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法、情绪和气血的关系

 响亮2013 2025-05-08

杨定一在《真原医》一书中写道:“当身心呈现和谐、平衡时,便是处在自然同步状态,全身的功能也都非常好。这时我们不仅对自己和别人会觉得舒坦自在,整个生理状况包括免疫、消化、呼吸、循环及思考能力都会运作得非常顺畅。此时不仅是身心和谐如一,身体各部位也皆处于最稳定、最轻松有序的状态下,换言之即是高效率低输出的状态。   

要成功达到身心同步、合一状态,不论使用何种方法,就如同我一再重述的,最重要的仍是心灵改造。 

 如果一个人可以调整自己的心境成为一个体谅、感恩且慈悲的人,他就已经活在合一的状态。在这种认知下,不需任何训练、技巧,人们即可以达到合一状态,一个完全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状态,这正是我想与大家分享的简单真理。” 

 这里杨定一博士提到要达到身心同步,最重要的是心灵的改造。 

 对比,我深以为然。心灵仍然是最重要的因素,而心灵如何归根到底可以落实人的观念人的想法。 

 也就是你有怎样的观点,有怎样的想法,就有怎样的情绪,而有怎样的情绪,就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水平。 

 举个例子,有一次我在听一个老师讲话,他讲得的内容特别治愈温暖,使人豁然开朗,我突然感觉到心里的结打开了,然后肚子有阵咕咕叫的声音,我认为是那个老师讲的话打开了我的心结,让我感觉被打通了,心开了,气运行通畅了,于是促进了肠胃蠕动,然后感觉到肚子一阵咕咕叫。 

 这次体验让我很充分地感觉到想法和气血运行之间的关系。 

 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好的语言好的想法使人感到气血运行通畅,全身温暖。糟糕的语言糟糕的想法则相反。 

 有时候晚上睡前,想到不开心的事产生不开心的情绪了,那很大概率,这个晚上入睡很困难了。但如果心无挂碍,则很大可能睡得不错。 

 我们的想法会影响情绪,情绪会影响身体的五脏六腑,气血运行。 

 喜怒哀乐,每一种情绪都像是一把双刃剑,适度的情绪表达有助于释放压力、舒缓心情,但过度的情绪波动则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当人们处于愉悦的情绪中时,气血会顺应这种积极的状态,加速循环,面部红润,眼神明亮,声音也变得中气十足,这是因为气血充分涌向体表,使得身体各部分都得到了充足的滋养与能量供应。   

而愤怒之时,气血上涌,面红耳赤,血压升高,仿佛体内的火山瞬间喷发,若不加以控制,长此以往,便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巨大压力。

 忧伤过度时,气血郁结,仿佛天空被阴霾笼罩,身体的新陈代谢减缓,消化功能受到抑制,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等情况,正所谓“忧思伤脾”,便是对这种情绪影响气血进而波及脏腑功能的生动写照。 

 李辛老师说,真正能调动你的,是你的生活,你的生活习惯、心理习惯。 

 有人总是在寻找具体的改变的方法,方法是细节性,而提高认知,认识自己,觉察自己,转变观念,改造心灵才是大方向的、根本性的,具体的养生方法就那么一些:无非就是什么早睡早起,运动,饮食,构建和谐关系,做事平衡有分寸等等,都是一些生活常识,但需要在改造心灵的基础上去做,才可能去真正长久地践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