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州司机撞死劫匪引热议 专家称防卫稍嫌过当

 春雨 2007-08-26

广州司机撞死抢匪 刑法专家认为防卫稍嫌过当


案发现场,一名抢匪的头盔掉落在水沟中

男子遭飞车抢劫撞死抢匪 九成网友叫好(组图)

男子遭飞车抢夺后驾车追赶 撞死两劫匪(组图)

这是一起私力救济的极端案例。

事情发生在广州点击查看广州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市,坐在摩托上的两名“飞车党”抢了一辆丰田商务车司机的项链,于是上演了一出长达两公里的公路追逐战,在出现了电影里常见的几番撞车场景后,最终的结局是抢匪二人车毁人亡。

案发后,网民热议,支持勇猛司机的有9成之多。网络上过于严厉的措辞已经将两条人命定性为“撞死白撞”,但最终评判还是要依据法律,这名司机该不该承担法律责任?这种私力救济方式是否“过分”?遇到这种事,我们该怎么办?事件过后,留下的是一连串法律追问。

事件始末

8月16日下午,一起抢劫案发生在广州市番禺区市心路北段。

一辆商务车司机刚刚洗完车,车停在马路旁边,就在司机站在车头处看车时,突然遭遇了两名飞车歹徒的抢劫。一辆摩托车从司机身后冲过,坐在后座的男青年一把抓向司机的后颈,刹那间,司机脖子上的金项链已经到了男青年手里,随后,摩托车绕过了商务车向远方逃逸。

被抢后,司机和洗车店员工蔡某立刻驱车追赶,没多久就赶上了摩托车,据蔡某介绍,中途商务车撞了几下摩托车,想逼停摩托车,但是摩托车仍然疯狂逃跑。有目击者称,追到七星岗公园门前时,商务车再次撞击,随即两辆车全冲进了路边的沟里。

这起两公里左右的公路追逐以交通事故划上了句号———摩托车支离破碎,一棵大树被拦腰撞断,商务车车头一角碎裂,另外一人身负轻伤,摩托车上的两个人当场死亡。

目前,警方还未公布案情,具体事故责任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9成网友支持

新闻曝出后,8月18日,某网站就此事件做了题为“你是否支持被抢车主开车撞死抢匪?”的调查,总得票数为66867,其中94%的网友支持,5%的网友反对,有9成投票网民在支持被抢者的撞击行为。

在广州,一提“飞车党”,几乎众人皆知。仅在去年夏季两个月内,广州就有16起飞车抢夺。多数网民对广州“飞车党”的恶劣行径恨之入骨。

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审理意见,对飞车抢夺情节严重的可定为抢劫罪最高可判死刑,广州法院已开始执行。另外,广州的治安队员也开始使用“新式武器”———钩镰枪和网枪,专门对付驾驶摩托车作案的抢匪。广州市的部分市民也自发成立了“反飞队”,这些业余队员多是外来打工人员,也有一些下岗职工,他们自发地驾驶摩托车对“飞车党”进行跟踪围捕,据当地媒体介绍,效果相当不错。

但即便如此,飞车抢劫仍然屡禁不止。1个月前,广州也有类似事件发生。

7月24日中午,广州白云区两名男子将一辆轿车的车窗玻璃砸碎盗走一个公文包,并开摩托车逃走。轿车车主马上开车追赶,在追赶过程中,轿车将其中一名盗贼撞死。据悉,这辆轿车已是第三次遭窃,损失已达10多万元。

专家:防卫稍嫌过当

就广州商务车撞摩托车事件而言,商务车司机应不应该承担法律责任,也成为时下热议的焦点。就此,中国政法大学刑法教授阮齐林向本报记者发表了他的看法:

第一,被抢人有权利追捕犯罪人。

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正在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通缉在案的、越狱逃跑的、正在追捕的,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扭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

对于现场作案的犯罪分子,公民有权抓捕。由于紧迫性,还可以认为这是不法侵害在进行中,抢匪抢了东西后,财物在抢匪手里,被害人可以夺取,不夺取的话,财物可能很难找回。

第二,制度上可以定位在“正当防卫”内。

在日本,上述被抢人的行为属自救行为,在法律上和“正当防卫”并列,属于紧急行为的一种。

如果按照日本的刑法理论,本案定性为自救行为可能更加贴切,但在我国法律结构中,没有“自救行为”,这种行为是否应该归并到正当防卫中?

因为其属于一种紧急行为,针对的是不法侵害,虽然我们国家没有规定,但出现这种情况,要么是在法外的正当行为中,要么认为正当防卫包括这种自救行为,目前国内法律界很多知名学者支持后者这种观点。

按照我国的法律结构,从法律解释和适用上来讲,并不排除在正当防卫的框架下解决,因为它具有紧急性,可以认为正当防卫涵盖了自救行为。

第三,行为人的目的和分寸是关键问题。

行为人是有权利追捕犯罪人的,而且这种追逐行为也可以考虑是一种防卫行为,关键的就是行为人的分寸问题。

如果他是以抓捕罪犯和夺回财物为目的的话,他的行为就是正当的。但车毁人亡的后果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追击的人,他的目的是为了抢回财物还是为了报复?这在认定上比较困难。

另外,追击产生的后果不能只强调行为人,还要考虑犯罪人。犯罪人本身从事了非常严重的犯罪活动,在被追击中对方驾驶车辆占优的情况下,就应该就范,不应该逃跑,但实际上,犯罪人并未就范,并且持续对抗,因为他的不就范导致了冲突的可能,意外的出现。所以造成这样的后果是行为人和犯罪人两方面的原因。

行为人的行为在这种高速运动中很难辨别清楚,有三种可能:一个是犯罪人不就范,导致冲撞的可能;一个是犯罪人就范,避免了事故的发生;另外一个是犯罪人就范,行为人仍然冲撞,不排除有报复的动机。

第四,撞死抢劫者该不该追究责任?

被抢者做出追击行为的前提是防卫性质,在本次事件中,被抢者撞人是防卫稍嫌过当。在双方使用这种高速交通工具情况下,一个普通公民是很难把握好分寸的。可能追的人是善意的,但是犯罪人是恶意的,罪犯不肯就范,这当中就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可能酿成更大的祸害。

所以这起案件属于防卫性质,但是稍嫌过当。

对这个案件的处理,从对未来社会的导向角度来讲,在这种高度危险的情况下,不应鼓励公民从事这种追击行为。此次事件中,死的是罪犯,但反过来讲,不排除追击人伤亡的可能。

一般来说,在公民没有遭到人身危害时,还是应该消极一些,不应逞一时之勇,在人身无危险,尤其是在可以取证的情况下,避免造成更大的危害。可以记下车牌,跟踪抢匪,赶快报警。

虽然公民有权去抓捕、扭送犯罪分子,找回自己的财物,但是被抢人并无人身危险,另外其在公路上抓住两个犯罪人的成功率也不是很大,相比较财产损失,造成两个人的死亡,在公路上产生追逐,这种行为还是有些不妥的。

所以按照防卫过当进行处理,会对社会有一个好的引导。

以维护社会秩序,避免更大伤害来考虑的话,这种行为是不值得鼓励的。

有专家提出看法,认为被抢人撞死劫匪的行为属“无过当防卫”,不应该追究其刑事责任。刑法规定,对正在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针对此,阮齐林认为,如果犯罪人处于正在抢劫过程中,受害人防卫致使犯罪人死亡,属于“无过当防卫”,不用承担刑事责任。但在本案中,抢匪抢完就跑了,其抢劫过程已经完成,已经丧失了对被抢人人身安全的威胁,所以被抢人的追击行为是“寻回财物”行为和“抓捕、扭送”行为,即是说被抢人只能抓捕、扭送抢匪,并不能采取报复行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