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岳洋论国画的创新与发展

 清静大海 2010-09-04
李岳洋论国画的创新与发展         作者:李岳洋
 
    绘画不可背理,创作不可无法。“无法不足观,而泥于法亦不足观。夫惟先求乎法之中,终超于法之外,不为物理所拒,即无往而非理。”国画是以国学为底蕴,以笔为骨,以墨为魂。学画不可不读圣贤之书,不可不学前人之法。现在有人反对传统,放弃传统,充当艺术的急先锋。认为这就是前卫、就是当代、就是进步。其实不然,从国画的历史发展看艺术是在继承创新发展中前进的。没有前人的铺垫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成就。我们今天的成就是站在前人的臂膀上取得的。新事物是在老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的。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哲学的基本观点。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们国画也要发展。到了今天有人的画还是明清、民国的老样子,不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但是我们如果完全放弃传统,放弃笔墨,那么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涂鸦了。
    “古人论画,常有无法中有法,乱中不乱,不齐之齐,不似之似,须入乎规矩之中,又超乎规矩之外的说法。这是绘画的至理,学画的人应该深悟其中的道理。”这里阐明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传统与创新的关系,理与法技与道的关系。我们要学习黄宾虹的理论、学习黄宾虹的精神。而不是闭门造车临摹黄宾虹的画作,拜倒在黄宾虹湿藴华兹的画面,点子积墨的技法而不可自拔。泯灭了自己的创作才华,终生为人作嫁成为画奴。
    “自古至今,由新而旧,旧而又新,去旧换新,如衣食皆然。、、、无非循环复古,是崇古知新,乃是真知,力求真知,孜孜不倦,乃为笃好,不可不辩。”黄宾虹又说:“绘事创意为上”。“中国古代优秀的画家,都是能够深切的去体验大自然的,徒事临摹,得不到自然的要领和奥秘,也就限制了自己的创造性。事事依人作嫁,那便没有自己的见解了。”“中国千百年绘画,虽未尽善尽美,取长舍短,尤在后来创造,特过前人,非可放弃原有而寻蹊径”。“今人杰作,可胜古人,先哲有言,不为虚语”。
    
     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瞬息万变,社会进步日新月异,科技飞速发展,物质不断丰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社会对艺术作品的要求将越来越高。时代不同、审美不同、受众不同,国画不创新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呢?在国学底蕴民族精神的感召下,继承创新才是中国画的发展之路。
     我见过有的学院学生几十个人到南方写生回来办展,面貌雷同形如克隆。进入大自然中没有感觉,没有被大自然感染,画的还是心中的古代旧文人画,真是哭笑不得。学习传统是学习继承的必由之路,师法自然是创作的唯一源泉。学习临摹不是绘画的目的。绘画不仅悦人悦己,讨人喜欢,而是用我们的艺术去启迪人得智慧、鼓舞人得斗志,提高人的品德。
    
     诗言志也,画抒情达意也。绘画是画家思想、理念、感情、情绪的自然抒发与流露,是视觉的传达。是画家借画面表达的内心感受,是画家用笔墨与世界的交流,它是意的外沿、它是美的化身。
    
     经过了多少年的学习,掌握了笔墨技巧,不能创作,不能言志,只能临摹古人的绘画,老师的绘画,成为了绘画的工具和机械。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们为社会做了啥呢?画了千幅万幅作品,那一幅是你画的呢?
     醒醒吧、不要躺在古人的故纸堆上睡大觉了,不要陶醉在自己编制的象牙塔里了,看一看黄宾虹的论画录,定会茅塞顿开恍然大悟。认真学习传统吧,打下坚实的基础,积极投身大自然、投身社会实践吧,它会让你大开眼界放飞思绪,艺术创作空间无限。
     不让浮云遮望眼,沉下心、不被名牵、不被利绕,铭心立志,奋起直追。中国画坛必将涌现无愧于时代的不朽力作。中国画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李岳洋 泼墨泼彩 艺术理论 黄宾虹 当代艺术 山水画理论  中国画论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