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坡路 下坡路 ———法国女作家萨冈的传奇人生

 倔强石头1900 2011-03-01
张可可
    大我一轮的朋友对我说,他在青春时期看的是《伤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而我那个时候看的是琼瑶、三毛和金庸。李欧梵说他在国外求学时期,课余看的是萨冈的《你好,忧愁》———“连带的整个人也浪漫起来”,让我好奇不已。在此书出版50周年之际,我终于读到了这本另类的言情小说。
    半个世纪前,18岁的萨冈“高考落榜”,为了证明自己并非一无是处,她赌气写了这薄薄一本《你好,忧愁》,短短几个月,这本书卖到了80余万册,萨冈一夜成名。
    萨冈的作品很难说是伟大的作品,她只是用简洁的法语写着奢侈的爱情,不带一点忧伤的言情文章。她一生所写的四十多部作品都没有跨出物质基础上的爱情这个范畴。她说:“我那时享受的绝大部分快乐应该归功于金钱:驱车兜风,穿新裙子出风头,购买唱片、书籍和鲜花。”这些唾手可得的快乐也被现在的我们不折不扣地追求着,一遍一遍地重蹈覆辙并且乐此不疲。轻佻的、放纵的生活,没有理性、不假思索,这一切给年轻人带来无以复加的乐趣。当然仅仅靠这些萨冈还不能成其为萨冈,她还有她那个年龄少有的恶毒:“父亲是一个四十几岁的中年男人,做着一套复杂的腿部健美操,以求让那个与他唐璜般的禀性水火不容的微凸的肚子缩回去。”一边享受着父亲给她的阳光、沙滩和别墅,一边用讥讽的眼睛看着父亲周旋于女人之间,萨冈的魅力或许正来自于此。
    萨冈的成名当然还有时代的因素。萨冈出生于1935年,是战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与萨冈同龄的年轻人急于摆脱父辈身上的战争沧桑,用长辈眼里简直是厚颜无耻的放纵生活来洗去战争阴影,萨冈的作品正迎合着这一代人的生活梦想。
    萨冈说:“没有写作,我只能拙劣地生活。没有生活,我只能拙劣地写作。”她年轻、美丽,有才华并且富有,具有一切明星的潜质,她同时也把自己的一生过得比她的小说更富色彩。《你好,忧愁》的畅销给萨冈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她用稿费买了好几辆车,其中有她最钟爱的二手美洲豹,萨冈酷爱飙车带来的极速快乐,也在两年以后因飙车出车祸险些丧命,断了11根肋骨的萨冈奇迹般地活下来,却又由此染上毒瘾。也许是她率性的性格不适合婚姻,萨冈两次结婚但又很快离婚。1979年,萨冈公开发表《致让-保尔·萨特的情书》,当时萨特已经74岁,双目失明,从此两人每隔十天聚餐一次,直到第二年萨特去世,这段故事在圈内被传为美谈。中年以后,萨冈的兴趣转移到社交和政治,她是两任法国总统篷皮杜和密特朗的座上嘉宾,同时她用巨大的财富养着大批食客。萨冈喜欢酗酒、抽烟、赌钱、吸毒、飙车。1985年,萨冈出版了一本由她注解、推荐的《桑和缪塞的情书集》,在书中,她明确写道:“比起桑的乖巧、灵活、善良、热情、慷慨和专注,我绝对更加喜欢缪塞的多变、焦虑、疯狂、无序、酗酒、过度、易怒、幼稚和绝望。”
    和大多数早年成名的作家一样,萨冈晚年凄凉,身体极差,两度因吸毒被判刑,后又因逃税漏税被判处一年监禁,不得已上交自己的房产。晚年的萨冈贫穷、孤独,寄住在别人的家里,走上了一条永不能归的下坡路。可是萨冈却说:“只要不损害他人,我有权毁灭自己。”萨冈按自己的愿望,无节制地生活着,因为她知道每个人只能活一次,人生不可能有可供选择的第二条路可走,不然的话,人们会一而再地反悔,并希望重新再来一次。然而生命不可能被无限延长下去,并且说到底,上坡路和下坡路都是同一条路。萨冈把她的一生都活成青春期,以之来忘却忧愁和孤独。她为自己撰写了墓志铭:“这里安息着不再为此而痛苦的弗良索瓦兹·萨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