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内外二语习得研究对比2

 Lilic 2010-06-04

国内外二语习得研究对比

整个系统和组织; 语言错误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Ellis (1994) 在评价早期的中介语理论时指出, 中介语理论是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恰当的起点, 它是第一次旨在为二语习得提供解释的理论。因此, 中介语的概念使得二语习得领域有了自己独立的研究方向, 也标志着二语习得研究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 我国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回顾
    由于历史原因, 国内学界接触二语习得理论和发展相关研究要比国外晚10 多年, 此前,国内长期以来对如何教授语言研究教多, 而对语言学习理论作专门的、深入的研究教少。二语习得理论引入我国, 给语言与语言教学研究者们一极大启发。应该看到, 西方现有的二语习得理论主要是以印欧语言为基础, 虽然这些假说、模式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但汉语是离印欧语言谱系教远的一种语言, 它在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字以及文化内容负载方面所体现出的特点, 必然给以汉语为母语的二语/外语学习者和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规律带来不少特殊的问题, 所以在中国的环境下研究二语习得更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内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按前10 年和后11 年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3.1 第一阶段(1984- 1993): 理论的介绍、探讨和初步应用
    这一时期, 国内外语和语言学/汉语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译文、论文和书评等涉及到的主要内容有: 理论和研究综述, 如二语习得理论的译介、语言习得研究概述和发展评述等; 中介语研究,主要涉及偏误分析、习得顺序和中介语发展过程、中介语语用学等; 二语习得的外部因素研究,如影响习得的因素、语言输入等; 二语学习者认知机制研究, 如母语的作用、对语言的认知等; 二语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 如学习者的年龄问题、学习者策略等; 课堂教学与二语习得研究, 如二语教学的基本特征和策略、二语习得中课堂教学的作用等。
    3.2 第二阶段(1994- 2004): 研究深入发展并走向成熟
    在此期间, 国外二语习得研究原着得到教系统的引进, 国内学者还以论文或书评的形式将一些国外该领域理论研究和专题研究的新作介绍进来。同时, 一批国内学者撰写的二语习得研究专着和论文集也相继出版; 有关二语习得研究的国家级科研立项数目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仅国家社科“九五”和“十五”规划项目中就共有12 项相关课题立项; 一些汉语和英语中介语语料库也相继建立; 国内许多高校开始了二语习得研究方向的人才培养。
    1994- 2004 年这11 年是二语习得研究在国内逐步进入成熟的阶段, 此间不但涌现出大批的研究成果, 而且研究领域日益拓宽, 研究层次深入发展, 研究水平不断提高, 研究队伍逐渐壮大,充分显示出国内该学科研究的生机活力。
    4 我国二语习得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4.1 国内二语习得理论研究总体看来进展乏力理论研究还不够系统; 在理论建设方面, 涉及具体方面的微观研究教多, 缺乏宏观理论建构的研究; 理论的独特性不强, 很多研究还仅仅停留在对某些理论原则的阐释评述层面上, 在结合中国的实际、建立中国的语言教学理论方面, 没有形成自成一体的理论体系。
    4.2 国内二语习得的研究方法依然存在问题
    首先, 以访谈、观察等材料为基础的质化研究远落后于以数据材料基础的量化研究, 量化研究中问卷调查远多于实验法, 将定量法和定性法有机结合的研究还是少数; 其次, 验证性研究缺乏, 已发表研究报告对研究步骤描述不够详细, 难以重复; 再次, 目前研究大多是静态共时研究。国外从上世纪90 年代后期已经开始重视二语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动态研究, 对仍处于静态研究阶段的国内研究者提供了有力挑战。
    4.3 国内二语习得研究学科定位模糊作为
    一门多学科、跨学科性研究领域的学科建设, 似乎还停留在国外二语习得界以语言学中心论为其特征的发展早期阶段, 对该学科属性的认识并没有与时俱进, 而是落后于该学科的发展。学界对其学科定位也并未达成共识, 这势必会影响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4.4 国内学界有人对于二语习得的应用研究
    存在着功利思想, 机械应用二语习的理论和研究“结论” 对于接触到的二语习得理论和研究成果首先热忠于实现其实用价值, 而不考虑外语与第二语言教学完全不同的特点, 不考虑所用理论是否适合中国语言教学的实际, 没有认识到课堂二语习得研究成果中的某些观点只有学术价值而无应用价值, 这种盲目照搬套用的结果对教学必然有百害而无一益。二语习得研究在我国开展20 余年, 虽然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很多论文, 也有专着和文集问世, 但几乎没有召开过专题学术会议, 这不利于研究成果的有效交流; 没有成立专门的学术团体来组织和协调国内的研究活动, 国内的二语习得研究在相当长的时间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的松散状态。
    5 二语习得与外语教学的结合
    二语习得与二语/外语教学研究国内学者从宏观上探讨了二语习得主流理论对我国语言教学的启示、二语习得研究成果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问题以及理论与应用之间的互动关系等,从微观上具体探讨了二语习得理论和模式对各语言技能层面教学的启发和指导意义。戴炜栋和束定芳老师基于二语习得理论启发, 系统探讨了影响外语学习的若干主要因素、对比分析、误差分析、中介语和交际策略等几个重要方面研究的理论意义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王初明老师在若干有影响的二语习得理论模式启发下, 根据我国外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环境,尝试设计了一个中国学生外语学习的理论模式。我国学者还认识到, “第二语言”与“外语”学习无论在语言环境、语言输入、还是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情感因素、认识基础、掌握程度和学习目标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 混淆这两个不同概念就会混淆二语教学与外语教学完全不同的特点。关于正规的课堂教学对语言习得的作用,    刘润清认为, 正规授课间接提供的一种语言环境, 对达到更高的语言水平是有利的, 因为只有注意到语言形式才能开始加工和习得语言; 胡壮麟认为, 就目前我国大学英语学习仍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情况下, 英语习得应持灵活态度, 即可分为完全习得、指导性习得和自学性习得。教师要引导学生的自学性习得, 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英语水平。对于二语习得研究和语言教学的关系, 有学者认为, 二语习得研究虽然不能为教学提供直接可资借鉴的、便于操作的成果, 但是能加深我们对学习活动及教学活动的理解; 二语习得研究与语言教学实践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前者为后者提供原则和理论, 后者为前者提供实践园地、进行行动研究并提供实证, 从而得出更为科学的研究结果。
    6 结语
    二语习得研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虽然仅有30 多年的历史, 但留给了我们许多思考和启示, 首先, 二语习得研究被引进国内的时间不长, 国外的理论还需在我国的外语教学环境中加以不断地验证。其次, 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差距与不足, 因此密切结合中国学习者的特点进行二语习得研究将有助于认识中国学生外语学习的客观规律, 揭示外语学习的认知心理过程, 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外语教学指导思想, 有助于解决我国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诸多问题, 从而整体上提高我国外语教学水平, 发展我国的外语学习理论和外语教学理论。
    参考文献:
    [1] 戴曼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理论建设问题[J].国外语言学, 1997, ( 4) .
    [2] 戴炜栋, 束定芳.论中介语的认知发生基础[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 ( 9) .
    [3] 胡壮麟.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习得[J].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4, ( 4) .
    [4] 贾冠杰.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之间的矛盾统一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 ( 12) .
    [5] 乐眉云.二语习得研究的多学科前景[J].外语研究, 2001, ( 4) .
    [6] 束定芳, 庄智象.外语、第二外语、母语及其他[J].外语教学, 1994, ( 2) .
    [7] 文秋芳.二语习得研究方法35 年: 回顾与思考[J].外国语, 2004, ( 4) .
    [8] 王立非.国外二语习得研究新进展[J].国外外语教学, 2002, ( 5) .
    [9] Beck, M. L2 Acquisition and obligatory head movement: English- s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