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说你可能缺钙,你会相信吗? 毕竟中国人在补钙这件事情上,被从小催到大: 婴幼儿时,出牙慢、学步晚、个子矮,赶快补钙; 青春期时,生长疼、腿软、腿容易抽筋,抓紧补钙; 怀孕、生产时,消耗太多、胎儿发育也需要更多的钙,补钙不能停; 上了年纪,钙流失加剧,容易骨质疏松,一个小磕碰就容易骨折进医院,补钙要加强了; 周围人都说手指甲上有白点是缺钙,赶紧补补…… 钙就像是建造高楼大厦的砖,对人体骨骼和牙齿的构成、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老了还健步如飞,大家想尽一切办法补钙。 狂喝牛奶、时不时弄点大骨汤喝、吞下大大的钙片……各种补钙的操作猛如虎。 怎么可能缺钙呢? ![]()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的建议,普通成人的每日推荐钙摄入量为800mg;9~17岁青少年的每日推荐钙摄入量则是1000mg。 尽管天天补钙,但事实上大部分人都普遍存在缺钙的问题。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居民平均每日钙摄入量仅为388.8mg,连需求量的一半都没到! 为什么一直补一直缺?哪里出了问题? 可能因为你总在无效补钙! 的确,奶制品、豆类、虾皮、深绿色蔬菜等都是含钙丰富的食物。合理摄入,钙肯定不会缺很多。 ![]() 还有很多人会额外补充钙片。 但是,我们吃下去的钙到底有没有补到骨头上?让我们的骨头变得坚硬呢? 显然没有,要是光吃钙片就能补钙,那世界上就没有骨质疏松了。 而且钙的吸收有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相对较好的脾胃功能。 脾胃是后天之本,能将吸收来的食物,转化为水谷精微供身体需要。 正所谓:“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 如果脾胃功能较弱,不能很好的把食物转化为水谷精微,在钙吸收的第一步就“失败”了,吃再多钙也白搭,照样可能缺钙。 另外,平时重口味吃得太咸、久坐运动少、过度防晒、爱喝咖啡饮料、吸烟饮酒……这些坏习惯都会“偷”走骨头中的钙。 钙储备量不足,日常摄入又没跟上,身体里的“钙银行”自然入不敷出。 除了脾胃,要想骨头好,避免骨质疏松,还有一点不能疏忽了。 就是我们的肾! 《黄帝内经》中记载:“肾主骨”。 肾的功能强弱,肾气的强弱,决定了我们骨头的质量。 肾气不足,骨的质量肯定差,脆,表现在外就是骨质疏松,易骨折。 古有“人过四十,肾气始衰”之论。 你想想为什么很多老年人容易骨折? 就是因为人老了,肾气不足,骨质变脆啊! 年轻人也是同样的道理,工作压力大、熬夜、生活不规律、过度劳累,导致肾气水平下降。 所以,一定要补肾,恢复肾的功能。 春天,大地回暖,万物复苏,在春季补钙,就像开了“加速包”。 一方面,入春后白天日照时间增长,每天有着更长的时间让钙吸收率提升。 另一方面,春季万物生长,像荠菜、芥菜等钙含量比牛奶还高的绿叶蔬菜一抓一大把,注重搭配,你的一日三餐都能实现“补钙自由”。 ![]() 所以我们可以在春天: 1、晒太阳 这年头,防晒已经刻进大多数人的DNA了。 但不晒太阳,也就错过了身体合成维生素D的机会。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是身体的重要元素之一,且难以从食物中获取。 春天太阳比较温和,没有夏天的烈日那么炙热。 我们可以多晒晒太阳,一方面可以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一方面可以补充肾气肾阳,能预防骨质疏松,让你的骨骼更强壮。 2、适当运动 春天阳光明媚、温度适宜,正是户外活动的好时节。 《黄帝内经》强调:“动则生阳”。无论是踏青、赏花、游玩,还是进行体育锻炼,都能让身体得到充分的锻炼,促进骨骼对钙的吸收和利用,也有助力体内阳气的生发。 运动选择散步、慢跑、养元桩、八段锦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 除此之外,也要注意强健身体的脾肾功能: 3、两丸 两丸即附子理中丸和金匮肾气丸。 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金匮肾气丸能提高肾气水平。 ![]() 两丸相辅相成,共同服用,能温补脾肾、恢复身体整体机能。 脾肾功能强健,人的骨骼也能健壮,骨质疏松的情况也能缓解。 4、小建中汤 原方:桂枝三两 芍药六两 炙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生姜三两 胶饴一升 (经方的使用须经医生辨证) 小建中汤出自《伤寒论》,是一个调脾胃的千古名方。 ![]() 桂枝温通经络,芍药养脾胃;炙甘草补充津液,补充物质基础。 生姜、大枣、炙甘草恢复胃气,胶饴可以补消耗的津液、滋养脾胃。 脾胃功能强健,也能更好地运化吸收我们摄入的食物,有助于钙的吸收。 你今天多存下的每1mg钙,都是建起健康屏障的一块砖瓦,这个春天,让我们一起认真补钙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