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才
彩云讲穴位
2025年05月10日 07:36
湖南
八法,即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的总称,是古人根据八纲,辨证制订的相对法则。 有了这一基本大法,无论病情如何复杂,只要善于掌握这八个原则性的方针,灵活运用,处方用药,自可应付裕如。 和,是调和之意,是针对病邪既不在表,又不在里的半表半里之间,不能使用汗法、利下法的情况下,所采用的一种和解方法。它既应用于内感热病,也应用于内伤杂证。 和法在外感热病方面的运用: 主要是应用于邪在少阳半表半里之间,往来寒热、胸闷胁痛,不思饮食、恶心欲呕等证。在这种情况下,既不宜汗﹐又不宜下,只宜和解。小柴胡汤就是和解少阳的主方。 此外,治疗疫证的达原饮, 属于和三焦的方剂;治疗温病似疟的蒿芩清胆汤,属于和解胆经的方剂等等,都是和法运用于外感热病方面的例子。 和法在内伤杂证方面的应用亦很广泛,如肝气抑郁所发生的头痛、目眩、烦渴、口苦、两胁胀痛及妇女月经不调等,一般可用逍遥散来治疗,这属于疏肝和肝的法则。 湿痰阻胃导致的胸脘痞闷、恶心呕吐、饮食不下,—般用二陈﹑温胆来治疗,这属于化痰和胃的法则。 再如方剂中的戊已丸,是属于调和肝脾的方法。在干支学说中,“戌”和“巳”均代表“土”,故此命名。 和法也与其它各法相合,如与清法同用的柴胡白虎汤;与温法同用的柴胡桂姜汤;兼表而和的柴胡桂枝汤;兼里而和的柴胡芒硝汤等都是典型配合方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