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加强村民组长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学习一生 2010-07-10
对加强村民组长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发布日期:2008-8-14      新闻来源: 广州组工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村民小组是村民自治管理的最基本单元,而村民组长作为农村各项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者,发挥着村干部的助手和联系村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加强村民组长队伍建设,对于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最近,我们组织对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花都区狮岭镇和增城市小楼镇辖区村民组长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就加强村民组长队伍建设提出了一些对策和措施,对于加强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一、基本状况——三多两少

据我们调查,白云区人和镇、花都区狮岭镇和增城市小楼镇的村民组长,普遍存在低学历多、年龄大多、男性多和党员少、报酬少等“三多两少”现象。三个镇分别有居民20653户、16458户和9318户,设25个、23个、20个行政村,有 343个、304个、288个村民小组,现有组长343名、304名、287名;其中男性分别为325 人、300人、284人,女性 18人、4人、3人;全部村民组长为男性的村16个、19个、17个;党员43名、92名、29名;任职最长达42年、38年、32年,最短 1 年,平均任职8年、5年、6年;年龄最大75岁、70岁、73岁,年龄最小29岁、26岁、25岁;全年报酬最高5000元、18000元、1200元,最低250元、1200元、0元。三个镇均没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村民小组长,绝大多数只有初中及以下学历,其中增城市小楼镇90%以上的村民小组长是初中及以下学历;年龄60岁以上、任职 20年以上占三分之一左右。

二、主要问题——四个不到位

总体而言,所调查的三个镇所辖各村的村民组长队伍比较健全,大部分能够各尽所能。但是由于本人素质低、且受到体制、机制方面的制约,直接影响着村镇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主要表现在:

1、素质不高,作用难到位。年龄大、文化低,已成为村民组长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三个镇现有的村民小组长,目前平均年龄56.8岁,年纪最大的 75 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70%左右,有部分还是文盲半文盲。他们自身素质不高,带头致富和带领致富的能力也比较低。特别是在宣传党的政策、带领群众发展效益农业、处理群众纠纷等工作中,不少村民组长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2、目标不明,责任难到位。一方面,村民组长的职责、任务和目标不具体、工作无要求等现象较为普遍。加之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难得到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村民组长不愿得罪人、将矛盾直接上交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另一方面,部分村民组长集体观念、责任意识淡薄,平时只顾及家庭,对集体和村委会交给的工作不管不问。甚至出现了组长混同于普通群众,参与群体上访等违法乱纪等问题。

3、资源不均,监管难到位。目前,人和镇、狮岭镇和小楼镇辖区行政村的村民小组,平均有农户为 60户、54户、32户一组;最大的村民小组分别为 219 户、220户、145户;最小的为25户、10户、5户。由于村民小组规模悬殊,村民组长的工作量不平衡,过大组的村民组长常常管不过来,小组的村民组长没事干,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帮助村民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监管难到位。

4、报酬不多,待遇难到位。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三个镇所辖行政村的村民组长报酬虽然差别较大,但普遍偏低,其中增城市小楼镇有的村民小组长全年是零收入,还有的地方即使明确了待遇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拿不到手。由于待遇较低,村民对村民组长这个位置兴趣不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村民组长的工作积极性。逐渐进入了一个“待遇低—积极性不高—工作难开展”的非良性循环怪圈。

三、对策措施——五个方面下功夫

村民组长日常主要履行着协助村民委员会实施村民自治,负责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的信息沟通,组织管理村民小组集体经济并合理分配,宣传并带领村民树立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风尚等方面责任。针对村民组长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五方面入手,逐步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的村民组长队伍。

一是齐抓共管,形成村民组长发挥作用的氛围。镇组织、民政等部门要切实把村民组长队伍建设纳入议事日程,列为村“两委”班子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从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方面着手,建立镇、村齐抓共管的责任制。要建立村干部“包组制”,每位村干部负责联系相应村民小组,协调、帮助和督促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工作,营造村民组长队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

二是明确职责,建立村民组长发挥作用的机制。镇、村主管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村民组长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范围,赋予相应的管事权。将日常涉及的计划生育、财务管理、村务管理、住房报建、综治和医保等方面工作,纳入量化目标管理,力求有章理事、照章办事。同时,在各村进一步建立健全村民组长岗位责任制和年度考核办法,避免一些地方的村民小组长有职无责、有责无权和报酬长期得不到兑现的现象。

三是因材施教,提升村民组长发挥作用的能力。各镇和村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建立和实施村民组长培训计划,充分发挥好“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党校”等功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法规讲座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村民组长的参政议政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定期和不定期通过召开村民组长会议等途径,组织村民组长学习有关文件,认真听取意见,开展交心谈心。促使他们成为思想上的“明白人”、农村发展的“领头雁”和农民的 “服务员”。

四是整合资源,优化村民组长发挥作用的平台。一方面,依托当地的地缘、资源和区位优势,在充分考虑人口分布、农业产业化发展、生活习惯、民族风情、方便村民生活、尊重村民传统习惯的前提下,一般按照每80--100户、300人左右设一个村民小组,合理调整村民小组区划。另一方面,以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为契机,注重挑选有热情、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并在村民中有一定威信的中青年担任村民小组长,进一步优化和改善组长队伍结构。

五是绩效挂钩,激发村民组长发挥作用的动力。积极建立村民组长激励措施,实行将年度工作完成情况与报酬奖金直接挂钩,把责、权、利有机结合起来,使干与不干和干好与干不好不一样。条件允许还可以建立“退休补贴”,进一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要与个人成长进步相结合,与发展新党员相结合。积极将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能带领群众致富、办事公正廉洁的优秀年轻村民组长,纳入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进行培养,增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