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希恕讲金匮要略(五)4

 淄水渔夫 2011-06-28
胡希恕讲金匮要略(五)4
2010-11-20 15:26
转载自 医鉴密录
最终编辑 医鉴密录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基础上,桂枝甘草汤在《伤寒论》讲过了,它治气冲
心悸的,桂枝甘草两味药。另外加上茯苓。茯苓治眩
冒(当然这里面也有心悸,肯定是有的),去水,这
个气冲夹着水往上来,所以它搁着茯苓。那么这个方
子就是降气冲、利水而止咳,五味子治咳都知道了,
他根本的就是治咳嗽。在这里不能光顾治咳嗽,虽然
治气冲,在气冲里面还得兼治咳,所以他用桂苓五味
甘草汤。那么这个方剂倒不常用,为什么呢?它比较
简单一些,只是气冲小便不利而有咳嗽的可以用,但
这个方子用的机会不太多。
  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
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这一段好的很,
这几段最精彩不过了,开始吃了小青龙汤之后的一些
反应,以冲气最为关键,急其所急嘛。那么吃了这个
药"冲气即低",冲气低了,"而反更咳",吃了小青
龙汤后他的咳嗽,喘都很轻了,在这个时候呢又咳了,
胸又满,这得变化了,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
细辛,根据原方,他没有气冲,把桂枝去了,冲气即
低嘛,加上干姜、细辛,合五味,温中散饮以治咳满。
这个干姜、细辛之用,我们常不理解,说是大温性药,
是的,这个痰饮非温不治,头前也讲宜用温药合之,
这个用凉药的机会不太多,真正的痰饮咳嗽。这个五
味这个药太敛,干姜、细辛辛温而散的药,所以五味
配合这个药最好不过了,既能去饮,饮去满即消。所
以他治咳满才加上干姜、细辛。那么这就变成苓甘五
味姜辛汤,茯苓、甘草、干姜、细辛、五味子。这方
子很好,我们在临床上遇到痰饮咳嗽或喘,我们用其
它解表方剂,那么他饮还有,就别一再发汗了,可以
用这个方剂,都挺好??
  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
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老,为支饮也。
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
水。吃了上药,就是苓甘五味姜辛这个药,"咳满即
止",咳嗽和胸满马上就好了。同时"而更复渴,冲气
复发者",变成这种情形,"冲气"又来了,这个冲气不
是桂枝汤主的那个气上冲,它是指的饮,水饮往上冲
逆。他底下就是解释这两句话,为什么而更复渴了?
这是因为细辛干姜为热药,吃这个药,他就要渴了,
饮去了,他是个温性药。可是这一段呢,他要是渴了,
就不能再继续用辛温的药了。"而渴反止者,为支饮
也",吃这个药他当时渴,可不久就不渴了,跟头前
讲的小半夏汤是一样的。呕,本来应该渴,可是他才
吐完水他渴,过了他就不渴了,不渴了,所以他说是
支饮。这一段跟那是一样。他吃的是辛温热药,是散
寒逐饮的,饮去胃中干,热药发生作用了,他当时是
要渴,可是这个渴不久就没有了,而"渴反止者",
这是说明支饮没去。那么,这个是不是真的?你要辩
证啊,如果真是这样子,"发当冒",这个支饮往上来,
头一定要是眩冒的。头眩冒,水往上来,人也必呕,
那么要是呕,就加半夏就行了。这个半夏是降逆,止
呕,他也是治水饮,通通治水饮呀,没离开治水饮呐,
加了半夏就行了,"以去其呕"。这就变成苓甘五味姜
辛夏汤,他这个不必搁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姜辛夏
汤方,这个太复杂了。就根据上面的苓甘五味姜辛汤
加半夏就行了,这个挺方便的。里头就是苓甘五味姜
辛汤加上半夏。这个方子治的冲气复发,不是桂枝汤
那个冲气复发,这是饮逆,所以他呕,主要的他是呕。
加半夏不但治呕,也去水嘛,所以恰好。
  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其证应内
麻黄,以其人逐痹,故不内之。若逆而内之者,必厥。
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水去呕
止",吃了这个药,水就去了,也不呕了。"其人形肿
者",形肿就是身体有浮肿了。"加杏仁主之",上面
那个方子再加杏仁就行了。为什么这样呢?里头解释
了,"其证应内麻黄",麻黄是去水肿最好的药,应该
上面的方加麻黄才对。"以其人遂痹,故不内之",照
顾头前,还没有忘记那个人手足麻痹,痹是血虚,所
以不能再用麻黄夺取津液了。"若逆而内之者",念 na
也行,念 nei 也可以的。"必厥",他本来就血虚,你
再夺其津液,更使得血液虚,所以不但手足痹,而且
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根据头一条,回头
照顾这个。所以才不用麻黄而拿杏仁来代替。杏仁这
个地方也可以理解这一点,它也是去水的药,你可知
道,但是他不是大发汗,这个地方就很好,不但我们
对于药物更能有一些应用方面的认识,而且我们也知
道如果这个人,属于外界那个溢饮,溢饮要发汗,"大
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主之",都是用麻黄呀。可是
有不可用的,那这个人有手足麻痹,这是血虚,血虚
不能多汗。那怎么办呢?所以就得想法用一个不大发
汗的药而来代替。这个地方就好了,所以在临床上,
有时候也常犯错误,就是在这个地方。到这里你们看
看,哪一段讲的不是去水饮呐?全是去水饮而用药都
是个个不一样。这是在一个方剂组成,对于水饮的药
物反应里头的,你看,悸是茯苓;眩冒,苦冒眩,是
术和泽泻。这地方都动人深思啊,不然的话,你不知
道。这都是水饮所作,但是用药他都是不一样。
  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以利
之。这个本来在这里,胃热问题本来不大,在吃完小
青龙之后的变化里头,以他最轻了。到后来了,这人
面仍然还有"热色如醉",这是胃里面有点热。"胃热
上冲熏其面"的一种关系,这时稍加大黄就可以了,
但是原方,治痰饮的原方还是一点不能变。这个咱们
治痰饮咳嗽也是如此,他吃了药是有效的,那根据一
二证候的出入,根据原方加减就行了,这你要是给调
胃承气汤,当然是不行了。所以加大黄就好了。到这,
他是把这一大段讲完了,这段他讲得非常精采,你们
要好好看看。当然不能说我们遇到的病,就是这样的
顺序,那不一定的。也不一定痰饮在一个人身上都要
现这个证候。但这每一个方剂是都特别好使,尤其是
后边这个几个方子,相当好使。加大黄这个,也不止
是通大便,你可知道,有热是肯定的,这是用药的一
个标准,也治咳嗽,去痰,也起这个作用。所以我们
治痰饮咳嗽,伤寒里,也常常温药里面加大黄。真正
大便干燥的,也可以加。真正有他说的,"若面热如
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这也对嘛,这是用这个
药的标准,围绕的还是始终在痰饮这方面。
   71 ·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加茯
苓汤主之。最后他作一个总结了。"先渴后呕",头前
讲半夏汤呀是"呕家本渴",这个先渴而后呕的,说
明什么问题呀?这就说明喝下水不化,在这停着呢。
"为水停心下"所致的一种关系,一般人喝水,随喝
随就消化了,哪能就呕呀?所以呕,全是停在这里,
它不往下下。"此属饮家",这是,不是当时的一个临
时的问题,这个人是属于饮家里头。"小半夏加茯苓
汤主之",据上边这个,就用小半夏汤就行了,加茯
苓总是有心悸,他不提了,见头前了,他就是略言之
了。当然是要只是先咳而后呕,他呕完了,渴一会完
了就不渴了,那就用小半夏也行啊。要有心悸,当然
也加茯苓的。
  今天咱们讲到这儿了,这一章到这里基本上就完
了,这一章也大,也相当的细致,读这个书,你要笼
统读过,他一点用也没有,必须详细分析。所以他这
个书,从《伤寒》到《金匮》都这样。你看痰饮拿现
在话说,就是一个病因呐,他这个反应出来是各种各
样。病因是一个,就是水嘛,去水就好了吧?不行!
注意中医辩证的精神就在这里了。反应到一种什么情
况,有什么适应这种情况的去水办法。所以这个必须
辨到什么地方呢?必须辨到方剂上。张仲景的这个书
就是,原则上,光看看是不行,总得到具体上,他就
是方剂,就是这样的。象上边这个全是水饮,一看都
知道,可是这个治疗是不一样。好好看一看,我今天
讲的太多了,有些也讲得过粗一点。但是他这个书,
有些不好读,话太简,文辞也相当的——古文嘛,古
奥,文法特别曲折。读还要把它彻底搞清楚,这个书
就有路了。
批注 [番茄花园66]: 12:50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
不欲食,食即吐蛔,下之利不止。这是一个由于气血
具虚的病了。由于虚,所以饮水自救嘛,也有个消渴
证候。由于上边虚,所以下边的寒就往上冲,"气上
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蛔就是蛔虫了,被
寒所迫,他也往上跑,他一吃东西,连蛔虫他都吐出
来了,"食即吐蛔"。这个半里半表这个虚寒的这种证
候,他是不下的,你要是误下,那可是利不止。你要
是误下,虚其里了,本来人就有虚寒的证候了,要是
那样,可就下利不止了。这一段,是伤寒论的厥阴病
的一个提纲,出在这个地方,也是说明消渴各种不同。
有一种本虚,虚就饮水自救,也有这么一种消渴。由
这一段可以看出来,古人说的消渴当然是包括了现在
的糖尿病,可是不尽属于糖尿病。凡是这种渴,渴得
特殊明显的,他都列这里头了。厥阴病的渴,绝不是
现在所说的三多的糖尿病,他不能吃,"饥而不欲食",
他与这个不相同的。但是在古人他写这东西的时候,
这也是一种虚能够治人于渴。
  寸口脉浮而迟,浮即为虚,迟即为劳;虚则卫气
不足,劳则荣气竭。这段与上面是差不多的。寸口脉,
平时诊的脉叫寸口脉,挠骨动脉。"浮而迟",这种脉
证应啊,浮一般指主表啦,也主虚,"浮即为虚",在
这个地方指虚。迟,一般都是血不足了,所以他说是
劳,是虚劳的劳。虚,指是气,卫气不足。劳,指的
营气不足。营卫俱不足,营卫说明什么呢?就是人身
上的津液,在血管之内古人叫营,血管之外叫卫,这
个咱们我们解释过。津液虚,营卫不利,也可以致消
渴病的,这也是虚嘛,津液虚。这一段在《医宗金鉴》
他认为应该搁虚劳篇,我认为搁这里还是有道理的。
他就是说明渴各种各样,也有营卫气虚,心液不足,
这也是属于渴嘛。
  趺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即为消谷而大坚(一

   72 ·
作紧)。气盛则溲数,溲数即坚,坚数相搏,即为消
渴。"而大坚",这三个字要不得,这是衍文,把它
划括号。这个就说明是中消了,这个与我们现在说的
这个糖尿病很相似了。趺阳脉是以候胃了,脾胃脉了,
就是候消化系统了,主要是胃。那么"趺阳脉浮而数",
浮是胃气盛。"浮既为气",这个气就指得胃气说的,
就是胃气盛。"数即为消谷",数就热,所以热能化
食,就能消谷。"气盛则溲数",胃气盛啊,小便就频
数,讲阳明病就有了,阳明病都是这个胃盛,排斥水
分相当的迅速,大便硬,汗也多,小便也数。这都由
于胃气过盛,胃气过盛,不是正常的,是有病,太过
了,也就是说胃不和了。"溲数即坚",小便一数,肠
胃里的水分被夺,大便一定要硬。"坚数相搏,即为
消渴",由于水分的大量丧失,人脱水就要消渴,渴
那是必然的。里头有热,水分被夺,他就要发生消渴
了。这个消渴与现在的糖尿病说法大不相同的。糖尿
病是个西医病名,古人不知叫糖尿。这个病就是咱们
说的三多证了,能吃、能喝、小便也多,叫做三多。
这种病西医说总是内分泌的问题,属于新陈代谢里头
的一种疾病。但是原因现在西医也是没有一定的说
法,换言之,也就是还没有搞清楚。说法也很多,有
些说是遗传,遗传的总是占一方面的,那么续发的也
有。古人当然更不知道糖尿病了,这个是消渴,古人
的消渴是一个广义的,凡是渴得厉害的他都搁在消渴
这一门了,所以有几种不同,这是有一种。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
气丸主之。"男子消渴",总是说的肾虚了,就是下
焦虚。下焦虚,应该是小便不利,"小便反多",这就
是下焦虚,小便时曲,收射,他总是组织上尤其括约
肌弛纵没有收缩力了,所以小便反多。由于小便多,
丧失水分他一定渴,所以"饮一斗,小便也一斗",
他必然要消渴。"肾气丸主之",这个说的很像现在糖
批注 [番茄花园67]: 24:25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尿病的证治。但是我们要临床要注意,古人他讲辩证,
真正由于下边小便失禁而有这种糖尿病,这个方子好
使。这个方子是恢复下焦的机能呀,使小便失禁,他
使恢复正常,底下不那么去水了,他的渴就好了。但
是真正的糖尿病有这种症候的很少,不要以为这差不
多,能喝、小便也多,就是糖尿病的一种征候了,遇
到这个就这么治,这是不对的。我们总是要弄清楚,
由于小便失禁,非常的什么造成消渴,他能用,不然
的话不要随便用的。消渴病大概都多热,那么这个他
是允许的。这又是一种,由于小便失禁,丧失水分,
他要渴了,古人他就立了这么一条。还有一种:
  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
五苓散主之。也有一种,他由于小便不利,这五苓散
咱们讲过了,由于小便不利,废水不得排出。那么我
们身上老需要水分的营养呀,人身上的水分占的比重
最大。可是废水没用,他需要新水,可是旧水不去,
新水无法吸收。那么,他就渴,喝到胃里在里头存储
着,小便不利嘛,喝到太厉害了,他就发生水逆了,
下一节就说明这个问题。这也造成一种消渴,由于小
便不利,里有停水,表热不出,他发烧,脉也浮。《伤
寒论》里面很多条文讲这个问题,当然这也是一种。
这种非利小便不可,利小便而同时解表,他有桂枝,
也有五苓散。"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这个用他
的方子不行。真正的糖尿病遇到这种很少的,我没遇
到过,当然我的岁数也不算太小了,一般人遇到的更
少,能遇到可以这么用。真遇到,要是小便不利,脉
浮发热而消渴,可能用五苓散也对头的。但是糖尿病
现这个类型的 ,你看西医内科也看出来了,没有。
所以古人的消渴呀,他包括了糖尿病,他的范围相当
的大,那么这个他肯定不是糖尿病,要是验尿的话,
可能没有,尿糖没有,血糖也不会高。这又是一种,
肾气丸与五苓散,就证的外观看,都可以叫消渴,古
人没法确定糖尿病的范畴,所以凡是这个都叫消渴。
那么底下这个稍带的说了水逆证:
  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这是接着上文说的,从这几句话已经跟消渴病没有关
系了,其实他就是接着上面,也是渴的不得了。"渴
欲饮水",就是指着上边,小便不利,怎么喝,还是
渴,但是他喝这个水,都留于胃。你再喝,喝到一个
相当的程度,就是"水入而吐",这也叫做水逆。从
这个病名,古人给他起了个名叫"水逆","五苓散主
之"。
  渴欲饮水不止者,文蛤散主之。那么这个文蛤散,
文蛤这个药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就是带有纹的这种
蛤,叫文蛤;还有一种,古人把五倍子这个药名也叫
文蛤,《医宗金鉴》他说文蛤应该是五倍子,这个不
敢说是对不对。那么考这个文蛤,就是带花纹那种蛤,
也治消渴。五倍子是一个收敛止渴的药,他那东西,
五倍子在《医宗金鉴》书上他说试验过,他说用文蛤
没什么效,用五倍子很有效,是否这样子,我没有试
验过。有这么个说法。渴欲饮水不止者,没有其它的
证候,可以用这个药,文蛤这个药止渴还是相当有力
量的,他就一味药,做成面。"以沸汤五合,和服方
寸匕",就是咱们说白饮和服了。看这个文蛤,治渴
欲饮水者,《伤寒论》里头的五苓散条文的文蛤散是
不对的,那是不行的,"欲饮水反不渴者",那个不能
用文蛤散,而且他那个明明还有外感嘛。这也是一种,
"渴欲饮水而不止",怎么喝也不止,这还不是消渴
吗?但是这个,在我们治糖尿病的时候,文蛤可以加
入,我们用一种滋阴解热解渴的药物,他渴的厉害,
可以加文蛤。文蛤,我们现在说的文蛤,药房就是带
花纹的蛤,跟牡蛎差不多,牡蛎就解渴的。那么这一
章他讲的,一方面讲的消渴,一方面讲的小便利淋。
这个淋病与现在说的淋病有些出入的,古人可以说是
没有像后来说的这种淋病,后世的淋病,现在我们国
家的淋病没有多少了,资本主义国家多的多,这种叫
作瘴淋。古人说的淋,就是小便淋漓,艰涩不通。所
以他题目标的"消渴,小便利淋"两种,不是现在这
个瘴淋,瘴淋他是一个传染了,梅毒传染的一个淋病。
古人说的,不过是风、火等等的说法,以致于把这个
结石病都搁里头了。你看后头这个的就是:
  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
这个古人叫做石淋,石淋者就是膀胱结石。"小腹弦
急,痛引脐中",这疼的相当厉害。冲他这个说,里
头有小块,如粟状,这个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膀胱结石
或者肾结石,都属于这一类的。古人把这个叫石淋。
  趺阳脉数,胃中有热,即消谷引食,大便必坚,
小便即数。这个是个重复,跟上面第三节"趺阳脉浮
而数,浮即为气,数即为消谷。气盛则溲数,溲数即
坚,坚数相搏,即为消渴。"这几乎是一样,就文字
稍稍变化变化。趺阳脉数,是胃中有热,就是咱们说
的胃气强,那么他就能消除饮食,大便一定要硬,胃
中燥,小便即数。胃热,他排斥水分,所以多汗,小
便也数。这是什么关系呢?就变成消渴病了,还是说
的消渴。所以这一章很短,而且前后的程序明明是有
紊乱,这里总是有丢的了。你看他头前说的几种,因
为不利呀,那种渴,他里头就没有什么特殊提出来的
治法,所以他这里头有些简缺。那么这一段就是重复,
就这么翻看第三条,他又搁到这儿了。仲景那个书呀,
稿子不是一次,也有过这个稿子给人一看,文字稍稍
不同的就搁这儿了,所以王叔和那的时候,他收集过
多少个本子,意思还是一样。
  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必便血。凡是丧失津液的
病,都不能发汗。尤其有热,下焦有热,津液再丧失
得多,不能发汗,发汗一定伤于阴,阴血,而要便血
的。
  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苦渴,栝蒌瞿麦丸主
之。"小便不利者,有水气",这跟五苓散是一个道
理。小便不利,影响水代谢,发生障碍,旧水不得排
除,新水就不能吸收,那也造成一种消渴。"其人苦
渴","苦渴"就是渴得厉害了。"栝蒌瞿麦丸主之",
五苓散证是阳性证,这个偏于阴性了。栝蒌瞿麦丸这
里头有附子了。这个方剂的组成,近乎肾气丸,栝蒌
根、茯苓、薯蓣、附子、瞿麦。栝蒌根、薯蓣是滋补
的药,栝蒌根是解渴,薯蓣是健胃生津液。瞿麦、茯
苓都是利尿的,加上附子,他总是下焦虚而使小便不
批注 [番茄花园68]: 35:28

批注 [番茄花园69]:

批注 [番茄花园70]:
   73 ·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利了。小便不利,也有由于机能的关系,机能沉衰,
小便不利了。机能沉衰也能影响到小便失禁,头前那
个肾气丸就是了。这个影响小便不利,所以这个方子
近乎肾气丸。肾气丸也是搁些滋阴解热的药,另外呢
搁利尿药加附子。他这个方子跟那个方子配伍的法子
大致相同,这个更偏于解渴,他搁了瓜蒌根,没有搁
生地、麦冬这些药。从这个方子后头说明,应该有腹
中寒。为什么呢?你看看他底下说的这个,方后的"五
味,末之,炼蜜丸梧子大,饮服三丸,日三服,不知,
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腹中温为知"
也就是有效了,以前的腹,当然绝不温的。他也是下
焦有寒,下焦有虚寒的这么一种,这个方子类似肾气
丸。他在这主要的还是治消渴,所以他这个次序,前
后是错综了,谈谈淋,又谈谈治消渴的法子。
  小便不利,蒲灰散主之;滑石白鱼散、茯苓戎盐
汤并主之。这个不是一般的小便不利,大家要注意,
跟题有关系,说小便利淋,这是指的淋的的这种小便
不利,就是小便艰涩,甚至小便时疼,这就指的是淋
说的。我们看看这个方子就可以看出来,蒲灰散的蒲
灰这个药,有止血作用,也有利尿作用。淋病总是炎
症,不是瘴淋,总是炎症。炎症,小便相当的痛,也
有时候有血。所以他搁蒲灰散。所配伍这个药,滑石
是消炎利尿也止痛,滑石粘滑药,挂一个粘滑面,减
轻摩擦,也止痛。滑石也性寒,有消炎止血利尿的作
用,这个方子都是这样的。他配合蒲灰,蒲灰是有止
血的作用。滑石白鱼散也是这样的,他里头不用温性
药,滑石就是利尿解热。乱发这个药,也止血也利尿,
就是人发烧灰存性了。看看利尿的药物,与我们一般
的利尿药不一样,里头都有止血的利尿药,这个方子
乱发和上面的蒲灰都是的。白鱼就是咱们吃的这种白
鱼。鲤鱼啊,鲤鱼,就是一个去水利尿,总是利尿艰
涩了。茯苓戎盐汤,戎盐是矿的青盐了,不是食盐。
弹丸大一枚,食盐没这么大的,这个盐是成块的。茯
苓、白术这两个是利尿药,我们都知道。盐,能够软
坚,咸寒嘛,性也寒,这里头也起消炎软坚的作用。
这三个方子,也都是在淋病,小便困难艰涩,可以择
一而用之。这是一般在淋病里面所谓通用方了,这方
都简单。这不是咱们所说的一般利尿药了,都不是。
  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这
个也错了,这个应该搁头前的。他这底下都是治淋漓
小便不利,他举了几个方子,完了他这搁一个治消渴
的方子。白虎加人参汤,对糖尿病常用了,这个方子
相当的好使。这就是上面讲的中消,就是治这个。但
是他在这一搁,就看不出来了。"渴欲饮水",我们一
般治糖尿病,这个方子比较最常用不过了,这里头可
以加味。在《温病条辨》里头的增液白虎啊,不用加
龙骨,龙骨没有什么用,牡蛎可以加,生地也不用加。
我常加栝蒌根,牡蛎。瓜蒌根、牡蛎解渴的力量相当
的强。也有时候加麦冬,大量加麦冬可以。差不多糖
尿病,要是真正属于有热,多饮多食多尿,这个方子
十有八九是要有效的,没有效的很少,这个你们可以
试一试。他这个方子在治糖尿病里面是个主方,他搁
这里了,看不出来他是个重要的方子了。所以我说这
一篇又少,他的错误还是相当多的,他这次序前后就
是不对。
  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这个也是的,这个是治淋的。古人对于淋,泌尿系感
染他都搁一起了。他说的小便利是一种,象肾气丸是
小便利,消渴里头有这种情况。小便淋,淋漓不通,
淋不是咱们现在说的淋病,淋的范围也是相当广的,
小便艰涩疼痛他都搁里头了。像那个结石他也搁里头
了嘛,他把那算淋病里面的一个主要证候了,当然他
从里头的治疗,不尽是治结石了。但是他后出的猪苓
汤,这个是在泌尿系方面是最常用的方子了。首先发
热,一般泌尿系感染都发烧都发热。看看那个药物呢,
尽是一种消炎解热的药,这里头看看不搁术了,猪苓、
滑石、泽泻都是一个寒性利尿药,尤其是泽泻,他有
止渴的特能,所以以他为主药,泽泻一般用的应该量
多一点,这里用的都是一两。另外搁阿胶,阿胶这个
药,他既止血同时也养阴,咱们在后头有讲。甘遂配
合阿胶也驱淤,也就是在泌尿系感染有血,潜血了,
咱们现在说潜血了,甚至于血尿他都治。这个方子是
一般的淋病,或者是泌尿性感染,这个方应用的范围
最广,最好使。但是我们要加味,常用的加味的药就
是生薏仁,大量用,要用   30 克。生米仁这个药,不
但有消炎,它也是寒性的利尿药,它还有排脓的作用,
炎性化脓的机制都好使,同时这个药有缓痛的作用。
有些泌尿性感染,用这个法子,百试百验,临床常见
的病,吃就好,比其它药都好使。如果热的比较重,
撒尿也疼的比较剧烈,可以稍加大黄,大黄不要多加。
大黄这个药有几种用途,大黄不是通大便嘛,通大便,
也能使其它脏腑的炎症也撤消,远离脏腑的炎症也可
以撤消,这是一。二要小量用它,他就走前阴,所以
吃了大黄,小便特别黄,说明走前阴,他通利二阴,
你要小量用,大便不泻,他就走前阴了。所以大黄不
过 3 克,一般用 1 克,2 克,顶多 3 克,不要过一钱。
这很好使,是最常用的药。
  这一章到这是讲完了。可是这一章虽然也少,但
是回头总结起来呢,在消渴的各种病也是应有尽有
了。由于小便不利的这种消渴,就五苓散证了;由于
小便失禁,那么肾气丸;由于一般的光渴,没有其它
的证候,就用文蛤散;如果真正的渴甚小便也多,口
舌干燥,这种就用白虎加人参。至于其它的,你象厥
阴病那种渴,他不过是说渴,种类也挺繁多的,这个
几种都概括了。因为不利的这种渴,大概也都基于他
上面的这些治疗的办法。至于瞿麦丸和五苓散是一致
的。也就是阳性证用五苓散,如果用阴性证,尤其是
少腹寒,这种小便不利,要用配有附子的方剂,也举
这个例子。所以这个书也不是在一种证候里头,再有
变化,你自己就得再作加减化裁了,他就举一个例子,
所以这个也比较挺全面的。
  至于淋,从这上也可以看出来,挺简单。淋病不
是现在咱们说的那种瘴淋,这种淋资本主义社会是很
多的,那你这药都不行。现在这种病,用西医治疗很
容易了,用打注射针就行了,就是青霉素都行,他那
是一种梅毒传染了。在中医治法,用猪苓汤也有作用,
批注 [番茄花园71]: 44:50
批注 [番茄花园72]: 58:28
   74 ·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但是要搁驱毒药。咱们以前的方剂里面有大排毒,小
排毒,不过那个药也没有什么大用,也太霸道了,把
人吃的,虚晕的不得了,也用不着,其实就用猪苓汤
加减也可以的。他这个不是这个病,他这个就是小便
艰涩疼痛,他这个是泌尿系的感染都归这里头了。以
致于石淋,也就是结石。对于结石治疗也不外乎利小
便,猪苓汤也是,五苓散也是。但是他疼得厉害呀,
就大量加生薏仁就对了,所以加生米仁、大黄治结石
病,这我也有过一些例子。五苓散加生米仁、大黄我
也试过,猪苓汤加生米仁、大黄我也用过,都好使。
他如果渴,偏于热用猪苓汤。脉浮有些偏于表证的就
用五苓散。这一章它是很小了。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水气病是一个大章,痰饮水气以致于头前讲的
痉、湿、喝,那个湿,咱们说痰饮和水气都是一回事,
全是水,就是水。就他的轻重、形态不一样,所以古
人把他分成这么几种。最轻的是湿,所以说风湿关节
痛等等,组织里头看不出来是有湿,但确实有。那么
痰饮,他主要影响的,咱们讲的不是有四个嘛,主要
他注重支饮。痰饮,与咳嗽搁一起了,他影响到呼吸
系统,尤其??
  那个痰饮就不是水啦?也是水,湿也是水,
只是比较轻而已。水气病也相当的重要的。
  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
黄汗。这是一节,说水气病啊有五种,有一种叫风水,
有一种叫皮水,有一种叫正水,又有一种叫石水,还
有一种叫黄汗,底下就要解释了。
  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这是解
释风水。什么是风水呢?又有水肿,又有外感,就是
这么一个情形。"其脉自浮",浮为在表啊,就是得外
感。"外证骨节疼痛",得外感,身体骨节疼痛了,同
时呢有表病,就是恶风、恶寒嘛。所以既有水气,没
说肿,其实是肿的,讲的是水气嘛,但是它又有外感
的症候。脉浮,骨节疼痛,恶风寒就是伤寒论讲的太
阳病了。
  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
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这个皮水也在外,因为
水在外,所以脉也浮。"外证胕肿",它的外证反应是
脚肿,胕肿就是脚肿,按之没指,你一按一个坑。它
没有表证,它不怕风。"其腹如鼓",里头也没有水,
按之象鼓皮,一按,里头是空的,肚子里没有东西,
其腹如鼓,不是说肚子胀,如鼓就是中空。"不渴"。
当发其汗,它是总上面两段,风水固然得发汗,它有
表证。皮水呢,水在外,也应该由外解,所以说这两
种水,都应该发其汗。这就把风水、皮水的形状、治
疗原则都说了。
  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这个正水就是指上
边,心下部位,就是当胃的部份。这块有水,它往上
压排,就呼吸困难,"其证,外证自喘"。凡是有水,
脉都沉,那么迟者,水性寒嘛,凡是里面有水,脉大
概都沉迟。这是说正水。
  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石水也在里,
是在下面,既然在里,这个脉自沉,这个沉也是有水
的一个脉应。"外证腹满不喘",它与正水不同,它那
个腹满,水在底下,它不是其腹如鼓,实在是满,但
是它在下面,它不能影响呼吸,所以它不喘。这就把
正水、石水说明了。正水要喘,可也都在里头,所以
脉也沉,它靠上,压迫横膈膜,所以影响呼吸,它要
发喘。石水也在里头,它靠下,就是肚脐以下,这古
人叫做石水。那么它在下边,也是里面有水,所以也
是脉自沉,但是它影响不到喘。这交待很清楚。
  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
久不愈,必致痈脓。黄汗这个病,它也虚,也是水气
病,所以脉也自沉。同时由于虚,脉也迟。"身发热",
水于外,老不解除,它发热。"胸满",黄汗明显有这
个,有气上冲,所以胸中也疼,胸满。"四肢头面肿",
四肢头面都肿。这个病老出汗,黄汗嘛,而热不退,
这病说明了正不胜邪。一般出汗都不应该发热,要是
发热,全是表虚、正虚,这个邪留那,而正反倒跑出
去为汗了。那么这个热,它久不愈,一定要伤人的血
分,而为痈疮之变。黄汗病很少见,不过也有,我遇
到过,这几个类型我都遇到过,后头我们要讲的。
  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搏,风
强则为隐疹,身体为痒,痒为泄风,久为痂癞,气强
则为水,难以俯仰。"脉浮而洪",这里就是要讲风
水了。"浮者为风",这是有外感恶了,有外邪了,所
以就是风邪了,浮就是外感风邪的一种脉应。"洪则
为气",这个洪是气,这个气是指津液、精气。象咱
们讲中风这个脉缓弱,缓弱是什么道理呢,它丧失体
液了,津液少了,所以伤寒论它有太阳病发热、恶寒,
脉微弱此无阳也,脉微了阳没有了,阳指的就是津液。
洪是相反的,它是津液充斥,津液就是水份,古人也
叫做精气,它是根据哪来的呢,它就由于饮食,咱们
吃东西就吸收这个东西,吸收来它不是留在胃里,血
管要,吸收来了它往身体各部分输送,在血管里头的
时候,古人就管它叫做血,色红嘛,变赤者为血,它
到那个组织细胞,它就渗出来,就是饮食的一种营养
成分了。出了血管就不洪了,古人叫做气。那么营与
卫也是这样的,就是说在血管里,血的作用古人叫做
营,血管外的液体的作用叫做卫。合营卫气血而言,
古人统称为精气,这个精气古人认为是养人的精真之
气,最宝贵的。是哪来的,是胃生的,胃生了,血管
吸收,吸收来了,它就输送全身。它这个在外表的时
候,那么那个风邪使脉浮,那么那个气呢,就是我们
想要对付这个风邪,人身体是要有起抵挡的。所以咱
们的麻黄汤,脉浮紧那也是洪之类了。它那一点精液
   75 ·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没上去,所以洪比紧厉害,对血管里,充斥的气更多。
气不是呼吸气那个气,就是体液,就是津液。那么这
个,根据《内经》说就是精气。"风气相搏",那么在
这个表证的时候啊,就那么风邪与人的精气相搏斗,
也就是邪要往里头伤人,精气打算发汗,把风邪排出,
就是这样的,这在内经里讲得很清楚。"风强则为隐
疹",如果风强气弱,风胜于气,就发生为隐疹,隐
疹就是现今说的荨麻疹,你不挠它,它不出来,你一
挠,它一大块。"身体为痒,痒为泄风",它的名就叫
泄风。"久为痂癞",你挠了,伤了,由伤变为痂癞。
"气强则为水",如果你这个气特别强,它就变成水
了。变为水了,"难以俯仰",它是指那个支饮这类的,
如果表邪未解,气相当于强,气根本就是水,那么,
停于内就是支饮,难以俯仰,就是咳喘上气,这个俯
仰是相当困难的。
  这头前这两段呢,它就说有的时候风强,有的时
候气强,有那么两种的病,这都是头前讲过的。这是
古人的看法啊,要拿现在的病理、生理来研究啊,这
成问题的,这是古人的看法。你看咱们讲的小青龙汤,
它那个支饮,它那个也有表证,但是饮呢是存在的,
那么在这一段说啊,那就属于气强则为水,难以俯仰,
就指这个说的。头前这个隐疹,它说风强,那里头也
有湿,也有水,但是水轻,它不肿,它只是辩证这个
泄风而已。咱们就说这个隐疹,外边有风气,但是其
间也有水气,水较的轻,才发展隐疹,水气要是重呢,
它就得外邪内饮,支饮这种病。
  风气相击,身体洪肿,汗出乃愈,恶风则虚,此
为风水;不恶风者,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口多诞,
此为黄汗。"风气相击",这两个势力相当。"身体洪
肿",那就是外边要发生浮肿了,这就属于风水了。"汗
出乃愈",发生风水了就得让他出汗,出汗才能好。"恶
风则虚",人特别恶风了,那是表虚,这就叫风水,"此
为风水",这个风水大概都表虚。不恶风,小便也不
少,那么它这种水肿阿,这是由于上焦有寒。它这个
上焦有寒也指有水说的,它这个水啊在上焦,所以其
口多诞。这个上焦指的胃的上边而言了,它上边也有
停水,所以其口多诞,这一类就叫黄汗。这个解释不
清楚啊,后边有,到后边回头看就清楚了。它这个以
恶风、不恶风来鉴别黄汗与风水一个主要的不同之
点,主要在这,可并不是这个黄汗就那么简单,就是
口吐诞,那就是黄汗,不是的,它这个后边还有详细
的解释,这个咱们先搁到这。那么这一段它是主要说
明这个风水,同时呢也说说黄汗,黄汗不关乎外边风
气,它纯粹是内发的病,所以它搁个上焦有寒,它不
恶风,它也不是由于小便不利造成的一种水肿,与下
边讲的里水也不同的。这都是把特殊的情形说一说,
但是它没详细来解释黄汗。
  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名
曰风水。它这个风水阿,那么它也是寸口有些出入不
同了,它根据这个风水在人身的反应并不都是一致
的。所以它这个风水阿前后有些矛盾,有些时候说渴,
有些时候说不渴,有些说身疼,有些说不疼,身疼也
好、不疼也好,都是风水,这个我们到水湿来解释。
它说这个"寸口脉沉滑者",头前它说风水是脉浮了,
它说这个沉滑者,是"中有水气",里面有水气。"面
目肿大",再"有热","名曰风水"。这个有热哪来的,
它是有外邪了。它这个意思啊,里头先有水气,那么
招受外邪,也容易发生风水这类的病。它与上面一章
不同,其实是没有关系的,那个讲风气相击而形成的
风水,这个他讲得是这人根本身里头有水气,又得了
外感,那么它也能够发生风水,它是这个意思。
  视人之目窠上微拥,如蚕新卧起状,其颈脉动,
时时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也是风水。这个
是就风水的外证来观察的,视人的眼泡啊有些肿,发
臃肿,那么就像蚕呐新卧起的那么一个形状。这个颈
脉也动,就是脖子两侧的动脉。那么这是什么呢?这
还不就是外感的一种情况嘛。"时时咳",时时的咳嗽,
也就是咱们说的上呼吸道感染了。"按其手足上,陷
而不起者,这也是风水"。所以风水这个症候啊,你
不能把它固定下来,总而言之,既有水气又有外邪,
就叫做风水,身上肿的这种病就是。那么这种病的反
应呢,也是千奇百怪的,不是个个都一致的。
  太阳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反不疼,身
体反重而酸,其人不渴,汗出即愈,此为风水。这又
是一个,这个讲过了,伤寒论大青龙汤证就是。那么
"太阳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在一般的外
感上说,要是脉浮紧那应该是太阳伤寒了,这个骨节
应该疼痛,那么有水气的时候它反不疼,"身体反重
而酸",只叫酸、重、沉,这个在太阳伤寒,"伤寒,
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咱们讲伤寒论
的时候有这个,那也是风水啊,所以它用大青龙汤发
之,这个一讲的类似那个,但是脉稍稍不同,它这个
脉浮紧。那么这个里头停水了,它常常关节不那么疼,
不像咱们一般的外感。那么这也是风水的一种,所以
风水有疼的有不疼的。那么也是"汗出即愈,此为风
水"。
  恶寒者,此为极虚,发汗得之。那么这个风水啊,
一般不太恶寒,如果恶寒特别厉害,这是极虚之候啊,
这都由于发汗使出来的,就是发汗发得太厉害了。
  渴而不恶寒者,此为皮水,身肿而冷,状如周痹。
它说皮水不渴,在这又说渴,也是一样。凡是没有外
邪而身肿者就叫皮水。皮水有些时候它渴,有些时候
它不渴。那么渴,你发汗就要注意了,渴这个发汗,
就是不能发汗啊,不渴就可以发汗,风水也是如此。
"身肿而冷",此为皮水还没讲完呢,应该到这。身
肿而冷,这个皮水它不肿,不叫皮水了,身上全肿,
可是冷,这个水性寒嘛。"状如周痹",这个周痹啊,
就是全身之阳为寒湿所痹,与这种病是差不多的,就
是寒湿痹于外,咱们讲寒湿的时候,这个阳为寒湿所
痹。周痹了,全身都这样子,它指这个身肿而冷说的。
到这,是一段,讲的是皮水。皮水于风水,就是没有
外邪。底下讲的是黄汗。
  ,胸中窒,不能食,反聚痛,暮躁不得眠,此为
黄汗。这个黄汗解释就比较清楚一些了。"胸中窒,
不能食,反聚痛",这个聚痛指的胸中窒、满、痛,
窒是里头憋的荒,而且也满、也疼,聚痛嘛,聚就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