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谈金融:资产证券化

 遇事明言 2025-05-06

什么是资产证券化

所谓资产证券化(asset securitization),是指把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如金融机构的一些长期固定利率放款或企业的应收账款等通过商业银行或投资银行的集中及重新组合,以这些资产作抵押来发行证券,实现相关债权的流动化。

资产证券化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其标志性事件是1970年2月美国吉利美(GNMA)首次发行住房抵押贷款转手证券(MBS)。

这一创新最初是为了解决金融机构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尤其是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因储贷危机引发的资金短缺。

一、资产证券化开始

资产证券化的主要特点是将原来不具有流动性的融资形式变成具有流动性的市场性融资。

以住宅抵押融资的证券化为例。住宅抵押融资虽然信用度较好,但属小额债权,且现金流动不稳定。为此,有关金融机构就将若干小额债权集中起来,通过政府机构的担保,使其转换成流动性较高的住宅抵押证券。再以对信用度较低的借款人融资的证券化为例。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美国面临储贷机构流动性危机。传统模式下,银行发放长期住房贷款后难以快速回笼资金,导致资金链紧张。

1970年,美国政府国民抵押协会(吉利美,GNMA)首次发行以住房抵押贷款为底层资产的转手证券(MBS),实现了将分散的房贷打包为标准化证券并公开交易。

除了房地产企业,一些信用度较低的风险企业和中小企业其资金大都依靠商业银行的贷款,因为受自身信用度的限制,它们难以在资本市场上筛资。

但是,随着流通市场的扩大,这种低信用等级的企业发行的债券迅速增加,出现了一种高收益债券市场。

这种高收益债券可视为银行向低信用企业融资证券化的一种形式。

此外,某些信用度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贷款也开始出现证券化的趋向,从而提高其流动性,以便于解决不断积累的债务问题。

、资产证券化发展

20世纪80年代,证券化技术从住房贷款扩展到信用卡应收款、汽车贷款等资产类别,形成资产支持证券(ABS)等等

①将住宅抵押证券的做法应用到其他小额债权上,对这些小额债权进行证券化。这使资产证券化的领域大大拓宽,如汽车贷款、信用卡应收款、住宅资产净值贷款和大型设备的租赁等。

汽车贷款具有单笔金额小、分散性高、还款周期明确(通常3-5年)的特点,适合打包为证券化产品。

例如,通用汽车金融公司(GMAC)等汽车金融公司通过证券化快速回笼资金,为消费者提供更多购车贷款。

航空、医疗、工程机械等领域的设备租赁合约(如飞机、MRI设备)因租金收入稳定,成为证券化的理想标的。

例如,通用电气(GE)通过租赁资产证券化优化资本结构。

②商业不动产融资的流动化。

20世纪80年代美国商业地产市场扩张,传统银行贷款难以满足开发商和投资者的资金需求,证券化成为盘活存量资产、分散风险的有效工具。

从1984年起,市场上出现了公募形式的商业不动产担保证券。它以商业不动产的租金收入作为还债金,与原所有者完全分离。

同时还可以将商业地产贷款组合按不同期限或风险等级分层,发行多档证券(如优先档、次级),满足不同投资者需求。

至1986年,CMO规模已超372亿美元

募形式的商业不动产担保证券(如CMBS,商业抵押担保证券)开始在美国市场发展,其核心是通过证券化技术将商业地产抵押贷款打包为标准化金融产品,公开向投资者发行。

③担保抵押债券。它是将住宅抵押凭证、住宅抵押贷款等汇集起来,以此为担保所发行的债券。

其发行方式是由某个金融企业作为发行人,收买住宅抵押凭证并设立集合基金,再以此为担保同时发行3~4组债券。

发行者以抵押集合基金每月产生的现金流为资金来源,在对各组债券支付利息的同时,只对其中的某一组债券的持有人偿还本金。

20世纪80年代,欧洲担保债券标的从房地产扩展至公共部门贷款(如市政项目)、船舶贷款等。

例如,挪威银行发行以船舶为抵押的航运担保债券,法国农业信贷银行推出公共事业贷款担保债券。

1987年出现首单担保债务凭证(CDO),底层资产为高收益债券、银行贷款等债务工具。

小结:资产证券化起源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储贷机构的流动性危机,通过政府机构担保将住房抵押贷款等小额债权打包成标准化证券进行公开交易,解决了资金回笼问题,提升了资产流动性。

随后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随着流通市场扩大,低信用等级企业和国家的贷款证券化趋势显现,推动了高收益债券市场的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