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体内火重的人,免疫越差!学会这套中医去火法,调理易上火体质!

 yygltj 2025-05-09

生活中总有上火的时候:比如吃了上火的东西,喉咙肿痛、大便干、眼睛干涩,不仅让人感觉周身不自在。

同时如果不注意调理,反而会让身体内部阴阳失衡,所以一定要注意灭火,以免扰乱身体自身的免疫力!

图片

分享几个常见的中医调理「内火」的小方法,建议收藏!

一、心火

心火会有哪些表现:口舌生疮、心情烦躁、失眠多梦、心慌胸闷!

这时不妨找找掌心的「劳宫穴」,它是身体天然的莲子心,帮助清心安神,,改善心肾不交!

图片

劳宫穴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它是手厥阴心包经之荥穴,有清心泻火、安神的作用。

按揉方法:

用右手拇指指腹垂直按揉左侧劳宫穴,力度由轻渐重,持续按揉3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每天早晚各一次,睡前操作更佳。

二、肝火

肝火旺有哪些表现:头晕头痛、眼睛干涩、胁肋胀痛、口干口苦、失眠多梦!

图片

这时不妨多揉脚背的「太冲穴」,它是身体自带的逍遥丸,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它是足厥阴肝经之输穴、原穴,有平肝泄热、疏肝养血、消除身体“闷气”的作用。

按揉方法:


用拇指从太冲穴向脚趾的方向推,每次推100下,左右两侧都要推,力度以自己感觉到有点酸痛为宜,建议早上起来时或者平时感觉情绪有火时按揉,可配合膻中穴一起按揉,帮助宽胸理气。

三、胃火

胃火旺有哪些表现:牙龈肿痛、口臭、胃口好总觉得饿、舌苔黄厚

图片


这时候不妨找找内庭穴,内庭穴位于足背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是胃经的荥穴,有清胃火的作用,是身体自带的黄连。

按揉方法:

用食指关节垂直向下点按,每侧持续按压1分钟,可重复2-3组,注意饭后1小时按揉最好,不要空腹按揉!

四、肺火

肺火旺的表现:咽喉肿痛、咳嗽伴有黄痰、鼻容易干、皮肤容易长痤疮、胸闷气喘。

图片

这时多按按手掌的鱼际穴,位于手拇指第一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鱼际穴作为手太阴肺经上的腧穴,同样具有清肺泄热,利咽止痛的作用。

按揉方法:


用大拇指指腹按揉鱼际穴,按揉力度以感到酸胀为宜,每次按揉3-5分钟,每天可多次按揉。

五、肾火

表现:五心烦热、盗汗耳鸣、腰膝酸软、失眠健忘、舌红少苔

图片
图片

这时候多按揉照海穴、涌泉穴,照海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涌泉位于足底,而照海穴取穴时需蜷足,足底前部可见凹陷处,照海、涌泉二穴为肾经之要穴,同样有滋肾降火之功效。

按揉方法:


用大拇指指腹按压照海穴和涌泉穴,力度以自己感到酸胀为宜,每次按压3-5分钟,每天可多次进行。

六、大肠有火

表现:便秘、大便干燥、排便困难、肛门灼热。

图片

大肠有火多按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曲池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曲池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亦有清热泻火之功效。

按揉方法:

用大拇指指腹按压曲池穴,力度以感到酸胀为宜,每次按压3-5分钟,每天可多次进行。

七、胆火

表现:口苦咽干、胁肋胀痛、头晕目眩、耳呜耳聋、失眠多梦。

图片

这时多按小腿外侧的阳陵泉穴,阳陵泉穴 位于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属足少阳胆经,有疏肝利胆,清热利湿,舒筋利节的好处。

按揉方法

用大拇指指腹按压阳陵泉穴,力度适中,以感到酸胀为宜。每次按压3-5分钟,每天可多次进行。可用推拿法,用手掌按压穴位,后沿着经络走向推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