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立夏,是一幅用舌尖展开的时令画卷。当葑门横街的青蚕豆带着晨露上市,当东山的青梅在枝头泛出浅黄,这座江南古城便用独特的饮食与习俗,奏响了迎接夏日的序曲。 一、舌尖上的三新三鲜1. 立夏见三新苏州人对时令的敏感,在 '立夏见三新' 的习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樱桃、青梅、元麦,这三样新熟的物产,既是献给祖先的祭品,也是犒赏味蕾的珍馐。樱桃要选光福西山的 '短柄紫',果肉红如玛瑙,酸甜中带着山野的清气;青梅需用糖渍或酿酒,那抹青涩在陶罐中慢慢转化为醇厚的果香;元麦则磨成粉,做成麦芽塌饼,咬一口满是麦香与艾草的芬芳。 2. 三鲜大快朵颐除了三新,苏州人还要在立夏尝遍三鲜。地三鲜中的蚕豆与蒜苗是绝佳搭档,蚕豆软糯如沙,蒜苗辛香提神,搭配成 '翡翠白玉羹';树三鲜里的香椿炒蛋,黄绿相间,清香扑鼻;水三鲜中的鲥鱼,清蒸时连鳞而烹,油脂渗透鱼肉,鲜美不可方物。老苏州人讲究 '不时不食',这些时令美味,正是大自然馈赠的夏之礼赞。 3. 立夏饭的吉祥密码作为立夏的重头戏,苏州各地的立夏饭暗藏玄机。白洋湾的立夏饭,用白米饭铺上小黄鱼、红烧肉、荷包蛋和青豆,寓意 '有财有势'' 日子红火 ';南环社区的豌豆饭,将白花豌豆与咸肉同煮,清甜中带着咸香,象征' 圆满安康 '。更讲究的人家会做' 五色饭 ',用红米苋、金瓜、紫薯、青豆、白糯米拼出五种颜色,寄托' 五谷丰登 ' 的美好愿景。 ![]() 二、民俗里的夏之仪式1. 秤杆上的童趣与祝福立夏称体重的习俗,在苏州延续了数百年。老社区的志愿者会搬出一米多长的老秤,孩子们坐在吊篮里,司秤人一边打秤花,一边念着 '秤花一打二十一,小官人长大会出山' 的吉利话。这不仅是对健康的期许,更承载着长辈对晚辈的殷殷祝福。 2. 蛋网里的童年记忆'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这句谚语在苏州家喻户晓。立夏前,阿婆们会用五彩丝线编织蛋网,装上咸鸭蛋挂在孩子胸前。孩子们三五成群斗蛋嬉戏,蛋壳坚而不碎者为胜,欢声笑语回荡在青石板巷。咸鸭蛋谐音 '邪压蛋',传说能驱邪避灾,守护孩童安然度夏。 3. 七家茶的邻里温情在古城区的小巷深处,'七家茶' 的习俗至今仍在延续。主妇们向七户邻居讨要茶叶和细果,用隔岁的撑门炭煮茶,再加入桃片、青梅、蚕豆等七样食材。孩子们坐在门槛上喝七家茶,寓意 '邻里和睦,百病不侵'。这种以茶为媒的互动,让古老的习俗成为维系邻里情谊的纽带。 ![]() 三、饮食里的养生智慧1. 乌米饭的夏日密码苏州人立夏必吃乌米饭,用南烛叶汁浸泡糯米蒸制而成。乌黑油亮的米饭清香扑鼻,传说吃了能防虫咬、避疰夏。现代科学证实,南烛叶富含花青素,确有抗氧化之效。这道古老的美食,既是味觉的享受,也是智慧的传承。 2. 凉食里的清凉哲学随着气温升高,苏州人餐桌上出现了更多清凉食物。糟鹅、凉拌马兰头、绿豆汤成为主角,薄荷糕、炒肉团子则是解暑佳品。老字号的三虾面、枫镇大肉面也在立夏前后上市,虾籽的鲜美与糟香的醇厚,构成了苏州夏日特有的味觉记忆。 3. 茶饮里的四季轮回苏州人立夏饮茶颇有讲究。清晨一杯碧螺春提神醒脑,午后一盏茉莉花茶消食解腻,晚间则用荷叶、金银花煮茶清热降火。七家茶的习俗,更将饮茶升华为一种社交仪式,让茶香与情谊在唇齿间流转。 ![]() 四、文化里的时空对话苏州的立夏习俗,如同活态的文化化石,镌刻着这座城市的记忆。从 '饯春宴' 的觥筹交错,到 '称人' 时的欢声笑语;从 '立夏饭' 的精致讲究,到 '七家茶' 的邻里温情,每个细节都蕴含着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热爱。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这些习俗依然在社区活动中焕发生机,年轻一代用编织蛋网、制作乌米饭等方式,延续着古老的传统。 当立夏的蝉鸣在园林深处响起,当青石板巷飘来乌米饭的清香,苏州人用舌尖与民俗,完成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时空对话。这不仅是对季节的礼赞,更是对生活美学的坚守。在这个充满诗意的节气里,苏州用独特的方式告诉世界:真正的生活智慧,藏在一饭一蔬的烟火气中,刻在代代相传的习俗里。 原创:鲍逗 甪直文学苑公众号 25.5.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