抗买主,甚至会有逃跑的迹象,就会被铁链子栓住,失去自由。

       富裕的平民也可以买入奴隶,马匹,武器等等。如果从属平民被另外一家“诺”射杀而死,这家“诺”必须组织兵力为其报仇雪恨。否则,会变成一种耻辱,不为百姓所追随,失去社会的威望和信任。

          有人说中国彝族是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从奴隶社会直接跨越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其实不然,笔者不是完全赞同。笔者认为即不像完全的奴隶社会,也不像完全的封建社会。确切的说,应该是半封建半奴隶的社会吧!如果说奴隶社会吧?其实也没有那么残酷,主仆之间谈笑风生,温和随意,就像亲人一样。如果不是封建社会吧?其实也不是没有迷信,而且毕莫和道士,以及巫师都已经成为家族化传承,全体民众信迷信的程度不可想象。无论生病还是外伤,都不会去医院救治,而是请毕莫或道士或巫师,进行迷信活动,告慰精神或心理上的疗伤,以期达到身体上的痊愈。直到当今公元2025年高科技的鼎盛时期,还是有人执迷不悟,鼓吹“毕莫文化”,给封建迷信穿上了华丽的外衣。不管封建迷信以否,白彝还是黑彝,“按阶”还是“嘎希”,都一起经历了过来,就算是胜利吧!

       中国彝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给世界各国的考古学家增添了几丝机遇,比如远赴日本岛煮盐的制盐队,中原大地出土的彝族“甲骨文”,以及三星堆的宝藏问世,等等,直接或间接的印证了彝族历史上的发展轨迹。如果不是封建王朝的黑手伸向彝区,如果不是土司制度的代管统治,中国彝族也许就没有划分等级,高低贵贱之分,直接从古蜀国跨越进入现代的社会主义社会吧!白彝与黑彝的关系就在字里行间,让我们梦想着继续穿越吧!♥

       彝族人勇敢而机灵,粗犷而多情,耿直而坦荡,豪爽也热情,是一个爱家爱国,团结友爱的大民族。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