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验方:寻麻疹治疗处方简析原创 远古铃声 远古铃声 2025年05月05日 00:17 山东 经常看到有的寻麻疹患者,或者不知道怎么治疗,或者治疗方法不当,有的由急性转为慢性;有的由轻症转为重症,缠绵不愈,十分烦恼与无奈。因此,整理一篇关于寻麻疹分型治疗的笔记供大家参考。 首先寻麻疹的治疗是要分型的,如果不能按分型对症治疗即为治疗不当。比如你是风热型的,用了风寒型的药,虽然也是用了治疗荨麻疹的方剂,却反而会越治越重,反之亦然……。 下面就陈鳌石先生治疗各种寻麻疹的经验与处方简析如下: 1、风热型 症状:皮疹色赤,遇热则加剧,得冷则减轻,夏重冬轻,脉浮数,苔薄黄。 治法:祛风、清热、利湿。 处方:桑叶9克、蝉蜕3克、紫浮萍9克、苍术6克、薏苡仁30克、苦参12克、徐长卿15克、黄芩4.5克、甘草3克。 2、风寒型 症状:皮疹色白,遇冷风吹则加剧,得热则减,冬寒夏轻,脉迟或濡缓,苔薄白或薄白而腻。 治法:疏风散寒,调和营卫。 处方:桂枝6g、麻黄1.5g、赤芍15克、荆芥9g、羌活6克、独活6g、炙甘草3g、生姜2片、红枣5枚,水煎服。 3、肠胃湿热型 症状:精神疲乏,胃纳不佳,发疹时伴有脘腹疼痛,大便秘结或泄泻,苔黄腻,脉滑数(或大便检验有寄生虫卵)。 治法:祛风解表,通腑泻热。 处方:荆芥9克、防风9克、绵茵陈15克、制大黄9克、生山栀9克、苍术9克、苦参12克、粉甘草3克。 如便秘者制大黄改生大黄9克(后下),枳实9克;腹泻者加石榴皮15克、炒黄芩9克;有肠寄生虫者加乌梅肉6克、炒使君子肉12克、分二次嚼吞。 4、气血两虚型 症状:疹块反复发作,延续数月或数年,由于瘙痒致寝食不安,耗伤气血,故在劳累后重虚其气血而发作加剧。伴神疲乏力,脉濡细,苔薄,舌质淡。 治法:补益气血。 处方:生黄芪15克、党参15克、白术9克、生熟地各15克、当归9克,桂枝4.5克,炙甘草3克,珍珠母30克(先煎)。 这样我们就可以对寻麻疹的分型治疗有个简单的了解,就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对照一下各个分型的症状,来确定自己的治疗方向及处方用药,规范治疗,以收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早日康复,不至用药不当,越治越重。 简介:陈鳌石(1933~2024)年出生于中医世家,13岁随外祖父赵飞翰学医,幼承庭训,苦研岐黄,家学深厚,尤精中医外科,19岁开始独立行医,曾参与筹建福建中医学院,并任中医外科教研室主任。从医六十余载,擅治疑难重症,对良恶性肿瘤、疮疡、痈疽、瘘管、皮肤、等各科疾病诊治经验丰富,对炼丹、针灸也有较高造诣,主要著作有《悬壶传薪—陈鳌石中医外科临证精华》、《闽地儒医陈鳌石诊治肿瘤经验集》、《炼丹术》等。其代表传承的陈氏中医外科学术流派确定为福建省中医学术流派建设项目;陈氏丹药制作技艺列为第六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陈氏中医外科膏药疗法列为福州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