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房宫一座想象中的宫殿

 八王书屋 2011-06-27

阿房宫一座想象中的宫殿

作者:段清波 

借助晚唐诗人杜牧《阿房宫赋》浓墨重彩的渲染,人们相信:一座前所未有、宏伟壮观的宫殿建筑群,见证了秦帝国的辉煌,也伴随了秦帝国的谢幕。而一项持续经年的考古成果,揭示了文献上和人们心目中的阿房宫只不过是一座“空中楼阁”;项羽焚烧阿房宫更属无稽之谈。这个结论彻底颠覆了我们的知识储备。而这一切均源于史圣司马迁,他记述的阿房宫前殿仅是一个设计规划,而非已经投入使用的豪华宫殿。

阿房宫按计划有规模施工的时间前后是两年零七个月

在秦亡将近一个世纪过后,司马迁撰写了史学名著《史记》,他在《秦始皇本纪》中写到:“三十五年,……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

司马迁笔下表述的阿房宫透露出如下重要的信息:朝宫建造在渭河南岸,是统一帝国的象征,用于取代使用了140余年之久的咸阳宫;前殿是未来朝宫的主体建筑,是皇帝的办公地点;朝宫建成前暂被称为阿房宫。

司马迁在《史记》中已经说得非常明白,即阿房宫没有建成也没有被投入使用。但《史记》却没有载明:阿房宫建造到什么程度?其内的主要建筑——前殿进度如何?而这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阿房宫开始建造的时间司马迁有两个说法。《史记·表第三》载:“二十八(年),为阿房宫。”但同书的《秦始皇本纪》却记为秦始皇三十五年即公元前212年,多数人把后者当作阿房宫的始建时间。很可能的情况是秦始皇意欲新建朝宫的时间要稍早些,期间酝酿和规划用去几年,至迟在公元前212年开始动工建造。

但阿房宫的建造过程并不顺利。公元前212年,秦朝修筑并开通了直道;又征集隐官刑徒70余万人,分别修建秦始皇陵和阿房宫。两年之后,秦始皇在东巡途中病逝,九月被埋葬在骊山。因集中人力覆土需要,遂将阿房宫建设工地上的劳力征调到丽山园。第二年即秦二世元年四月复建阿房宫时,“骊山事大毕”,又从陵墓工程中抽调出一部分劳力回到阿房宫,中间停工7个月。但是,当年冬天(二世二年),数十万起义军汹涌而至,修建陵园的“丽山徒”被“授兵以击”,从此帝国陷入混战之中。当时阿房宫建筑即使不停工,也不会按部就班地进行了。若此,除去因覆土骊山暂停的7个月,阿房宫按计划有规模施工的时间前后是两年零七个月。但两年零七个月的建设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文献上没有明说。

前殿是阿房宫内最主要的宫殿,它仅占宫区总面积的七分之一

建都咸阳后,秦国的宫室建筑集中在渭河北岸。到了战国晚期,秦国开始在渭河南岸陆续修建了一些宫室建筑,像兴乐宫(汉长安城之长乐宫)和章台宫,早在秦始皇之前就已屹立在渭河南岸了。

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在渭河南岸建信宫(后改为极庙)、兴乐宫中的鸿台以及朝宫(阿房宫及前殿),秦二世即位后续建阿房宫。仅就秦而言,阿房宫地区的宫室建筑可分为惠文王、秦始皇、秦二世三个时期,时间跨度在120年左右。

虽然在秦以后阿房宫地区人类活动不断,像公元384年前秦慕容冲占据阿城并在此称帝,唐代李世民进入关中后也曾在此驻兵……然而秦以后的建筑遗迹无论规模还是范围,均不能与秦时相比,而且从文化遗物上也比较容易区分。现难度较大且最关键的是如何将战国晚期的宫廷建筑和秦朝的建筑区分出来,也就是在众多的建筑群中将阿房宫筛选出来,而要达到此目的,除了考古发掘别无他途。

关于阿房宫的规模,《长安志》载“周五里一百四十步”。关于前殿的尺寸,史籍中有7种不同的说法。如《史记》载“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汉书》有“东西五里,南北千步”之说等等。在没有考古勘探实际尺寸参照的情况下,文献中关于阿房宫和前殿的诸多数据,使我们有理由认为,正是因为宫区和前殿都没有建成, 在不十分清楚建筑进度的情况下,人们误把二者视为一体,即前殿的范围就是阿房宫的大小。

而实际情况却是,前殿仅仅是阿房宫内的一个单体建筑。据《史记》记载,规划中的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693米),南北五十丈(116.5米)。最近的考古勘探和试掘资料显示,阿房宫夯土台基东西长1270米、南北宽426米,现存最大高度(从台基北边缘秦代地面算起)12米左右,夯土台基的面积是54.1万平方米。根据《史记》记载的尺寸推算,前殿的面积为8.07万平方米,约占阿房宫面积的七分之一。也就是说在拟建的阿房宫区域内,还有6个相当于前殿面积大小的空间,不知规划着什么样的建筑。

阿房宫也称阿城表明它曾经有高大的围墙

朝宫的性质决定了其内的前殿必定是高台建筑的式样,而且前殿的高台又是建筑在宫区的夯土台上。考古勘探资料出乎我们的预想,即基本上整个阿房宫区域全部以夯土筑造地基的形式来抬升宫区的高度,而不仅仅是夯筑前殿的基础。考古勘探成果还表明,阿房宫的建设集中在夯筑全部宫区的基础上,个别区域夯筑的厚度竟达10米左右。秦朝在两年零七个月的时间内完成这项巨大的土建工程,也非易事。而以夯筑的方式整体抬升宫区的高度,是秦统一后的政治需要,它能使体量巨大且巍峨高耸的建筑群张扬出帝国一统的至高威势。

但在2002—2004年的考古勘探中并没有发现高出阿房宫基础夯土台之上的夯土台,更不用说发现其上的建筑遗迹了,这说明项羽入关时前殿还没有动工兴建。需要说明的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平整土地活动并不构成前殿高台被现代人毁弃的理由,因为当地的父老们没有这样的记忆。

阿房宫基础夯土台基东西北三面建筑有高大的城垣。阿房宫也称阿城,其名称的出现不会晚于汉代。《汉书·东方朔传》载:“举籍阿城以南……。”唐颜师古注:“阿城,本秦阿房宫也,以其墙壁崇广,故俗呼为阿城。”这一记载与当代考古发掘成果正相吻合。考古发现,阿城的北垣长1270米。由于夯土台基的西部和东部为现代村庄覆盖,故西墙和东墙的详细情况还不清楚。但从阿房宫整个夯土台基南北426米的宽度看,东西两侧的墙长可能也在426米左右。据当地群众的介绍,在夯土台基的东西部区域,过去曾看到过南北向的土梁,土梁的两侧分布着瓦片堆积,这可能就是已被破坏了的东西墙垣。但近年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却没有发现南墙的遗迹。很可能是阿房宫还没有来得及建造南垣,工程就被迫停止了。

项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其中并不包括阿房宫

在35万平方米所能勘探的区域内,考古人员曾特意寻找,想发现一些红烧土、木炭等火烧痕迹。类比秦咸阳和秦始皇陵的建筑遗址,它们均处在和阿房宫相似的环境中,周围也是村庄密集,后代人类活动频繁,程度剧烈,但是那里到处可见到红烧土和木炭遗迹。这证明《史记》中《秦始皇本纪》和《项羽本纪》中所记“遂屠咸阳,烧其宫室”和 “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的文字,并不包括阿房宫在内。当然,前殿还没有开始建造,也就不存在烧与不烧的问题了。

考古探查及分析使我们得知:阿房宫是秦统一后于渭河南岸在建的一处帝国皇帝办公的宫殿区,前殿是阿房宫内最主要的宫殿,它约占宫区总面积的七分之一;宫区由于整体作了夯筑地基的处理,形成总体抬升的高台式建筑群;鉴于工程规模的过于庞大和帝国运势的迅速衰微,前殿和宫区内的其他建筑均尚未建造;工程仅完成了宫区地基的夯筑和东西北三侧的围墙;在35万平方米的勘探范围内没有发现阿房宫被焚烧的迹象,说明项羽火烧阿房宫实属无稽之谈。这一系列结论震撼了大部分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因为它彻底颠覆了我们的知识储备。

既往人们相信阿房宫被烧,是对早期文献不究其理与望文生义,和继之对杜牧《阿房宫赋》描绘的状况笃信不疑等原因造成的。汉文帝时的贾山是最早描述阿房宫的人。《汉书·贾山传》载:“又为阿房之殿,殿高数十仞,东西五里,南北千步,从车罗骑,四马骛驰,旌旗不桡。”这是他为汉文帝“言治乱之道,借秦为谕”所作的《至言》中的一段话。

汉初立国的政治需要,导致妖魔化秦始皇成为时代的选择。短暂的秦帝国灰飞烟灭后,因为新建皇朝的政治需要,陆贾的《新书》、贾谊的《过秦论》和贾山的《至言》,完成了为西汉立国的舆论造势。三篇政论从感情出发的讨伐可能要大于理论上的阐释,同时过度地贬低甚或采用一些道听途说的事例也完全是有可能的,秦始皇求仙、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等故事的出笼,就出于同样的目的。

历史上早就有人指出过阿房宫前殿没有建成

再看司马迁笔下关于阿房宫的记载。他所渲染的是秦始皇建造朝宫的豪华设施和宏大气概,从而衬托出秦始皇不恤民力的屠夫形象,来达到证明正是因为秦始皇的过度役民,才导致国家解体这一结论的目的。阿房宫的规模如此,《汉书·楚元王列传》所说秦始皇陵高度的尺寸也是如此。但从另一方面讲,司马迁和刘向的史学品格向为人们敬重,他们的记载应当不是凭空杜撰出来的,最有可能的情况是他们根据国家档案中秦朝的相关设计文献而不是实际状况记述的。

由于阿房宫在秦统一后的独特历史地位,有着丰富政治、社会内涵的“阿房宫概念”在汉初就基本上形成了,并被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经久不息地复制着。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的《阿房宫赋》,也是基于同样的原因。唐敬宗李湛不理朝政,大兴土木,杜牧正是要借《阿房宫赋》来提醒唐统治者以秦为戒。正像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所说的:“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杜牧的《阿房宫赋》出笼后,将在似与不似之间徘徊的阿房宫概念最终确立下来,于是,一座辉煌的秦朝建筑在人们心目中无可置疑地耸立了起来:“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一座前所未见又祸国殃民的阿房宫借助诗人浓墨重彩的渲染,造成了所有人心目中无以复加的豪华奢侈、壮丽雄伟的印象。

这座无与伦比的皇宫哪里去了?《史记》中“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的记载,为人们的想象增加了翱翔的翅膀,从此没有人怀疑阿房宫被项羽焚烧的结论了,当代的史学著作、教科书在更广阔的范围传播着这样的知识。

现在看来,阿房宫概念不过是不同时代的人们为满足基本相同的心理需求而创造出来的,虽然这一概念并不是空穴来风,但它与历史的真实性之间相去甚远,它误导了太长的时间和太多的人们。而人们之所以情愿被长久地误导,多是为《阿房宫赋》所描绘的壮丽景观所折服,但却往往忽略了杜牧为赋的目的:“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其实,历史上早就有人指出过阿房宫前殿没有建成、文献上关于其规模的描述是图纸上而非实际上的。南宋程大昌在《雍录》中写道:“上可座万人,下可建五丈旗者,乃其立模,期使及此。”其中后两句已明白指出:那是设计的模型,希望达到这种样子。可惜这种与众不同、富有智慧的声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

 
火烧阿房宫想象图
540)this.width=540" vspace=5> 
西安市与秦都城位置关系图
540)this.width=540" vspace=5> 
540)this.width=540" vspace=5> 
阿房宫遗址分布图

面积惊人的阿房宫前殿遗址位于现西安市三桥镇西南,其夯土台基在两千年来遭到不断的蚕食。随着现代人口的增加和村庄扩张,聚驾庄、赵家堡和大古城、小古城分别占据了台址的东南和西北部。现地表以上残留的台基东西长1270米,南北宽426米,高7-9米。这是秦朝费时两年零七个月而完成的一项浩大工程。

位于阿房宫前殿遗址东北的“上天台”为一处以高台建筑形式为主体的宫室建筑;遗址以西的纪阳寨村南,有几处相对集中的建筑遗址,最完整的一处是被当地人称为“烽火台”的高台建筑。“上天台”和“烽火台”相距3000多米,从出土、采集到的陶文、筒瓦、板瓦等遗物可以认定有一部分是秦惠文王时的建筑物,但并不排除秦朝时仍继续使用的可能,但可基本认定它们不属于公元前212年才开始建造的阿房宫。(下)

难度较大且最关键的是如何将战国晚期的宫廷建筑和秦朝的建筑区分出来,也就是在众多的建筑群中将阿房宫筛选出来。

关中地区秦宫分布示意图

秦占领整个关中地区后,东有黄河与函谷关,南有高大的秦岭,东南有武关,西有散关,北有北山,形势险要,易守难攻,以至人们形容秦乃“四塞之国,被山带渭”;“秦据河山之固,东向以制诸侯”。随着秦国力的日益强大,其都城也在不断扩大。秦始皇要“表(黄)河以为秦东门,表(千河)以为秦西门,表中外殿观百四十五,后宫列女万余人,气上冲于天”,实质是欲把整个关中地区作为其都城,这也是秦在关中大量修建离宫的原因所在。而阿房宫将是所有宫殿中最为壮美奢华的。 撰文/徐卫民

修筑夯土台基想象图

公元前212年,秦王朝征集隐官刑徒70余万人分别修建秦始皇陵和阿房宫。不料两年后秦始皇突然病亡,阿房宫修建工作暂停。第二年四月阿房宫复建,但不久秦朝灭亡。阿房宫前后修造的时间仅仅两年零七个月。在这段并不太长的时间内,数十万人在龙首原向西延伸的台地上,夯筑起一个面积达54万平方米的巨大台基,一组尚未来得及建造的巍峨雄壮的宫殿群,便以此为基础。 绘图/王晨光王谨

司马迁和刘向的史学品格向为人们敬重,他们对阿房宫的记载应当不是凭空杜撰出来, 很可能取自国家档案中秦朝的相关设计文献。

秦“冀阙”宫复原图

《史记·秦本纪》载:孝公“十二年,作为咸阳,筑冀阙,秦徙都之。”筑冀阙是秦定都咸阳的重要标志。在今咸阳市渭城区窑店乡牛羊村北的原边上,考古工作者发现了秦咸阳第一号宫殿遗址。根据考古线索,可以推想这是一个具有巍峨体量、凌空构架的高台宫室,它当是史籍所载的“冀阙”宫。而拟建中的阿房宫,无论规模还是气势,都远在其之上。采自王学理《咸阳帝都记》。

阿房宫夯土台基遗址

经过考古勘探,人们发现阿房宫原始地表并不平整,整个夯土台基下高差有数米。建造夯土台基时采取“就高夯低”原则,利用龙首原的自然地势,在上面加工夯筑而成。历经两千余年,平地凸起的夯土台基依然保持着其原始风貌,只不过台基表面已被农田覆盖;在夯土墙的边缘,还留有窑洞的残迹,这里也是孩童们的“乐游原”。 摄影/马宏杰

明朝人心中的阿房宫

此《阿房宫图》卷系明朝人所绘。图卷依据杜牧《阿房宫赋》中“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的描述,以青绿山水画的手法,将阿房宫丰满奢华的气势展现无遗。该图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清朝人笔下的阿房宫

此《阿房宫图》屏系清朝袁江绘于康乾时期,也是根据唐朝杜牧《阿房宫赋》的文意,凭借绘者精深的古建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以12条通景屏的形式,复现出带有神秘色彩且华贵绮丽的秦帝宫建筑。

杜牧的《阿房宫赋》出笼后,将在似与不似之间徘徊的阿房宫概念最终确立下来,于是,一座辉煌的宫殿建筑群在人们心目中无可置疑地耸立了起来。

现代人手下的阿房宫

在与秦阿房宫前殿遗址一路之隔的一片空地上,一个总占地面积780亩的人造景观——秦阿房宫,已由当代人建成。建筑群包括阿房宫前殿、兰池宫、六国宫室、长廊、上天台、祭地坛等众多建筑。传说中的阿房宫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宫”,虽然它在历史上未曾建成,但阿房宫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无论是描绘在纸上还是平地凸起的实物,都在误导人们:阿房宫已经建成,后被项羽烧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