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维斯析里,处汉之右。溪源漂疾,横柱于道。涉秋霖漉,盆溢(滔)涌,涛波滂沛,激扬绝道。汉水逆让,稽滞商旅。路当二州,经用(礻守)沮。沮县士民,或给州府,休谒往还,恒失日晷,行理咨嗟,郡县所苦。 译文:析里,地处汉水西面。此地溪流湍急,常常横阻于道路。每当入秋多雨的季节,水势暴涨,涛波汹涌 ,水流激荡,断绝道路。汉水逆冲,往来商贾阻滞稽留,不得通行。此路在凉、益二州间,往来于二州,都要经过这沮县析里。沮县百姓到州府去缴税纳粮等公私往来,也常常因此而延误期限, 行人和官吏无不哀声叹息,深患其苦。 ![]() 斯溪既然,郙阁尤甚。缘崖凿石,处隐定柱。临深长渊,三百余丈,接木相连,号为万柱。过者(栗)(栗),载乘为下。常车迎布,岁数千两。遭遇隤纳,人物俱(堕),沈没洪渊,酷烈为祸。自古迄今,莫不创楚。 译文: 这里的水患如此不利于交通,而郙阁之地尤为严重。当年沿着崖壁凿石开路,在安稳处立柱架桥。走在上面,下临深渊,高达三百余丈,柱子相连,号称有一万根之多。行人走在上面无不胆战心惊,乘坐车马的人也只能下车徒步前行。这条路上常年布满往来的车辆,多达数千辆,一旦遭遇翻车,连人带物一同坠落,沉没在波涛之中,其灾难十分惨烈。所以古往今来,令人痛苦不堪,伤叹不已。 ![]() 于是大守汉阳阿阳李君讳翕,字伯都,以建宁三年(九)月辛巳到官。思惟惠利,有以绥济。闻此为难,其日久矣!嘉念高帝之开石门,元功不朽,(乃)俾衡官掾下辨仇审,改解危殆,即便求隐,析里大桥,于今乃造。 译文: ![]() 原文: (校)致攻坚,()()工巧,虽昔鲁斑,亦其儗象。又醳散关之崭漯,从朝阳之平燥;減西()之高阁,就安宁之石道。禹导江河,以靖四海,经记厥续。艾康万里,臣(蔡)()(),勒石示后,乃作颂曰: 译文: ![]() 原文: 上帝(),降兹惠君,克明俊德,允武允文。躬俭尚约,化流若神。爱氓如(子),遐迩平均。精通皓穹,三纳苻银。所历垂勋,香风有邻。仍致瑞应,丰稔年登。民安以乐,行人夷欣。慕君靡已,乃咏新诗。 译文: 上天(),降赐下李君此等仁爱之人,他能明察秋毫,德行崇高,文武兼备。他自身俭朴,奉行简约,德化传布,宛若神明。他爱民如(子),执政公平。他的精诚感通上天,三次得到朝廷的重用,出任地方长官。他所治之地都留下了功勋,百姓和睦,安宁太平。因此上天降下瑞征,百姓年岁丰登。民众安居乐业,路上的行人洋溢着喜悦欢乐。我们怀着对李君的无限敬仰,乃作诗歌以赞颂。 ![]() 原文: 曰析里()(兮),坤兑之间。高山崔巍兮,水流荡荡。地既塉确兮,与寇为邻。西陇鼎(峙)兮,东(以)析分。或失绪业兮,至于困贫。危危累卵兮,圣朝闵怜。分苻(析)壤兮,迺命是君。振敝救倾兮,全育(孑)遗。劬劳日稷兮,惟惠勤勤。拯溺(亨)(屯)兮,疮痍始起。闾(阎)充赢兮,百姓欢欣。佥曰大平兮,文翁复存。 译文: 诗赞:析里之地,处水陆之间。山高险峻,水势浩荡。土地实在是贫瘠啊,还与外寇相邻。西部陇地高耸,东部河流析分。百姓丧失了世代的产业,生活甚是贫困。社会动荡,危如累卵,终于受到了朝廷的怜悯。授符封疆,任命李君治理此郡。他救济困顿,挽救危亡,保全养育了困苦中的余民。他日夜操劳,勤勉于仁政。他拯救百姓于困厄,疮痍困境始有起色。至于民间充实富饶,百姓欢欣鼓舞。人们都颂扬这太平盛世,感叹文翁(汉景帝时的贤臣)重生。 ![]() 原文: 建宁五年二月十八日癸()。 时衡官掾下辨仇审,字孔信。从史位下辨仇靖字汉德为此颂,故吏下辨仇绋字子长书此颂,时石师南()()()字威明。 译文: 建宁五年(公元172年)二月十八癸()日。 时任衡官掾、下辨县人仇审,字孔信。从史位、下辨县人仇靖,字汉德撰写此颂文。原佐吏、下辨县人仇绋,字子长书写此颂文,刻石者是当时的石匠南()县人()(),字威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