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馆寻珍(114)

 美食美景皆不负 2025-05-13 发布于北京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南馆就在北馆(见上一期)隔壁,是一座以汉画像石为主题的现代化展馆,与古朴的北馆相得益彰。建筑依山就势,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树木中,馆内空间布局合理,设有多个展厅和公共区域,参观环境十分舒适。

清末至1989年之间收集的汉画像石在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北馆)收藏展出,共187块。1989年以后,徐州汉画像石馆藏品不断增加,原来的展出面积偏小,许多珍贵文物无法展示。2001年开始扩建新馆(南馆),这是一座陈列、收藏、研究汉画像石的专题性博物馆。



新馆陈列的主题为“大汉王朝——石上史诗”,展出的是1990年以后新收藏的文物精品,有神道天路、祠堂敬祖、天工神韵、汉石春秋、千秋地宫、碑刻题记六大部分,前三部分在一层,后三部分在二层。


神道天路





汉代神道雕刻有石阙、石碑、石柱、石人、辟邪,石虎、石马、石牛、石羊等。石阙为天门的象征,辟邪、石马身长双翼,石羊上乘坐仙人。神道石雕是汉代建筑、雕刻艺术的杰出代表,它在简约古朴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雕塑立体透视的方法,形成了汉代圆雕厚重、圆润、饱满、流畅的艺术风格。这里展出汉代陵墓前的神道雕刻,如石羊、石兽等大型圆雕,均为国内重要发现,这些雕刻造型生动,气势恢宏,展现了汉代雕刻艺术的高超水平。

六博、乐舞、车马(石阙构件)


舟楫(汉阙基座构件)

车马出行(阙身一段)

石阙

永宁元年石碑

阙首

碑阙

仙人骑羊

盘龙

胡汉征战
两汉时期,汉朝和西域匈奴之间战争与和平的故事不断上演。为了保境安民,许多汉军将士浴血疆场。凯旋回乡后,一些将士加官进爵、升迁高就,成为其戎马生涯中最值得炫耀的故事。
这是一个石椁墓的两侧壁板,上面刻画的有关胡汉战争题材的图像,反映了这段真实的历史。画像分别为胡汉交战、汉兵报捷、乐舞庆祝、胡吏见胡王等。

虎座石柱

墓门画像

石柱

二龙相向(墓柱)

瑞鸟、白虎、门吏&凤鸟、白虎、门吏(墓柱)

建筑人物、执戟侍者&车马出行、拥篲侍者(墓室立柱、墓窗)

建鼓、杂技(墓柱)

青龙、穿环纹、行龙(墓柱)

车马出行(横楣石)

细节:

羊头、铺首衔环(墓门)

兰锜(就是古代兵器架)


九头兽、胡人吹箫、伏羲、女娲、墓窗一组

细节:

二龙穿璧、墓柱、高浮雕墓窗、菱形墓窗

细节:




承天敬祖




祠堂,又称庙堂、石室,是汉代陵区地面上最重要的建筑,也是古人承天敬祖、祭祀亡灵的主要场所。

汉代石式祠堂的建造是用石材雕凿而成,在风格上追求古朴、对称、协调,给人以沉稳庄重之感,特别是在屋面的处理上,用整块大型料石刻画着为祭祀先祖而创作的精美壁画。画像石祠堂是绘画、雕刻、建筑艺术的综合统一,代表了汉代艺术的最高成就。这一部分复原展示了汉代祠堂建筑,表现了祠堂画像的精湛艺术。


力士图&宴饮(祠堂山梁及构件)


历史故事(祠堂左山墙)


祭案

平顶式小祠堂

东王公、珍禽异兽&西王母、车马出行(祠堂山墙石)

建筑人物

车马人物

饲马&人物、马

土伯食蛇



天工神韵




汉画像石是绘画和雕刻结合的艺术,其艺术特色反映了时代的气质、风尚。汉代画家有着超凡的艺术想象力,构图上不受外界环境的制约,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内容同置一幅画面;在具体的物象创作上,变形取神,以形写神,不求形似,但求神似,追求气韵生动的艺术境界。雕刻艺术在汉画像石美的构成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部分按时代顺序展出阴线刻、浅浮雕、高浮雕、圆雕等各种不同雕刻风格的画像石,体现出汉代艺人的高超技艺,每一块画像石都堪称艺术珍品。


迎宾、人物
河伯出巡&导引升仙

细节:


建筑人物

乐舞、人物、异兽

羽人戏虎

缉盗荣归图
这是青山泉凤凰山一号墓的后室画像,展开后画面全长近8米,画像分为三个部分。
画面右侧是第一部分,一官吏高举棍棒,囚徒双腿跪地,旁边摆放“U”形的刑具,这种刑具称为“钳铁”,用它束在犯人的颈部,汉代囚徒又称为“钳徒”。
第二部分以大树为标志,官兵挑旗扬节、骑马乘车押解囚徒。画面中有六辆马车、七位骑吏、一步卒、另有一马。囚犯身着囚衣,三个颈束钳械,一个反绑双手。
画面左侧为第三部分,亭长拥笏执盾在村口迎接,村内庖厨炊火,犒劳官兵。在汉代,接待过往境内官兵是亭长的职责。
云梦睡虎地出土秦简《秦律杂抄·捕盗律》中有“捕人相移以受爵者”,根据规定,捕盗有功者可以加官进爵。估计墓主人因此而得到升迁,将其生前仕途经历刻画在墓室之中。



细节:









比翼鸟、连理枝

雷公、珍禽

龙虎噬咬&双头鹰



大禹治水
大禹是我国古代历史中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又是神话传说中的英雄。这一幅“大禹治水图”全长近三米,刻画了十位人物。画面左起,帝舜躬身拜见坐在大树下的帝尧。大禹头戴斗笠、手持耒耜,卷袖而立,巍峨如山。画面右方是大禹的家人送别大禹的场面。一妇人手拿包袱掩面而泣,似为禹的母亲,有二人在劝慰。另一妇人怀抱婴儿,依依难舍,是大禹的妻子涂山氏女,婴儿应当是大禹的儿子,即后来的夏朝帝王启。最右面挂杖的老者是大禹的父亲、曾经治水未成的鲧。整个画面形象生动、叙事清晰,使人想到了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动人场面。

人物

翼虎、双头鹰

异兽

藻井构件

石羊柱

鹿车图

人物、凤鸟

麒麟异兽

车马出行

人物

异兽


祥禽瑞兽、车马

珍禽异兽

羽人饲凤、连理树

朱雀、白虎

一楼的展示结束后,上到二楼时沿路也都是嵌在墙上的汉画像石。刚到徐州参观北馆时,真被这些画像石的美与珍贵惊呆了,现在看多了,感觉到处都是,简直可以用来“盖房子”了。




汉石春秋




汉画像石,以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眷恋,同时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创造出当时人们幻念中的鬼神世界,体现了人们对死后的追求。这部分分类展现汉代社会衣、食、住、行、征战比武、乐舞百戏、神话故事等社会百态,题材丰富,生动地再现了汉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PART 01
丝国天衣 汉服华彩

汉画像石中有许多描绘当时“女修织衽”的纺织情景。衣冠是身份的象征,衣冠楚楚是贵族必须的修养,汉代衣冠的制度突出特点是高冠博带、深衣襜褕,这些形象在画像石上随处可见。汉代官吏的服饰,锦绣文华,色彩艳丽,即所谓“章服”制度。


侍者迎宾

纺织


细节:


宴乐、纺织

拥篲门吏&抱盾门吏&门吏

人物

PART02
耕耘稼穑 饮食为天

汉代人特别重视饮食以及饮食的礼节文化。徐州汉画像石中大量的图像表现了当时人们的饮食文化。古代,人们多把厨房设在正堂之东,因此也叫“东厨”。曹植《当来时大难》诗中说:“日苦短,乐有余,乃置玉樽办东厨”。


庖厨
在这幅画像石上可以看到烤串的图像,原来在东汉时人们就已经吃烤串了。烧烤这种原始的烹饪方法称为“炙”,这个字就是把一块肉放在火上面烤。“脍”就是把肉切成小块。脍炙人口这词原义是美味人人爱吃,后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




宴乐

舂米

细节:

PART03
如翚斯飞 宫室建筑

现存的大量汉代建筑遗址大都是汉阙、祠堂等石结构。但这时期建筑形象的资料却非常丰富,大量的汉代画像砖、画像石和明器,对真实建筑的形象、室内布置、以及建筑组群布局等方面都作出形象具体的补充。


车骑过桥

建筑人物

PART04
丽服扬靓 乐舞百戏
徐州汉画像石中常见的乐舞表演有长袖舞、建鼓舞、傩舞等,还有大型的广场演出总汇仙倡,杂技节目也是琳琅满目。

建鼓舞

乐舞

建鼓、六博

建鼓

百戏、庖厨、建鼓

胡人乐舞

凤鸟、乐舞

乐舞、车马

PART05
分曹并进 六博游戏

汉画像石中最常见的游戏内容为六博。六博的历史悠久,东汉许慎《说文》载:“古者乌曹作博。”《世本·作篇》也说“乌曹作博”。乌曹是夏桀的臣子,距今三千五百多年了。博戏为二人投骰行子,以筹计数。

六博

斗羊

狩猎

PART06
历史故事 抑恶扬善

徐州汉画像石中有许多历史故事,其题材内容依据史书典籍中寓意深邃的故事,创作出的有现实意义的画面。这部分的内容,精心选材,以图说史,阐述封建伦理大义,图谶神权天授之理,其中有孔子见老子、孔子问师、孔门弟子、周公辅成王、二桃杀三士、秦始皇泗水取鼎等。这些画面大都刻画在祠堂中,有“恶以戒世,善以示后”的意义。


乌获扛鼎
乌获为周代著名勇士,传说力能扛鼎。

孔子见老子

PART07
出舆入辇 宝马雕车

汉代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车马,同时车马是汉画中最流行的题材。徐州汉画像石车马出行图的图像资料,可以看出汉代车马制度和迎候的礼仪。


车马出行




出行

PART 08
生死相依 男欢女爱

汉画像石中有许多表现男女相爱内容的画像。有的采用历史故事、借古言今,如牛郎织女等神话故事。有的采用比兴之法,假物喻像,比如鸾凤交颈、龙凤呈祥、双龙穿璧、伏羲女娲等。在众多的爱情题材的画像中,有一些用写实手法直接表现男女相爱的场面,有男女接吻图、男女交媾图等。


接吻

细节:


相拥

细节:

凤鸟交颈

龙凤呈祥

PART09
止戈为武 征战修兵

徐州汉画像石中反映习射比武、格力竞技的内容特别丰富。 东汉建武九年(33年)至延熹元年(158年),东汉王朝与匈奴进行的一场长期、大规模的民族战争。 汉画像石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记录下来。


武库

椎牛

比武、斗虎

汉兵进攻

比武


PART10
光怪陆离 神话传说

画像石中有东王公、西王母;三足鸟、九头兽;昆仑仙境、 珍禽异兽等。


东王公、西王母、青龙、白虎、祥禽瑞兽、九头兽


细节:








周穆王见西王母

铺首、伏羲女娲

女娲、仙人戏凤、交龙、青龙

西王母

东王公、西王母

女娲

双阙建筑、嫦娥奔月

双鱼、三足鸟

铺首衔环

珍禽异兽&鱼龙升仙

珍禽

异兽

三兽(牛、大象、骆驼)、仙人饲凤

仙人骑象

鸡首、牛首、人物

建筑人物异兽
PART11
菩提正果 佛教初传

早期佛教徒对佛的崇敬,是用某种象征物代表世尊(如智慧树)来象征。因此,东汉初期佛教传入中国的时候,人们只有用佛经故事的内容,来表示对佛的尊敬。


僧侣骑象



千秋地宫



墓室作为死者的葬身之所,在古代被视为阴间住宅,予以高度重视。汉代,豪强之家生时恣意享乐,极尽其欲,死后则崇仰厚葬,墓室装饰风气盛行,各地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选择不同的材料,营建不同风格的墓葬。加之崇仰鬼神,迷信好名之风甚盛,多爱把自己所崇拜、爱慕的东西在墓中雕刻成画。同时,徐州附近盛产石灰岩青石,为营造画像石墓提供了石料来源,因此,众多汉画像石祠堂、墓葬,便在徐州一带盛行起来。这里复原展出两座不同风格的汉画像石墓葬,表现出汉代的地下建筑艺术,感受汉代墓葬的独特魅力。

车辐山画像石墓

车辐山位于徐州市东北60公里,汉墓在邳州市车辐山乡埠上村东200米处,于1999年被发现,为砖石混合结构,墓门北向,平面星“十”字型结构。由墓道、墓门、前室、后室、左右耳室组成。出土汉画像石23方。墓内南北长6.3米、东西宽5米。汉代墓葬模仿地面建筑而建,采用前堂后室制,前堂为会客的地方,较为宽大;后室称“寝”,是休息的地方,只有登堂才能入室。堂的入口称为“门”,堂、室之间的入口为“户”,堂、室之间窗称为“牖”,按古代礼制,户偏东、牖偏西。前堂左右有耳室,东面为厨房,西面为仓储。墓室顶部采用锲型砖券顶,券顶技术增大了室内的空间高度。古代葬俗汉武帝之前为异穴合葬,汉武帝之后为同穴合葬,该墓为合葬墓,墓室后壁雕刻鸾凤合鸣,有百年和好的意思。




江苏贾汪崮岘村汉画像石墓

江苏贾汪崮岘村汉画像石墓于2002年发现,该墓坐北朝南,石结构单室墓,平面呈“凸”字形。由甬道、墓门和墓室组成。墓室部分按墙外侧计算为东西宽2.28米,南北长3.86米。墓室画像浅浮雕,共有8幅画像。题材内容包括祥瑞辟邪图像、车马出行及门吏等。





碑刻题记



徐州见于史籍金石著作的汉碑很多,其中有碑名可考的十一种。地面传世的汉碑大部分失落亡佚。已发现的一批汉代石刻文字,大约在20余方,有的刻在画像石上,称之为题记;有的直接刻在石上,称之为刻石。汉画像石上,刻在物像旁边,称之为“榜题”,刻在画图外,称之为“题记”,题记内容包括有纪年、墓主人姓名、身份、生平事迹、建筑费用等。 这里展出20多块汉碑刻铭和有文字题记的石刻画像,表现汉代书法艺术的卓越成就,这些刻铭和题记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是研究汉代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

黄石公碑

图片拍摄于2025年5月5日
【本号第782篇文章】
Image
《宝馆寻珍》百集索引(一)
宝馆寻珍(11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