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0以内的笔算加法》课后总结反思

 新用户38922816 2025-05-08

一、课前思考

前几日主要思考“为什么要学习笔算”这个问题,因此想让学生也能体会到笔算的重要性。但是仔细分析教材,加上deepseek的回答,我想明白一件事“有些事情可以提前让学生感悟,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想要深刻感悟笔算的必要性,就需要给他们时间和空间。学习达到一定程度,就更容易悟出其中的道理。”

比如计算35+37时,学生会想这个算式先算5+7=12,再算30+30=60,最后算60+12=72,就可以算出结果。有的学生口算水平和记忆力比较强,他们完全是可以口算出来的。不用列竖式,口算也能正确算出答案,而且速度也不慢,那为什么还要学笔算呢?如果老师故意设置一个口算障碍,想要体现笔算的优越性,我觉得对于理解能力强的孩子还是有些牵强。学生听了之后还是不服气,毕竟一年级学的笔算加法都是在100以内,数据不大感悟不深。

有了笔算,计算不容易出错,所以老师为了保证每个孩子都掌握这项基本技能,基本上都会要求每个学生计算时要列竖式。可是,有的孩子口算能力真的很强,他们从来不笔算也能保证正确。我觉得笔算是一种基本技能,一定要会,但对于口算能力超群的孩子只要能保证计算正确,不一定要用笔算。当然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学数学总是要计算,完全不笔算的就能做对的孩子毕竟凤毛麟角。我想表达的意思是不要强迫孩子一定要怎样,只有让他们感受到必要性时,他们才会领悟到笔算的重要性。

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学习笔算重要目标应该放在感悟数与运算的关联性与一致性上。

二、教材分析

图片

以上是教师用书上的教材分析,接下来分享一下我的理解。

不管是什么形式的运算,最后得到的结果都是数,关于数有两个重要的点“计数单位”和“计数单位的个数”。

一定借助小棒呈现口算过程,再将小棒、口算与笔算过程结合起来看,发现三种计算方法其实是一回事“计数单位的累加”。

口算过程是把两个加数都分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再一共有几个一和几个十,最后几个十和几个十起来。笔算过程也是一样的,只是将口算过程用竖式的方式表示出来,让口算过程可视化,更容易检查出计算过程的错误,所以就不容易出错。

为了体现笔算与口算一致性,我把例题1和例题2一起上的,事实上,课上学生可以接受。只是需要课后练习格式规范性和强调进位“小1”的书写。

三、课堂实录

1.不进位笔算加法

图片
图片

上次参与过一次关于“笔算竖式”的投票,很多学生几乎都不会把竖式写成下面这个样子。

图片
那是不是老师在上课时,就不要写这种复杂的写法呢?我觉得必须要写。不仅要写,还要结合小棒图、口算过程对着写,让学生感悟到笔算与口算的一致性。
图片

“捆”对应的计数单位是“十”,“根”对应的计数单位是“个”,所以相同计数单位的数字要对着写,如果写错位置了,表达的意思就不一样。小棒图中的“7根”“6捆”就是的结果,在竖式中表达出来就是“7”和“60”,那的结果就是67。
图片

再对着口算过程看,每一步口算过程,在竖式中都能找到对应的数。
两次对比,说明小棒算、口算与笔算的一致性。
由于有位置制原则,同样的数放在不同数位上对应的意义不一样,所以竖式可以简写,只要能表达算的过程与结果就可以。

在讲例题1时,我没有提问:“可以从十位算起吗?”这个问题。感觉这个问题放在例题2再来提问,学生感触会深一些。

2.进位笔算加法

有了学习例题1的经验,他们很快就会理解笔算加法。但还是需要将小棒图、口算过程与笔算竖式对应起来看。

图片
小棒算过程中,满十根扎一捆,在笔算竖式中体现在“5+7=12”中的“1”写在十位上。但是不够方便,所以才会有竖式简便写法。特别强调进位的“小1”要写在靠近十位的地方,表示小棒图中新扎的一捆。有了小棒图和口算步骤,竖式计算算理更加清晰。

有了进位加法的简便写法,再来思考“从十位算起可以吗?”这个问题,就更容易理解。从十位算起,如果遇到进位,还需要把十位擦掉再重写,一来是因为麻烦,二来是因为万一忘记擦掉就错了。从十位算起不是不可以,是从个位算起更有性价比。

三、课后反思

做得比较好的地方:一节课上了两个例题,上课环节环环相扣,两个例题放在一起讲,学生更容易建立口算和笔算的关联。原来学了一学期的计算,学来学去都是在讲一个事情,只是表达形式不一样而已。也为后面学习笔算减法做准备。

如果第一节课只讲不进位笔算加法,虽然给学生更多练习时间,但是感觉强调一致性不够,知识之间存在割裂。

做得不足的地方:课上完成了竖式的练习,但是关于列竖式计算需要注意的几点没有来得及总结,一节课不够完整。所以,以后上课时还可以再重点突出一些。单元起始种子课,不要过于纠缠细节,而要抓重点目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