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日落,星起星沉,每一天的时光都在不经意间流走。你有没有想过,就在这不经意的时光里,蕴涵着人与自然相应的养生之道。本期我们就来谈一谈时辰养生的话题。 时辰养生的误区 现在,市面上有关时辰养生的书籍很多,内容大同小异,多是参照十二经脉流注的顺序,结合脏腑与经脉的关系来解说不同时辰脏腑的功能。例如,子时是足少阳胆经主令,子时宜睡眠以养胆腑,寅时是手太阴肺经主令,此时宜养肺气,等等,大约如此。事实上,这一机械的时辰养生方法是对中医理论的断章取义,不宜盲从。十二经脉之气是否按照一定的顺序与时辰流注于不同的脏腑,这一问题尚需讨论,以此来指导养生显然太过呆板。 法天则道,时辰养生 那么,我们应该遵照什么样的方式渡过每一天每一个时辰呢?还是那一句话,法天则道,遵照自然规律去生活,就是最好的养生之道。《黄帝内经》中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自然界的运行节律必然影响人体的生理节律,人体的节律也是自然节律的一部分,所以,起居饮食只要遵从自然界阳气的生长与潜藏的过程就好了。一天中有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自然界的阳气都在运动变化之中,每一个时辰都去考虑如何养生,不免过于机械。我参照一年中春、夏、秋、冬的季节,将一天之中分为四个时节:晨光、午间、日落、子夜,来讨论如何养生。 晨光,春生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自然界阳气的运行规律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晨光就是一天之中的春天,对应卯时(5-7时),此时万物萌动,阳气生发,我们也自然而然地从睡梦中醒来。阳气经过一个晚上的潜藏,需要生长与周流,所以,此时的养生之要,是不要赖床。古人说,起床后可以“披发缓行”,就是披着头发,素面朝天地散步。晨起适宜舒缓地运动,如散步、太极、体操等,忌剧烈运动,有些朋友喜欢晨起跑步,这种方式对健康不利。人体的阳气与筋骨需要徐徐舒展,运动过于剧烈容易损伤阳气。 散步后就要吃早餐,俗语说: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是有道理的。早餐不宜吃太饱,但要富于营养。晨起阳气初复,胃气尚弱,饮食太多容易加重胃的负担,然而,早餐后要工作,保证充足的能量也很重要。有人为了减肥不吃早餐,这种观念危害极大。至于早餐吃什么,这个没有标准,中式早餐、西式早餐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与习惯调配就好,主食是一定要吃的,米饭与面食都行。 早餐后不宜马上工作,适当休息半个小时左右再工作为宜,尤其是脑力劳动者,餐后工作会造成胃与脑争血的矛盾,久之会引起胃肠疾病。 午间,夏长 经过一个上午的工作,时针指向11点,午时到了。午时对应一年中的夏天(11-13点),此时自然界阳气充盛,万物繁荣,同时,人体脏腑的功能也处于最旺盛的时节。然而,盛极即衰,阳气盛极之时,亦是衰退的开始。《黄帝内经》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一天中也是这样,午间的阳气充盛,但不宜过用,防止阳气耗散太过,所以午间亦应当适度休息。 午餐是午间的重要程序,此时胃气旺盛,又兼上午的工作消耗,所以大家都会在此时感到比较饥饿,所以可以适当多吃一些,要吃饱。食物品类也当丰富,宜荤素搭配,不要一味地追求减肥,吃素食,对于劳动强度很轻的人群,素食无妨,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单纯的素食不能提供充足的能量,反而不利于健康,尤其是对脑力劳动者而言,需要保证一定的脂肪摄入。 午餐后建议适当地散步休息,不要急于赶到工作台前,让食物有一个消化的过程,这是对胃肠的保护。很多青年科技工作者因为压力大,工作废寝忘食,所以胃肠病发病率很高。 午后属于未时(13-15点),虽然阳气仍然很壮盛,但渐现弱势,此时宜谨养阳气,可适当小憩,国人有午睡的习惯,非常符合中医养生的法则。尤其是习惯午休的朋友,一定要保证午后的休息时间,以蓄阳气,养精神,调节生活的节奏。 日落,秋收 日落时节在酉时(17-19点),对应四季中的秋天。此时,百鸟归巢,万物萧索,阳气渐收,自然界中有一种清肃之气。此时,体内的阳气亦始收敛,工作了一天,也较为疲惫,思维与运动能力开始下降,宜做一些强度不大的工作,然后准备晚餐。 晚餐理应是吃少一点的,吃一个八成饱就可以了。当然,这是对于晚上没有工作,按时睡觉的人来说的。对于现在都市人群而言,许多人晚餐后还要工作或者参与一些交际活动,所以,饮食可以参照午餐的标准,保证营养,吃饱吃好。但是也不要吃得太饱,我在多个场合都讲过饮食的一般原则,我们的祖先一直在追求食物,真正能吃饱的历史也不长,所以,我们总有一种追求食物的潜意识,如果有美食,总是忍不住要多吃一点。这一行为一定要克制,总的来说,吃饱就行,宁可稍欠一点,吃九分饱,也不要过饱。这样不仅会加重胃肠的负担,其它肝、肾、心脏的负担也会随之加重。 晚餐上不主张过多的活动与工作,按照最佳的身体节律状态,日落西山,暮色渐沉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上床休息了。但是多数人还是做不到日落而息的,但是要尽可能地晚上早睡一点。尤其要避免晚上过于刺激的活动,如K歌、看恐怖电影,听鬼故事,其对健康的危害大家自己去联想吧。 子夜,冬藏 虽然有人喜欢晚间工作,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工作到子夜。子夜即是子时(23-1点),此时万籁俱寂,整个天地都进入了梦乡,相当于四季中的冬天。冬天是收藏的季节,宜静养,宜补益,同理,子夜时分安静地睡眠即是最好的养生。 入夜后,人体的阳气即开始潜藏,气血归于五脏,尤其是子夜时分,阳气潜藏最深,此时的睡眠最深,质量也最好,如果此时还不能入睡,则阳气耗伤于外,时间久了,五脏虚惫,百病丛生,所以,子夜的睡眠胜过任何养寿金丹。 有一部分人,子夜时分很容易醒,醒后即不易入睡,这是因为阴阳之气不能顺接,子时一阳生,是阴阳交争时分,如果阴阳之气不能枢转,则易造成夜半失眠症,如果有此类病症,也无需多虑,心理压力越大症状越会加重,宜顺其自然,睡前用热水泡泡脚,喝一杯牛奶帮助睡眠,如果还有失眠,则需要求助于中医。 另外,午后的睡眠不宜过长,半小时左右就足够了,如果白天睡眠过多,也会影响晚上的睡眠。 最后说一句,时辰养生没有太多的玄机,遵守自然规律,合乎人体节律,食饮有节,起居有常,贵在守恒,如是而已。有些书上所谓十二时辰配十二经脉,以养十二脏腑的说法,未免机械,不必拘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