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56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老北京的“吉祥姥姥”--何季民北平市公安局保婴事务所全体职员右为杨崇瑞。从老舍小说《正红旗下》里我们能见到神气活现的接生婆“白姥姥”。据载:“平市之有接生婆讲习所,滥觞于民十六之警察厅时代,当时本有产科讲习所之拟议,中间迄未开办。十七年,北伐军兴、政局改组,北平市政府成立创设卫生局于十七年九月组织产科教育筹备委员会……...
今年3月,北京儿童医院利用自身优势,搭建了市属三级医院儿科服务平台,加强21家市属医院儿科间的沟通交流,通过平台提升北京市儿科专业的整体水平,共同为儿童健康保驾护航。到了20世纪90年代,儿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五年存活率已经达到74%,这个数据表明北京儿童医院儿童急淋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已达到同期国内领先水平。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市长...
同仁堂名医关庆维--李俊玲。还说“我们医馆的人有了病都吃关大夫开的药,特管用。我原来有慢性气管炎,用关大夫的方子,只三付药就彻底好了。”“我们都是关大夫的忠实患者。”“关大夫下药跟别人不一样。”……像这样的锦旗在关大夫的书柜里还有很多,由此可以看出关大夫在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同修仁德,亲和敬业;同修仁术,济世养生。”的...
小德张创办同仁院--双塔邨人 说到八宝山革命公墓,似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同仁院的创建与大太监“小德张”有关。为表达对小德张的感激之情,同仁院院长刘兰庆为小德张树碑,碑文首先大谈什么是仁义:“仁义者,天下之美称也,然必有仁义之实者,始无愧仁义之名,此非可以袭而取焉”。实际上,护国寺本来就是太监养老的地方,小德张的前任...
常青:“协和情结”,和当不当医生无关--张玉瑶。书乡周刊:您当年从北京协和医学院学了八年,为什么毕业时却放弃做医生这一行?书乡周刊:所以缘于“协和情结”,写了《协和医事》这本书?坦率说,我要不是自己计划写协和,都不知道协和的内涵是这样的。老百姓更不知道,只是知道要去协和挂号。协和依然有不少年轻医生都在尽自己所能地规范自...
协和百年校庆背后的故事--张玉瑶。协和如今所在的地方是豫王府故地,原先附近还有教会办的北京协和医学堂,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会买下了医学堂和豫王府,两年后成立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常青在《协和医事》中写道:“协和的精英们其实从来就没有脱离过大众。一位不面向病人的医生,他的职业内涵主动是空洞的,他的精英意识注定只是一个笑话。”协...
百年协和:碧瓦灰墙里的医学传奇--张玉瑶。这便是声名赫赫的北京协和医学院(以下简称“协和”)了。因协和最初是由洛克菲勒基金会建立,这里收藏了非常丰厚的关于北京协和医学院的资料。常青在补足史料之余,更试图将“协和”放置于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中,讨论一个“泛意义的协和”,包括西医如何进入中国、如何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优秀医学教育...
牵挂亲情的传递,如此这般演变 --刘辉。慈禧平了事儿,顺带脚把皇帝看牢。在烽火连天年代,电报必是行动耳目、电文可是军令如山。其实,那部电话也只是人家老子跟领导商量或汇报事儿才用。时代进步些了,街道兴起了传呼电话。隔着院门:“三号院关欣传呼,姓马的同志来的!”一嗓子闹醒了全院午睡,也明白关姨也该“碰见事儿”了。“信丢啦?”...
京城旧事—善行天下“虎撑子” --刘辉。医好我太姥爷腰痛,魏姓老郎中没少费心思。魏老先生亲自看着熬药,亲手更换敷药,陪着太姥爷扯闲篇儿。最让姥爷谢的,太姥爷听魏先生劝,握了几十年的水烟袋,终于离了手。太姥爷在魏老先生的膏、灸、汤、丸,按摩、刮毒、祛火的耐心呵护下,又磕磕碰碰地在世十余年,安然地去了天国。到姥爷老病缠身的...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