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高血压1

 ahualong 2011-02-01
高血压会使人中风吗?


慢跑、运动会促使血压升高



照道理,运动时会使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更形升高,有恒的运动、慢跑即有恒的促使高血压病患的血压更形的升高,最后却会使高血压病患的血压下降而恢复为正常的血压,这是为什么呢?



服降血压药物的病患,几年下来,不但没有把血压问题解决,反而血压更容易升高,且问题越多,病情更形复杂严重,且全身都是降血压药物造成的并发症,为什么呢?



复健即是半身不遂、身体无法自己行动的病患,被用机械式强加在病患身上的运动,以提高其血压,促使心脏加强跳动,促进血液的循环,以使半身不遂的病患恢复健康。



做复健即是加强升高血压的作用,为什么不在患病之前即做有恒的运动,来防范半身不遂的发生,却在用降血压药物伤害心脏呢?



许多医院一边对病患做复健-升高血压,一边在服降血压药物,这种矛盾的医疗行为,不知要到何年何月才能终止呢?



空气分分秒秒必须要进入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身体亦分分秒秒必做空气的调适,运动,有恒的运动-即有恒的升高血压,可以使汗排出,使身体循环的障碍排除,以加强身体对空气的调适-血压正常。



是以被量到高血压的病患,其血压是要更加提升,还是要降血压呢?血压不够-低血压照样有许多病患得到半身不遂-中风。



常听到「人人量血压,控制血压」的广告:



常见报章、杂志、医学专题报导,高血压一直是引发脑中风、狭心症、心肌梗塞、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等的危险因素,从大多数因脑中风、心脏病死亡者,都患有高血压的事实中,可得到印证,故拥有「无形杀手」的称号。



「中风」两个字和「脑中风」三个字,在中医学所讲的是什么意思呢?笔者曾问过十名以上的西医医师或药剂师,竟没有一个西医医师、药剂师能回答得出来,「中风」和「脑中风」三个字的真正意义,或只支吾不清的说:中风就是半身不遂,脑中风就是脑血管阻塞、破裂、栓塞或蜘蛛网膜破裂翻过中医经典,书籍并没有「脑中风」的记载,身为医疗专业人员、权威,不懂中医学所讲的「中风」(详见中风篇),却盗用、滥用中医「中风」两字来误导大众对医学的认识,吹嘘其骗人、误人、恐吓病患的科学-脑中风。



今日大众常听西医说,感冒没药好治,就是因为西医不懂感冒分为伤风、伤寒、伤暑、湿、燥火五气伤何经络,而只知道一味「消炎」,致越消炎身体越虚而越感冒,故感冒怎么会有药好治呢?(详见孩子为什么会常感冒治不好篇)



发烧不是脑的问题(详见发烧篇)大众都在怕脑烧坏了,高血压不是脑的问题,大众都在担心脑中风的问题。



西医不懂感冒伤风、伤寒、伤暑湿燥、伤何经络、更不懂中风、中湿(痰)、中暑、中气、中寒、卒中、中恶…皆会令人半身不遂,而只知道一个病人都治不好的高血压,难怪今日大众将半身不遂或未半身不遂的病患送到医院,只有缴钱和抬尸回家的占大多数,很少能全身(健康恢复)而退的。



若能使大众了解中国医学的脏象学说、十二经络病变、疾病的六经传变,分别五气(风暑寒湿燥火)伤何经络脏腑,以暑为例:

戴原礼曰:暑病有冒、伤、中三者轻重之分:

冒暑者:腹痛、水泄、胃与大肠受之,恶心者,胃口有痰饮也,可与黄连香茹饮。

伤暑者:身热头痛疼、燥乱不宁,或身如针刺,此为暑热伤肉分,当解毒,用白虎汤加柴胡,虚加

人参。

中暑者:咳嗽发寒热,盗汗不止,脉数,热伤肺经,火乘金也,此为中暑,宜清肺汤,柴胡天水散

之类。



张从正曰:暑伤五脏,为症不同:

如暑入心:则噎昏闷不知人。

入肝:则眩晕顽痹。

入脾:则昏睡不觉。

入肺:则嚏喘痿躄(双脚无力或青蛙腿)。

入肾:则消渴(军中许多晒太阳病患,常被误为糖尿病或血癌)。

半身不遂、瘫痪、昏迷仆倒当区别为中风、中湿(痰)、中寒、中暑、中气、卒中、中恶......中何经络,伤何脏腑当分清中经、中络、中脏、中腑以辨证论治,则许多半身不遂、瘫痪、昏迷仆倒的病患,皆能恢复健康正常的手足运作,与常人无异。

「原因不明」的高血压,不分风暑寒湿燥火,不辨喜怒哀乐,不分食物酸苦甘辛咸,臊焦香腥腐,不辨经络脏腑而一味的降血压,降血压造成心脏、血管的弹性疲乏、心脏功能不足,无力将气血循环障碍排除。降血压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才是引起中风、心脏病、肾功能衰竭的真正元凶。并不是高血压所造成,本末倒置的科学,要待何日才能让大众认清呢?



降血压造成心、肾的衰竭,更夺得了十大死亡率排行榜的前茅,没有「中华民国推销(防)高血压协会」的大力推销(预防)高血压,以伤害国人的心肾,国人又如何能夺得「世界第一」的脑血管病变之头衔呢?



让我们从中医学来斩断这「无名杀手」真正元凶的双手吧! 

一、高血压----一个病人都治不好的医疗骗局之(一)

(一)为什么会有血压呢?


我们的鼻子在呼吸空气,皮肤毛孔亦在呼吸空气,冬天呼吸时可见白茫茫的水蒸气,夏天的排汗,皆身体的呼吸空气作用。
心脏火像蒸气机的马达,将能源---空气、营养用压力输送到全身,感冒、发烧时,毛孔被蔽塞,身体无法获得所需的空气,心脏会急速的跳动,增加压力,使血压升高,促使血液加速循环,排除循环障碍,以迫使毛孔张开排汗,汗出烧退,使身体内获得所须的空气。
发烧时量血压,必升高二、三十度或五十度水银柱的压力,汗出烧退,心脏已获得所须的空气,血压自然恢复正常,血压升高是身体气血循环受到阻碍,身体为获得空气而产生的自然反应,即高血压为身体排除循环障碍,获取气时产生的压力,发烧不是脑的中枢神经失控引起,脑血管病变亦不是高血压引起,而是降血压、消炎,致心脏无力将血液输送到脑部引起。
生气时,心脏会加速跳动,以排除因生气造成气血不顺的循环障碍,致血压升高,气顺心平血压自平。
紧张时、噪音时,心脏亦会加强跳动而血压升高,以获取空气,排除因紧张、噪音所造成的气血循环障碍。
呼吸时,只要停止空气的供应两三分钟,心脏就会停止跳动,体温随即下降而量不到血压,心属火,心气需要空气助燃,没有空气,火就熄灭,而心脏没有血压了。
故血压为身体获得空气,使身体产生动能的反应,心脏跳动,加强排出身体废水汗---蕴含风暑寒湿燥火之气,以获取新鲜空气的本能反应。
年轻人及身体健康者,身体获取空气的功能正常,故身体健康者手脚暖和,如小孩的体温较年长者高半度或一度,而其血压为正常。
老年人或心脏衰弱者,其体温较年轻者低半度或一度,乃心火力衰弱,影响身体获取空气的能力,同时亦无力将身体的废水汗排出,皆因心肾衰弱所致。
因心为火、为气的上升,肾为水、为气的下降,心、肾衰弱者,风暑寒湿燥火之气进入体内,无力随汗排出,心、肾乃加强压力以促进血液循环,把体内风暑寒湿燥火之气与体外的空气平衡,这就是心脏加速跳动,促使血压上升的根本原因-即加强排汗的作用。
今日抗生素的泛滥,强力的消炎,炎即两个火,体内之火有君火心,相火肾,肾中之阳称雷龙之火,属心、肾的少阴经,火为气的上升,相火辅助君火使气上升,因消炎而使火衰弱,火气无力上升将风暑寒湿燥火之气蒸发成汗或水蒸气从鼻子、皮肤排出体外。
今日医药,抗生素发展到那里,高血压的疾病即传播到那里,皆因消炎致风暑寒湿燥火之气在体内无法平衡所致。由此可知高血压患者,就像体衰的小孩,天天都在感冒的情形一样详见孩子为什么会天天感冒治不好?篇老年人及心脏衰弱者,因生长、发育的作用停止,气血衰弱,即体力的上升之能火衰弱,较不容易发烧、出汗,皆因津液,气血衰弱所致,并非老年人不容易发烧、喉咙痛、流鼻涕......就表示老年人不感冒,而是老年人的身体与年轻人一样,风暑寒湿燥火之气一样的进出体内。
老年人的感冒、腰酸背痛,因腰为肾之腑,耳鸣重听,因肾气虚而无力通于耳、心跳、呼吸短促、失眠、头痛、头晕、肩颈僵硬、头重感、耳鸣、眼花、重听等证状,皆为心、肾等内脏衰弱,无力将风暑寒湿燥火之气的感冒风邪排出体外所产生的证状,皆拜消炎伤心、肾所致。
阴经经络感冒无发烧、流鼻涕、喉咙痛......等表证,经曰:太阴头痛如戴帽,少阴头痛如摇船......阴证无汗,阴证无发热李杲曰:太阴头痛者,必有痰也,少阴头痛者,足寒而气逆也,盖此二经虽不至头,然痰与气逆壅塞于膈中,此头上气不得畅降而为痛也。风暑寒湿燥火之气入侵内脏,身体衰弱,五脏无力调和五气,致表证的头痛变为里证的头晕、头痛气虚、血虚、少阴、太阴、厥阴虚寒证受风暑寒湿燥火的头痛,表证的发烧、发热变成了身体、手脚发麻的循环障碍、肩颈僵硬的里证,咽痛成了口干舌燥的阴虚之证,皆为内脏衰弱,风暑寒湿燥火之气进入内脏不调的现象。
若有发热、恶寒、流鼻涕、头痛、喉咙痛、咳嗽、恶风......等,则仍为俱有表证或半表半里证,大家很容易确认为感冒,但现今大众在电视、报纸及国民学校到大学的教科书上,看不到也听不到中国医学的脏象学说、十二经络病变及疾病的六经传变。风暑寒湿燥火所产生的病变,由阳经经络,变为阴经经络所产生的疾病征兆,及其病变的前因后果,更不知道感冒伤风、伤寒、伤暑、湿、热与造成半身不遂的中风、中湿、中寒、中暑、中气、中燥火、卒中、中恶等所谈为何物?
天有五运六气,风暑寒湿燥火对人体的变化,即气候对人体的影响,无论是小孩、老人、孕妇等的健康影响是一律平等的。
抗生素、消炎药、点滴液,能令大众迅速感觉到外感疾病的消失,事实上抗生素、消炎药、点滴液对人体的伤害,只是将风暑寒湿燥火的外感感冒转移阵地,侵入内脏,对身体的健康实为引狼入室,而现代的医学看不到外感表证疾病,却尽自沾沾自喜谓之医疗科学的进步。
糖尿病高血压、B型肝炎、尿毒症、癌症、AIDS等数不尽的现代文明疾病,医学新名辞只不过是感冒伤风、伤寒、伤暑湿热被现代医学不分青红皂白的消炎,造成风暑寒湿燥火之气入侵内脏或阴经经络所产生的生理现象,中医谓之由表传里,由经络入脏腑,或由阳转阴,或由腑传脏,或而产生的经络病变。
阴经经络循环,身体防卫力量衰弱,造成风暑寒湿燥火五气内侵的原因如后:年高体衰,或工作过度疲劳体力、心力消耗过度、或男女、夫妻行房事时吹电扇、冷气。
行房事时,血气贲张致毛孔洞开,肾与心同属少阴经因泄精而骤虚被风寒、冷气循经络由毛孔入血液侵入心肾。外国有人实验数百人游泳后,吹电扇、冷气不致感冒,因游泳时,皮肤毛孔紧闭,内脏心、肾亦不因泄精而骤虚,风寒无法内侵,故游泳后吹电扇、冷气不致感冒。
饮酒后出汗吹风吹冷气又行房事,或打点滴致表证的风寒感冒,随点滴直接将风邪引入心、肾内脏或阴经经络-即为血压升高的原因。
风暑寒湿燥火感冒对人体的病变,在某经络有其病变历程,治疗亦有其步骤程序,点滴液的乱流,却不分风暑寒湿燥火之气,使病毒流漫全身,其作用只是使人看不见发烧而已。
事实上,风暑寒湿燥火之气随点滴液进入五脏六腑,较发烧对健康所造成的伤害更为严重千百倍。
感冒发烧、喉咙痛......等,滥用抗生素、消炎药、伤害心、肾五脏,大家可以体会在感冒用西药治疗后,虽不流鼻涕,不发烧,不喉咙痛但所换来的代价是如何呢?详见吃西药会伤胃,实际上是五脏六腑皆伤篇肾属水,在卦为坎,心属火,在卦为离,坎离水火即济卦中,阴阳二气,阴爻电位在上能降,阳爻─电位在下能升,阳升阴降,清升浊降,如夏天地面温热气升,气上升遇上空的冷空气下降,以均衡地面的热气即为下雨,身体三阴经之气能下降,三阳经气能上升,即体温上升水液而为汗排泄,下降为小便通利。
离坎水火未济卦中,阴阳二气,阳爻─电位皆在上而不能下降,阴爻电位皆在下而不能升,心、肾因消炎致肾中之阳衰,虚火上越,火热气在上,上无阴引阳上升,下无阳热气上升以引阴下降,阳不能升发出汗,阴不能下降为小便通利,如冬天地面水无热气上升,致天不能下雨灌溉滋润大地,致草木皆枯。
中国人冬令进补之意义,即在人体为一小天地,人与天地作用相同,冬天气藏于肾而不上升的作用,补肾壮阳详见补肾壮阳篇蓄积体能,以待来年发挥旺盛的体力、精力及对未来产生疾病的抵抗力,乃为真正的预防医学。
三阴经络、三阳经络不能各司其职,心、肾因消炎而衰弱,经络血脉就像水沟、河流受风沙五气的侵袭,无法疏泄,风寒暑湿燥火之气内侵,不调理五脏,不补肾壮阳引火归元-如何挽救河川、水沟的畅流,如何消除污水的潴溜发臭呢?
运动,有恒的运动,可以使汗含风暑寒湿燥火之气排除,而恢复血压的正常。
降血压-利小便、扩张血管更造成心、肾的衰弱,最后成为水积心下或水肿-尿毒症,皆因表证-应发汗却被误利小便所造成,降血压、控制血压误人多矣!
若将中医的脏象学说,经络学说及疾病的六经传变,在电视、报纸及教科书上传授,则高血压、糖尿病B型肝炎、尿毒症、癌症、AIDS.......等,足以令人一生享用不尽,甚至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科学,只是个人身体由强转弱,由实转虚,身心虚弱受风暑寒湿燥火之气,入侵内脏及阴经经络为不同的经络所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现象罢了。 

(二)高血压病是如何诞生的呢?


高血压病是如何诞生的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明了血压计,量到血管的舒张压、收缩压数据,为什么血管的舒张压、收缩压会超过正常值呢?则有百分之九十到百分之九十八的原因不明,既是原因不明却又将高血压的原因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续发性高血压、青年性高血压......岂不矛盾,原因不明又原因是......?
或又称高血压的原因系由终末小动脉之循环发生障碍,为什么会发生循环障碍而使阻碍血流产生阻力,因此心脏必须相对增高其压力以完成循环任务如此高血压应更使其增高助其排除循环障碍,又岂可降血压此乃本态性高血压的成因。多么牵强的原因分类呢?血压高、低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在前面一节为什么会有血压已略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体会:△生气,血压会升高,不生气血压不会升高。
△跑步,血压会升高,不跑步血压不升高。
△食物刺激如盐血压会升高,身体在调理食物的作用,食物调理完毕,血压不升高。
△噪音,会使人血压增高,噪音消除,血压即恢复正常。
△热浪,天气热,血压会升高,开冷气不能流汗,血压会升高,气温回降或出汗,血压不升高。
△寒流来袭,天气冷,血压升高,气温回升血压恢复正常。
△寒流、热浪造成血压升高者,乃为身体心脏虚弱的人,不能适应气候的变化,心脏在调整血液的循环,尤其台风来袭前夕最明显,气候天天都在变,血压亦在变。
△感冒时,血压突然升高,感冒痊愈,血压恢复正常,常见报载△△人,忽被降血压造成死亡,即因感冒造成血压升高,又因心脏衰弱被降血压,更伤心脏,致感冒风邪内攻心肾,乃误被降血压而造成死亡,非高血压造成死亡也。
△笔者曾治一颜姓妇女,结婚八年未生育,被治了五年的高血压,当被笔者治疗怀孕生子后,血压即恢复正常,乃心欲不遂,郁气造成头晕所造成也。
△小孩的体温高,体能旺盛,能出汗,气血循环顺畅,血压不偏高,中老年人,体温较低,较不易出汗血压较高,乃心脏欲加强压力,使其排汗,汗出血压就平,故运动出汗能使血压正常。
量血压,左手的血压和右手的血压不相同,早上、中午、晚上的血压皆不相同,与体温早上、中午、晚上皆不相同类似,因早晚的经络循行不同所致。不相同的医师量的血压亦不相同。
血压为生理、心理反应作用,身体对空气调整变化所产生的调节反应,只要原因解除,血压问题就解决,故治病根本就不应该从血压问题下药。
生气时:血压升高,我们要使心平气和,还是要降低血压呢?
跑步时:血压升高,我们要适当休息,还是要降血压呢?
食物刺激:血压升高,要调整食物还是要降血压呢?
噪音时:血压升高,我们要消除噪音还是要降血压呢?
天气热:血压升高,我们要减少穿衣,开冷气,降低温度,还是要降血压呢?天气天天都热,天天要降血压,还是要少穿几件衣服呢?
天气冷:血压升高,我们要多穿衣服保暖,开暖气以保持体温,还是要降血压呢?天气天天都冷,天天要降血压,还是要多穿几件衣服呢?
天气热、天气冷,天气天天都在变,天天都在降血压吗?
感冒时,我们要治感冒,还是要降血压呢?
久婚不孕,心气不顺,血压升高,我们要治不孕,还是要降血压呢?
许多被量到高血压的病患,我们应想办法将血压提高至更高,以助心脏排除循环障碍,如运动,有恒的运动,可以使血压增高,以助排汗,汗出后许多所谓高血压的问题就迎刃而解,是以要升高血压而不是要降血压,才能根本解决高血压的问题,但血压也不能猛升--即不能过度剧烈的运动,使衰弱的心脏负荷过重。
原因不明,表示这些医学专家、权威,自己也不知道它是什么?只是为了血压计的发明。
发明了血压计、量到了血管的舒张压、收缩压,就像发现了一个新天地,以前没有人发明血压计,发现这个现象,就叫做医学新知,医疗科学的进步。
原因不明的医学新知,就是病患不知,医学专家、权威也不知,一个病患也治不好的医学理论就被东牵西扯的,似是而非的推销预防出来,深植在全世界的人心里。
专家、权威将自己不知道,且没有办法解决的东西,当成宝贝,拿着鸡毛科学当令箭,利用大众对医学的无知、恐惧、大吹法螺、对病患恐吓,威胁高血压会造成中风、尿毒症......等详见高血压会使人中风吗?尿毒症是如何造成的!,在实验室里研究,穿凿附会想尽办法,用尽药物,企图控制血管的舒张压、收缩压,升上来就降下去,升上来就降下去,一味的降血压、控制血压,一个新的疾病-高血压于焉诞生了。
大家可以体会常用降血压药物的人,胸部、心脏部位常生的不适感是如何呢?
降血压药物用久了,造成心脏、血管的弹性疲乏,因心脏、血管的弹性疲乏,致造成血管硬化、心脏扩大、心肌梗塞、狭心症、尿毒症等百病丛生的心脏病,而夺得心脏病,脑血管病变为十大死亡排行榜的第二名,皆拜中华民国推销防高血压协会之赐。
△资政真可怜,一生为国为民,到头来却成为科学郎中人人量血压,控制血压的广告,为推销血压计,传播疾病的工具,怎不令人痛心。
预防高血压病,预防的结果应该是高血压病的病患逐渐减少,十大死亡逐渐往后退,才叫预防。
但每次预防高血压、糖尿病B型肝炎预防的结果是一个病人也治不好,反而病患人数直线上升,十大死亡排行榜直往前冲,病患全身都是并发症,是预防、还是推销呢?把预防两字改成推销,大家就可以很容易明了,医生是在传播疾病,残害国人健康的病毒为医学新知吧!
病人要死并不是这么简单,医疗不当、用药不当才是造成病患死亡的主因,高血压、糖尿病B型肝炎......等等文明病为十大死亡排行榜的前几名,皆因每发明一种检查,一种新仪器而称医学新知,更大力推销预防,将人治死了,而称为文明病对人体的危害造成死亡。
血压计的发明,就像声波测量器的发明,声波测量器测到了声波频率的高低,大小是几个分贝,如某人大叫一声,此声音为几个分贝。
拿根针在某人脚上扎一下,则其哇哇叫,此哇哇叫的声音是几个分贝?
拿刀在某人背上砍一刀,则此人亦哇哇叫,此哇哇叫的声音是几个分贝?
用火烧一下,某人被火烧亦哇哇叫,此哇哇叫的声音是几个分贝?
某人中爱国奖券第一特奖,高兴得哇哇叫,则此哇哇叫的声音是几个分贝?
用针刺、用刀砍、用火烧、中特奖都能令人哇哇叫发出声音,此声音都能用声波测量器测出哇哇叫的声音是几个分贝,此声波测量器测出的科学数据是从声带产生的频率,非常正确,非常科学,故称为原发性声波、本态性声波。
治疗哇哇叫的声波,降低其频率的药物、方法,是要用针线缝住其嘴巴呢?或用压舌板压住其舌根以降低其声波的频率,而作有效的控制呢?还是要在声带上动手术以根除其病根呢?还是要拿掉脚上的那根针、那把刀、还是那把火呢?
倘若声波测量器能拿来做骗钱的工具,则降低声波的药物,将源源不断的自科学实验室发明、创造而推销,謦波测量器又腥风血雨的创造出一个文明病,而此文明病又将在十大死亡排行榜占上一席之地。
运动、情绪、饮食、气候风暑寒湿燥火之气.........各种原因皆会造成血压的升高,就像发烧之有各种原因造成发烧,当寻找出其原因,以解决疾病的问题,而不能降血压,天下并没有高血压这种病,却只是为了血压计的发明,刻意的推销,而传遍天下,误导大众对健康的认知,残害了多少人的健康。
健康检查,本来什么病都没有,医生却会告诉你,高血压有一点!糖尿病有一点!自从大众在日夜接受高血压、糖尿病的信息以后,若身体有任何风吹草动,大家都会怀疑是否高血压问题来了,是否糖尿病问题来了!天天都在为高血压、糖尿病的问题心惊胆颤,终于心想事成,如愿以偿的一生受用不尽,终生奉行,死而不已的成为科学祭品。 

(三)高血压会使人中风吗?



慢跑、运动会促使血压升高。
照道理,运动时会使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更形升高,有恒的运动、慢跑即有恒的促使高血压病患的血压更形的升高,最后却会使高血压病患的血压下降而恢复为正常的血压,这是为什么呢?
服降血压药物的病患,几年下来,不但没有把血压问题解决,反而血压更容易升高,且问题越多,病情更形复杂严重,且全身都是降血压药物造成的并发症,为什么呢?
复健即是半身不遂、身体无法自己行动的病患,被用机械式强加在病患身上的运动,以提高其血压,促使心脏加强跳动,促进血液的循环,以使半身不遂的病患恢复健康。
做复健即是加强升高血压的作用,为什么不在患病之前即做有恒的运动,来防范半身不遂的发生,却在用降血压药物伤害心脏呢?
许多医院一边对病患做复健-升高血压,一边在服降血压药物,这种矛盾的医疗行为,不知要到何年何月才能终止呢?
空气分分秒秒必须要进入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身体亦分分秒秒必做空气的调适,运动,有恒的运动-即有恒的升高血压,可以使汗排出,使身体循环的障碍排除,以加强身体对空气的调适-血压正常。
是以被量到高血压的病患,其血压是要更加提升,还是要降血压呢?血压不够-低血压照样有许多病患得到半身不遂-中风。
常听到人人量血压,控制血压的广告:常见报章、杂志、医学专题报导,高血压一直是引发脑中风、狭心症、心肌梗塞、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的危险因素,从大多数因脑中风、心脏病死亡者,都患有高血压的事实中,可得到印证,故拥有无形杀手的称号。
中风两个字和脑中风三个字,在中医学所讲的是什么意思呢?笔者曾问过十名以上的西医医师或药剂师,竟没有一个西医医师、药剂师能回答得出来,中风和脑中风三个字的真正意义,或只支吾不清的说:中风就是半身不遂,脑中风就是脑血管阻塞、破裂、栓塞或蜘蛛网膜破裂翻过中医经典,书籍并没有脑中风的记载,身为医疗专业人员、权威,不懂中医学所讲的中风详见中风篇,却盗用、滥用中医中风两字来误导大众对医学的认识,吹嘘其骗人、误人、恐吓病患的科学-脑中风。
今日大众常听西医说,感冒没药好治,就是因为西医不懂感冒分为伤风、伤寒、伤暑、湿、燥火五气伤何经络,而只知道一味消炎,致越消炎身体越虚而越感冒,故感冒怎么会有药好治呢?详见孩子为什么会常感冒治不好篇发烧不是脑的问题详见发烧篇大众都在怕脑烧坏了,高血压不是脑的问题,大众都在担心脑中风的问题。
西医不懂感冒伤风、伤寒、伤暑湿燥、伤何经络、更不懂中风、中湿痰、中暑、中气、中寒、卒中、中恶.......皆会令人半身不遂,而只知道一个病人都治不好的高血压,难怪今日大众将半身不遂或未半身不遂的病患送到医院,只有缴钱和抬尸回家的占大多数,很少能全身健康恢复而退的。
若能使大众了解中国医学的脏象学说、十二经络病变、疾病的六经传变,分别五气风暑寒湿燥火伤何经络脏腑,以暑为例:戴原礼曰:暑病有冒、伤、中三者轻重之分:冒暑者:腹痛、水泄、胃与大肠受之,恶心者,胃口有痰饮也,可与黄连香茹饮。
伤暑者:身热头痛疼、燥乱不宁,或身如针刺,此为暑热伤肉分,当解毒,用白虎汤加柴胡,虚加人参。
中暑者:咳嗽发寒热,盗汗不止,脉数,热伤肺经,火乘金也,此为中暑,宜清肺汤,柴胡天水散之类。
张从正曰:暑伤五脏,为症不同:
如暑入心:则噎昏闷不知人。
入肝:则眩晕顽痹。
入脾:则昏睡不觉。
入肺:则嚏喘痿躄双脚无力或青蛙腿。
入肾:则消渴军中许多晒太阳病患,常被误为糖尿病或血癌。
半身不遂、瘫痪、昏迷仆倒当区别为中风、中湿痰、中寒、中暑、中气、卒中、中恶......中何经络,伤何脏腑当分清中经、中络、中脏、中腑以辨证论治,则许多半身不遂、瘫痪、昏迷仆倒的病患,皆能恢复健康正常的手足运作,与常人无异。
原因不明的高血压,不分风暑寒湿燥火,不辨喜怒哀乐,不分食物酸苦甘辛咸,臊焦香腥腐,不辨经络脏腑而一味的降血压,降血压造成心脏、血管的弹性疲乏、心脏功能不足,无力将气血循环障碍排除,降血压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才是引起中风、心脏病肾功能衰竭的真正元凶。并不是高血压所造成,本末倒置的科学,要待何日才能让大众认清呢?
降血压造成心、肾的衰竭,更夺得了十大死亡率排行榜的前茅,没有中华民国推销防高血压协会的大力推销预防高血压,以伤害国人的心肾,国人又如何能夺得世界第一的脑血管病变之头衔呢?
让我们从中医学来斩断这无名杀手真正元凶的双手吧! 

(四)认识中医所说中风两字的意义:


人从出生到六十岁为一甲子,身体以任、督脉为主轴,运行十二经络之气的循环,以调节人体生命的运作。
阳为气的上升、扩张,阴为气的下降、收缩,阴阳经络气的运行,称为六阴六阳,或称三阴三阳,各为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天干三阴三阳、地支三阴三阳而运作手足,随时间、气候、年龄、情绪而产生变化,其变化产生对身体不适的现象而生病变。
从出生到三十岁是为身体生长、发育即阳气旺盛的上升、扩张阶段,其气生长、发育的电磁场强弱,依次为少阳、阳明、太阳是为阳经经络循环,即三阳经络的循环。
从卅岁到六十岁是为身体停止生长、发育即阳上升到极点而开始下降、收缩阶段,其气衰弱、下降、收缩的电磁场强弱,依次为少阴、太阴、厥阴是为阴经经络的循环,即三阴经经络的循环。
阴阳经络循环周而复始、如环无端,上升、下降、扩张、收缩与稳定称为五行相生相克,以火、水、木、金、土为五行表示代号。
五行相生相克不能平衡即是生病,即风暑寒湿燥火之气不调为生病,不调之气从阳经经络从汗而排,或虽入阴经经络,仍足以回阳经经络排除,称为感冒。在伤寒论中称感冒为中风,实为伤风之例甚多,如:仲景曰: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寸口脉浮而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风则伤卫,紧则伤营,营卫俱病,骨肉烦疼,当发其汗。
----此中风即伤风,为与伤寒之辨也。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出汗而烦燥者,大青龙汤主之。
太阳中风,下痢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太阳中风,阳浮阴弱,阳浮热自发,阴弱汗自出,濇濇恶寒,淅淅恶风,翁翁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发汗已,身犹灼热,脉浮自汗,身重多眠、鼻鼾、语言难出,不可下,不可火。
阳明中风,口苦喉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部满,胁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面目皆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弦紧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无余症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下痞鞭,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
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深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始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六经中风,各有症候,为辨证论治之依据。
中风的风字即空气,蕴含风暑湿燥寒火,运作五脏六腑,偏胜、偏虚失调产生病变对身体的伤害以表证、里证区别治疗,是为感冒所生之证,伤寒论皆以中风言,皆未使经络之运作停止,皆从表解-发汗、解肌即得痊愈。
若身体虚弱,表证的风暑寒湿燥火之邪,侵入经络身体无力排除,令五脏六腑或某经络无力运作或停止运作的现象,即半身不遂、偏枯、昏晕仆倒不省人事,名为中风、中湿痰、中暑、中气、中寒、卒中、中恶......详见中风、中湿、中寒、中暑、中气、卒中、中恶......皆会令人半身不遂篇。
常听说:那个人跌倒中风了。实际应是那个人中风,跌倒了,因中风才造成跌倒,而不是跌倒造成中风。
俗说中风即为半身不遂、偏枯、瘫痪或不醒人事,乃五脏六腑或其经络无力运作风暑寒湿燥火之气,即五气进入体内五脏经络、致经络循环障碍,无力排出与体表外空气作平衡的交换作用。
气的上升作用为火属心,气的下降作用为水属肾,气的扩张作用为木属肝,收缩作用为金属肺,稳定作用为土属脾。
运动,复健能加强心火脏的作用,即加强气的上升以加强与体外空气的交换,亦即加强升高血压,即加强心火脏的上升作用,使五气从汗排出,达到五脏气的均衡。
消炎-造成心脏的衰弱,降血压在降低心火脏气的上升作用,郁扼气的上升,利小便使水从小便出,而不从汗排,治非所治,消炎、降血压,致越降心火上升之力越弱,长期的降血压,即长期的伤害心、肾,致身体水份无法从汗排出。
身体水分无法从汗排出,空气中的水分冬天可见呼吸时白茫茫的水气,夏天的汗分分秒秒必须进入身体,与身体进行循环的呼吸作用,降血压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自律神经抑制剂,肾活素转化...抑制剂,钙离子阻断剂...在在都造成心、血管的弹性疲乏,心肾的衰弱,致水份无法从汗,或呼吸排出,水分凝聚在心下胃口,或致全身水肿,皆心脏衰弱,水火不能即济,火无力化水成气排出而凝聚,即今日的尿毒症详见尿毒症篇皆拜降血压药使水分从小便强制排出伤心、肾所赐。
发明了血压计,不知道中风两字的意义,却穿凿附会中风造成了身体健康的伤害。
天气热要降血压,天气冷也要降血压,天气天天都在变,天天都在降血压、控制血压,血压的数据,天天都在药物控制之下所测得,药物停止使用却变本加厉心脏因降血压药物的伤害致衰弱,可以做为获得健康数据的标准吗?大家可以体会一下长期服用降血压药物所造成心脏与胸部的压迫及不适感,心脏的无力,更增加血液循环的障碍,气血循环受阻更甚,而造成心脏病中风半身不遂、瘫痪、偏枯、肾脏病变的百病丛生:因肾脏的衰弱,更造成脑血管的病变详见补肾壮阳篇,脑瘤、脑癌篇。
天气太热,某人中风了,天气太冷,某人中风了,只是某人的身体虚弱,不能适应天气的变化所造成,并不是高血压所造成,因量到血压不够的人,照样中风了。
我们从前面所述可以了解到中风、半身不遂、瘫痪或昏迷仆倒详见肝病篇的疾病,并非脑的问题,就像发烧并非脑的中枢神经所造成;详见发烧篇今日以脑做文章,才能掏空病患的口袋,我们要待何时才能让高血压的病患重见天日呢?中华民国推销防高血压协会是在预防疾病,还是在推销疾病呢? 

(五)脑手术对中风病患健康的恢复是雪上加霜


我们从前面所述可知,半身不遂、瘫痪、昏仆不省人事,不是高血压的问题,更不是脑栓塞、脑溢血、脑蜘蛛网膜破裂的问题,而是五脏六腑经络无力运作五气所造成,故根本不是脑的疾病,只是说脑的问题就比较值钱罢了。
昏仆不省的病患,经第三天、第六天、第九天、或第十二天即会自动醒过来,或在第三天、第六天、第九天、第十二天死亡,是以会死的病人,医生根本就救不起来。
我们常见到半身不遂的许多病患,过一段时日,手脚会自动的恢复活动,乃身体、心脏经络常有自己排除循环障碍修复身体的功能,就像刀伤伤口自己会痊愈一样。
我们常可听到,脑手术成功,保住了生命,许多病患躺在床上十几年没有死,没手术不也是保住了生命吗?
照道理,医疗的成功应该是健康的完全恢复,即手脚活动恢复正常,说话恢复正常,而不是病患没有死在手术台上,就是医疗的成功。
脑手术成功,保住了生命?但手脚还是不会动,嘴巴还是不会讲话,手术医疗的意义何在呢?成功在那里呢?手术动机何在呢?大家心知肚明-病患的口袋。
脑手术后消炎,对心、肾造成更严重的伤害,心、肾更无力排除循环障碍,故对脑手术后的病患,要恢复手脚的活动、言语的正常,更是雪上加霜,但大众却不知道真正的症结所在-更见不到一个脑手术成功、健康恢复的病患乃因手术后消炎伤心、肾,致体力、元气无法恢复所致。
(六)结论:
血压是外来的刺激,引起身体对空气的交换,由心脏产生的舒张、收缩压,没有空气,心脏就不会跳动而没有血压,没有心脏的跳动就没有生命的活力,故血压为气在身体的活动力。
气血的循环发生障碍,身体就会产生排除障碍的本能反应而将血压升高,故高血压是身体排除循环障碍所产生加高压力,以保护身体生命的生理活动。
故发现高血压应找出造成高血压的原因,消除其原因,则血压自平,或应更增高其血压-如运动,以助身体排除循环障碍,排除循环障碍的原因而不是降血压、控制血压。降血压,控制血压反造成心脏、血管的伤害。
许多血压忽然升高到两百多水银柱,而被降血压造成死亡者,即因该病患心脏衰弱又感冒,医生误量血压而降血压伤心脏,致感冒的风邪急速的被引入心脏,致心脏受风寒的压迫跳动不起来而死亡。
科学家发明了血压计,量到了血管的舒张压、收缩压,发现气血循环障碍,但此循环障碍的发生是因气候的风、暑、寒、湿、燥火还是饮食的酸、苦、甘、辛、咸、臊、焦、香、腥、腐,还是情绪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之七情所造成呢?血压计无法分辨原因,无法分辨经络、脏腑但今日的医疗却以心脏、血管的舒张压、收缩压来欺骗病患而医疗,造成全身各种的并发症、副作用,更创造了十大死亡排行榜的前茅,是谁造成的呢?
血压计的发明,没有为人类的健康带来福音,反为健康带来了极大的伤害,故血压计应是残害健康的凶器,而不是医疗仪器,要预防高血压,唯有让大家认识高血压的真正面目,丢弃血压计,否则祸患无穷,健康遭殃。
我们可以了解高血压不是病,它只是发明了血压计,发现了我们身体的某些生理现象而被推销出来,只能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它不是病就不能控制它,更不能治疗它,它不是病所以一个病人也治不好,但今日医学却把它当成一种疾病来控制它,治疗它,结果呢?药物的伤害,心理的伤害造成了多少人健康的、生命的损失呢?我们是否应该让危害人类健康的凶器-血压计再继续存在呢?
认识中医的经络病变、藏象学说:可以很清楚,很容易的辨别循环障碍的产生,而为疾病的痊愈做诊断治疗以达恢复健康的目的。 

中医传承尤应着眼于精髓


    毫无疑问,这些名老中医的经验是十分宝贵的,我们应该全面传承,包括一招、一式、一方、一法。但是我通过品味此次论坛论文又深深地感到,我们更要着眼于学习他们辨证论治的思想,这是中医的精髓。换言之,我们更要学习他们临床中运用中医的思维去审因论治,组方遣药。这话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并不容易,试举我师李可用麻黄汤治愈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暴盲病案论之。

    2000年秋,一位37岁农妇患原发性高血压18年,由于暴怒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昏迷48小时,醒后暴盲。诊见寒战、咳逆无汗,查颅内血肿、水肿,双眼底出血、水肿。眼科名家陈达夫先生目疾六经辨证大法有云:凡目疾,无外症而暴盲,为寒邪直中少阴,玄府(毛孔)闭塞所致,当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温肾散寒。附子温少阴之里;麻黄开太阳之表,即是启玄府之闭;细辛直入少阴,托邪外透。李师见此妇禀赋素壮,症见寒战无汗,纯属表实,与少阴无涉,遂径与麻黄汤一剂令服。次日诊之,夜得畅汗,小便特多,8小时约达3000毫升,头胀痛得罢,目珠胀痛亦止,目赤亦退,血压竟然复常,已可看到模糊人影。又以通窍活血汤冲服水蛭末12克,调理一段,终于复明,左、右眼视力分别为1.2、0.8,病愈3年后随访,血压一直稳定。

    麻黄、桂枝升压,现代药理已成定论,近百年来已列为脑血管类病用药禁区,这几乎成了每个中医的常识。而李师却用麻黄汤治愈不可逆转的高血压,岂非怪事?其实不怪,李师之所以成功治愈此病,就是因为他未受西医药理的束缚,而是用中医理论去分析本案病机。即由于寒袭太阳之表,玄府闭塞,寒邪郁勃于内,气机逆乱上冲。邪无出路,遂致攻脑、攻目。邪之来路即邪之出路,故用麻黄汤发汗,随着汗出,表闭一开,邪从外散,肺气得宣,水道得通,小便得利,郁结于大脑及眼底之瘀血、水肿亦随之而去,脑压迅速复常。此案若不按中医的思路去治,岂能奏效?

    我受李师治疗此案的启发,在治疗颈椎病、腰椎病的对症方中,加入麻黄一药,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由此联想到古人用以麻黄为主的“古今录验大小续命汤”治疗中风,临床应用13个世纪,实有至理,而现代人久已罕用,实是不知中医汗法可以消除溢血、充血之水肿。人本一体,表里同气,表气闭塞则里气逆乱,表气通则里气和。中药有双向调节作用,是通过调燮整体气机而治疗局部疾病。汗法之奥妙,并不单在一个“汗”字,麻黄可以通利九窍,宣通脏腑之气。若按照现代中药化学分析来使用中药,岂不是与中医的病理病机南辕北辙?

    再举一例。记得笔者曾跟随另一位中医临床大家黄杰熙侍诊。黄师最善于用寻常之品,起重疾,却顽疴,就诊者塞门壅户。我见他每天接诊之前,总要念几遍:“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立方。”问他这是为什么,他说这是仲景治病的十二字真言,每天念几遍,主要是提高警惕,怕诊病时偏离中医轨道而犯错误。这和李可老师的治病观念不谋而合。李师亦常告诫我,临证之际,不但不要固执于西医的病名,有时连中医的病名也不必深究,据四诊八纲以识主证,析证候以明病机,按病机立法、遣方、用药,如此虽不能尽愈诸疾,庶几见病知源,少犯错误。中医讲的是“有是证用是药”,我想,我们只有真正掌握了辨证论治这个精髓,才能一通百通。不管疾病有千种万种,疾病谱如何变化,我们都会“成竹在胸”,以不变应万变,乃至破解世界医学难题。如此才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中医的传承,使创新不致于成为一句空话。 

肝阴虚证

Deficiency of Liver Yin

  肝脏阴液亏虚不足所导致,临床以头晕耳鸣,胁肋隐痛,烦热目涩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多见于中风、失眠,以及西医的高血压病、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肝炎、肝硬化等疾病。肝阴是维持肝脏正常生理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若情志不遂,或肾阴亏虚,则可导致肝阴不足,出现肝阴虚证。
  肝阴虚证的临床表现,以面部烘热,胁肋隐痛,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目干涩,口咽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为主。肝阴不足,内热烦扰,为其基本病理变化。阴虚火旺,虚火上炎,则面部烘热;阴虚脉络失养,则两胁隐痛;肝藏魂,虚火内扰,魂不守舍,则失眠多梦;阴虚内热,则五心烦热,午后潮热;虚热内扰营阴,则见盗汗;肝阴不足,目失滋养,则两目干涩;阴液不能上润,则口干咽燥;肝阴不足,冲任失充,故月经不调;舌红少津,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
  肝阴与肝阳应保持动态平衡,肝阴虚常导致肝阳上亢;肝阴有赖肾水滋养,故肾阴不足常是肝阴不足之由,肝阴虚时常与肾阴不足并见(见肝肾阴虚证)。肝阴虚的治疗,以养肝滋阴为法,常用补肝汤、一贯煎等方剂。若见肝阳上亢可选泻肝丸、龙胆泻肝汤;肝肾阴虚可选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之类。






肝风内动证

Endogenous Wind of Liver

  肝脏阴阳气血平衡失调,功能失常所引起,临床以眩晕、动摇、震颤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肝风”一词始见于《内经》,历代医家遵《内经》“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论述,对风生于肝的机理颇多阐发。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分析中风的病因病机中,明确提出了“肝风内动”一词。1949年以后的各版中医院校统编教材及相关著作中对肝风内动皆有系统论述。
  风性善动,故凡出现眩晕欲仆,手足抽搐,震颤等具有“动摇”特征的症状者,即为“风证”。其中由肝病所致的风证,即为肝风内动证。根据成因及其表现的不同,又可分为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动风,血虚生风四种类型。
  肝阳化风 即肝阳亢逆无制而出现动风。多为肝阴亏虚,阴不潜阳,肝阳上升所致。临床表现以眩晕或头痛,或肢颤、语言蹇涩、手足麻木、步履不正,或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斜、半身不遂等为主。阳盛化风,肝风内旋,上扰头目,则天旋地转,眩晕欲倒;风阳上扰清窍,则头痛不止;风动筋挛,则肢颤;足厥阴肝脉络舌本,风阳窜扰络脉,则语言蹇涩;肝阴亏损,筋脉失养,则手足麻木;风动于上,阴亏于下,上盛下虚,故步履不正,摇摆不稳。若病情进一步发展,风阳暴升,气血逆乱,肝风挟痰上蒙清窍,心神昏愦,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风痰窜扰脉络,患侧气血运行不利,弛缓不用,则致半身不遂,口眼喎斜;痰阻舌根,则舌体僵硬,不能言语。多见于眩晕、头痛、中风及西医的高血压、脑血栓形成、脑出血等疾病。治疗以镇肝熄风为法,常用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之类。
  热极生风 即热邪炽盛,引动肝风。多因温热病,邪热鸱张,燔灼肝经所致。临床表现以高热神昏、躁扰如狂、手足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牙关紧闭、舌红或绛、脉弦数为主症。热邪亢盛,充斥肌肤,故高热灼手;热传心包,心神愦乱,则神志昏蒙,躁扰不安如发狂;热灼肝经,津液受烁,筋脉拘急,故手足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牙关紧闭;热邪内犯营血,则舌色红绛;脉弦数,为肝经火热之征。多见于温热病极期及西医的脑炎、脑膜炎、中毒性痢疾、败血症等疾患。治疗以凉肝熄风为法,常用羚羊钩藤汤之类。病情严重,治疗不当者,可留有失语、痴呆、肢体运动障碍等后遗症。
  阴虚动风 即阴液亏虚,筋脉失养引动肝风。多为温热之邪久稽,耗伤阴液,或内伤久病,阴液亏损所致。临床表现以头晕耳鸣、手足蠕动、发痉为主症,兼见两目干涩,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或脉细无力等。肝阴不足,虚风内旋,故头晕耳鸣;肝阴亏虚,筋脉失养,故见手足蠕动、发痉;肝开窍于目,肝阴不足,目失所养,故两目干涩;阴虚则内热,虚热内蒸,则五心烦热;虚热内扰营阴,则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或脉细无力,为阴虚内热之象。多见于温热病后期、眩晕、虚劳及西医的高血压等病。治疗以滋阴熄风为法,常用大定风珠之类。
  血虚生风 即肝血亏虚,血不荣筋,虚风内动。多因素体血虚,或久病血虚所致。临床表现以肢体麻木、手足震颤为主症,兼见眩晕耳鸣,面白无华,夜寐多梦,或妇女月经量少,经闭,舌淡苔白,脉弦细。肝主筋,血虚则筋脉失养,故肢体麻木,手足震颤;肝血不足,不能上荣头面,则眩晕耳鸣,面白无华;血虚则魂无所安,故夜寐多梦;妇女肝血不足,不能充盈冲任之脉,故月经量少,甚则闭经。多见于眩晕、失眠、月经不调及西医的神经官能症、高血压等病。治疗以养血熄风为法,常用四物汤之类。 

高血压

hypertension

  动脉血压升高,伴有头晕、头痛、心悸、失眠、肢麻、腰酸、项强等症状的病证。一般以成人收缩压高于21.3kPa(160mmHg)和舒张压高于12.7kPa(95mmHg)为指标。高血压有继发性和原发性之分,继发性高血压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血压升高,而原发性高血压则是一种全身性慢性心血管疾病。
  病因病机 高血压病主要是由于情志、虚损、饮食不节等,导致肝肾阴阳失调而引起。肝为风木之脏,生于肾水,忧郁恼怒,肝阴暗耗而不足,日久肾水亏乏不能养肝,损及肾阴。故高血压的发生,变动在肝,根源在肾。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为其主要发病机制。
  辨治 此病常见证型有:①肝肾阴虚。血压增高伴见面色潮红,眩晕,心悸,失眠,口干,烦躁不安,脉弦细,舌质红。治宜滋养肝肾,常用杞菊地黄汤或首乌延寿丹加减。如兼见头痛而胀,易怒,口苦,脉弦数,则为肝阳上亢之象,治宜清肝泻火,方用天麻钩藤饮;如肝火亢极者,则兼见面红,目赤,耳鸣如潮,大便秘结等,宜重点清泻肝火,用龙胆泻肝汤苦寒直折,然后再用滋肾平肝之剂治本。②肝风内动。血压增高伴见眩晕欲倒,耳鸣如蝉,肢麻震颤,脉弦数。治宜标本兼调,治本用滋养肝肾法,治标用平肝熄风法,常用方如镇肝熄风汤。③阴阳俱虚。血压增高伴见眩晕,头痛,耳鸣,面赤而肢冷,腰酸膝软,夜尿频多,为肝肾阴虚日久,因精气亏损,由阴虚证转化为阴阳俱虚证。治宜阴阳兼调,常用二仙汤加减,此方也适用于更年期妇女血压时高时低者。此外,由气虚、阳虚所致的高血压,临床也较常见,应细加辨证,不可径用套方套药。气虚患者,证见面色苍白,头目眩晕,神疲乏力,多汗,舌质淡,舌边有齿印,脉弱,为中气虚,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治宜益气升阳,常用益气聪明汤加减;脾肾阳虚则证见眩晕欲倒,头额冷痛,四肢发凉,呕吐清水,食少,便溏或头面四肢浮肿,舌淡,脉沉迟,治宜温补脾肾,可用真武汤酌加潜阳镇摄之品如龙骨、牡蛎等。现代应用于临床的降压中药复方很多,常用的药物有中国萝芙木、臭梧桐、野菊花、罗布麻、钩藤、青木香、杜仲、草决明、夏枯草、黄芩、桑寄生、青葙子、汉防己、丹皮、葛根等,其中如中国萝芙木、臭梧桐、罗布麻、汉防己等,已加工为成药应用。气功疗法对高血压病有较好的疗效,且较为巩固。针灸、电针、头皮针、耳针以及中药电导疗法等外治法,不仅能迅速降低血压,而且还可改善高血压病的临床症状。针灸常用穴位有足三里、内关、曲池、三阴交、风池、百会、合谷、阳陵泉、太冲、神门等。
  患者如能坚持服药,学习正确的养生方法,使血压保持稳定,预后一般尚好;如血压持续上升,出现脑出血或心、肾并发症,则预后不良。故患者应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饮食以清淡为宜,不可多食肥甘厚味及盐,适当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量,保持大便通畅。由肾炎等疾病导致的高血压,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高血压先兆

眩晕为高血压的主要征兆。高血压是发病率相当高的多
发病常见病之一,多发生于40岁以上。本病与遗传、精神因
素、内分泌失调及肾病都有很大关系,主要病理为全身细小
动脉痉挛、变硬、狭窄,常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并容易导致
心、脑、肾、肺等重要器官的病变。

高血压属中医眩晕、肝阳、肝风范畴,尤与肝肾的关系
最为密切,因水生木,高血压与水不涵木有关,多属下虚上
实。下虚指肝肾阴虚,上实为肝阳上亢,也有为单纯的肝阳
上亢型,后期可演变为阴阳两虚。

高血压多发生于肥胖体质,故先兆证常呈现肝肾阴虚型,
症见形体肥胖、面赤、急躁易怒、两目干涩、耳鸣腰酸、造
精带下、虚热内蒸、盗汗、脉滑舌红。

(一)阻截治则

滋水涵木,益阴柔肝,方用六味地黄汤:熟地、山萸肉、
丹皮、茯苓、泽泻、山药及一贯煎:沙参、杞子、麦冬、白
芍、生地、川楝子。如肝肾阴虚继续发展,肝阳失潜即有肝
阳上亢、血压升高的趋势,肝阳上亢报标症为一过性头重足
轻及一过性目眩。如出现头晕头胀、面红目赤、烦躁易怒、耳
鸣脉眩,则为肝阳上亢的典型征兆,血压多较高。治疗以养
阴平肝、潜阳熄风为原则,方用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石
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
藤、朱茯神,镇肝息风汤: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
蛎、生龟板、生杭芍、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
甘草。至于潜隐性高血压肝肾阴虚先兆不明显,仅于脑血管
意外前偶见头痛、头晕、头胀、耳鸣、烦躁、四肢麻木等先
兆症,也当格外警惕。

(二)高血压病凶兆

1.中风凶兆 
又称脑血管意外,中风是高血压病的凶兆,
其征兆为剧烈头痛,呕吐,旋即昏迷、潮氏大呼吸(鼾声)、
面色潮红、大小便失禁,其症状根据出血部位不同而有不同
表现。脑出血属中医的中风范畴,凡牙关紧闭、两手握固、口
噤不开、二便闭为闭证,属实;反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
手撒、遗尿为脱证,属虚。闭证又以寒热表现而分阳闭(面
赤身热、口臭气粗、烦躁搔扰、舌苔黄腻、脉弦滑)、阴闭
(面白唇黯、四肢发凉、静卧不烦、苔白滑腻、脉象沉滑)。
《金匮要略》则分为中脏腑及中经络(“邪在于络,肌肤不仁;
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
即难言,口吐涎。”)。中风属高血压常见凶象,尤其中风脱证,
为元气衰微阴阳离决、及阴竭于下、孤阳上越之疾,有暴脱
之虞,预后极为不良(处理见本章中风先兆节)。

2.高血压危象

是由于情绪波动、寒温变化或紧张劳累等因素,诱致周
围细小动脉发生一过性强烈痉挛,引起的血压,尤其是收缩
压突然升高,为高血压危象。症见突然兴奋、头痛、眩晕、潮
热面赤、恶心气急,甚至突然一过性失语、失明、严重者可
引起肾、肺等内脏损害,甚至发展为高血压脑病。中医属风
阳上扰,急宜平肝息风,方用羚羊角汤或可救急,《医醇賸
义》羚羊角、石决明、代赭石、菊花、黄芩、夏枯草、钩藤、
龟板、白芍、丹皮、天竺黄。

3.高血压脑病凶兆

高血压脑病为高血压危象的进一步发展,是脑细小动脉
发生持续性的强烈痉挛,引起血压(尤其是舒张压)急剧升
高,致颅内压升高的病变。症见突然发生持续性剧烈头痛,恶
心呕吐、烦躁不安、意识不清、视力突然丧失。中医属肝阳
上亢、肝风内动,宜急予平肝熄风、潜阳为治,方用羚羊角
汤(见高血压危象)。

4.恶性高血压凶象

恶性高血压属急进型高血压,舒张压急剧升高至17千帕
(130毫米汞柱)以上,易危害心脑肾,引起中风,且心、肾
也极易导致衰竭,预后往往不良,眼底视网膜多有明显病变。
中医属肝阳妄动、肝风翕张、非镇肝泻火潜阳熄风不能
救急。方用羚羊角汤,如便闭酌加生大黄,面红目赤加生石
膏,痰涎上涌加竹沥,头晕胀、鼻衄加犀角,抽搐加全蝎、僵
蚕。

5.高心病合并心衰凶兆

长期高血压由于细小动脉痉挛→变硬→狭窄的变化,导
致周围循环阻力不断增加,使心脏(首先是左心室)负荷增
加,日久心脏呈代偿性肥大,于是形成高血压性心脏病。平
日常感心悸、气喘,劳累后加重,夜间可突然发生阵发性呼
吸困难,喘咳心悸,但经端坐呼吸而缓解。代偿超过一定限
度即发生心力衰竭,尤其是夜间突然持续的呼吸困难,端坐
呼吸不能缓解,心悸喘促加重、面晦唇紫、并咯吐大量血泡
沫痰则为左心衰竭的征兆,中医属心气暴脱,须紧急抢救。抢
救原则为强心固脱、可予独参汤酌加山萸肉、龙骨。如平日
心悸、气急、渐见尿少、浮肿,颈静脉怒张、肝肿大、紫绀、
甚至腹水,为右心衰竭的征兆,预后不良,可因全心衰竭而
死亡。中医属心肺衰竭、预后不良,急用参附汤、独参汤或
可回阳固脱。

6.肾衰凶兆

高血压对肾的损害是十分严重的,由于肾细小动脉硬化
变窄,肾由于缺血缺氧而痿缩、变性,逐渐导致肾功能不全,
如出现嗜睡、尿少、浮肿、恶心、蛋白尿为肾衰尿毒症的凶
兆。中医谓之关格,为浊毒上干、清阳不升之证,近代用
《千金方》温脾汤(大黄、附子、干姜、甘草)或可图救。

7.急性肺水肿凶兆

心源性急性肺水肿常出现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性左心衰
竭阶段,由于肺循环高度瘀血,肺内血管与组织之间液体交
换功能紊乱,使肺部含水量增大,致肺泡水肿。以呼吸困难、
紫绀、皮肤苍白、湿冷、咯大量血性泡沫痰为特征,最终可
导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中医属肺气暴脱,急宜益气固脱,
用独参汤加龙骨、牡蛎。肢厥畏寒者酌加附子回阳,以期挽
回生机。 




中风为肝风内动,病源乃痰瘀为患,因痰致瘀,故痰兆
必然为主要预兆。由于风痰的特性变幻万端,故中风先兆也
多呈现形形色色的怪兆。另外,体质预报对本病的超早期先
兆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概  述

中风,即“卒中”,
又名偏枯、击仆、大厥、薄厥,还包
括瘖痱,如《灵枢·刺节真邪》曰:“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
深,内居荣卫,荣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
枯”,《素问·生气通无论篇》曰:“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
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素问·调经论》曰:“血之与气,
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素问·脉解篇》:“内夺
而厥,则为瘖痱”。

主要见证为卒然昏仆,后遗口眼斜,半身不遂等症或
无昏仆仅见半身不遂,口眼斜等,因其来势凶猛,后患无
穷,如大风倾倒楼厦故名中风。中风产生机制为素体肥腴,膏
梁厚味致痰湿内生;或七情失节、忧思恼怒、郁而化火或将
息失调,纵欲房劳致阴虚阳亢。总因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
乱或湿浊内生,痰瘀互结所致。中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卒
中,亦即脑血管意外,包括脑出血性及脑缺血性两类疾病,脑
出血性疾病分为脑溢血和蜘网膜下腔出血,脑缺血性疾病则
有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中风是一种对中、老年人威胁较大,
发病率颇高,后遗症不良,死亡率较高的疾病,在世界人口
死亡率中占第三位。因此,对中风先兆的预报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

二、中风先兆潜证

中风与肝肾及痰瘀的关系最大,如《素问·通评虚实论
篇》曰:“偏枯……甘肥贵人,高粱之疾也”。又如《临证指
南医案》华岫云按:“肝为风脏,因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
少滋荣,故肝阳偏亢,内风时起。”朱丹溪则曰:“半身不遂,
大率多疾”(《丹溪心法·论中风》)。

但中风一病虽与风火痰瘀皆密切相关,然却以内虚为本,
故《灵枢·刺节真邪》曰:“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
荣卫,荣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祖国医学
对中风病机的认识,从“外风”到“内虚邪中”到“非风”的
过程,实际上是中风病机学的发展过程。因此,其先兆潜证
以肝肾阴虚潜证及痰浊瘀阻潜证为常见。

(一)肝肾阴虚先兆潜证

肝木赖肾水的滋养,如肾阴虚水不涵木,则易导致肾阴
下亏,肝火上亢,该型常为“中脏腑”(出血性脑血管意外)
的远期潜证,即形体偏瘦、头痛眩晕、耳鸣目糊、夜热盗汗、
遗精带下、腰酸膝软、咽干颧红、舌质偏红、脉弦细等仅偶
见一、二,便足以说明之。

阻截治则 滋水涵木、柔肝熄风,方用滋水涵木饮C:大
生地、白芍、玄参、龙骨、牡蛎、龟板、牛膝、佛手,或镇
肝熄风汤:怀牛膝、生赭石、生龟板、生龙骨、生牡蛎、生
杭芍、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

(二)痰浊瘀阻先兆潜证

痰浊瘀阻证与痰瘀互结证不同,前者病机以痰为主,后
者则以瘀为要。作为中风潜证的痰浊瘀阻型,是以痰浊挟瘀
为患,痰为病根,瘀为继发性病因,并且多为内
源性痰浊,症见形体肥腴、头晕目眩、痰多涎粘、脉弦滑、舌苔腻等。

阻截治则 豁痰逐瘀、平肝化浊,方用云连温胆汤:黄
连、茯苓、法夏、枳实、竹茹、陈皮、甘草加生龙骨、生牡
蛎、泽泻、山楂、荷叶,或《济生方》导痰汤:半夏、陈皮、
茯苓、甘草、枳实、南星加生龙骨、生牡蛎、泽泻、荷叶、山
楂等化痰去脂浊药。

(三)气虚血瘀先兆潜证

气虚血瘀是中风的主要潜证之一,内虚是中风之本,故
明·张景岳指出:“本皆内伤积损颓败而然”又有形容中风犹
如巍峨大厦之倾倒者。清·王清任《医林改错》提出了中风
的气虚血瘀机制,并立著名的补阳还五汤治疗。实践中,气
虚血瘀潜证确也较多,尤其为中风“中经络”(缺血性脑血管
意外)的远期潜证,即表现为头昏乏力,健忘失眠,肢软指
麻,脉象沉涩,舌质偏暗有瘀点等。

阻截治则 益气化韧,方用益气通瘀汤D:党参、丹参、
赤芍、葛根、地龙重者可用王清任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
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


三、中风先兆

(一)远期先兆


1.记忆障碍 以健忘、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为远
期先兆特征,并以近期遗忘、尤其人的姓名遗忘为甚。但理
解力及远期记忆良好。其产生机制为痰瘀阻络,导致脑髓空
虚、脑脉气血不运之故。主要为颈内动脉供血不良,形成大
脑皮层额叶慢性缺血缺氧所致。

2.感觉异常 以肢麻、尤其指麻为最常见,有的形
成头皮麻木,病机为痰瘀阻络,气血失运所致,主要系大脑中动
脉供血不良的缘故。

3.异常动作 以头摇、肌肉眶动、口角撮动,下眼皮跳
为常见,产生机制为风阳上扰肝风欲动,即所谓“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

脑部血液的供应由颈内动脉及椎动脉完成,颈内动脉的
第二分支——大脑中动脉,主要供养大脑皮质,故健忘、记
忆力减退、一过性失语、失明皆与大脑中动脉硬化、管腔狭
窄有关,而眩晕等,则是由椎基动脉硬化小脑供血不良引起
的。

上述症状属中风远期先兆,可先露于脑卒中前数月至数
年。金·刘完素曾提出中风的远期先兆为三年。其曰:“中风
者具有先兆之证,凡人觉大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不
用或肌肉蠕动者,三年内必有大风”。〔1〕颇有实践意义。

(二)近期先兆

1.眩晕、头昏 这是中风常见先兆之一,其机制为痰浊
上壅,瘀阻脉络,或上盛下虚、肝风欲动。
2.一过性失语、失明、神志丧失 由于脑络高度瘀阻致
脑海失养之故,现代医学认为可因供养脑血液的颈内动脉、大
脑中动脉硬化,管腔高度狭窄,或血管收缩,致大脑皮质短
暂性缺血而出现上述症状。
上述近期先兆可发生于中风前数日至数月。

(三)前夕先兆

1.嗜睡、迷糊 精神痿靡、昏昏欲睡,这是由于脑络高
度瘀阻、血行失运之故,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于椎底动脉管腔
狭窄,供血不良所致,为脑血栓形成前期,这是中风的较近
先兆,多出现于缺血性脑出血之前夕。

2.头痛、恶心、眩晕 头痛由不定性变为持续性,部位
亦由不定变为固定。有的比较剧烈,甚至恶心、眩晕,此系
肝阳上亢,肝风升动,上扰清空,乃祸不旋踵之兆,为出血
性脑卒中的信号,此系脑血管高压,管壁紧张之极,脑血管
破裂的前兆。

3.频发肢麻、行走跌半 由于脑络高度瘀阻、气血不运,
远端供血不良所致,常出现于缺血性脑卒中,脑血栓形成的
前夕。
上述先兆可发生于中风前数小时至数日。

四、中风先兆特点

(一)表现为肝风的特点


风性动摇,风性向上,中风卒中一病,多由肝阳翕张,阳
化风动所致,故先兆证的表现必然以肝风的特点为主,如眩
晕、头摇、肢指麻木、头皮发痒等。《素问·至真要大论》指
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由于肝经循行上至头部,肝阳
妄动不横窜经络便上冲巅顶,因此中风先兆多发生于头部及
肢体等部位。

(二)表现为痰瘀的特点

中风的病理之一是痰瘀阻络、脑络受阻,其特点为血行
不运,脑髓失去濡养,可出现善忘、喜眠、精神萎靡、眩晕、
肢麻等证。
先兆时间可由发病前数秒到发病前二十年不等,时间差
距很大。

五、中风先兆鉴别诊断

中风先兆最常见症为肢麻、颤动、步难、善忘和眩晕,因
上述症状并非为本病的特异症状,因此必须与有上症的一些
疾病进行区别,病史以及伴发症很有鉴别意义:

(一)肢(或指、趾)麻

中风先兆的肢(指、趾)麻需与痹症、痰阻、血瘀及血
虚所致的肢麻相鉴别,要点如下:

1.中风先兆肢(指、趾)麻 多属于肝阳上亢型或血瘀
阻络型,属肝阳上亢型者,多伴有头胀痛、眩晕、脾气暴躁,
属血瘀阻络型者常有好哭、嗜睡及健忘。前者为脑动脉硬化
并发高血压的情况,后者可见于脑血栓形成前期。

2.痹证肢(指、趾麻) 痹证常出现肢麻,尤以着痹为
多,鉴别要点是伴有疼痛或肿胀,而着痹还有沉重的特征,且
痹证肢麻与雨湿寒冷天气密切相关。属湿热型者多有局部灼
热,脉濡数、苔黄腻的特征。

3.血虚肢(指、趾)麻 气血虚肢(指、趾)麻鉴别要
点为双侧性,并兼见乏力、面色苍白,脉弱无力等症,多见
于低血压、贫血、低血糖、神经衰弱、颈椎病及心律不齐等
疾病。

4.痰阻经络肢(指、趾)麻 痰流窜经络,阻碍气血可
发生肢(指、趾)麻、震颤等,多继发于脉管炎,神经官能
症等疾患。

5.血瘀肢(指、趾)麻 常发生于心脉瘀阻、鉴别要点
是左上肢及小指麻,但每与胸闷、憋气或心悸、舌紫、脉涩
等并见,可出现于冠心病等症。

(二)颤摇

包括头摇、身晃动及手颤等,须与血虚失濡,阴虚风动
及风痰走窜相鉴别。

1.中风先兆颤摇 多属肝阳上亢型,伴有高血压、动脉
硬化、脉弦劲、面赤、眩晕、急躁易怒等,所谓“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素问·至真要大论》)。

2.血虚失濡颤摇 此型出现的肢末震颤,鉴别要点为伴
有肢麻及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及脉弱等症状。可见于低血钙
性手足抽搐症,神经官能症,老年性家族性震颤无肌强直症
等。

3.阴虚生风颤摇 多表现为手指颤动,每伴见口干舌质
红、心烦、手心热、脉细数等症状。多出现于热病后期,热
邪久羁灼伤阴分瘛瘲风动。

4.风痰走窜颤摇 鉴别要点为兼形体肥胖,有麻木或痒
感、舌胖大苔腻、恶心胸闷、脉弦等症。常见于帕金森氏综
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酒精中毒等疾患。

(三)步难

指行走打跘无力。
1.中风先兆步难 常伴见糊涂、健忘、头晕、肢麻等症,
多发生于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痉挛和脑血栓形成前期,主要
机制为一过性脑供血不良,气血不运经脉失濡所致。

2.痿证步难 鉴别要点为行走打绊伴有手不能握物,足
不能任地,并有肌肉痿缩、消瘦等症,常出现于重症肌无力
及家族性周期性弛缓性瘫痪。

3.痰瘀阻络步难 所致行动不灵多见于痹证、虚劳病。
前者伴有疼痛、肢肿和麻木,后者可见发热盗汗、背痛干咳、
消瘦等症。如为脊髓痨者可出现间歇性跛行。

(四)善忘

中风先兆善忘应与瘀血善忘、肾精不足善忘、痰浊阻心
窍善忘、心肾不交善忘及血虚善忘相区别,其要点如下:

1.中风先兆善忘 多为痰瘀阻滞脑络,常有头痛、嗜睡、
好哭及注意力不集中,脑力下降、肢麻等大脑慢性缺氧、缺
血症状,常发生在脑血栓形成患者,其特点为近事遗忘,尤
其是人名遗忘,如对比较熟悉的人突然忘其姓名。

2.肾精不足善忘 必伴耳目失聪发花,毛发早白,形容
憔悴无泽,齿摇足跟痛,腰酸头晕脉沉等症。

3.瘀血善忘 善忘为瘀血的重要特征,鉴别要点为常有
脱发,但欲嗽水不欲咽,舌紫暗、脉涩或便黑等症。

4.心肾不交善忘 除善忘外还与心烦、失眠、心悸合为
心肾不交四大症状,可以据此进行鉴别。

5.痰浊阻心窍善忘 其善忘每有神迷恍惚、胸闷呕恶、
苔腻脉滑等症,可出现于癫狂痫证、痰证、郁证等疾患。常
可出现神经官能症。

6.血虚健忘 此为心脾两亏,鉴别要点为兼见面色苍白、
精神萎靡、气短乏力、舌淡、脉细等症。

(五)眩晕

中风先兆眩晕应与血虚眩晕、痰浊眩晕、肾精不足眩晕、
水饮眩晕等相区别,其鉴别要点如下:

1.中风先兆眩晕 多为肝阳上亢型,应兼见头胀痛、急
躁易怒、面赤升火、脉弦滑、肢麻、颤摇等证。多为脑动脉
硬化、高血压疾患,属痰瘀阻脑络型则伴有善忘、迷糊、肢
麻及性格反态等症状。

2.血虚眩晕 此型眩晕鉴别要点必见面色苍白、唇舌淡、
神疲乏力、脉细弱等症,可见于血虚、虚劳等症。

3.痰浊眩晕 痰浊眩晕应并见呕恶胸闷、苔腻纳呆、身
重脉沉等症。癫狂痫证、痰证每可见之,每见于现代医学疾
病的美尼尔氏综合征、神经官能症、脑肿瘤等。

4.肾精不足眩晕 鉴别要点必并见腰酸耳鸣、健忘目花、
遗精阳痿、脉沉无力等症。

5.水饮眩晕 为津液失运,水气上泛所致眩晕、必见呕
吐涎沫、溺短、心下或脐下悸、或肠中漉漉、消瘦等症,故
鉴别并非难事。 


六、中风先兆病案选录


1.李××:男,62岁,干部。于干校劳动期间,突发半
身不遂,经河南某医院诊断为“脑血管栓塞”遂回京求治。据
云二十年前即有肝风之鸣动,头手轻度振颤……以自拟活血
通脉汤去乌药加黄芪施治……上方共服40余剂,患者即可健
步,二十年之头身振颤也不期而愈。〔2〕

〔按〕本案先兆为头身振颤、先兆出现之早竟于发病前二
十年即现,说明中风先兆可以发生很早。该患者42岁即已动
脉硬化,和目前提出动脉硬化发生年龄较早的观点是一致的,
说明我国早已注意到了动脉硬化可以较早发生的问题。

2.李××:男,65岁,农民,河北省××县××医院住
院病人。会诊日期,1978年5月10日。四天前感到右上下肢
麻木,活动不利但尚能活动,言语有些改变,说话较笨,次
日诸证愈来愈严重,即送来医院,经检查,诊断为脑动脉血栓形成。〔3〕

3.梅××:男,45岁,干部。一日晚饭后生气,突然头
痛,目眩和呕吐,烦躁不安,昏不识人,呼之不语,项强,四
肢微急……。〔4〕

〔按〕上述2、3两例病案皆为中风的近期先兆,第二例
说明,中风先兆常于发病前数日加重,第三例先兆出现于发
病前数秒,为中风先兆最短者,其头痛、目眩和呕吐属于前
夕先兆。

七、中风先兆文献研究


(一)选摘
(1)《素问·灵兰秘典论》:“至道在微”,《素问·八正神
明论篇》:“上工救其萌芽”。
(2)《河间六书》:“凡人如觉大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或手
足不用,或肌肉蠕动者,三年内必有大风”。
(3)《医宗金鉴》:“此病之来,必有先兆,如神短忽忽,
言语失常,上盛下虚,头眩脚软,此痰火内发之先兆也”。
(4)《杂病广要》引:
《丹台玉案》:“卒然中中风者,岂一朝一夕之故哉,其受
病久矣,盖肉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土必先溃也,而后水
决之;木必先枯也,而后风吹之”。
《杨氏家藏方》:“人有患头目眩,或游走风、口眼瞤动、
非痰、乃风之渐也”。
《诸证辨疑》:“中风者,人本气血两虚,或有形盛气衰,
或指节不时麻木,或手足间酸疼,或头眩、眼吊或虚跳,痹
于半身或周身,有如虫行,此中风之兆也”。
《医经会元》:“大凡见眩晕之渐,劳即耳鸣目眩,背膊酸
痛,有时腰痛者,此中风之履霜也,此是病之缓也”。
(5)《医林改错》:“未得半身不遂以前,有虚证可查乎?
余生平治之最多,知之最悉。每治此症,愈后问及未病以前
之形状,有云偶尔一阵头晕者,有头无故一阵发沉者,有耳
内无故一阵蝉鸣者,有下眼皮长跳动者,有一只眼渐渐小者,
有无故一阵眼睛发直者,有眼前长见旋风者,有常向鼻中钻
冷气者,有上嘴唇一阵跳动者,有上下嘴唇相凑发紧者,有
睡卧口流涎沫者,有平素聪明忽然无记性者,有忽然说话少
头无尾语无伦次者,有无故一阵气喘者,有一手长战者,有
两手长战者,有手无名指每日有一时屈而不伸者,有手大指
无故自动者,有胳膊无故发麻者,有腿无故发麻者,有肌肉
无故跳动者,有手指甲缝一阵阵出冷气者,有脚指甲缝一阵
阵出冷气者,有两腿膝缝出冷气者,有脚孤拐骨一阵发软向
外仆倒者,有腿无故抽筋者,有脚无故抽筋者,有行者两腿
如拌蒜者,有心口一阵气堵者,有心口一阵发空气不接者,有
心口一阵发忙者,有头项无故一阵发直者,有睡卧自觉身子
沉者,皆是元气渐亏之症,因不痛不痒,无寒无热,无碍饮
食起居,人最易于疏忽。
(6)《清代名医医案精华》:“中年下元虚损,浮阳上扰,
不时足软肢麻,肩背憎寒,头眩多汗,六脉沉微不振,防有
猝中之患,亟须温补肝肾,兼养脉为治”。
(7)《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其将发也,外必先显内热之
候,或口干口苦,或大便闭涩,小便短赤,此其验也”。
(8)《衷中参西录》:“中风症,必有先兆,中年人但觉大
拇指作麻木或不仁,或手足少力,或肌肉微掣,三年内必有
暴病”。
(9)《证治汇补》:“平人手指麻木,不时眩晕,乃中风先
兆,须预防之,宜慎起居,节饮食,远房帏,调情志”。
(10)《中风论》:“其先兆每见头痛晕瞆、痿痹麻木,恶
寒扯筋等恙,或眼花面转色,或白或赤,更有自行恸哭者,随
及倒卧而不省人事”“或头晕心乱,皮肉松软而兼发呕,嗣后
必成半身不遂”或“疲倦遗忘”,“缓证迟之数月或数年乃成
瘫疾”,“亦有毫无先兆即行中风之状者,病人哭叫一声即倒
卧而不省人事”。“病之将发每有前驱症,大概为头痛头晕,头
重耳鸣,眼火闪发,心神慌乱,四肢厥冷,言语错谬,记性
全无,暴露激郁,手足麻痹,半边软弱而偏枯处则冷冻,且
视物为二,视火放大,舌亦无力,便属将起中风之候”或
“一刹那间各般病状齐见”。
(11)《医学正传》:“凡人手足渐觉不随,或臂膊及髀股
指节麻痹不仁,或口眼歪斜,语言蹇涩,或胸膈
迷闷,吐痰
相续,或六脉弦滑而虚软无力,虽未至于倒仆,其为中风晕
厥之候,可指日而定矣”。


(二)分析

综观诸家所言,中风先兆主要为指麻、头晕、肉腘、健
忘、嗜眠及易怒等六大症状。其中,出血性脑卒中先兆以指
麻、头晕、易怒、肉腘为最常见,缺血性脑卒中则以肢麻、健
忘和嗜睡为多。金元·刘河间提出中风能预报三年,是明确
提出中风预报的最早者。祖国医学中风预报尤其可贵的是除
了认识到指麻、头晕之外,已注意到健忘及性格反态变化,是
中风预报的一个发展。王清任记载的中风预报最为全面,提
出32个先兆证,其中,部位几乎都在头部及四肢,而且几乎
都为偶然性及一过性出现,《中风论》对中风先兆的描绘也颇
有启发。


八、中风先兆临床调查分析

(一)调查纪实选录

1.先兆表现为同侧异常(与脑病变部位同侧)

(1)同侧头痛
白某:男,55岁,患脑溢血,住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
医院神经科,左侧半身不遂,发病前半年出现右侧头痛、胀、
右侧耳鸣,此外尚有头晕及健忘等。
(2)同侧耳鸣
佟某:男,63岁,患脑血栓形成,左半身不遂,发病前
先兆为右耳鸣一年,并逐渐加重。
(3)同侧脸痒
张某:女,51岁,患脑溢血,发病前月余,右半侧脸痒。
(该患者患左半身不遂)。
(4)同侧发早白、脱发
甘某:女,57岁,患脑血栓形成,发病前二年,对侧头
发早白,脱发。
(5)同侧头发紧
高某:男,57岁,患急性脑血管病,右
手失灵,于发病前数月出现左半头痛发紧及健忘


2.先兆表现为对侧异常(与脑病变部位对侧)

(1)对侧指麻
金某:男,52岁,患脑血管意外,左上肢不能动,发病
前一日左手外侧二指发麻。
(2)对侧指肿
杜某:女,73岁,患脑溢血,发病前中指肿、痛及发病后头痒

(3)对侧肢麻
黄某:男,59岁,脑血栓形成患者,左半身不遂,于发
病前一周出现左上肢发麻,活动后好转,三天后又麻,发展
至同侧左腿,历时约半小时,活动后恢复,又过三天后于夜
半麻醒,天亮加重,逐左半身不能运动

(4)对侧体麻
白某:男,60岁,患脑血栓形成,发病前二日出现左半
身麻木,两天后左侧半身不遂

(5)对侧肢体行走不灵
李某:男,58岁,患脑血栓形成,左半身不遂,左腿走
路不灵半年余

(6)对侧肌肉腘动、抽掣
张某:女,52岁,患脑血栓形成,右上肢不遂,发病前
右上肢肌肉出现跳动月余

赵某:女,58岁,患脑血栓形成,发病前半年,出现左上下肢抽掣

(7)对侧一过性不能持物
姜某:男,50岁,患脑溢血,发病前三日患侧麻而不灵
活,一过性不能抬碗

(8)对侧肢体肌肉疼痛
王某:男,47岁,患脑出血,左半身不遂,发病前年余,
出现左腿肌肉疼痛,发病后加重

3.头面五官异常
(1)全头发痒
杜某:女,73岁,患脑溢血,发病前2~3月出现全头发
痒,发病后,病侧痒

(2)眼累、复视
甘某:女,57岁,患脑血栓形成,左半身不遂,发病前
2月出现左眼累

张某:男,60岁,患脑血栓形成,发病前半月出现复视,
阵发性头晕等

(3)耳鸣
黑某:女,40岁,患脑血管病,半身不遂,发病前半年
反复出现耳鸣

(4)口麻
周某:男,56岁,患急性脑血管病,发病前一天,出现
嘴麻

(5)面赤
袁某:男,59岁,脑血栓形成,发病前面赤紫红

(6)舌大
屈某:男,63岁,患脑血栓形成,发病前一天说话声音
异常,随即舌大



4.性格反态
(1)易怒
甘某:女,57岁,患脑血栓形成,发病前半年易怒

(2)无故哭泣
张某:女,51岁,患脑溢血左半身不遂,发病前半年常
无故哭泣,自觉委屈

(3)哭笑反常
赵某:女,58岁,患脑血栓形成,发病前一年出现哭笑
反常

5.近事记忆减退
马某:男,68岁,患急性脑血管病,左侧半身不遂,近
事遗忘三年,尤其以人名遗忘为甚

6.嗜睡
王某:男,47岁,患脑出血,左半身不遂,于发病前三
天明显嗜睡〔30〕。
7.头晕
张某:女,66岁,患脑血栓形成,左半身不遂,发病前
〔31〕
二年出现晕眩,持续加重

8.早醒
史某:女,57岁,患脑溢血,左半身不遂,发病前数年
出现早醒

9.口干
张某:男,72岁,患脑血管病,左下肢不遂,发病前一
月出现口干

10.烦躁、失眠、低热、出汗;
黑某:女,40岁,患脑血管病,右半身不遂,发病前半
〔34〕
年伴右半身发麻,同时出现失眠、出汗、低热、烦躁



(二)分析

1.中经络先兆 
主要系脑缺血,多为脑血栓形成所致。
由于椎体交叉,所以先兆症状表现于同侧头面五官及对侧肢
体躯干,主要症状为:
(1)同侧头部因慢性缺血而隐隐作痛,或伴有同侧头发
早白、脱发、同侧耳鸣、面痒、同侧眼累。
(2)对侧肢体因慢性供血不良而发麻,肉腘、抽掣、行
动不灵。
(3)健忘、注意力涣散,喜哭善悲,亦因慢性脑髓失养
所致。
上述症状为中经络先兆,所谓“中经络”,正如《金匮要
略》所曰:“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因
发病多不出现意识丧失,言语不乱之故,中经络先兆也多表
现于肢体发麻,很少有一过性失语、意识丧失。

2.中脏腑先兆 
主要为脑出血,多为动脉硬化、高血压
引起脑血管破裂而致。其先兆表现多因血管壁弹性减弱,管
壁紧张度太高,或管壁痉挛引起脑部充血,脑血行郁滞之故。
其先兆表现多为:

(1)头胀痛或伴眩晕、耳鸣:可出现于全头或一侧。每
于情绪激动或工作紧张,过度劳累后诱发。
(2)手颤、头摇、口角掣扯:亦为脑出血的先兆,主要
为脑血管舒缩减弱,致神经营养功能障碍之故。
(3)脾气暴躁、易怒、易激动:皆为出血性脑卒中的先
兆,因每诱发肝气上逆,风阳上扰之故。
(4)面赤目红:面赤为气血上冲,目红为肝火过盛,皆
为出血性脑卒中的信号之一。
(5)大便秘结:为腑气不通,热闭于内,肝火欲动之兆。
故肝阳上亢动中者,每有大便秘结之先兆。
以上诸证因为脑出血性卒中,来势凶猛,每伴神志丧失
不能言语,正如《金匮要略》所言:“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
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言”。所以多为中脏腑。中脏腑先兆
多有一过性失语,失明,意识丧失,中医称为“小中风”, 

九、中风先兆防治

对中风先兆的处理,其中,中经络先兆与中脏腑先兆的
处理各不相同。

(一)中经络先兆防治

中经络先兆多为缺血性脑卒中前躯证,以痰瘀阻络为主
要病机,出现先兆证时应化痰通络。因是内源性痰浊,故应
通过调整脏腑阴阳,消除内源性浊痰的产生根源,截断脏腑
虚实与风、火、痰、浊之间的病理因果关系,是化痰浊的根
本大法。
阻截治则 缺血性脑出血先兆的主要治疗原则为化瘀通
络、豁痰泻浊。因脑血栓形成主要为脉瘀,导致脉瘀的机制
为气血的清浊滑涩异常,血浊发展为血瘀,所以解决的根本
方法在于化瘀,包括行气、豁痰及泻浊等法。可采用泽泻汤、
减肥饮、温胆汤等,然大多数减肥失败者,皆因食欲过亢,饮
食不能节制,因此自始至终必须配合抑脾火制胃纳的药物方
能断其源,除其根。
对脑动脉硬化者,大多体质肥胖,食欲旺盛,其特点为
肝脾失调,笔者将其机制称为“脾旺肝弱”。因为脾旺致肝木
受抑,肝木被郁不能疏土,土失布运致浊阴不降,痰浊内生,
故治疗当抑脾舒肝、运浊化痰。《内经》曰:“诸湿肿满皆属
于脾”正可说明。方用防风通圣散或减肥饮C柴胡、薄荷、苍
术、茯苓、陈皮、黄连、小枣、荷叶、竹茹、白矾(分冲)。
脑血栓形成的治疗原则为化瘀通络,豁痰泻浊,或以温
胆汤加参三七末、丹参、地龙、桃仁、红花C有较好的疗效。
必要时加水蛭末。

(二)中脏腑先兆防治

中脏腑先兆多属出血性脑卒中,如为脑溢血前躯伴高血
压者,多有肝阳上亢,内风欲越之证。出现先兆证后,急应
滋水涵木,平肝潜阳并兼以豁痰熄风,多能避免或延缓中风
的来临。
可酌用镇肝熄风汤,滋水清肝饮:柴胡、白芍、生
地、丹皮、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夏枯草、石决明、生
牡蛎或杞菊地黄丸之类。

(三)生活调摄及体育锻炼

发现中风先兆后,除配合药物治疗外,应立即注意调摄
生活起居及控制体重(详见第六十章第二节),劳逸结合,切
不可连续干紧张的工作,一定要让血管紧张度降低,要保证
充足的睡眠,心情要乐观愉快,生活起居,必须轻松协调。
体育锻炼,尤其是慢跑、气功均能降低胆固醇,对延缓
动脉硬化,调整血压颇为有效,是防治中风的积极措施。


(四)配合现代检查

对动脉硬化,中医切诊很有价值,笔者长期观察,注意
到寸口脉的硬度对动脉硬化的发展颇有观察价值。脉管硬者,
血脂几乎长年偏高,通过一定的防治后,寸口脉的硬度可有
相应改善。
出现中风先兆后,除用中医传统的望、闻、问、切加强
观察外,并积极配合现代科学及现代医学手段进行检查。如
血脂分析(实验室)、脂蛋白电泳图、心电图、线、超声波、
X脑电图等检查动脉硬化、冠心病。

(五)饮食管理


饮食管理是防治中风的重要步骤,出现中风先兆的患者
往往都有动脉硬化、血脂及胆固醇偏高。因此,控制每日饮
食的总热量及食低胆固醇、低糖和低脂饮食是非常重要的,由
于中风先兆患者食欲多亢进,因此不科学管理好饮食,将会
使中风的防治失败。
(1)脂蛋白高,并合并胆固醇高:膳食管理低脂、低β胆
固醇。
(2)甘油三酯高,不伴胆固醇高:膳食管理当限制糖及
总热量,胆固醇不限制。
(3)胆固醇高,伴血脂升高:以限制胆固醇食物为主,脂
肪可较少受限制。
每日脂肪在50克以内,醣250克以内(不吃单糖),胆
固醇限制在300毫克以内,总热量每公斤体重104.5~125.
4焦(25~30卡)


(六)中药降脂药

可以防己黄芪汤酌加泽泻、山楂、竹茹、芦根、何首乌、
柏子仁、黑芝麻、苡仁、葛根、荷叶、茶叶。

(七)降脂食物、菠菜参考

绿豆、黄豆、芹菜、荠菜、西瓜、冬瓜、黑芝麻。 
 

十、文献选摘


(1)《内经》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
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
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按〕本段指出治病应治于发病之前的原则,即所谓“治
未病”。

(2)《刘河间伤寒六书》曰:“经曰:肌肉蠕动者,名曰
微风,宜先服八风散、愈风汤、天麻丸,各一料为效,故手
大指、次指手太阴阳明经、风多着此经也,先服祛风涤热之
剂,辛凉之药治内外之邪,是以圣人治未病,不治已病,又
曰善治者,治皮毛是止于萌芽也……是治病之先也”(《素问
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中风论第一)。
〔按〕对中风先兆证提出八风散、愈风汤、天麻丸进行防
治。

(3)《儒门事亲》·中风:“高评事,中风稍缓,张令涌
之。后服铁弹丸,在《普济》加减方中,或问张曰:君常笑
人服铁弹丸,今自用之,何也?张曰:此收后之药也。今人
用之于大势方来之时,正犹蚍蜉撼大树,不识次弟故也”。
〔按〕提出中风证治疗当先以涌吐缓其急,可供痰热阻窍
型治疗之参考。

(4)《张氏医通》:“又治松陵沈云步先生,解组归林,以
素禀多痰,恒有麻木之患,防微杜渐,不无类中之虞,乃谋
治于石顽,为疏六君子汤,服之颇验”。
〔按〕本段介绍张石顽以补气法治疗中风先兆,以除类中
之虞。

(5)《续名医类案·中风》:“龚子材治桑环川刘前溪,年
近五旬而桑多欲,刘嗜酒其脉左手具微,人迎盛右脉滑大,时
常手足酸麻,肌肉蠕动,此气血虚而风痰盛也,谓三年内具
有瘫痪之患,因劝其服药谨慎,以防未然桑然其言,每年制
搜风顺气丸(此药亦未可常服)延龄固本丹各一料后果无
恙”。

(6)《续名医类案》:“万密斎治敬吾庚戌冬得风疾医治
之未尽,辛亥春右肩膊抽掣、唇吻随动,诊之脉浮缓而,此
风邪在太阴经也,右寸浮而、肩膊动者,肺病也,手太阴
右关脉缓唇动者脾病也……以黄芪蜜炙,白芍酒抄,甘草炙
作大剂服之,……此缓而治本也”。
〔按〕提出中风先兆从经络调治。

(7)《续名医类案·中风》:“程晓川客湖州,四十诞辰,
徵妓行酒,宴乐弥月,一日忽觉两小指无力,掉硬不舒,且
为不用,口角一边常牵引,诊之六脉皆滑大而数,浮而不敛,
其体肥、面色苍紫。据脉滑大为痰,数为热,浮为风,盖湿
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以善饮故多湿,近女故真阴竭,而
脉浮中风之征已兆,喜面色苍紫神藏犹可治。宜戒酒色,以
自保爱,以二陈汤加滑石为君,芩连臣,健脾消痰,撤湿热
从小便出,加胆量天麻以定风,竹沥姜汁拌晒,仍以竹沥、姜
汁打湖为丸,引诸药入经络化痰,又以天麻丸滋补筋骨,标
本两治,服二料,遂10年无恙”。
〔按〕此案成功地用药物控制了先兆证,使中风延缓了10
年也未发作。

(8)《杂病源流犀烛·中风源流》:“若遇小中症,切不可
用正风药深切治之,或至病反引而向里,只须平和之剂调理,
虽未必为完人,亦不至有伤性命也。若风病既愈,而根株未
能悉拔,隔一二年或数年必再发,发则必加重,或至丧命,故
平时宜预防之,第一防房劳,暴怒郁结调气血,养精神,又
常服药以维持之。宜定风饼子,庶儿可安”。
〔按〕本段指出中风先兆证的治疗与中风有所不同,不可
用正中风药深治,以免引邪入里。

(九)《医碥》引薛立斋云:“预防之理,当养气血,节饮
食、戒房帏”。 

治愈 高血压 偏枯 一例

张跂,男,32岁。
初诊:1983年7月19日。
主诉:患者于去年6月突然头痛,难以忍受,曾在部队医院住院治疗,服西药不见好转。又经沈阳跂总医院CT检查,考虑脑瘤,行开颅探查手术,术中发观不是脑瘤而是血肿(因先天性脑血管畸型出血后所致)。术后一般情况尚好,可进行体力活动,智力无异常。
今年6月初,劳累后出现右侧肢体无力。7月初,突然失语,右侧肢体不能活动,嘴向右歪、流口涎。经中西医药及针灸等治疗不见好转,反而加重,故来我院脑病科就诊。
病前有高血压史4-5年,最高达150-160/90-110毫米汞柱。
诊查-:神清,表情淡漠,失语,鼻唇沟右侧变浅, 口角向右侧歪斜,右上肢软瘫,不能?动,也无握力。右下肢可以活动,但无力行走,需人搀扶。舌质暗淡,舌苔微黄腻,脉沉弦。
辨证:肝阳上亢,风痰痹阻脉络,发?偏枯。
治则:祛风通络,化瘀平肝。
处方:丹 参12克 桃 仁10克 茺蔚子15克 ? 藤15克 地龙12克 生石决明30克 僵虫10克 豨莶草12克 桑寄生25克 六剂
二诊:7月25日。服前药后,病情明显好转,已能说话,但不利落。下肢活动增强,可以自行走路,不用人搀扶。肌肉尚紧,伸舌仍向右歪。
处方:菖蒲10克 郁金6克 桑寄生30克 竹叶10克 桃仁10克 生石决明30克 丹参12克 僵虫10克 茺蔚子15克 地龙12克 ?藤15克 六剂。
三诊:7月28日。前药只服三剂。近两天多睡不醒,日夜如是。很少说话,纳差,不愿活动。舌苔转白腻,脉至迟数不匀。
处方:苦丁茶5克 菖蒲6克 竹叶10克 ?藤15克 建曲10克 陈皮10克僵虫10克 桃仁10克 茺蔚子15克 桑寄生30克 合欢花10克 郁金5克 四剂。
四诊:8月1日。已不嗜睡,能说话但仍不利落,纳可,精神较好。
处方:荷 梗10克 苦丁茶9克 菖蒲6克 竹叶10克 ?藤15克 建曲10克 僵虫10克 桃仁10克 茺蔚子15克 桑寄生30克 合欢花10克 郁金5克 六剂
五诊:8月8日.症状显著好转,走路较前有力,行动方便,语言清楚,谈笑自若。右上肢能?举过头顶,惟笑时仍见嘴向右歪。仍服原方药六剂,后又继服六剂。
六诊:8月22日。说话清楚,笑时嘴歪不明显,右上肢活动恢复正常,已有握力,能持重物。舌苔薄白,脉弦转缓。按原方加味,改配丸药常服,以期巩固。
[点评]本例偏枯,病起于手术之后,血络被伤,导致瘀血,久则累及"元神之府",以致半身不遂,突然失语,口角歪斜而流涎,此即所谓"内风"。近代名医冉雪峰说:"虽然是风病,却是脑病,却仍疗风"。
初诊以?藤、豨莶草、僵蚕、地龙平肝熄风,疏通脉络;生石决明、丹参、桃仁、茺蔚子重镇潜阳,活血化瘀,因方药对症,故效果显著。
二诊时,因多睡不醒舌苔见白腻,脉见迟数不匀之象,显系普浊?患,故增入除痰浊醒脾神之品,如苦丁茶、菖蒲、合欢花、建曲等。药后嗜睡乃除,精神尚佳。四、五诊后,宗前方加荷梗以升清降浊,清凉平肝。末诊时,舌苔由白腻转?薄白,说明痰浊已去,脉由弦转缓,确是肝风平熄、胃气来复佳象。
何老善治脑病,用药轻灵,证与药合,丝丝入扣,药后灵验,故使痼疾立见卓效,仅服药二十八剂,基本痊愈。
[评注]何老原是著名儿科专家,近年来又创立了中医脑科。本例患者?先天性脑血管畸型出血,术后劳累而致偏枯。何者辨证?痰痹阻络,肝阳上亢,治以祛风通络,化瘀平肝,佐以化痰而愈。如此疑难重症完全是在中医辨证施治理论指导下治愈的,可见中医治脑病有非常光明的远景,值得我们努力去探讨。中医治疗疑难重症必须完全按中医的理论去辨证论治,否则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