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稀世《八段锦》秘练法:运气纳精,行血通经(强肾延年)

 武宗 2025-05-06 发布于北京

2025大吉

NEW YEAR

真正的功夫修炼,不仅需要外在的努力,更需要内在的领悟。只有将“求”与“悟”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功夫的至臻境界。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在勤奋努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内心的觉醒和领悟

关注武宗

天下武功

筋髓功 易筋经刚体·洗髓经重生


以武学打开世界·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 

此八段锦具有缓慢柔和的特性,其功效涵盖运气行血、通畅经络、强筋壮骨。有长寿老者表示:“人在生命活动中,气的运行最为关键,气行则血行,血行才能维持身体机能,因此气应当经常运转。”此前的一些活动是为气的运行创造条件,而此八段锦则通过吸纳精气、运气行血、祛除邪气来滋养身体。

练习八段锦时,动作需保持柔和缓慢,以意念引导气的运行,运用气息而非力量,同时静下心来感受气血流动、穴位的开合变化(如出现痒、麻、胀、热、凉等感觉),以及病灶对气血运行的阻碍和气血冲破病灶的过程,最终实现全身气血通畅,使人感到身体轻盈舒适。

一、提翅吸精

1.动作

(1)打开吐纳穴

双脚平行分开,间距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放松且安静地站立,进行6次腹式呼吸,在呼吸过程中,通过意念引导新鲜空气进入身体的各个部位;双手手指分开,用十个指尖交替轻轻叩击上丹田(即从鼻根山根穴到头顶百会穴之间的区域)16次,同时在脑海中想象打开督脉位于头顶的各个穴位;用右手的中指掌骨头(即手背中指根部突出的骨头),分别向右、向左旋转按摩左手的劳宫穴各16次,同时想象打开左手劳宫穴;再用左手的中指掌骨头,分别向左、向右旋转按摩右手的劳宫穴各16次,同时想象打开右手劳宫穴;完成上述步骤后,双手自然下垂,松静站立。

(2)纳精吐浊

①预备式

双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松静站立;接着弯曲双膝,放松脊柱,下蹲至半蹲姿势(此时大腿与地面大约呈45°角);同时放松肘部、手腕,手掌和手指也保持放松状态(如图1)。

②提翅吸精

在预备式基础上,缓慢伸直双腿,伸展脊柱直至身体直立,与此同时,双臂缓慢向前抬起(如图2),

就像鸟儿展翅一样,手臂从垂直于地面逐渐变为平行于地面(如图3);

在伸展身体、抬起手臂的过程中吸气,通过意念让双手劳宫穴吸收大地的精气,同时让头顶督脉的各个穴位吸收天空和太阳的精气。

③扇翅吐浊

完成提翅吸精动作后,缓慢弯曲双膝,脊柱放松收缩,再次下蹲至半蹲姿势,双臂随之下降,双手以手腕为轴,如同鸟儿扇动翅膀一般,使双手随着手臂缓慢下降,直至前臂平行于地面(如图4);

在屈膝落臂时呼气,通过意念将体内的邪气从劳宫穴排出。

④第二次提翅吸精

扇翅吐浊结束后,再次缓慢伸直双腿,伸展脊柱至直立,双臂又像鸟儿提翅一样灵活抬起,直至双臂平行于地面(如图3);在展体提臂时吸气,意念让双手劳宫穴吸取大地的精气,头顶的五个穴位吸取天空和太阳的精气;按照这样纳精吐浊的步骤循环进行,直到完成第六次提翅吸精,接着进行搂气贯顶动作。

⑤搂气贯顶

完成第六次提翅吸精后,水平弯曲肘部,双手回收至胸前(如图5);

然后双手水平向两侧拉开,双臂伸直,翻转手掌使掌心向前(如图6);

以肩膀为轴,双手分别向前下方划大弧线搂气,直至双臂平行(如图7),

再翻转手掌向上,划大弧线,用双手劳宫穴将大地的精气灌注到上丹田,保持6秒钟(如图8);

双手拉开时呼气,搂气贯顶时吸气,并且微微闭上眼睛。

⑥收势

搂气贯顶结束后,双肘分别向左、向右转开,双手掌心向下(如图9),

从面前缓缓下落至下丹田(如图10),

同时,通过意念引导灌注的气随着双手下行,经过中丹田(位于上腹部膻中穴到肚脐中间的位置)最终到达下丹田;双手分别向左右拉开,翻转手掌向前,以肩膀为轴,向左前方、右前方相对划大弧线(如图11),

将身体周围的精气汇聚到丹田,左手在内,右手在外,双手的内、外劳宫穴相互贴合,贴于丹田处(如图12),

保持固精状态6秒钟,然后睁开双眼,双手自然放下,垂于身体两侧。在双手贯气及下落时吸气,手贴于丹田时呼气。

在进行这一段操作时,整个动作要做到柔软、灵活、连贯且完整;以意念引导气的运行,实现意念、气息和动作的有机结合,运用气息而不使用蛮力。

2.功理功效

这一段运动的主要目的是吸收天地间的精气,增强从头部到全身的气血活力。

位于十指尖的十宣穴属于经外奇穴,主要用于治疗中风、热病昏迷等急症。用十指尖轻叩头顶督脉的神庭、上星、囟会、前顶、百会等穴位,能够激发督脉的活力,打开头顶五个穴位,为吸收天空日月的精气做好准备。

劳宫穴归属于手厥阴心包经,是上肢末端调节脉气的关键部位。当大地的精气被劳宫穴吸收后,会沿着手臂进入胸部(上焦)、上腹(中焦)、下腹(下焦)三焦;在劳宫穴吸纳大地精气的同时,督脉也处于畅通状态,头顶的五个穴位能够顺利吸取天空和太阳的精气;此外,一蹲一起的动作可以促进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等经脉的脉气流通。这样一来,既能向上吸取天空的阳气,又能向下汲取大地的阴气,将天地日月散布在大气中的精微物质汇聚到全身经脉中,沿着经络循环往复,滋养脏腑、润泽肌肤、濡养筋骨、滑利关节,实现吐故纳新、扶正祛邪,从而增强人体的生命活力,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效果。

二、单举吸精

1.动作

放松且安静地站立,双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通过意念打开双手的劳宫穴;左手向前抬起并向上托举,掌心向外翻转向上,手指向后,右手翘起,手心向下,手指向前(如图13);

双臂分别向左上方和右下方用力推掌伸直,眼睛注视左手的外劳宫;在用力的同时吸气,通过意念让左手劳宫穴吸收天空和太阳的精气,右手劳宫穴吸收大地的精气;呼气时,通过意念排出体内邪气,左手放下,右手向上托举,重复上述动作;再次吸气时,双臂改为向右上方和左下方用力推掌伸直,眼睛注视右手的外劳宫,意念让右手劳宫穴吸收天空和太阳的精气,左手劳宫穴吸收大地的精气(如图14);

按照这样的方式交替进行,一上一下,一吸一呼,实现吸纳精气、排出邪气的目的,总共完成6个循环。

最后,双手落于身体两侧,分别向左右拉开,翻转手掌向前,以肩膀为轴,分别向左前方、右前方相对划大弧线,将身体周围的精气汇聚到丹田(如图15),

左手在内,右手在外,双手的内外劳宫穴相互贴合,贴于丹田处(如图16),保持固精状态6秒钟,然后自然放下,垂于身体两侧。

2.功理功效

在单举吸精的操作过程中,左手上托,掌心向上,能够引导气顺着左手阴经上升,打开左手劳宫穴与天气相通;右手翘起,掌心向下,能够引导气顺着右手阴经下降,打开右手劳宫穴与地气相通;当双臂上下用力拉直时,督脉畅通,能够调动身体的阳气,牵动阴气,这样人在天地之间,就能够与天地之气相连,吸收天地精华,调节自身阴阳,对颐养天年非常有益。

左臂上举时,能够刺激心、胃、脾、肺等脏腑,主要是通过足阳明胃经来调理胃气,达到健胃固本的作用。

右臂上举时,能够刺激肝、胆及肺等脏腑,主要是通过足厥阴肝经来调理肝气,从而起到明目的效果。因为足厥阴肝经归属于肝,向上连接眼球后通入颅腔的目系组织。

三、双举吸精

1.动作

放松直立,双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通过意念打开双手的劳宫穴、无名指端的关冲穴以及双脚心的涌泉穴;双手向前抬起并向上托举,掌根向外翻转向上用力推掌,同时抬起双脚后跟,在此过程中吸气(如图17);

吸气时,通过意念让双手劳宫穴及关冲穴吸收天空日月的精气,双脚涌泉穴吸收大地的精气,并将这些精气导入丹田;双手和双脚同时下落,手落至与头部等高的位置,脚跟着地,配合呼气,通过意念排出体内邪气。接着,再次重复上托、下落的动作,按照这样的步骤共进行6次;最后,双手落于身体两侧,翻转手掌向前,以肩膀为轴,分别向左前方、右前方相对划大弧线,将身体周围的精气汇聚到丹田(如图18),

左手在内,右手在外,双手的内外劳宫穴相互贴合,贴于丹田处(如图19);保持固精状态6秒钟,然后自然放下,垂于身体两侧。

2.功理功效

在双举吸精的过程中,除了通过四肢末端的主要穴位劳宫穴、涌泉穴吸取天地精气外,无名指端的关冲穴也是一个重要的吐纳部位。因为在双手掌用力上托时,关冲穴处于最高位置,关冲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起始穴位,其开合功能与口鼻呼吸的机能相似,所以当用力达到最大程度时,吸气的力量也最强,通过意念引导,天空和太阳的精气就能顺着关冲穴进入三焦。有长寿老者称:当三焦功能不协调时,体内水火不能相互调和,容易引发便秘,而双举吸精这个动作可以调理三焦(包括胸部、上腹部、下腹部),起到顺肠通便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拉伸脊柱、强壮肌肉,协调五脏六腑的功能,预防腰弯、背驼等问题。

四、运气固精

1.动作

(1)左移运气

放松站立,双脚平行分开,间距稍宽于肩;微微弯曲双腿,将身体重心移至右腿,身体逐渐向右转,抬起左足跟,足尖向内扣;左手微微弯曲,抬起至腹部前方(手心向上),从腹部前方向右上方划弧线至右肩前方(同时,手心逐渐向内翻转,从向上逐渐变为向前),经过面部向左上方划弧线,整个手臂慢慢向左伸直(手心逐渐转为向下),继续划弧线至左胯前方,手的运动轨迹形成一个圆形(如图20);

当左手翻掌经过面部向左上方划弧时,身体随之向左转,左脚转正,抬起右足跟,足尖向内扣,右手微微弯曲,抬至腹部前方(手心向上),从腹部前方向左上方划弧线至左肩前方(同时,手心逐渐向内翻转,从向上逐渐变为向前),经过面部向右上方划弧线,整个手臂慢慢伸直(手心向下),继续划至右胯前方,手的运动轨迹同样是一个圆形(如图21);

按照这样的方式,两手沿着圆形轨迹缓缓连续运动,当左手到达圆形轨迹的最高点时,右手到达最低点,右手到达最高点时,左手到达最低点;当左手划至最高点并继续向左划圆时,左脚随之向左移动一步,躯干也向左移动,右脚向左脚靠拢(如图22);

这是左移运气的第一步;按照这样的步骤继续进行,左移运气总共做6步。动作要连续、灵活、缓慢且均匀,过程中要挺胸直腰,避免弯腰驼背。

在左移运气过程中,当左手开始从圆形轨迹的最低点向右划圆时,双眼要随着左手五个指尖移动,当右手到达最低点时,双眼转移到右手五个指尖并随之移动,如此交替转动眼球,目的是通过意念守住手三阴、手三阳经脉位于指尖的穴位。要用腹式慢呼吸来引导手部动作,左手上划时吸气,下划时呼气,以意念引导气的运行,用气来带动动作,而不是依靠力量。呼吸不能急促,要确保呼吸道以及各指端穴位所吸收的精气,能够通过手臂的运动输送到五脏六腑、经络肌肤的各个部位,实现彻底的吐故纳新。当在运臂过程中感觉到气血在手臂内流动时,就达到了运气排邪的要求。

(2)左向气贯双目

完成左移运气的第6步,当左手下划结束时,左脚尖带动身体转向左方,右脚原地抬起足跟,以第一脚趾为支点,随着身体向左转动,向前跨出一步(如图23),

身体前倾,双腿微微弯曲,双脚平行,间距与肩同宽;双臂和双手弯曲,手心向上捧气(如图24);

以肩膀为轴,向前、向上划弧线,打开双手劳宫穴,对准双眼(如图25),

距离大约15厘米,身体后仰,吸气,通过意念向双眼灌注精气,滋养眼睛,保持6秒钟;双手分别向左右拉开,向前下方划大弧线,再向前上方搂气(如图26),

再次向双眼灌注精气,保持6秒钟;按照这样的方式,向双眼灌注精气3次后,双手经过胸前缓慢下落,通过意念让灌注的气经过三焦归至丹田(如图27);

当双手到达下腹部时,分别向左右拉开,掌心向前,以肩膀为轴,向左前方、右前方相对划大弧线,将身体周围的精气汇聚到丹田(如图28),

左手在内,右手在外,双手的内外劳宫穴相互贴合,贴于丹田处(如图29),保持固精状态6秒钟,然后自然放下,垂于身体两侧。身体向右转,恢复到正常姿势。

(3)右移运气

放松站立,双脚平行分开,间距稍宽于肩;微微弯曲双腿,将身体重心移至左腿,身体逐渐向左转,抬起右足跟,足尖向内扣;右手微微弯曲,抬起至腹部前方(手心向上),从腹部前方向左上方划弧线至左肩前方(同时,手心逐渐向内翻转,从向上逐渐变为向前),经过面部向右上方划弧线,整个手臂慢慢向右伸直(手心逐渐转为向下),继续划弧线至右胯前方,手的运动轨迹形成一个圆形(如图30);

当右手翻掌经过面部向右上方划弧时,身体随之向右转,右脚转正,抬起左足跟,足尖向内扣,左手微微弯曲,抬至腹部前方(手心向上),从腹部前方向右上方划弧线至右肩前方(同时,手心逐渐向内翻转,从向上逐渐变为向前),经过面部向左上方划弧线,整个手臂慢慢伸直(手心向下),继续划至左胯前方,手的运动轨迹同样是一个圆形(如图31);

按照这样的方式,两手沿着圆形轨迹缓缓连续运动,当右手到达圆形轨迹的最高点时,左手到达最低点,左手到达最高点时,右手到达最低点;当右手划至最高点并继续向右划圆时,右脚随之向右移动一步,躯干也向右移动,左脚向右脚靠拢(如图32);

这是右移运气的第一步,按照这样的步骤继续进行,右移运气总共做6步。动作要求与“左移运气”相同。

(4)右向气贯双目

完成右移运气的第6步,当右手下划结束时,右脚尖带动身体转向右方,左脚原地抬起足跟,以第一脚趾为支点,随着身体向右转动,向前跨出一步(如图33),

身体前倾,双腿微微弯曲,双脚平行,间距与肩同宽;双臂和双手弯曲,手心向上捧气(如图34),

以肩膀为轴,向前、向上划弧线,打开双手劳宫穴,对准双眼(如图35),

距离大约15厘米,身体后仰,吸气,通过意念向双眼灌注精气,滋养眼睛,保持6秒钟;双手分别向左右拉开,向前下方划大弧线,再向前上方搂气(如图36),

再次向双眼灌注精气,保持6秒钟;按照这样的方式,向双眼灌注精气3次后,双手经过胸前缓慢下落,通过意念让灌注的气经过三焦归至丹田(如图37);

当双手到达下腹部时,分别向左右拉开,掌心向前,以肩膀为轴,向左前方、右前方相对划大弧线,将身体周围的精气汇聚到丹田(如图38),

左手在内,右手在外,双手的内外劳宫穴相互贴合,贴于丹田处(如图39),保持固精状态6秒钟,然后自然放下,垂于身体两侧。身体向左转,恢复到正常姿势。

2.功理功效

这一段运动的目的是将吸收的天地宇宙间的精气,通过手臂的运动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从而增强体质和活力。

这一段通过意念守住十指端的穴位,随着手臂的运动和呼吸进行吐纳,使天地日月的精气能够沿着经络循环往复运行,进一步充分地滋养脏腑、润泽肌肤、濡养筋骨、滑利关节,将精气中的多种高能物质留在体内,因此能够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在左、右移运气之后,将运行顺畅的精气,通过劳宫穴灌注到双眼,具有重要作用。中医认为,眼睛有五轮: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如图40),

1. 肉轮  2.血轮  3.气轮  4.风轮  5.水轮

肉轮与脾相连,血轮与心相连,气轮与肺相连,风轮与肝相连,水轮与肾相连,多次向双眼灌注精气,能使五轮充分吸收精气,不仅可以明目健眼,还对脾、心、肺、肝、肾等内脏器官的健康有益。

有长寿老者认为,人常常会因为情绪不佳或过度劳累,导致体内阴阳失调、气血运行紊乱、经络堵塞、脏腑功能失调而生病,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调理气血。气血流通以气为主导,气行则血通。因此,这一段安排的运气动作,主要起到引导气行血的作用。平时工作感到疲劳时,按照这一段运臂行气的方法进行简单活动,就能够调节全身气机,使其恢复正常运行,让人感到身心舒畅。

五、扭气归阳

1.动作

双脚分开站立,间距稍宽于肩,双眼平视前方;双臂向前抬起,手心相对,位置略高于肩膀,然后双手向下滑落,手心向下,再分别向左右两侧打开,手心向上,双臂同时伸展至与肩平齐(如图41)。

在双手下滑、双臂伸展的同时,以腰部为轴,上身、头部以及眼球一同向左转动,转到最大限度,左臂也向左转动至最大限度,右臂始终与左臂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此时挺胸缩背,吸气,并专注于劳宫穴(如图42),

保持6秒钟;随后双掌向后翻转,同时双臂屈肘,双手微微弯曲,通过意念想象扭转吸收天空中的精气,使其进入手三阴经的劳宫穴,接着身体转回正前方,恢复到图41的姿势。

再进行右转扭气,动作与左转类似。双手向下滑落,手心向下,分别向左右抛开,手心向上,双臂同时伸展至与肩平(如图41),在双手下滑、双臂伸展的同时,以腰为轴,上身与头及眼珠均向右转,至最大限度,右臂亦向右转至最大限度,左臂随时与右臂保持于一条直线,挺胸缩背,吸气,并意守劳宫穴(如图43),

持续6秒钟;双掌向后翻转,同时双臂屈肘,双手微屈,意念扭吸天空中之精气,进入三阴经的劳宫穴,随之身体转向正前,回到图41的姿势。

左右扭气各进行三次后,从图41的姿势开始,将双手下落于身体两侧(如图44),

接着,双臂屈肘,双手微屈,向上收气(如图45),

使双手劳宫对准额前两侧的阳白穴(如图46),

距离约15厘米,通过意念将扭转吸收的精气灌注到阳白穴,持续6秒钟;然后双手缓缓落下,引导气下沉至丹田,接着双手分别向左前方及右前方外推划弧,将身体周围散失的精气汇聚到丹田(如图47),

手心向里,左手在内,右手在外,内外劳宫相接,叠贴于丹田(如图48),专注于此状态6秒钟。最后,双手经两胯沿身体两侧自然落下。

整个动作过程要做到柔软灵活、连贯完整;以意念引导气的运行,实现意念与动作的结合,运用气息而不依靠力量。

2.功理功效

这一段运动主要是为了协调肩部、颈部以及头部的气血运行,增强体质和活力。

从解剖学角度来看,肱骨上端与肩胛冈相连(如图49),

当手臂向两侧抬起与肩平齐,然后向后翻转并向上用力时,肱骨会随之转动,由于该部位骨架结构的力学杠杆作用,会使肩胛冈向前移动,进而让肩胛骨向前,“驼背”的情况得以改善 。所以,这一段活动首先可以预防老年人驼背。其次,在前几段吸收了天地之精气并进行运气之后,通过这一段的扭臂动作,手心多次向上,能够进一步扭转吸收大气中的精气,将其灌注到阳白穴,再顺着足少阳胆经输送到肩胛肌与冈上肌之间的肩井穴、肩胛冈上窝与手太阳经交汇的秉风穴,以及脊柱上与督脉交汇的大椎穴(如图49)。这样不仅能加强和巩固改善驼背的效果,还能消除五劳七伤,有助于老年人保持身体硬朗挺拔。

六、宽海抵邪

1.动作

身体正立,目视前方,向左跨出一步,双手握拳,屈肘,拳心向内,置于胸前(如图50);

用力将上臂向左右拉伸,同时抬头、挺胸、扩展腹部,在此过程中吸气,通过意念引导,使大椎、哑门和人迎(位于喉结旁一横食指半处)三个穴位吸入气息;然后回到双手对拳的状态,呼气。

接着,身体下蹲成马步姿势,同时,右臂保持屈肘状态,拳心向下,用力向右拉伸,身体向右倾斜,左手向左侧立掌并用力推出(如图51),

眼睛注视左手的外劳宫,抬头、挺胸、扩腹,吸气,通过意念想象左手掌抵御邪气;随后身体起立,回到对拳状态,呼气。

再次用力将上臂向左右拉抻,抬头、挺胸、扩腹,同时吸气,意念使大椎、哑门和人迎三穴进气;然后回至对拳状态,呼气。

接下来,身体再次下蹲成马步,这次左臂保持原来屈肘,拳心向下,施劲左抻,身体左靠,右手向右侧立掌施劲推出,目视右手外劳宫,抬头、挺胸、扩腹,吸气,意念使右掌抵邪(如图52);身体起立,回至对拳状态,呼气。

按照两拳相对开拉、右拳右抻左掌推出、两拳相对再次开拉、左拳左抻右掌推出的顺序,完成一个宽海抵邪的循环。总共进行三个循环,最后身体起立,回到对拳状态时,收回左腿,身体正立,两拳变掌下落(如图53),

至下腹前,分别向左右拉开,掌心向前,以肩为轴,分别向左前、右前相对划大弧,拢体周之精气归丹田(如图54),

左手在内,右手在外,两手内外劳宫相接贴于丹田(如图55),固精6秒钟,自然下放两侧。

2.功理功效

这一段运动的主要目的是协调胸、腹部的气血运行,增强体腔内的活力。《灵枢经》中提到,人的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都汇聚于胸部,所以胸部被称为气海。这一段的操作主要是为了使气海之气更加活跃。屈肘握拳,用力扩胸,能够舒展胸腹部,调理体内气息,增强心肺功能,让气海储存的气更加充沛,进而促进五脏六腑的气血畅通运行。气海之气在运行过程中,重要的穴位,后方有督脉的哑门、大椎穴,前方有足阳明经的人迎穴。所以,在挺胸扩腹、气海纳气时,配合意念引导,天空和太阳的精气就能进入体内;而用力推掌,打开劳宫穴,气会沿着手三阴经运行,这样既能祛除邪气,又能抵御邪气入侵。

七、抱气贯通

1.动作

身体正立,双脚平行,间距稍宽于肩,双眼平视前方。双臂相对屈肘,双手微微弯曲,手心向上,从腹部前方相对,手指向上提起(如图56),

当提到高于肩膀的位置时,手掌向内翻转,手指向上,手心相对(如图57);

然后两肘下落至最低位置,同时双腿微微弯曲,上身保持正直向下沉,积蓄力量(如图58);

接着双手向上伸展至手臂伸直,手掌向前翻转,分别以肩膀为轴,向左右两侧划大弧线(如图59),

与此同时,左脚向左跨出一步,双腿挺直,身体弯腰90°,头顶的百会穴向前(如图60);

当双手划弧至脚前时,掌心向上,眼睛注视劳宫穴,通过意念想象双手抱住气息;随后腰部逐渐伸直,同时双手手指转向正前方,双手随着身体伸直,由前下方向上划大弧线(如图61),

当到达头顶百会穴上方约5厘米处时,收回左脚,双手的两中指相对,通过意念将气息灌注到百会穴(如图62),保持6秒钟;

之后双手分别从头部两侧经过胸前徐徐落下,直至身体两侧(如图63);

通过意念引导,使灌注的气,向前贯通任脉,向后贯通督脉,并贯通手足三阴、三阳等所有经脉,向下运行,贯通全身,直至四肢末梢。保持静立3秒钟,这是一次完整的贯气过程。

进行第二次抱气贯通时,右脚向右跨出。按照这样的方式,左右两侧各进行3次。当最后一次双臂落至身体两侧时,双手分别向左前及右前方向相对划弧,将身体周围的精气汇聚到丹田(如图64),

左手在内,右手在外,两手内外劳宫相接贴于丹田(如图65),专注于此状态6秒钟,然后自然放下,垂于身体两侧。

整个动作要做到柔软、灵活、连贯、完整,以意念引导气的运行,实现姿势与意念的结合,运用气息而不使用力量。

2.功理功效

这一段操作是全身性的机体和气血活动,主要作用是将浩瀚宇宙中的精气,从百会穴灌入,使精气从上到下充满全身经络,畅通全身气血。

八、闭目养神

1.动作

面向初升的太阳,放松站立,双眼微微闭合;双手重叠贴于丹田处,左手在内,右手在外,内外劳宫相互贴合;平心静气,排除心中杂念,专注于丹田;进行至少3分钟的腹式慢呼吸;让全身的穴位自然敞开,自由吸收阳光带来的高能精微物质,滋养精神气息。然后慢慢睁开眼睛。

双臂缓慢地向左右两侧抬起,双手微微弯曲并随之向上提起,就像鸟儿展翅一样,当手臂抬至与肩平齐时(如图66),再灵活地回落至身体两侧;

在抬臂的同时,屈膝提起左腿,足尖下垂,距离地面约20厘米;落臂时,左腿也随之放下;抬臂时吸气,通过意念想象让全身的穴位同时吸收天空和太阳的精微物质,落臂时呼气,通过意念将体内的浊气全部排出。这个动作叫做鸟儿提翅,总共进行两次;第二次抬臂时,提起右腿,落臂时,放下右腿。

这两次提翅动作构成一个循环,总共进行三个循环。第二个循环抬臂时,高度达到全臂与地面成45°(如图67),就灵活地回落,同样交替提起左右两腿。

第三个循环抬臂时,高度达到全臂与地面成30°,然后回落,还是交替提起左右两腿。整个过程都是抬臂时吸气,落臂时呼气;并配合意念实现吸收精气、排出浊气。动作要轻松柔和,如同鸟儿在空中自在飞翔一般。

最后,双手分别向左前、右前方向相对划弧,将身体周围的精气收归丹田(如图68),

手心向里,左手在内,右手在外,两手内外劳宫相接贴于丹田(如图69),专注于此状态6秒钟,然后自然落于身体两侧,结束早上的练习。

2.功理功效

通过前面七段的练习,从头到脚、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从身体内部到外部都得到了充分锻炼,体内各个部位的机能变得活跃,气血运行旺盛。通过闭目养神,能够使吸入的天地日月精气,进一步与体内的元气融合,让人的精神饱满,如同鸟儿展翅翱翔般,以轻快的状态迎接新一天的生活。

此八段锦是依据老年人的身心特点,以经络理论为基础,以运气行血为核心手段,融合了气功、武术和健身操的优点而设计的养生功法。由于其动作柔和缓慢,注重用气而不使用蛮力,非常适合老年人练习。长期坚持练习老年八段锦,能够让老年人气血充足,身体强健,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而且,这套功法不仅适合在早晨练习,平时偶尔感到困倦时,也可以选择其中某一段进行练习,以舒展筋骨,促进气血流通,让身体恢复舒适状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