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上渔者》听课记

 艺之芳华 2025-05-07 发布于湖南
“这就是我想要的主题式学习!以后我也试试。”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听了吴丹上《江上渔者》,特别有感触,我想到了主题式学习。主题式学习既包含“内容”维度的知识主题,又包含“方法”维度的学习方式。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这首小诗《江上渔者》,在范仲淹的诗作里具有代表性。他有以民为念,体恤民生疾苦的思想。这一思想,在其作品里得到了充分的揭示,其名篇《岳阳楼记》,是以散文的形式直率表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江上渔者》则是以诗的形式委婉含蓄地体现出来的。

导入时吴老师在介绍范仲淹及其作品的时候,还提到了《渔家傲·秋思》,是因为这首词提到了湖南衡阳。最开始我以为介绍《岳阳楼记》也是因为在湖南岳阳的缘故,直到十几分钟后吴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江山渔者》这首诗的通过捕鱼者与往来人的对比,同情劳动者艰辛,规劝他人尊重劳动者。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她这是带着学生提炼古诗主题思想。

因此,这一节课,一半时间在分析《江上渔者》,一半在迁移拓展其他同类主题古诗《悯农》《伤农》《伤田家》《陶者》《蚕妇》等,也是从扶到放的过程。

和吴丹互相听课这么久以来,第一次不知道写“假如我来教”这一栏。也许是她这堂课的设计方式是我从没想到过的,以我目前的能力来说,我觉得这种方式挺好。

这节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不少,先挑选三个自己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希望自己可以以写促思,以思促行。

首先是课堂板书设计。吴老师这节课的主板书图文并茂,字迹工整。后面的副板书也是用不同颜色粉笔整齐书写,给人一种特别舒服的感觉。江上渔者的主题图比较简单,寥寥数笔却也把这首诗的地点人物凸显出来了。中低年级的教学板书更是如此,板图不容错过。

其次是小组学习讨论。吴老师在拓展同主题诗的时候让学生小组讨论任意一首诗的中心内容。据说吴老师每天都会有小组学习讨论时间。而我说了一学期要实践小组学习讨论模式,可是真正开始的课堂屈指可数。比如今天上的《剃头大师》提出的三个关键性问题就应该让放手让学生去分小组讨论,而不是自己在那逐步引导。一节课留五分钟给学生小组学习讨论很难吗?

最后是自我文学素养。吴老师这节课从范仲淹讲到了文学家的世界观,还讲到了古人以诗讽刺当时社会的情况。课如其人,我和吴丹的在文学素养的差异,在语文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每次听她上课,我总能收获更多课文作者的背景资料。这也是我坚持想听她课的一个重要原因。

简单的一首五言绝句,吴老师却给我上出了上千字的学习思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