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4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学中医书馆 2015-02-07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桂枝9g(去皮) 炙甘草6g 生
姜9g(切) 牡蛎15g 龙骨12g 大枣工2枚 蜀漆9g
上7味,以水2400ml,先煮蜀漆,煮至2000ml,纳诸药,
煮取600ml,去滓,温服200ml。
(功效]温通心阳,重镇开窍.
(主治)
主证:心悸,惊狂,卧起不安。
副证:胸脘满闷,气冲,脐下悸,舌苔黏腻,脉浮滑。
(临证加减)
1.本方加常山、柏子仁去蜀漆治疗心动过速。
2。本方加远志、桂圆肉、石菖蒲、浮小麦治疗惊恐不寐。
3。本方加锁阳、益智仁治疗遗精。
4.本方合小柴胡汤治疗更年期气虚者。
5.本方合百合地黄汤治疗更年期阴虚者。
6.本方加浮小麦、稻根须治疗伤寒过汗伤津者。
7.桂枝救逆汤运用:常山、蜀漆..如用量稍多,常致恶
心,呕吐,出现此反应也常是产生效果的标准。临床上尝遇有些
卒发重症心悸不宁,气短,四肢不温,脉来疾数,往往用西药一
般治疗措施而未能控制。用桂枝救逆汤通阳镇惊安神。因无蜀
漆,遂用常山,急煎服之,药液人胃,移时恶心呕吐,.吐出痰涎
及部分药汁,心动过速即恢复正常,心悸顿失,诸症均减.继以
加减出入之方,巩固以防再发。体会到桂枝救逆汤能满意地控制
心动过速,确有救逆之功

第十节 太阳病火逆变证(110—119)
[原文]
太阳病,二日反躁,凡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
语。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故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
欲失溲,足下恶风,大便鞭,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不多,大便已,头卓然而痛,
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110)
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
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
还,腹满微喘, 口乾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谶语,甚者至喊,手足躁扰,捻衣摸
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111)
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
骨救逆汤主之。(112)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牡蛎五两.熬 蜀漆三两,
洗去腥 龙骨四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 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
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
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
愈。(113)
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
(114)
脉浮热甚,而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115)
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
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
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欲自解者,必当先烦,烦乃有汗而解,何
以知之?脉浮故知汗出解。(116)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街心者,灸其核
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117)
桂枝五南,去皮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
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
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118)
桂枝一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牡蛎二两,熬 龙骨二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 日三服。
太阳伤寒者,加温针,必惊也。(119)
[词解]
(1)熨:指将药物炒热或砖瓦等物烧热、以布帛包裹温熨身体某一部位以祛寒镇痛
的一种疗法。
(2)卓然:特异貌。
(3)谷气:水谷之气。
(4)火劫:劫者,劫迫也。火劫,指用温针、艾灸、熏、熨等法劫迫发汗。
(5)两阳:此指风邪与火法均属阳,故称两阳。

(6)剂颈而还:剂通齐。剂颈而还,此指(头部汗出)至颈而止。
(7)捻衣摸床:病人在神志昏糊状态下两手不自主地抚弄捻搓手边之衣被等物。
(8)清血:清通囿,圊者,厕也。圊血,即便血。
(9)火邪: “因火成邪”义,指太阳病误以火熏疗法而致的血热变证,属“火逆”
范畴。
(10)追虚逐实:即“虚虚实实”义,损其已虚之正气,助其方盛之病邪。
(u)火气:火热之气。
(12)痹:此作麻痹解。
(13)火逆:指误用烧针、艾灸、熏、熨等火法治疗而致之变证。
(14)烧针:又名火针、燔针等、针刺时以火烧红针尖,迅速刺入穴位,旋即拔出,
以手按压针孔。此为散寒取汗古法之一,亦用于治疗痹证及痈疽排脓。
(15)温针:刺针入穴后,以艾绒裹于针柄点燃加温留针的疗法,功能温经通气。
[提要] 火逆变证的病因病机及证治方药。
[释义]
本节条文系统讨论了因火疗应用不当而引起的各种变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预
后转归及伤阳变证的证治方药。
火疗诸法,以其散寒止痛之功效而盛行一时。然运用不当,每致后患无穷。若病者
素体阳盛阴虚,或感受风热温毒邪气,则火法必属禁忌。设若误用,必有化火伤阴、络
伤血溢诸多变证。此类变证,每视阴津之盛虚而定其预后之良恶。若其人素体阳虚,复
感风寒,火法虽可发散风寒,然亦有发汗太过而更伤阳气之虞。此类阳虚变证,又自当
据其阳气盛衰而论其预后转归。
由于伤阳耗阴所涉脏腑经络不一,其临床表现各有特点。111条论中风证误用火
法,两阳相得,风邪入里化热,蒸灼营血,外溢而发黄;阳邪亢盛,迫血上行而为衄
血;热盛伤阴,阴津虚竭则小便难;气血不足,无以濡养则肌肤干瘪枯燥。汗出仅限于
头部,伴腹满便秘、口干咽烂等象,正是阳热盛极、阴液亏耗之确据。因热邪上扰,神
明不安,而有手足躁扰、谵语、循衣摸床等症。邪热内壅,影响气机,胃逆为哕,肺闭
为喘。此阳盛阴亏证,当视其津液之存亡而言其预后,若见小便通利,说明阴津尚未耗
竭,一线生机犹存,故日“其人可治”。若论其治,则清热泻火,滋养阴津, 自为不二
法门。
114条与115条则专论表证误火而致的血热证。太阳表证,当用汗法,而以火疗取
汗或艾灸温里,以致邪气入里化热,如此则烦躁口渴、脉数舌红,咽喉干燥,诸多火热
症象,纷然迭现。设若邪热化火,伤肠络者,大便下血;伤胃络者,血溢而出。其证虽
有不同,然皆可以清营凉血治之。
116条论阴虚内热及表证误火的二种变证及其预后转归。脉微者正虚,数者热盛,
此阴虚而有内热之象,理当滋阴清热,治之以黄连阿胶汤类。今反治以艾灸,是犯虚虚
实实之戒,而致阴液更虚而火邪益盛,焦骨伤筋,阴血难复。
脉浮者主表,表证宜以汗解,反灸之以艾,外邪不得随汗而解,反随艾灸之火气而
入里化热,邪热壅滞而致气血运行不畅,故腰以下部位沉重麻木。如果其脉仍浮,则说
明患者正气尚盛,仍有外解之机,正邪相争,是以烦躁,烦后汗出,而邪随汗解。
113条所论为温病初起误火之变。其“形作伤寒”,意为有发热恶寒、头身疼痛之
症,然脉非弦紧,反见弱象,是实非伤寒表实证也。脉弱而见发热脉浮、口渴等,显系
温邪犯表、阴分不足之证,治之以辛凉透表、甘寒益津法,是属至当。若反误治以火,

则犹抱薪救火,祸端立至。其谵语之象,即为邪热炽盛、心神失宁之明证。
110条太阳表证误火的两种机转。太阳表证,不应烦躁而反见之,是阳郁有化热之
机也。治之宜乎发表散寒兼清里热之大青龙类,而反以熨法取汗,以致汗出太过,伤其
阴津而助其里热,是以烦躁益甚而发谵语。病延十余日, 胃中津液渐复,则正气胜邪,
振战下利,邪热得以下泄,而病自愈。此之振战下利,其理类于战汗,皆为邪正短暂性
剧烈相争的表现。
若误火后出现上半身汗出,小便欲出不能而反失控,足部恶风,呕逆便结,此为上
盛下虚之变证,即邪热盛于上而阳气虚于下。是以每当大便通行之际,壅滞暂解而阳气
骤然下通,出现头部突然疼痛而足心随之发热的现象。
上述各条主要讨论火疗伤阴诸证,然火法应用失当,亦可伤阳,此亦不可不知。盖
火疗诸法,其发散作用较强,若其人素体阳气不足,则每因汗出太过而阳气更虚。心主
火,火气通于心,是以火疗诸法伤阳变证,仲景皆以心阳亡失作为实例,讨论其具体脉
证治法方药。
119条简要说明,伤寒表证,若误用火法,可以劫伤心阳,而致神气不宁,症见惊
悸等象。盖心主脉,脉舍神,“阳气者,精则养神”,心阳不足,失却温煦之职,心神自
是难安其舍,反浮越于外,轻者为悸为惊,重者为躁为狂。
112条讨论太阳表证误用火法,致心阳虚损而兼痰饮的惊狂变证。伤寒表证,理应
发汗解表,当用麻桂剂轻以去实,若以火法取汗,易致大汗伤阳,心阳虚损,不能温煦
心神,神气浮越于外,且痰饮水邪得以上乘阳位,扰乱心神,故发惊狂之证,伴见卧起
不安、面白神疲、心悸胸闷、肢凉脉弱等症。证属心阳虚损,痰饮上乘,治宜温通心
阳,镇惊安神,兼祛痰浊;方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117条则论心阳虚奔豚证。误用烧针发汗,汗出邪气未去,反伤心阳。心阳不足,
无以下温肾水,以致下焦阴寒之气上逆,发为奔豚之证,气从少腹上冲胸咽,烦闷欲
死,片刻冲逆平息而复常;伴见心悸心慌,胸闷气短,神疲肢凉,舌白脉弱等诸般阳气
不足征象。至于针处红赤如核,乃因针孔开泄,寒气入留所致。治宜先以艾灸散其寒
气,复以桂枝加桂汤温通心阳,降逆乎冲。
118条论心阳虚烦躁证。误用火法,每多伤津化燥,转属阳明内实,此时自应清
下,折其火势而护其阴津。然火逆之证,每视病人之阴阳盛衰而变见不一,今火法非劫
其阴,反伤其阳,更复误用下法,则虚其所虚,是以心阳不足之象,较之64条之桂枝
甘草汤证更重。心主失煦,神气不宁,轻者心悸而已,重者烦躁难安。其治仍当温通心
阳为主,而辅以潜镇安神,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64条、112条和118条3条皆论心阳不足所致的心神不宁证候,其基本病机相同,
而脉症表现略异。64条论心阳虚心悸证,其病理程度较轻;而118条则论心阳虚烦躁
证,其病理程度较重。至于117条所述,其病理程度更重,不仅心阳虚损,且兼痰饮逆
乘,故以惊狂为其主要神志失常之表现。
综上简言之,火法虽有散寒止痛除痹之功,然用之不当,后患难免。大凡阳盛阴虚
者,用之多可化火劫阴;阳虚阴盛者,误施则易耗伤阳气。其变证脉症,当视人体之阴
阳虚实,所涉脏腑经络之不同,具体辨证分析,进而随证治之。
[选注]
尤在泾:脉浮者,病在表,不以汗解,而以火攻,肌腠未开,则邪无从出,反因火
气而热乃盛也。夫阳邪被迫而不去者,则必入而之阴,痛从腰以下重而痹者,邪因火迫
而在阴也。故曰火逆。

脉微数者,虚而有热也。是不可以火攻,而反灸之,热得火气,相合为邪,则为烦
逆。烦逆者,内烦而火逆也。血被火迫,谓之追虚;热因火动,谓之逐实。由是血脉散
乱而难复,筋骨焦枯而不泽,火之为害,何如耶!
脉浮热甚,此为表实。古法泻多用针,补多用灸。医不知而反灸之,是实以虚治
也。两实相合,迫血妄行,必咽燥而唾血。
太阳表病,用火熏之,而不得汗,则邪无从出,热气内攻,必发躁也。六日传经
尽,至七日则病当解。若不解,火邪迫血,下走肠间,则必圊血。圊血,便血也。
寒邪在表,不以汗解,而以温针,心虚热入,必作惊也。成氏曰:温针损营血而动
心气。
风为阳邪,火为阳气,风火交煽,是为两阳。阳盛而热胜为发黄,阳盛则血亡而阴
竭,为欲衄,为小便难也。阴阳俱虚竭,非阳既盛而复虚也,盛者,阳邪自盛;虚者,
阳气自虚也。身体枯燥以下,并阴阳虚竭、火气熏灼之征。于法不治,乃小便本难而反
利,知其阴气未绝,犹可调之使复也,故日其人可治。
太阳病二日,不应发躁而反躁者,热气行于里也,是不可以火攻之。而反熨其背,
汗出热入,胃干水竭,为躁烦,为谵语,势有所必至也。至十余日。火气渐衰,阴气复
生,忽振栗自下利者,阳得阴而和也,故曰欲解。因原其未得利时,其人从腰以下无
汗,欲小便不得者,阳不下通于阴也;反呕者,阳邪上逆也;欲失溲、足下恶风者,阳
上逆、足下无气也;大便硬,津液不下行也。诸皆阳气上盛、升而不降之故。及乎津液
入胃,大便得行,于是阳气暴降而头反痛,谷气得下而足心热,则其腰下有汗,小便得
行可知;其不呕不失溲,又可知矣。((伤寒贯珠集.太阳救逆法第四))
(医宗金鉴):太阳伤寒,加温针必惊也,谓病伤寒之人,卒然加以温针,其心畏而
必惊也,非温针之后,必生惊病也。烧针即温针也,烧针取汗,亦是汗法,但针处宜当
避寒,若不谨慎,外被寒袭,火郁脉中,血不流行,必结肿核赤起矣。且温针之火,发
为赤核,又被寒侵,故不但不解,反召阴邪。盖加针之时,心既被惊,所以肾阴乘心之
虚,上凌心阳而发奔豚也。奔豚者,肾阴邪也,其状气从少腹上冲心也。先灸其核上各
一壮者,外去寒邪,继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者,内伐肾邪也。
伤寒脉浮,医不用麻桂之药,而以火劫取汗,汗过亡阳,故见惊狂、起卧不安之
证。盖由火劫之误,热气从心,且大脱津液,神明失倚也。然不用附子四逆辈者。以其
为火劫亡阳也。宜以桂枝汤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去芍药者,恐其阴性迟
滞,兼制桂枝不能迅走其外,反失救急之旨。况既加龙、牡之固脱,亦不须芍药之酸收
也。蜀漆气寒味苦,寒能胜热,苦能降逆,火邪错逆,在所必需也。
火逆者,谓凡火劫取汗致逆者也。此火逆因火针也,烧针劫汗,而复下之,火逆之
邪,虽因下减,而烦躁一证独不除者,盖因汗下,大伤津液而然也。故用桂枝、甘草以
救表,龙骨、牡蛎以固中,不治烦躁而烦躁自愈也。((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
注.坏病篇))
陈修园:伤寒脉浮,为太阳之病,当以麻黄汤化膀胱津液,出诸皮毛而为汗则愈。
太阳与君火相合而主神,心为阳中之太阳,医以火迫劫之,遂致亡其上焦君火之阳,神
气浮越必惊狂,起卧不安者,以桂枝去芍药,再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汗为心液,烧针令其汗,则心液虚矣。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心虚于内,寒薄于
外,而心火之色现也。少阴上火而下水,火衰而水乘之,故必发奔豚,其气从少腹上冲
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助其心火,并散其寒,再与桂枝加桂汤,其方即于原方更加桂
二两,温少阴之水脏,而止其虚奔。

火逆之证,颇类胃家病象。医者误认为里实证而下之,下之不愈,因复烧针,是下
既夺其里阴,烧针复逼其虚阳,阴阳两相乖离而烦躁者,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伤寒论浅注。卷二))
吕搽村:太阳伤寒,理应发汗,汗为心之液,全赖心主之一点真阳,以化气而逐
邪,误用温针,则寒邪不外出而内入,内入则扰动心营,心阳受寒邪所迫,君主孤危,
肾水得而乘之矣。核起而赤,心阳不能内固,色已外见,气从少腹上冲心,水邪上逆,
真火将受其扑灭,故亟灸核上,先使温经而复阳,而方中重用桂枝者,以桂枝能直入营
分,扶阳化气,得此重兵以建赤帜,则君主得自振拔,而肾水自降,泄北补南,一举两
得,此为制胜之师。
按亡阳有二义,发汗过多,厥逆、筋惕肉困而亡阳者,乃亡阴中之阳,故用真武辈
以救之。此以火劫致变,惊狂卧起不安而亡阳者,乃亡阳中之阳,故无藉于芍药敛阴,
而当加重镇入心之品,以急挽飞越之阳神也。
经云: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此汤主之。此证较上条稍轻,以元阳尚未至飞
越,故无取蜀漆迅疾之性,急追以滋扰,但下后烧针,误而再误,因致烦躁,则此烦
躁,非太阳病汗不出之烦躁,又非少阴病吐利后之烦躁,是已具起卧不安之象,而为惊
狂之渐,即伏亡阳之机,故主桂枝入心助阳,而加甘草、龙骨、牡蛎,以安中而镇逆
也。(<伤寒寻源.下集))
[评述] 诸家论述不尽一致,然从不同侧面阐明了火法误用之危害性和各种变证的
病理机制,可供参考。
[治法] 工.温通心阳,镇惊安神,兼化痰浊(112条)
2.温通心阳,降逆平冲(117条)
3.温通心阳,潜镇安神(118条)
[方药] 1.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方(112条)
2。桂枝加桂汤方(117条)
3.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118条)
[方义] 桂枝救逆汤为桂枝去芍药汤加蜀漆、龙骨、牡蛎组成。桂枝汤去芍药之酸
柔,功能辛甘化阳,温通阳气,以救心阳之虚损;龙骨、牡蛎,重镇潜敛,安神定惊,
以固飞扬之神气;加用蜀漆,味苦性泄,涤痰化浊,而开清窍之闭塞。诸药合用,共奏
温通心阳、镇惊安神、涤痰开窍之功。
桂枝加桂汤方,是以桂枝汤为基础,加重桂枝药量而成。桂枝功能解肌祛风,通利
血气,平冲降逆,今加重桂枝药量,变祛风解肌之方而为温通降逆之剂。方中桂枝合甘
草,辛甘化阳,温通心阳,以折阴寒上逆之势;生姜、大枣调中补气,中土健运,则绝
下焦冲逆之途;芍药和营,通利血脉,以复心君所主。如是则阴阳协和,心阳温煦有
常,则下焦阴寒无从上逆,而奔豚自止矣。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用桂枝、甘草辛甘合化,温通心阳,更以龙骨、牡蛎,质
重沉降,潜镇安神,四药合用,方义明晰,配伍精当,可为后世之鉴。
[方论选]
成无己:辛甘发散,桂枝、甘草之辛甘,以发散经中之火邪;涩可去脱,龙骨、牡
蛎之涩,以收敛浮越之神气。(<注解伤寒论。卷三))
柯韵伯:此因当汗不发汗,阳气不舒,阴气上逆,必灸其核以散寒,仍用桂枝以解
外,更加桂者,补心气以益火之阳,而阴自平也。前条(65条)发汗后,脐下悸,是
水邪乘阳虚而犯心,故君茯苓以清水之源;此表寒未解,而少腹上冲,是水邪挟阴气以

凌心,故加肉桂以温水之主。前症已在里而奔豚未发,此症尚在表而奔豚已发,故治有
不同。..桂枝加芍药,治阳邪下陷;桂枝更加桂,治阴邪上攻。只在一味中加分两,
不于本方外求他味,不即不离之妙如是。
心为阳中之阳,太阳之汗,心之液也。凡发热自汗出者,是心液不收,桂枝方用芍
药以收之。此因迫汗,津液既亡,无液可敛,故去芍药加龙骨牡蛎者,是取其甘咸以补
心,重以镇怯,涩以固脱,故曰救逆也。且去芍药之酸,则肝家得辛甘之补,加龙骨牡
蛎之咸,肾家既有既济之力。此虚则补母之法,又五行承制之理矣。
火逆又下之,因烧针而烦躁,即惊狂之渐也。急用桂枝甘草以安神,加龙骨牡蛎以
救逆,比前方简而切当。((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太阳方总论))
包一虚:火误伤阳,相火外脱,亦亡阳之证也。按亡阳,三阳经俱有,而回阳之
药,则各经不同。太阳用附,水分之阳也;阳明用姜,气分之阳也;少阳用龙、蛎,木
火之阳也。故龙蛎独用于少阳经诸方之回阳救逆者也,柴胡龙骨牡蛎汤、救逆汤、桂甘
龙蛎汤,与太阳之真武,阳明之理中,俱属亡阳证治之方。但龙蛎诸方,又有三经合治
者,柴胡龙骨牡蛎汤是也;有二经并治者,救逆汤是也;有一经独治者,桂甘龙蛎汤是
也。此方以桂枝去芍,专救卫阳;加龙、蛎、蜀漆,潜半表里之亡阳,而驱邪内解,此
蜀漆与柴胡之微有不同者也。
桂枝加桂,太、少二经之虚方也。火误伤阳,表阳引动肾气,用桂枝加桂,引火归
原之法,使肾阳返归原位也。此方与下方桂甘龙蛎汤作比例,桂枝加桂,升而后降,、桂
甘龙蛎,降而始升者也。
此方以桂枝甘草治心阳不足之烦躁。加龙、蛎潜火误之亡阳入里,则心阳足而烦躁
止矣。(<伤寒方讲义.方义))
[点评] 成氏因其对118条烦躁病机的认识囿于火热之说,是以在此以桂甘发散火
邪作解,实属牵强。而包氏认为龙牡为少阳亡阳救逆之专品,并以之阐释桂枝救逆汤和
桂甘龙牡汤,则未免又失之偏激。相较而言,似以柯氏所释,较为公允可从。
[临床应用]
(1)后世医家对本方的应用
工)(方极):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汤,治桂枝去芍药汤证而胸腹动剧者。
桂枝加桂汤,治本方证(谓桂枝汤证)而上冲剧者,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桂枝甘草汤证,而胸腹有动、急迫者。
2)<方机>:惊狂、起卧不安者,或火逆烦躁、胸腹动剧者,及疟疾而有上冲者,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汤主之。 .
上冲甚者,桂枝加桂汤主之。若有胸拘急硬满之证者,则桂枝汤不宜与焉。凡上冲
者,非上逆之谓,气从少腹上冲于胸是也。
3)<方函口诀>:此方(桂枝救逆汤)主火邪,故汤火伤烦闷疼痛者,又灸疮发热
者,皆有效。牡蛎一味为末,麻油调涂汤火伤,火毒即去,其效可推而知也。
4)雉间焕:奔豚主剂虽綦多,特加桂汤为最可也。又灸后有发大热不止,是火邪
也,今谓之炷热,又称灼热,此方主之。..生平头痛有时发,苦之一二日,或四五
El,其甚则昏迷吐逆,绝饮食,恶药气者,每发服此,则速起。或每天阴欲雨头痛者,
亦当服之,能免其患也。
5)(经方传真):(桂枝救逆汤)辨证要点为桂枝去芍药汤证有痰饮惊狂者。
(桂甘龙牡汤)辨证要点为桂枝甘草汤证又见烦躁惊悸者。
(桂枝加桂汤)辨证要点为桂枝汤证而气上冲剧甚者。

(2)现代应用
曾有报道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老年中风73例,急性期之中经络者加钩
藤、天麻、地龙、半夏;中脏腑之闭证加石菖蒲、郁金、钩藤、天麻、地龙、半夏;脱
证加麦冬、五味子、红参;恢复期加当归、黄芪、地龙、全蝎、牛膝、杜仲、枸杞、狗
脊。结果基本治愈(肢体活动自如,语言清楚,生活自理,参加适当劳动)15例,显
效47例,无效7例,恶化(死亡)4例。另外,本方尚可用治癔病、荨麻疹、肌纤
维组织炎等病症,其报道多以个案形式散见于各类专业期刊。
有关桂枝加桂汤和桂枝救逆汤的现代应用,虽也时见各种病证的报道,亦多属个案
形式,在此不作详述。
(3)医案选录
1)奔豚气。张某,女,59岁。因练气功不得法,出现气从脐下上冲至胸已半年
多,伴见心慌、汗出、失眠、苔白润、脉缓。证屑营卫不和,汗出上虚,因致气上冲
逆,治用桂枝加桂汤:桂枝15g,白芍lOg。生姜lOg,大枣4枚,炙甘草6g。上药服3
剂,气上冲已,但有时脐下跳动,上方加茯苓12g,服3剂,跳动已,睡眠仍差,继用
酸枣仁汤加减善后。((经方传真))
2)妊娠恶阻。患者杜某,30岁。1946年患恶阻,经当地中医施治无效,余因事进
城,病家请余诊治。当时六脉沉微, 口不沾水米,作阵发性剧吐,两目下陷, 自汗肌
削,神志昏迷,呼吸微若一线,几乎殆矣。用桂枝加桂汤,服药约二小时,病势即稍
缓,呕、汗较减,脉象转旺;再进一剂,及晚,病者神志已清晰,汗亦收止,自言服药
后,心中舒适,已经醒过来。次日再进一剂,大为好转,至第3日,改用六君子汤加肉
桂五分,连服3剂,遂告康复。(江西省中医研究所编(名老中医经验汇编))
3)亡心阳惊狂证。西安市西华门八家巷18号唐家之女,7岁。1941年因伤寒,请
粮道巷陈大夫治疗,误用热药及灸法,大汗出,至夜间高烧烦躁,惊叫,恐惧不安,四
肢振颤,咬牙摇头。其母惊慌,时至半夜十二点,急请出诊。其母诉说病情及药后经
过、变症情况,检视前医之药多为温燥之品,始知乃火逆之证造成了目前之心气浮越之
状。根据(伤寒论)第112条“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
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应用此汤(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
牡蛎,蜀漆,龙骨)治疗,服2剂而愈。((伤寒论医案集>)
4)痰饮为疟。吴,体丰色白,阳气本虚,夏秋伏暑,挟痰饮为疟,寒热夜作,邪
已入阴,冷汗频出,阳气益伤。今诊得脉小无力,虚象已著,恐延厥脱之危,拟进救逆
法。人参、龙骨、牡蛎、炙草、桂枝木、炒蜀漆、煨姜、南枣。
又诊:阳气偏泄,今年久热伤元,初疟发散,不能去病,便是再劫胃阳,致邪入厥
阴(肝经), 昏冒大汗。思肝肾同属下焦,厥阳挟风冒厥,吐涎沫胶痰,阳明胃中,久
寒热伐扰,空虚若谷。风自内生,阅医药不分经辨证,但以称虚道实,宜乎鲜有厥效。
议用安胃泄肝一法。人参、川椒、乌梅、附子、干姜、桂枝木、川连、生牡蛎、生白
芍。
又诊:诸症略减,寒热未止,尚宜实阳明、泄厥阴为法。人参、炒半夏、干姜、桂
枝木、茯苓、生牡蛎。
又诊:天暴冷。阳伤泄泻。脉得左手似数而坚,口微渴,舌仍白。阴液既亏,饮水
自救,非热炽也。宜通塞两用,冀其寒热再缓。人参、淡附子、桂枝木、茯苓、生牡
蛎、炒黑蜀漆。((临证指南医案))
5)心阳虚滑精。丘某,男,原北京轻工业学院二系学生。于1968年冬天患滑精

病,轻者一周3—4次,重时几乎每天1次,腰酸,耳鸣,身困乏力,失眠,心悸,记
忆力衰退,汗出如水洗,舌淡苔白,脉沉细。乃心阳虚证,应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
味:桂枝、甘草各9g,龙骨、牡蛎、金樱子、覆盆子各15g,水煎服。5剂后诸证减
轻,滑精减至1周2次;又服5剂,滑精、烦躁止,汗亦减少,睡眠亦有好转。后服归
脾丸以巩固疗效,诸证亦随滑精止而逐渐痊愈,追访2年未见复发。(<伤寒论医案
集))
[按语] 本节三方皆为温通心阳之剂,而桂枝加桂汤以平降冲逆为其功,救逆汤与
桂甘龙牡汤则以镇静安神称其效,临床运用时宜别而施之。现代临床三方主要用于神经
精神系统病症,应用得当,每收奇效。惜乎有关其临床应用之系统研究甚少,而多见于
个案报道中。
[现代研究]
有关本节三方的现代药理研究,目前尚未见相关报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