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都说“AI赋能教学”,我订阅的三种语文期刊,都推出了专栏,各地教研和培训,线上线下,也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AI赋能教学”的主题活动。这当然有必要,AI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技术革命,会改变很多东西,影响必将深远,我们需要拥抱这种变革。 不过,用好AI并不容易。大多数老师目前也只限于把AI当作升级版的百度在用,要赋能还真是赋不了什么能! 我看到有些公开课,比如,教一首李白的诗,就在屏幕上生成一个李白的动画,让学生和李白对话,觉得很新鲜,台上台下都“哇”。但在我的认知里,这个属于增加课堂趣味性的小游戏,还不能叫“AI赋能教学”——赋了什么“能”呢?似乎只要在课堂上生拉硬扯地用到了AI,或者用AI玩出了一点花样,就算是“AI赋能教学”了,这真是挺瞎扯的。 AI赋能教学,要看能不能在减轻老师教学负担的同时提升教学效率,要看能不能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要看能不能促进教学重难点的有效突破和教学目标的精准落地,总之,要看有了AI学生是不是学得更好了。 很多老师日常批阅学生作文,精批细改,甚至要逐一圈出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圈不胜圈,苦不堪言,真是很费时间、很费老师!现在交给AI,几秒钟就可以识别和圈出学生的错别字,把老师从机械性的“苦役”中解放出来,把时间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这就是一种“赋能”。 前段时间,我看到高子阳老师用AI批改作文的尝试就挺好。在学生完成初稿以后,立即让AI依据明确指令批量批阅学生作文,判定等次,给出评语,学生再根据AI的批语进行修改和誊写,相比以往老师需要几天或者一周以后才能给学生反馈,AI大大提升了作文批阅与修改的效率,这就是一种“赋能”。在学生修改定稿以后,高子阳老师再通读学生作文,最后根据全班作文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对比初稿和定稿,专门上一节作文赏评课。高子阳老师说,AI不教的,他再教。 李竹平老师在四年级下册《我的奇思妙想》作文教学中,让AI发挥了评价作用,把学生的“奇思妙想”用AI生成图片,以此检验学生的描述是否清楚,让AI为语言文字的运用服务。 AI赋能教学的前提是要懂AI。 AI赋能教学,一定要立足教学本身,不要为了用AI而用A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