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流放西藏的南宋皇帝

 颐源书屋 2025-05-02
图片

宋恭帝赵显相

图源:网络

图片

汪元量:《瀛国公入西域为僧号木波讲师》

《书简阅中国》中赵显与文天祥片段

传闻该民歌是赵显在萨迦寺时,当地百姓为其所唱。

歌词为:西霞别西沉,今日圆满喜间,充满了彩虹之光。

来自中原之子,是你黎明晨星,

请别急于回乡,留此传宗接代。

图片

公元12891月,元世祖忽必烈听闻目前居住在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上都镇的瀛国公有意前往乌斯藏求法,龙颜大悦,便赐予他中统钞百锭,催促其踏上赴藏之路。

这里的瀛国公,便是宋末三帝中的宋恭帝赵显,藏文文献中称其为合尊·曲吉仁钦(ལྷ་བཙུན་ཆོས་ཀྱི་རིན་ཆེན),当时他19岁,被元朝软禁在此。虽说他有意前往乌斯藏,但背后仍有一段值得深思的历史:赵显居住在上都的这段时间里,江浙和四川一带接连发生暴乱,他们以赵宋后人的名号进行反抗,这使得元朝廷不得不再次担忧起这位即将步入青年的南宋末代皇帝,可以想见当时定有不少以除后患的奏折递到了忽必烈面前,而这些事情赵显又怎么会想不到。在这样的处境中,赵显选择了主动远赴西藏,并且主张不问政事。

图片

八思巴与忽必烈,17世纪

前者同样在元攻打宋时起到了重要作用

鲁宾博物馆藏

图片

实际上,这是赵显第三次迁居,同样的事情曾经发生在他12岁和5岁那年:1282年,当时12岁的赵显住在大都(今北京),有一天他和宋朝旧丞相文天祥突然收到忽必烈的召见,质问是否参与了近期发生在大都内的反叛事件。文天祥当即承认,于是被赐死。赵显虽然否认参与其中,但随着当时大都内发生的一系列暴乱,元朝廷认为他宜居上都,于是他来到了内蒙古。到了内蒙古后,赵显开始学佛,并在乾元寺出家当了僧人。他在这里度过了从12岁到19岁的青春。

图片

文天祥

图源:网络

至于5岁那年,他从临安(今杭州)来到了大都。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人19岁之前的生活会是如此坎坷曲折,并且充满传奇性:1274年,年仅4岁的赵显称帝,太后谢氏垂帘听政;仅在两年之后,元朝大军围攻临安,太皇太后谢氏宣布投降,赵显正式退位,结束了宋朝的统治。1276328日,在元世祖忽必烈的命令下,以幼帝赵显为主的南宋皇族在元军的护送下前往了大都(今北京),并于两个月之后的59日抵达。

在大都,赵显第一次见到了忽必烈,他告诉他们不必改变服色,只依宋朝就好。当赵显等宋朝皇族向忽必烈行过大礼后,忽必烈开始赐封他们,他授予赵显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大司徒以及瀛国公。但当时年仅5岁的赵显不会知道这些头衔的含义,更不会想到他人生中的大部分时光会在距离杭州约4000多公里的西藏度过。

图片

元代大都图

图源:中国历史地图网

图片

如开篇所述,赵显在藏文文献中被尊称为合尊·曲吉仁钦(ལྷ་བཙུན་ཆོས་ཀྱི་རིན་ཆེན),其中“合表明他皇族的身份:哈,即神或天子;尊,即僧人,合尊即天子为僧;曲吉仁钦,直译为法宝。显然赵显在西藏的生活远比在大都和上都时安逸,在汉藏史籍《རྒྱ་བོད་ཡིག་ཚང་ཆེན་མོ》1434年)中记载,当时元帝派人前往西藏查看赵显的情况时,见到了赵显被一众信徒簇拥的情形。而与赵显处于同时代的藏地著名学者布顿·仁钦珠(བུ་སྟོན་རིན་ཆེན་གྲུབ། 1290-1361)在罗列历代藏地译师时,合尊·曲吉仁钦的名号赫然在列。

图片

布顿仁钦珠

图源:the treasury of lives

总之,1289年赵显自大都出发前往西藏后的具体事件鲜有历史记载,我们能知道的是他在经历了一段漫长的路线后(关于这一部分,车明怀先生有详细推测)最终驻锡于后藏名寺萨迦寺(ས་སྐྱ་དགོན),并在这里度过了近35年的时光(现代有争议,见下文)。而他选择,或者说被迫选择在萨迦寺停留,显然与萨迦派与元朝廷之间悠久而密切的联系有关。


图片

《萨迦寺全景图》,18世纪初

芒卓寺藏

图片

30多年的时光里,赵显以合尊之名在西藏有了一定的名望,并且因其学术上的造诣获得了译师(ལོ་ཙཱ་བ)的名号。根据藏文文献,我们发现合尊参与了几部经书的藏文翻译工作,其中首先需要提到的是因明入正理论《ཚད་མའི་བསྟན་བཅོས་རིགས་པ་ལ་འཇུག་པའི་སྒོ》。这一说法最初自布顿大师而来,他称这部经是由合尊在萨迦寺从汉语译本中翻译而来。但对此学界一直以来争议不断,目前较为认可的观点是,这部经最初由玄奘从梵文翻译到汉文中,其后藏族学者分别从梵文和汉文翻译了两种不同的版本,其中汉文翻译是由稍早于赵显的藏族学者敦勋(སྟོན་གཞོན)与汉僧释向觉(སིང་གྱང་ཇུ)二人完成翻译后,合尊对此进行了重新校对和修订。

图片
唐玄奘
图源:网络

合尊参与的另一部著作是大乘百法明门论《ཐེག་པ་ཆེན་པོའི་ཆོས་བརྒྱ་གསལ་བའི་སྒོའི་བསྟན་བཅོས》蔡巴丹珠尔目录1300年之后)中最早提到了这部经由合尊翻译至藏文,但是实际上至元录1285-1287)中清晰地记录了此前这部经已经有了藏文本,所以关于这部经是否由合尊翻译,同样存在争议。

此外,在藏文甘珠尔中还有一部名为业报因果经《ལས་ཀྱི་རྣམ་པར་སྨིན་པའི་འབྲས་བུ་བསྟན་པའི་མདོ》的作品,它被认为是合尊译自玄奘的汉文本,这部经书的开篇用藏文清晰地写着“ཅུའི་བྷཽའི་ཡཱ་ནི་གོ་གྱིང”(拟音:居报呀尼果ging,这一句困扰学界多年,但当代学者魏文在最近的研究中将其精彩地还原为汉语业报因果经,从而可以证明这部经就是译自汉语。那么这部经能说明合尊的藏文水平吗?显然不能,因为玄奘没有翻译过这部经,所以魏文先生认为它可能是当时某种流行于河西民间的疑伪经,亦可想见合尊翻译此经时的佛教知识和藏文能力十分有限,并且这部经文汉文原文仅六百余字,且文辞更加简素,仅是略陈名数而已,文字名相上并不丰富和深入,实在不需要太多的藏文能力和佛学修养

图片
合尊所译《业报因果经》藏文版
图片

根据上面几个作品,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后来受到藏地学界尊重的合尊大师,其藏文和佛学水平可能并非高超乃至精通,因为他是将既有之藏、汉文本放在一起对勘、订正,进而完成的译本,很难称之为真正的翻译。但是,魏文在他的研究中突然笔锋一转,提出了另一个证据——吉祥喜乐金刚自受主授戒仪

赵显到了萨迦后,似乎并非一直住在西藏,最直接的证据是在一位佛海大师的塔铭上写着,他曾秉法于胆巴大师,又从合尊处修习了法门。而这位佛海大部分时间均在杭州度过,并且当时胆巴大师因为受到猜忌也在杭州和普陀山,所以有学者猜测当时合尊可能回到过杭州,但魏文认为1295年佛海到过上都,所以当时合尊也应该还在上都,并且已经有了相应的修行。而至于当时合尊为其所传之法,就是上文末尾所提经文,这一经文最初由魏文在大理丛书·大藏经篇中关注到,他证明了这部经书正是由合尊在大概32岁前,自藏语翻译成汉语,并且根据该经内容的难度和翻译的质量,可以看出合尊的藏汉文水平确实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图片

在玉树的胆巴国师塑像

图片

公元13234月,风云突变,元英宗(1303-1323)下令将52岁的赵显赐死在河西,藏文史书记载,当时被杀的赵显流出了乳白色的血,表明其有冤情。关于赵显突然被杀的原因,古代藏汉史书中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说法,但这两种说法却又表明同一种内在原因——受到了元朝廷的猜忌。

图片

元英宗

图源:网络

汉文史书中称赵显之死是由于受到了文字陷害。起因是早在赵显从大都前往上都期间,有一位宫廷乐师,后来以诗作闻名的汪元量(1241-1317)也一并前往了上都,并在此期间与赵显关系密切。后来当汪元量从大都返回南方时,赵显特意为他做了一首诗: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正是因为这首诗歌中表露出了赵显的思乡之情,所以后来被有心者拿出来做文章,以此来陷害他。这种说法虽然流传甚广,但不被如今的学界认可,因为作诗的时间与他被杀之间隔了太久。

藏文史书中的说法是,当时元朝廷派人调查赵显时,刚好见到他被当地信徒们拥戴,于是认为他蓄意谋反,因而被赐死。有藏文史书称合尊后来还担任了萨迦寺的住持,可以看出他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再加之当时各地出现了许多起义,种种原因肯定让元朝廷感受到了不安。然而如上所述,自古以来藏文史书中均为合尊感到冤枉。

图片

上图局部:萨迦法主贡嘎扎西

图片

另有一件十分流行的历史八卦是:元朝最后一位皇帝,元顺帝·妥懽帖睦尔(1320-1370)是赵显的孩子。这种说法最初出现在元末隐士权衡的庚申外史中,他说当时合尊,也即赵显年老后在如今的甘肃张掖,当时有个赵王见他孤苦伶仃,给了他一个回回的女子并诞下一子,后来元明宗(1300-1329)来到这个地方后见到寺内有神光,问询后得知有神子诞生,于是将孩子和孩子的母亲带走,也就是后来的元顺帝。

图片

元顺帝

图源:网络

藏文史书汉藏史籍中也有类似的说法:合尊高呼:'我本无意谋反却加害于我,来生我将夺取元帝宝座,于是后来明朝取代了元朝统治。此种说法经过后来文学家的宣传,尤其到了明代后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也曾认可这段传闻的真实性。

然而实际上,这一故事无疑是杜撰的,因为历史上元明宗出巡西北是1316年,而1320年元顺帝才诞生。而文人们这样杜撰的内在原因也并不复杂:宋亡以后,汉族士大夫中有相当一部分不满于异族统治,编出这类故事来聊以自慰(王尧语)。不过,历史上亦有说法认为赵显确实有一子,名为赵完普,后来也当了僧人。


图片
已故知名藏学家王尧
第一位用藏汉文献研究赵显的学者

图片

参考文献
王尧:《南宋少帝赵显遗事考辨》;
车明怀:《南宋末代皇帝赵显在西藏活动的历史及其影响》;
李勤璞:瀛国公史事再考──兼与王尧<南宋少帝赵显遗事考辨>一文商榷》;
任崇岳:《元顺帝与宋恭帝关系考辨
魏文:《合尊法宝译事续考》;
万玛羊桑、尕本加:《藏译本<因明入正理论>校勘者合尊大师生平事迹考述》;
帕毛多日杰:《“合尊法宝”的身份及其作品考辨》。
作者
图片

འཇམ་དཔལ་ཤེས་རབ།

江白西绕

拉萨人,迦入撰稿人,编辑,中国人民大学在读博士。

图片
图片绿松石遇上南红
图片冈仁波齐戒指
图片冈仁波齐耳饰
图片OM字耳饰

图片大地之轮耳饰
图片
玛旁雍错戒指

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