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尿酸的排泄与分解

 月未圆书斋 2011-07-27

尿酸的排泄与分解

 

  一、血清尿酸水平
  尿酸是核酸组成单位中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产物,大多数哺乳动物和禽类体内有尿酸酶可将其分解成尿囊素,进一步再分解为NH3CO2H2O。但人和猿类体内缺乏尿酸酶,因此人体内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直接排出体外。

  正常成年男性血清尿酸水平比女性高,据报道美国男性血清尿酸水平为132450μmolL,女性为126396μmolL;我国男性为14874164μmolL,女性为8923569μmolL。血清尿酸的参考范围与种族、生活饮食习惯、年龄、性别、体重及体表面积等有关。青春期男性血清尿酸略高于成年人,正常男性在成年期血清尿酸水平变化很小,处于相对恒定状态。青春期女性血清尿酸水平升幅很小,但绝经期后尿酸水平可明显升高。

  二、尿酸的排泄

  人体内尿酸经15N-苷氨酸示踪研究,正常体内尿酸池平均为1200mg,每天产生750mg,排出5001000mg。在正常情况下,约23经肾脏排泄,其余13在肠道分解排出。

  人体的尿酸的形成有3个主要步骤:
  ①是以游离尿酸盐形式通过肾小球滤出(几乎达100)
  ②近端肾小管重吸收;
  ③肾小管分泌和再吸收。
  总排泄量约占滤过的6%~10%。排出量与尿酸盐在尿中的溶解度有直接关系,在酸性环境中尿酸盐的溶解度下降,如pH=50时游离尿酸仅占15%,pH=66时几乎所有的尿酸均处于游离状态。所以患者多饮水,保持尿量及碱化尿液对降低血尿酸、防止肾结石形成及痛风性肾病有重要意义。约90%的原发性痛风患者高尿酸血症的产生主要是与肾脏尿酸排泄不足有关,这在体内尿酸产生正常的患者中尤为明显。主要是由于肾小管分泌减少所致,可能属多基因遗传缺陷,但确切机制未明。尿酸盐的排泄取决于肾小球滤过,肾近曲小管重吸收和肾远曲小管排泌的状态。尿酸分子量小,血浆尿酸绝大部分能从肾小球滤过,只有小部分与蛋白质结合而不易扩散。肾近曲小管在回吸收钠的同时将部分尿酸主动重吸收,排出的尿酸盐中80%~85%来自肾远曲小管的排泌。正常人肾脏的尿酸清除率为69mlmin,只相当于菊粉或肌酐清除率的110,肾脏每天排出尿酸243Ommol,相当于肾小球原尿中所含尿酸的4%~5%。高尿酸血症约25%是原发性嘌呤合成过多引起,75%是由于肾脏尿酸清除率降低所致。

  某些药物可影响肾远曲小管对尿酸的排泌,如阿司匹林对尿酸排泌的影响与剂量呈相反关系,小剂量阿司匹林以抑制肾小管排泌尿酸为主,可产生高尿酸血症,大剂量阿司匹林则明显抑制尿酸重吸收作用,总的效应使尿酸排泌量增多,可用治疗高尿酸血症。

  三、尿酸的分解

  人体的尿酸小部分通过分解代谢而被破坏。有二种途径:
  ①白细胞内的过氧化酶将尿酸降解为尿囊素和二氧化碳;
  ②分泌入肠道的尿酸被细菌分解。后者远较前者多,每天产生的尿酸13在肠道被分解排出。痛风患者在肠道分解排出的尿酸量会有所增加,特别是有肾功能不全者。

  因此,嘌呤合成代谢增强和()尿酸排泄减少是痛风患者血清尿酸增高的原发机制。血液中尿酸的浓度取决于尿酸的生成和排泄之间的平衡。如尿酸的生成增多、增速和()排泄减少、减慢;或虽已排出较正常人为多的量,但尿酸生成量超出排泄的速度,均可使血液中尿酸浓度增高,成为痛风发病的主要环节。当进食大量含嘌呤食物后,或因某些疾病(白血病、骨髓瘤等)生成的尿酸过多,或因酶的缺陷而产生大量尿酸,此时,如超过了肾清除的能力,则引起血尿酸增高,其结果是尿酸盐的结晶便沉积于体液和其他组织内,被白细胞吞噬而发生炎症反应。反复发作就可形成痛风石(小的如沙粒,大的如鸡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