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锅肉介绍
回锅肉是四川、重庆地区民间非常流行、有悠久历史的的一种菜肴,有的地方也叫会锅肉。在四川和重庆地区,几乎家家都能炒回锅肉,因其选用后臀肉,肥瘦适口,肥而不腻,深得巴蜀民众的喜欢。因此有俗语说:“人到巴蜀不吃回锅肉,就等于没来;不吃回锅肉的四川人(包括重庆人),就不是四川人”,可见回锅肉在巴蜀大地的影响。
二、回锅肉的由来
传说这道菜是从前四川人初一、十五打牙祭(改善生活)的当家菜。当时做法多是先白煮,再爆炒。清末时成都有位姓凌的翰林,因宦途失意退隐家居,潜心研究烹饪。他将原煮后炒的回锅肉改为先将猪肉去腥味,以隔水容器密封的方法蒸熟后再煎炒成菜。因为久蒸至熟,减少了可溶性蛋白质的损失,保持了肉质的浓郁鲜香,原味不失,色泽红亮。自此,名噪锦城的久蒸回锅肉便流传开来。
三、回锅肉的做法
原料:正宗的回锅肉讲究用后臀肉,这样才能肥瘦适口,在爆香的时候炒出所谓的灯盏窝窝呢,蒜苗、青椒、永川豆豉、馒头、郫县豆瓣、酱油、泡姜、白糖、葱(葱最好选用京葱,味道才够厚够香甜)甜面酱(要色泽黑亮,甜香纯正,豆子妈在家乐福找到的这种重庆出的甜面酱味道比较地道)各适量。
1、煮肉
煮肉要调味:清水煮肉,难出肉香,因此,水滚开以后,要先放入生姜(用刀拍开)、大葱节、大蒜、花椒吊汤,等汤气香浓,再放入洗净的猪肉,用筷子戳一下能戳进去而且不见血水就要赶紧捞起备用,不能煮得太软;煮过的肉汤,豆子妈通常会在里面加上小白菜和豆腐,做成小白菜豆腐汤,再配一个用花椒油、酱油、油辣椒、蒜末、鸡精调和的蘸水,味道清爽,刚好中和了回锅肉的油腻,又保证一点都不浪费。
2、切肉
切肉要巧:很多人等肉冷了再切,肥瘦易断,热的时候又烫手,下刀难以均匀,现在有了冰箱,可以把刚煮好的肉放到急冻室里两三分钟,就好切了;每片肉有肥有瘦,吃着才不会腻也不会柴;
3、配俏头和炸馒头
葱切象牙段、蒜苗切成节,子姜和青椒切片,永川豆豉略剁一下,其实炸馒头本来没什么好说的,不过要馒头焦脆又不费油,外婆教的绝招是把馒头切片,下油锅前先放进凉水里面蘸一下,再下锅;
4、调回锅肉酱汁
因为要保证所有的俏头能够均匀的裹满调味汁,所以可以先把所有的调味料先调配好,调配方法是:郫县豆瓣一勺、甜面酱2勺、蒜瓣、酱油适量(不要放太多酱油,因为郫县豆瓣较咸)少许白糖调匀即可;
5、炒制:
炒锅置旺火,油烧至六成热,先放入几粒花椒爆香,倒入肉片爆炒,能把肉片熬制成一个一个的卷窝形状,俗称“灯盏窝”即可先盛起备用,这样爆过的肉肥而不腻。锅内留底油,下泡姜、剁细的永川豆豉、青椒煸炒出香味后将回锅肉、炸馒头、蒜苗、京葱全部倒回锅中翻炒,翻炒出香味,浇入调好的酱汁,再煸炒片刻,到所有的配料都均匀的裹上酱汁后即可起锅装盘。
回锅肉的做法

-
回锅肉作为一到传统川菜,在川菜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川菜考级经常用回锅肉作为首选菜肴。回锅肉一直被认为是川菜之首,川菜之化身,提到川菜必然想到回锅肉。
1、肉的选择
肉的选用十分讲究,必须选用后部位的、靠近黄瓜条旁的坐板肉。我们知道,猪肉肉质紧密而细嫩,只有坐板肉与其他部位相比显得粗些,且肉质结识坚挺。在有就是坐板肉肥瘦合理。如果肉过瘦,菜肴会给人老而不嫩之感;如果过肥,会有油腻之感。所以要6分肥4分瘦。
2、煮制要断生
断生,烹饪用语,具体定义这里不写了,操作起来基本上是7分熟左右。如何判断已经端生呢,方法有二:一是用竹筷插,如果能插动,又没有血水溢出,则刚好;二是从中切开,如果刀口处没有血水也行。断生的原因也有二:一是口感要求,要求肉片在食用时嫩中有脆、脆中带嫩、脆嫩结合;二是形状要求,成菜时形状应微微卷起,正如美猪噜噜所说的呈“灯盏窝儿”状,这样才有动感,令食欲大增。
3、形状要求
肉片大小没有具体要求,但太小会卷不起来,所以通常长度要在6厘米左右,宽度在3厘米左右,不能过厚,否则吃起来会感觉比较油腻。
4、肉片要带皮
回锅肉之所以肥而不腻,很大原因在于肉片给吃者的口感。肉皮在里面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有了它,会有脆的感觉。
5、配菜选择
一般而言,菜椒、蒜薹、青蒜都可以,但其中以青蒜最佳,原因有二:一是色泽,青蒜有绿有白,回锅肉是红亮的,配起来最为赏心悦目;二是鲜香脆嫩,爽口不腻,是其他才无法比拟的。如果配以青蒜,使菜肴颜色上具有一重一轻、一红一绿、红绿相间,口感上一薄一厚、一浓一淡、薄厚均匀、浓淡有致。
6、煸至吐油
回锅肉制作过程中,火候的运用十分讲究。因为不是简单的炒熟,所以要注意两点:一是油不要过多,只要能炒散不沾锅就好;二是油温不要过热,如果过热就是炸,回锅肉切切不可这样。肉片在温火少量油的状况下炒,脂肪会在油温的作用下融化溢出,这就叫吐油。这样可使油腻程度下降。那如何判断吐油呢?要通过油量来判断。国内的油稍稍有所增加,就可以了。不要吐油太多,否则会变老。
7、调料的配置
除大家已经知道的以外,再说几个问题:一是加一点甜面酱,这样使味道浓厚,用量不要多;二是加一点白糖,因为回锅肉要稍稍有点甜味才好,甜面酱起到味浓的作用,白糖起到味厚的作用;三是加点黄酒,与郫县豆瓣同时下锅,这样使黄酒和豆瓣相互作用,既有黄酒的香味,又使豆瓣不易炒干;四是切忌加酱油,酱油的作用是增色和加咸味,这两条郫县豆瓣已经完成了,所以不可加酱油。 |
1、主要的原料

2、爆肉的一个要领,要置锅,就是把锅烧热,越热越好,主要是为了不让肉在爆的过程中贴锅 |

3、爆肉。在爆之前可以加点色拉油进去,我今天买的肉有点偏瘦,没得好多油的。加点油更容易爆出油来.

4、肉爆好后,起锅,锅内留油。改小火煸炒泡姜、泡海椒、豆瓣。用小火的目的是为了不让佐料由于火大炒胡,让他的香味与味道都出来就行了

5、佐料炒好后,肉回锅。回锅肉嘛,当然要多回几次锅了。这时再加甜酱,上色,当然加甜酱也是提味的一个关键,跟加糖是一个道理。怎么样,这时有颜色了

6、加味精少许。这时肉基本已经炒好了,如果大家觉得差点味道还可以再加点盐 |

7、放入蒜苗,再加火小炒一下。注意,不要把蒜苗炒死了,炒生点更香!
回锅肉的做法

-
原料:猪腿肉,青蒜苗,郫县豆瓣,甜面酱,酱油,混合油。
做法:
将肥瘦相连的猪腿肉刮洗干净,放入汤锅内煮至肉熟皮软为度,捞出冷透后,切成5厘米长4厘米宽 0.2厘米厚的片;青蒜苗切成马耳朵形,炒锅置旺火上,放入猪化油烧至六成热,下肉片炒至吐油,肉片呈灯盏窝状时,下剁茸的郫县豆瓣炒上色,放入甜面酱炒出香味,加入酱油炒匀,再放入青蒜苗簸锅炒断生起锅即成。
菜品特点:香辣味浓,油而不腻。
豌豆角蒜苗回锅肉
-
配料:郫县豆瓣、甜面酱、可挂瓶的酱油。
做法:
1、用姜、葱、花椒吊香汤,把猪肉煮至8成熟,急冻后切片,回原汤汆散,捞出。
2、姜蒜切末,蒜苗切段,要多吃蔬菜,加点焯过水的豌豆角。
3、热锅凉油,中火,下肉片炒散,下豆瓣混合煸炒,至肉片起灯盏窝。

-
4、下甜面瓣炒香,下配料、鸡精、酱油、料酒、转大火翻炒。
5、油亮肉香,红绿分明的回锅肉就好了!

6、夹一片仔细看,肥肉上有灯盏窝。
回锅肉作法
-
材料:五花肉、洋葱、青蒜(拍照的时候把它忘了)、青椒
调味料:豆瓣酱、姜、鸡精、少许盐
作法:
1.五花肉整块入锅加清水、放几片姜、少许盐煮至半熟捞出晾凉
2.将晾凉的五花肉切片、青蒜切段、姜切末、洋葱和青椒切块备用。
3.炒锅置火上,开小火,下肉片翻炒出油至肉片微微变干。
4.将肉片推向一边,下豆瓣酱和姜末一起炒香(还剩点豆豉,也扔进去了)
5.再将洋葱及青椒一起下锅翻炒约1分钟
6.再将锅中所有材料拌匀翻炒约1分钟
7.下青蒜段、鸡精翻炒均匀,即可出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