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逆经”的中医治疗及典型病例

 幸运草wrh 2011-03-14
每逢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有周期性的口鼻出血,称为经行吐衄,本证多伴有月经量减少甚或不行,好像月经倒行逆上,故又称为“倒经”、“逆经”,现代医学称为代偿性月经。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病机理,是由于血热而冲气上逆,迫血妄行所致,经前及经期气血汇聚冲脉,血海盛实,冲气较盛,若平素肺肾阴虚,虚火上炎或情志所伤,肝经郁火,火热随冲气上逆,迫血妄行而致经行吐衄。西医对本病病因未完全明白,可能与内分泌失调有关。

  [治疗]

  (一)中医辩证治疗

  本病中医治疗有明显疗效,临床主要分为以下两大证型,而以肺肾阴虚为多见。

1.肺肾阴虚型。

  主证:每逢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口鼻出血,量少,色鲜红,月经多先期,量少或不行,头晕耳鸣,潮热颧红,咳嗽无痰,手足心热,咽干口燥,形体多消瘦,舌质嫩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肾润肺,引血下行。

  方药:顺经汤合二至丸加减。

  女贞子15 克,旱莲草15 克,生地20 克,白芍15 克,丹皮15 克,茜草根15 克,仙鹤草15 克,沙参15 克,麦冬15 克,牛膝12 克,黑荆芥10 克。

  方解:方中用女贞子、旱莲草滋肾凉血止血,生地、丹皮、白芍清热凉血益阴,沙参、麦冬润肺止咳,茜草根、仙鹤草凉血收涩止血,黑荆芥引血归经,牛膝引血下行。

  加减法:咳嗽咳血,加百合15 克、川贝末3 克(冲服)、百部12 克以润肺止咳。月经量少,加桃仁10 克、丹参20 克、益母草30 克以活血通经。

  典型病例

  施××,女,26 岁,统计员,门诊号为021787。患者近3月每逢经期出现口鼻出血,量少,色鲜红,月经量少,咳嗽,痰少带血,形体瘦削,手足心热,舌质嫩红,少苔。脉细数,诊为肺肾阴虚型经行吐翩,

  拟方①:女贞子15 克,旱莲草18 克,生地20 克,白芍12 克,沙参15 克,麦冬15 克,茜草根15 克,生地20 克,仙鹤草15 克,牛膝9 克,黑荆芥10克,益母草20 克,用药5 剂,口鼻出血止;经后拟方②:女贞子15 克,旱莲草15 克,干地20 克,白芍15 克,沙参15 克,麦冬15 克,百合10 克,桑寄生15 克。每天1 剂,至经前三天改用方①,连续用药3 个月,无经行吐衄出现,追踪一年,无再发。

2.肝经郁火型。

  主证:经前或经期口鼻出血,量较多,色鲜红,心烦易怒,乳胀胁痛,口苦咽干,月经多提前,量少甚或不行,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疗:疏肝清热,引血下行。

  方药:清肝引经汤加减。

  当归9 克,白芍15 克,生地20 克,丹皮15 克,栀子10 克,甘草6 克,黄芩10 克,川楝子12 克,茜草根15 克,牛膝12 克,白茅根15 克。

  方解:方中用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生地、丹皮清热凉血,栀子、黄芩

  清热降火,川楝子疏肝理气,茜草根、白茅根清热凉血止血,牛膝引血下行,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法:肝胆湿热,见口干口苦,头痛头胀,舌苔黄腻,加龙胆草10克、茵陈15 克,以清利肝胆湿热。肝胃不和,胃火炽盛,胃脘胀痛,见恶心呕吐,甚则吐血,大便秘结,加竹茹10 克、石斛15 克、玄参15 克以清热和胃。正值经期,月经量少加益母草20 克以活血祛瘀调经。

  典型病例

  黄××,女,29 岁,干部,门诊号为033550。患者近3 个月每值经前、经期口鼻出血。经期第一天来诊,见口鼻出血,色鲜红,月经量少,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乳胀胁痛,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诊为肝经郁火型经行吐衄

  拟方①:当归9 克,川楝子12 克,白芍15 克,丹皮15 克,栀子10 克,黄芩10 克,茜草根15 克,白茅根15 克,牛膝12克,玄参12 克,益母草20 克。用药3 剂,口鼻出血止,月经干净。经净后

  拟方②:丹皮12 克,栀子10 克,川楝子10 克,白芍15 克,当归9 克,女贞子15 克,旱莲草15 克,干地20 克,甘草6 克,每天1 剂,至经前一周改服方①,调理3 个月,经潮无口鼻出血,经量正常

附: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逆经


龙胆泻肝汤载于《医方集解》,具有泻肝胆湿热之功,主治肝胆实火上逆,肝经湿热下注之证。笔者据此,近年用该方加减治疗逆经46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46例中,年龄最小14岁,最大46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2年余。临床主要表现为鼻衄。所有病例均排除其他出血性疾病。

    2 治疗方法

    药物组成:龙胆草、川牛膝、栀子各12g,柴胡、黄芩、木通、泽泻各10g,生地黄20g,白茅根、当归各15g,生甘草5g。上方于经前2~5天服用,连用3~5剂。

    3 治疗结果

    46例均有效。经服本方,1个月经周期衄血即止者20例,2个月经周期衄血方止者16例,3个月经周期衄血始止者10例。随访半年以上未见复发。

    4 病例介绍

    方某,28岁,工人,1997年5月20日初诊。每届经期阴道少量出血伴鼻衄2年余。近几月月经期至未潮而鼻衄甚剧,持续3~5天。刻诊经期已至未潮,鼻衄,胸中烦热,乳房胀痛,头晕目眩,急躁易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此为肝经实火上逆,引动肝血上行。治宜泻肝经实火,导血下行。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味:龙胆草、川牛膝、泽兰、栀子各12g,柴胡、黄芩、木通、泽泻各10g,白茅根、当归各15g,生甘草5g。3剂,水煎服。服药2剂,衄血大减,3剂后鼻衄已止,阴道少量出血,经血鲜红夹有小血块,继以丹栀逍遥丸、当归丸调理善后。药后诸症已除,嘱下次经前5天继续服药。6月18日复诊,原方又服3剂,药后经至,鼻衄未作,经期5天。其后改服龙胆泻肝丸1个月经周期,月经正常。随访半年,经期、经色、经量俱正常,衄血未作。

    5 体会

    逆经,亦称经行吐衄,有虚实之分。实者因血热气逆,迫血妄行,多关肝胃;虚者乃因气不摄血,血不循经,多关脾肺。临床上以实证居多。本组为实证,临床以乳房胀痛,胸中烦热,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肝经实火上攻的辨证要点。治疗以《内经》“热者清之”,“逆者平之”为其治则,方用龙胆泻肝汤清泻肝经实火,加川牛膝、白茅根引经血下行、凉血止血。方药合证,故治之效佳。

    作者单位:安徽省萧县中医院 2352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