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季养生-bokee.net

 昵称818135 2010-09-06

什么是呢?所谓的其实就是生长发散。经过了春天的萌发,到了夏天的时候人的身体就要像万物一样处于蓬勃生长的状态。

晚睡早起

《黄帝内经》记载的夏天养的头一条就是:夜卧早起。

夜卧早起的意思就是要晚点睡,早点起。

夏天应以发散为主,而夏天天黑得晚,亮得早,白天光照时间长,我们晚点睡早点起是跟着天地阳气的气机去走。

和太阳公公天天约会

夏天养的第二条叫无厌于日。通俗点讲,就是不要讨厌太阳,甭怕热。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在夏天一定要让人体气机得到充分的开泄。

在夏天,很多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喜欢整天呆在空调呼呼吹的屋子里,感觉特爽。其实他们不知道,这是养生的大忌。

现在年轻人谈恋爱都没以前健康了。五六十年代的人夏天都在哪谈恋爱?都是去公园。相对象的暗号都是某公园某大门的第几棵大树下,然后呢?就是让我们在阳光下荡起双桨。所以那时人的心态都很阳光,单纯不光是因为物质上的简单,也跟人经常处的环境有关。

我们现在的年轻人谈恋爱呢?典型的是哪儿黑奔哪儿钻,哪儿黑奔哪儿跑。拿大学校园来说,看吧,白天阳光下的操场上跑步锻炼的没几个人,天一黑下来,无数拉着手的情侣就全出动了,操场边黑压压的一片。

人怕光有时是胃病前兆的一个表现,或是早期抑郁的一个表现。而且人总呆在黑暗处,心里就会逐渐滋生阴暗面,意志消沉,越来越不阳光。从心气、心情上来讲,都使人产生很大的问题。

中医强调,夏天人一定要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这话说得特有趣,就是说好像外边总有一个你爱的人特别吸引你,让你老惦记着跑出去见他(她)。要旨还是那句话,夏天一定要多到户外活动,晒晒太阳,出出汗,使气机得以宣泄。

有人会说,那夏天我们老跑出去会不会中暑啊?农民兄弟天天在田间地头干活,烈日当空,为什么他们不中暑?还是因为他们身体好呗。我们现在晒下太阳动不动就中暑,实际上还是身体变弱的一个表现,是身体无法和天地的气机相融合的一个表现。所以怕中暑可以不在最热的时间去晒太阳,循序渐进,但一定要多到户外活动。再说了,晒太阳也不是非得在大毒日头下呆着,要不古代修那么多凉亭干啥?现代人虽然已无暇享受凉亭的雅趣,但至少门窗应该常开,让阳光的热情无所不在。能在阴凉处蹦蹦跳跳就更好了,既运动了又补了钙。

夏至前后养生方法的迥异

夏季养生要注意,夏至之前和夏至之后的养生方法截然不同。

夏至之前,阳气当家,万物的特性是开花。而夏至之后,阴气开始升起,阳气开始下降,而阴气主凝聚,所以万物的新特征是开始结果。

这也是夏季养生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叫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万物开花到结果是从夏至这一节气开始转换。养生也是如此,夏至之前我们要像花朵一样拼命地绽放自己,就是一定要让自己处在一个发散的状态;夏至过后,我们就要开始逐渐收敛自己。

夏不养生的因果报应

《黄帝内经》中说: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就是说夏天不出汗,秋天就会形成风疟。

这就是种因果报应,你先前种下什么因,以后就得到什么果。

风疟是什么呢?就是皮肤病、过敏症、湿疹、过敏性鼻炎等症,都是秋天爱犯的病。立秋或秋分节气前后,如果人在夏天没有得到足够的开泄,连汗都没有出过,这类的疾病就特别容易找上身来。

甚至夏天没有注意养的话,不仅秋天会生病,到冬至前后,还会引发重病。

冬至的特点叫做一阳生,就是到冬至这一天开始天地的阳气开始生发了,一旦生发起来,就要靠秋天收获了足够的储备,而秋天储备的基础是什么?是夏天的足够开泄。夏天的拼命出汗就像麦子的抽穗、灌浆一样,只有开泄了,秋天收进来的营养物质才足够多,营养物质多了冬天藏的精华就多。反之,中医认为,如果夏天的气机没有得到充分宣泄,秋天吸收进来的营养物质就少,到了冬天,是收敛养藏的季节,阳气生发,如果这时身体储备的精华不够,就容易生病。

中国文化讲究要看前三步后三步,而不能只看当下。养生学也是一样,有因有果,有施有得,不要以为冬天得的病就跟夏天没有什么关系,关系大着呢。

此外,夏天气候炎热干燥,是一些疾病的高发季节。《黄帝内经》中提到,夏天的病症基本多发生在胸胁,所以有心脏病史的人要格外注意。因为夏火本身就旺,然后七八月的火气很盛,内外火攻心,容易引发心脏病。这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非常小心的。

 

夏季养生饮食要点

 

夏季要喝羹

饮食是养生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医认为,夏天脾胃处于虚寒的状态,所以要吃一些易于消化的汤羹。

何为呢?《说文解字》中解释为:五味和羹。羹,指用肉或菜调和五味做成的带汁的食物。

字的上面是一只羊羔,下面是字,表示肉的味道鲜美。

上古的一般是指带汁的肉,而不是汤。表示汤的意思,是中古以后的事情。

后期的羹可是肉汤,也可是菜汤,需要用五味来调和,而且要细碎。细碎就利于消化吸收,这符合夏天我们脾胃太弱的实际情况,也避免消化吸收系统太过于劳累。

先喝汤后吃饭,还是先吃饭后喝汤?

喝汤养生有讲究。中国幅员辽阔,南北饮食差异很大,南方人习惯于先喝汤再吃饭,而北方人则喜欢先吃饭再喝汤,哪种方式更有利于养生呢?

答案是:南方人先喝汤再吃饭更养生。

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人在外劳作,出汗多,先喝汤可以补充体液,可使脾胃处在一种融合的状态,更有益于消化吸收食物。

北方人喝汤就不太讲究了,基本北方人喝汤是为了溜缝,吃完了饭喝一大碗汤会觉得特别的满足,这跟北方人喜欢求大、求全的性格有关,但从饮食角度来说,不够科学。

总结一下夏季养生的要点注意养、晚睡早起、多晒太阳、多到户外活动、多出汗、饮食上多喝一些易消化的汤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