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节酸痛常抽筋,补钙不一定有用,试试这两味药

 新用户9362OW5Z 2025-05-03

中医认为,肝有藏血、主筋的生理功能,意思是说人体关节能不能灵活运动,依赖于身体肌腱和筋膜的带动。

如果我们的筋脉松弛、伸缩有度,那我们全身的肌肉关节也就可以活动自如。

但这前提是筋脉必须要有充分的营养才行,而这个养分又需要我们的肝脏来提供。

打个比方,我们的筋脉就类似于一个转动轴,肝血就是润滑油的效果。

如果一个人肝脏功能特别好,肝血足够充盈,那么他的身体肌腱和韧带等组织就能得到充足的濡养,这时候人体就会变得强壮有力,行动也会灵活自如。

反过来说如果肝血供养不上,筋膜得不到充足的肝血滋养,那就会出现关节酸痛,筋脉拘挛,肢体麻木、屈伸不利、抽筋等症状特点。

现在的人年纪轻轻腰酸背痛已经是习以为常,人们往往第一时间想到是不是缺钙了,吃了一段时间的钙片效果又不明显,问题就出在这了。

那么我们又要如何滋补肝血呢?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个方子。

去杖汤,顾名思义,喝了以后,拐杖都可以扔掉了,可见其神奇的力量。

去杖汤出自《朱氏集验方》卷一,具有和血通络,缓急舒筋之功效。组成是赤芍药六两,甘草一两。

图片

赤芍药酸苦,入肝经发挥柔肝止痛,养血敛阴,抑制肝阳的效果;

甘草性平,起到一个补中益气,泻火解毒,润肺去痰,缓急止痛,缓和药性的作用。

二药配合使用,可以化阴,就可以对肝血不足,筋脉失养导致的关节酸痛常抽筋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其实这个方子,在《伤寒论》中叫芍药甘草汤,只不过药量配比不太一样。

在《伤寒论》中,芍药甘草汤是白芍药、炙甘草各四两。

《伤寒论》029条: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说的就是腿脚下肢缺津液的时候,用芍药甘草汤可以治疗。

这个方子之前给一个老太太用过。情况大致如下:

平时不怕冷不怕风,手脚很暖和,脉像属阳脉,比较有力,属于阳证范畴。

不感冒发烧,不流鼻涕,不在太阳病范畴。大便一天一次,略沾马桶,不在阳明病范畴。

口不苦,不咽干目眩,不胸满胁痛,没有往来寒热,胃口很好,不恶心呕吐,少阳证也不明显。

总的来说,身体能量充足,三阳证都不明显,只是右腿有时候痛,有点胀满。

以前有过腰间盘突出,没有做手术,后来自己好了,只是偶尔感觉腰腿疼。

吃过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加牛膝当归,麻黄细辛附子合桂枝去芍药汤。

这些方子喝后会好一些,但总是不尽如人意。喝的时候感觉可能好一些,一停药还是腿疼。

后来喝过几付芍药甘草附子汤,也就是白芍,炮附子,炙甘草三味药,但是药量比较少,白芍3克,炙甘草3克,炮附子4克。

喝后感觉比前面那些方子有效,但是效果依然不是特别明显。

后来经过再次把脉,确定是阳证,身体能量充足,其次感觉脚有时候有点麻麻的,感觉踩在地上有点绵绵的感觉。

最后换成去杖汤,原方是赤芍6两,甘草1两。汉制的话一两大概15克。

现在人脾胃普遍比古人弱,壮火食气,少火生气,所以一般剂量可以从小往大加,有时候小剂量往往比大剂量更见效。

之所以没有用芍药甘草汤,也就是白芍和炙甘草同剂量,是因为患者平时胃口很好,建中的力量不需要太大。

没有加炮附子是因为确定不是阴证。

服药后第一剂就有明显效果,腿没有那么疼了,手背上突出的青筋也明显小很多。喝了2,3剂后,腿疼基本消失,手上青筋下去了90%以上。现在再喝几付巩固效果。

芍药甘草汤,用来治腿部的静脉曲张,但必须要重用,芍药可能得用到30-40克,才见效,因为在《伤寒论》的30条讲过。

有时候剂量轻效果不明显,如果你确定就是这个证,就是这个方,可以加重剂量再试一下,有可能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方子是死的,人是活的,不同体格,不同情况的人,当然用药时剂量是要有所加减。

如果平时气血不是很足,会怕风怕冷,可以加炮附子温阳。如果平时脾胃比较弱,可以加重炙甘草的用量。

其他见解,本病多见因风寒湿邪而发病。所以治疗时当养肝血,舒筋脉,温经脉,祛寒湿。而对于反复发作的抽筋,不妨考虑考虑这些方法。

1.伸筋草加仙灵脾

《任之堂跟诊日记》中余浩的这个方法。余浩在治疗反复抽筋这样的疾病时,往往予小伸筋草15g,仙灵脾30g

琢磨琢磨,确实适合本病的治疗。伸筋草辛散苦燥温通,归肝、脾、肾经,功能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名副其实,擅长缓解筋脉拘急。仙灵脾(淫羊藿)味甘性温,归肝、肾经,内可温肾阳,外可散风湿。

后来,又读了余浩的《医间道》,学到了“木瓜”治疗“转筋”。木瓜酸温气香,入肝、脾二经,善益筋和血而化湿,温而不燥,酸而不敛湿,乃治湿痹、筋脉拘挛之要药。

图片


2.针灸与推拿

可取承山、承筋、阳陵泉、委中、足三里等穴。

我曾令患者将温热的药包放置于这些穴位及抽筋最严重处附近,配合中药治疗,以增强疗效。

亦听闻有医者以手法在承山、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条口、太溪、昆仑等穴位推拿,并拍打小腿,弹拨跟腱,也可取得不错的效果。(转自青竹医社原创

3.伸筋草泡浸法(中医李知行)
伸筋草又叫石松,最早记载于《本草纲目拾遗》,为石松科多年生常绿蕨类植物。
藤类植物多有祛风湿的效果。

《本草纲目拾遗》记载:“主久患风痹,脚膝疼冷,皮肤不仁,气力衰弱。”

来看看一个医案。

男性患者,51岁。1979年3月12日患动脉硬化性脑梗塞。遗留右侧手足拘挛,手指握固,不能伸展,功能完全缺失,皮肤温度较健侧显著冷凉。皮肤颜色紫红,局部明显肿胀。内服补阳还五汤及针刺1年余,效果不显。

1981年2月20日用伸筋草浸泡法治疗。一疗程后,功能改善,手足可自主屈伸,皮肤温度及颜色进步,肿胀减轻。而疗程后,手足伸屈自如,功能完全恢复。

伸筋草泡浸法操作:伸筋草、透骨草、红花各3g。加清水2公斤,煮沸10分钟后取用,水温适宜后,浸泡15-20分钟。一日三次。

中风后遗症的气血不通引起的手足拘挛,伸筋草尚能有如此好的疗效,普通患者的抽筋更不用说。此医案收录于《中医杂志》。

除了外用,还可用来煎汤或者泡酒服用。

《本草药性备要》中记载:“消肿、除风湿,浸酒饮,舒筋活络。”用量在3-12克不等。

不过总体来说,普通百姓我还是偏向于推荐伸筋草煎汤泡脚,简便易行又安全,单用伸筋草煎汤,用量可增至20g,生用更佳。

4.木瓜(王幸福经验)
宋代著名医家许叔微在《本事方》中,曾记载一则用木瓜治风湿痹痛的有趣故事:

安徽广德顾安中患脚气筋急腿肿,不能行走,只好乘船回家,在船上,他无意中将两脚搁在一包装货的麻袋上;

下船时,发现自己肿胀的腿已减轻,疼痛已消失,他十分惊奇,就问船家袋中装的是何物?

船家答是木瓜。

顾安中回家后,即买来木瓜切片盛于袋中,每日将脚搁在上面,不久,他患的脚气肿病就痊愈了。

这一记载说明了木瓜治疗风湿痹痛确有效验。

王幸福老师治疗腿抽筋的患者,在辩证用方的基础上,有两味药必用,一个是白芍,一个是木瓜;

通俗说的抽筋,实际上就是肌肉痉挛,木瓜,白芍都有缓解肌肉痉挛的作用;引申来用,不止腿抽筋,包括胃肠痉挛引起的疼痛,用之皆有效;

王老师临床用木瓜一般30克起步,少于30克疗效不佳。

中医是辨证施治,不是辨病施治。所以这也是许多人不在中医的指导下用药,不易取得好疗效的原因所在了。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岐黄医书,本文内容和图片来自网络,本平台重在交流分享,非商用,若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小编删除。转载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