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母亲将拆迁款交给儿子保管,为何法院判令全额返还?——从一起家庭财产纠纷看举证责任与法律适用

 涂娇娇 2025-05-09

SUMMER

案情回顾

图片

2020年,某市法院审理了一起母子间的财产纠纷案:

张老太(化名)因老宅拆迁获得补偿款90余万元,考虑到年事已高,将其中46万元转入长子李某某(化名)账户,剩余款项由次子保管。

后因家庭矛盾激化,张老太要求李某某返还46万元,但李某某辩称该款项是母亲“分配”给他的财产,并非代为保管。

双方争执不下,张老太起诉至法院,要求返还全部款项。

【争议焦点】

款项性质:转账行为是“保管”还是“赠与”?

举证责任:应由哪一方证明款项性质的约定?

法律适用:如何界定保管合同与赠与的法律关系?

图片

SUMMER

法院裁判

图片

一审法院观点【2019】赣0791民初1826号

事实认定:案涉拆迁补偿款登记在张老太名下,且安置人口仅其一人,属其个人财产。李某某未能提供书面赠与协议或其他有效证据证明款项为赠与。

法律适用:依据《合同法》关于保管合同的规定,认定双方成立保管关系,判决李某某返还46万元。

二审法院补充【2020】赣07民终1038号

证据审查:李某某提交的证人证言因与自身存在利害关系,证明力不足;张老太提供的《房屋继承情况说明》虽存在瑕疵,但结合其子曾口头放弃继承的事实,进一步确认款项归属。

法律调整:明确本案虽涉及遗产问题,但核心争议为保管合同纠纷,适用《合同法》相关规定,最终维持原判。

【法律解读】

保管 vs 赠与:如何区分?

保管合同:需证明“代为保管 返还义务”,通常无需书面形式,但需有交付行为。

赠与合同:需证明“无偿给予 明确合意”,大额赠与须以书面形式为佳(《民法典》第657条)。

举证责任:主张赠与的一方需承担举证责任,否则推定为保管(《民事诉讼法》第64条)。

法规变动与实务影响

新旧法衔接:本案原适用《合同法》,现《民法典》合同编第896条延续了类似规定,明确保管人返还义务。

继承问题:若涉及遗产分割,需书面放弃继承(原《继承法》第25条,现《民法典》第1124条),口头放弃需其他证据佐证。

图片

SUMMER

律师办案启示

图片

证据为王:家庭内部财产流转务必留存书面协议,明确款项性质(如借条、保管说明)。

策略选择:

原告:重点证明“交付目的”非赠与,可结合转账备注、聊天记录等佐证。

被告:若主张赠与,需提供赠与合意的直接证据(如书面协议、证人证言等)。

程序要点:

家庭纠纷中,证人若存在利害关系,证言证明力可能被削弱;

涉及多子女的财产分配,建议提前通过公证或协议明确各方权利义务。

给公众的实用建议

家庭财产处理三原则:

书面化:大额资金往来务必签订协议,避免“口头约定”。

透明化:子女共同参与财产分配讨论,减少后续纠纷。

法律化:咨询专业律师,提前规划继承、赠与等法律行为。

作者:朱海龙律师团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