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防癌四步法,延长生存期

 摘文缘 2025-05-23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攀升,现代医学的放化疗等手段虽有效,但许多患者因副作用或体质原因转向中医药寻求帮助。

一、中医对肿瘤的认知

      中医认为,肿瘤的形成是“正气内虚、毒瘀互结”的结果。情绪失调(肝郁气滞)、饮食不节(痰湿内生)、外邪侵袭(瘀血凝聚)三者交织,最终形成“毒结”。

气滞:易诱发乳腺、甲状腺等与情志密切相关的肿瘤

长期压力或情绪压抑导致肝失疏泄,气血运行受阻。

痰凝:与消化道肿瘤(如胃癌、结直肠癌)密切相关

高脂饮食、熬夜等不良习惯损伤脾胃,痰湿内生。

血瘀:为肺癌、肝癌等提供病理基础

慢性炎症或循环障碍形成瘀血。


中医治疗并非简单“以毒攻毒”,而是通过“扶正祛邪”调节内环境。临床数据显示,中医药联合放化疗可降低30%-50%的恶心、骨髓抑制等副作用,并延长晚期患者生存期1.5-2年。


二、分型论治:

疏肝解郁法(乳腺癌、甲状腺癌)

代表方剂:逍遥散加减,配合玫瑰花、夏枯草等疏肝理气。

化痰散结法(肺癌、胃癌)

经典方:二陈汤合消瘰丸,佐以浙贝母、山慈菇等化痰抗癌。 

活血解毒法(肝癌、宫颈癌)

方案:鳖甲煎丸配合三七、白花蛇舌草,改善肝区疼痛及异常出血。

附上防癌口诀(中医药版):

气顺肝郁散,痰化脾胃安。

瘀去血脉通,毒消正气还。

三餐有药膳,四季经络按。

体检按时做,中西两手攥。


三、防癌于未然:中医养生四步法

四、中西医协同:早发现、早干预

高危人群

乙肝患者联用抗病毒药+中药,肝硬化进展风险可降低60%。

康复期

肿瘤术后以四君子汤补气,配合放疗后以沙参麦冬汤滋阴,可减少复发转移。

体检结合舌脉

舌质紫暗(血瘀)、脉滑数(痰热)等体征可提示癌前病变,需进一步筛查。


五、专家提醒:科学看待中医药

·  个体化用药:同病异治,阴虚者忌用人参,湿热体质慎用阿胶。

·  全程管理:中医药应贯穿肿瘤预防、治疗、康复全周期,而非仅用于终末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