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末至1989年之间收集的汉画像石在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北馆)收藏展出,共187块。1989年以后,徐州汉画像石馆藏品不断增加,原来的展出面积偏小,许多珍贵文物无法展示。2001年开始扩建新馆(南馆),这是一座陈列、收藏、研究汉画像石的专题性博物馆。 ![]() 神道天路 ![]() ![]() ![]() 六博、乐舞、车马(石阙构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承天敬祖 ![]() 祠堂,又称庙堂、石室,是汉代陵区地面上最重要的建筑,也是古人承天敬祖、祭祀亡灵的主要场所。 汉代石式祠堂的建造是用石材雕凿而成,在风格上追求古朴、对称、协调,给人以沉稳庄重之感,特别是在屋面的处理上,用整块大型料石刻画着为祭祀先祖而创作的精美壁画。画像石祠堂是绘画、雕刻、建筑艺术的综合统一,代表了汉代艺术的最高成就。这一部分复原展示了汉代祠堂建筑,表现了祠堂画像的精湛艺术。 ![]() ![]() ![]() ![]() ![]() ![]() ![]() ![]() 东王公、珍禽异兽&西王母、车马出行(祠堂山墙石) ![]() ![]() ![]() ![]() ![]() ![]() ![]() 天工神韵 ![]() 汉画像石是绘画和雕刻结合的艺术,其艺术特色反映了时代的气质、风尚。汉代画家有着超凡的艺术想象力,构图上不受外界环境的制约,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内容同置一幅画面;在具体的物象创作上,变形取神,以形写神,不求形似,但求神似,追求气韵生动的艺术境界。雕刻艺术在汉画像石美的构成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部分按时代顺序展出阴线刻、浅浮雕、高浮雕、圆雕等各种不同雕刻风格的画像石,体现出汉代艺人的高超技艺,每一块画像石都堪称艺术珍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汉石春秋 ![]() 汉画像石,以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眷恋,同时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创造出当时人们幻念中的鬼神世界,体现了人们对死后的追求。这部分分类展现汉代社会衣、食、住、行、征战比武、乐舞百戏、神话故事等社会百态,题材丰富,生动地再现了汉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 汉画像石中有许多描绘当时“女修织衽”的纺织情景。衣冠是身份的象征,衣冠楚楚是贵族必须的修养,汉代衣冠的制度突出特点是高冠博带、深衣襜褕,这些形象在画像石上随处可见。汉代官吏的服饰,锦绣文华,色彩艳丽,即所谓“章服”制度。 ![]() ![]() ![]() ![]() ![]() ![]() ![]() ![]() ![]() ![]() ![]() ![]() ![]() 汉代人特别重视饮食以及饮食的礼节文化。徐州汉画像石中大量的图像表现了当时人们的饮食文化。古代,人们多把厨房设在正堂之东,因此也叫“东厨”。曹植《当来时大难》诗中说:“日苦短,乐有余,乃置玉樽办东厨”。 ![]() ![]() ![]() ![]() ![]() ![]() ![]() ![]() ![]() ![]() ![]() ![]() ![]() 现存的大量汉代建筑遗址大都是汉阙、祠堂等石结构。但这时期建筑形象的资料却非常丰富,大量的汉代画像砖、画像石和明器,对真实建筑的形象、室内布置、以及建筑组群布局等方面都作出形象具体的补充。 ![]() ![]() ![]() ![]() ![]() ![]() ![]() ![]() ![]() ![]() ![]() ![]() ![]() 汉画像石中最常见的游戏内容为六博。六博的历史悠久,东汉许慎《说文》载:“古者乌曹作博。”《世本·作篇》也说“乌曹作博”。乌曹是夏桀的臣子,距今三千五百多年了。博戏为二人投骰行子,以筹计数。 ![]() ![]() ![]() ![]() ![]() ![]() 徐州汉画像石中有许多历史故事,其题材内容依据史书典籍中寓意深邃的故事,创作出的有现实意义的画面。这部分的内容,精心选材,以图说史,阐述封建伦理大义,图谶神权天授之理,其中有孔子见老子、孔子问师、孔门弟子、周公辅成王、二桃杀三士、秦始皇泗水取鼎等。这些画面大都刻画在祠堂中,有“恶以戒世,善以示后”的意义。 ![]() ![]() ![]() 汉代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车马,同时车马是汉画中最流行的题材。徐州汉画像石车马出行图的图像资料,可以看出汉代车马制度和迎候的礼仪。 ![]() ![]() ![]() ![]() ![]() 汉画像石中有许多表现男女相爱内容的画像。有的采用历史故事、借古言今,如牛郎织女等神话故事。有的采用比兴之法,假物喻像,比如鸾凤交颈、龙凤呈祥、双龙穿璧、伏羲女娲等。在众多的爱情题材的画像中,有一些用写实手法直接表现男女相爱的场面,有男女接吻图、男女交媾图等。 ![]() ![]() ![]() ![]() ![]() ![]() ![]() ![]() 徐州汉画像石中反映习射比武、格力竞技的内容特别丰富。 东汉建武九年(33年)至延熹元年(158年),东汉王朝与匈奴进行的一场长期、大规模的民族战争。 汉画像石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记录下来。 ![]() ![]() ![]() ![]() ![]() ![]() ![]() 画像石中有东王公、西王母;三足鸟、九头兽;昆仑仙境、 珍禽异兽等。 ![]() ![]() ![]() ![]() ![]() ![]() ![]() ![]() ![]() ![]() ![]() ![]() ![]() ![]() ![]() ![]() ![]() 女娲 ![]() ![]() ![]() ![]() ![]() ![]() ![]() ![]() ![]() ![]() ![]() 早期佛教徒对佛的崇敬,是用某种象征物代表世尊(如智慧树)来象征。因此,东汉初期佛教传入中国的时候,人们只有用佛经故事的内容,来表示对佛的尊敬。 ![]() 千秋地宫 ![]() 车辐山画像石墓 车辐山位于徐州市东北60公里,汉墓在邳州市车辐山乡埠上村东200米处,于1999年被发现,为砖石混合结构,墓门北向,平面星“十”字型结构。由墓道、墓门、前室、后室、左右耳室组成。出土汉画像石23方。墓内南北长6.3米、东西宽5米。汉代墓葬模仿地面建筑而建,采用前堂后室制,前堂为会客的地方,较为宽大;后室称“寝”,是休息的地方,只有登堂才能入室。堂的入口称为“门”,堂、室之间的入口为“户”,堂、室之间窗称为“牖”,按古代礼制,户偏东、牖偏西。前堂左右有耳室,东面为厨房,西面为仓储。墓室顶部采用锲型砖券顶,券顶技术增大了室内的空间高度。古代葬俗汉武帝之前为异穴合葬,汉武帝之后为同穴合葬,该墓为合葬墓,墓室后壁雕刻鸾凤合鸣,有百年和好的意思。 ![]() ![]() ![]() 江苏贾汪崮岘村汉画像石墓 江苏贾汪崮岘村汉画像石墓于2002年发现,该墓坐北朝南,石结构单室墓,平面呈“凸”字形。由甬道、墓门和墓室组成。墓室部分按墙外侧计算为东西宽2.28米,南北长3.86米。墓室画像浅浮雕,共有8幅画像。题材内容包括祥瑞辟邪图像、车马出行及门吏等。 ![]() ![]() 碑刻题记 ![]() 徐州见于史籍或金石著作的汉碑很多,其中有碑名可考的十一种。地面传世的汉碑大部分失落亡佚。已发现的一批汉代石刻文字,大约在20余方,有的刻在画像石上,称之为题记;有的直接刻在石上,称之为刻石。汉画像石上,刻在物像旁边,称之为“榜题”,刻在画图外,称之为“题记”,题记内容包括有纪年、墓主人姓名、身份、生平事迹、建筑费用等。 这里展出20多块汉碑刻铭和有文字题记的石刻画像,表现汉代书法艺术的卓越成就,这些刻铭和题记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是研究汉代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 黄石公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