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初查

 星空飞雁 2011-08-13
 在职务犯罪侦查过程中,由于案件线索一般均比较含糊,检察机关必须进行初步调查核实,才能判定是否有职务犯罪发生,进而是否立案侦查的决定。因此,初查是绝大部分职务犯罪案件查处的必经阶段,它既是立案的准备、侦查的前奏,更是所办案件能否取得突破的关键,直接关系着后期成案与否以及成案的质量。
  在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在依法查办职务犯罪案件时,普遍采用的是“受理—初查—立案—侦查”的工作程序,在初查阶段往往能够发现并收集到有关犯罪事实存在的关键证据,既提高了立案的准确性,又为侦查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在具体办案过程中,初查工作还存在若干薄弱环节,不仅影响了办案质量,更消解了反腐败工作的整体效果。因此,有必要对初查工作从加强线索评估、增强初查谋略、严明初查纪律、强化证据意识、提高人员素质、准确及时把握程序转换等多方面进一步规范,提高初查质量,确保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工作顺利进行。下面,笔者对如何提高强化初查工作,提高初查效果,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加强线索评估,降低风险性
  
  办案实践中,案件线索的来源千差万别,内容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价值大小不一,能否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线索进行重点初查,进而立案进行查处,是衡量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部门办案水平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面对数量众多的案件线索,不可能全面普查,使初查工作陷于奔忙之中。必须把那些最有价值、最值得深究的线索筛选出来,逐个进行深入、综合分析,判别线索内容是否符合一般职务犯罪的特点、规律和表现形式,判别被举报人在其单位所处的地位高低和职权大小,判别被举报人的家庭收支情况,判别举报人的举报动机,以此确定被举报人是否有实施职务犯罪的可能性进而作出是否要对被举报人进行初查的决定。因此,办案人员在接到案件线索后,应对案件线索进行细致地研究。首先,根据举报人和被举报人的情况以及二者的关系,分析、判断举报线索的可靠性。其次,根据线索材料中反映的情况和内容,运用法律知识和办案经验,初步判断举报线索的可查性。只有对线索进行细致透彻的分析权衡,准确评估所掌握线索的成案价值,才能够较好避免初查工作的盲目性,降低办案风险。
  
  二、制订周密计划,增强谋略性
  
  初查是立案侦查的前提和基础,初查的成功与否和质量高低,关系整个案件的成败。要对被举报人各方面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充分预估初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遇到的障碍,有针对性地制定缜密的调查核实方案,做到知己知彼,力争一击必中。只有在周密的计划指导下,初查工作才能有条不紊,顺利开展,实现初查目的。
  在对案件线索进行初步评估后,办案人员应该制订周密的初查计划,明确初查的方向和范围,设计初查的步骤和方法,考虑可能出现的情况并作好应对的准备。制定的初查计划应涵盖的基本内容包括:初查对象的主体身份及其基本情况;初查内容涉及的对象和事实及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情节等;其它需要查明的事项。在制定初查计划时,应首先选准初查的主攻方向,根据案件线索的具体情况,选取事实比较清楚、取证把握较大、牵涉范围较小、取证时间较短的环节进行重点突破、精确打击。对举报线索中提供有书证、物证的,应选择查帐、封帐或查财物为基本手段,顺藤摸瓜,逐步突破,锁定犯罪嫌疑人;对于举报线索中含有多起涉嫌犯罪内容的,选择举报内容较为详实可靠的为突破口,从点到面,步步深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而为查明全部案件事实奠定扎实基础。在执行初查计划时,应根据进展情况做到随机应变,及时进行分析判断,正确预测初查对象、线索的发展趋势和结果,不失时机地调整初查的方向和重点,确保效果。要灵活运用初查策略,在尽可能不惊动被查对象的情况下,及时获取有力的证据,增强突破案件的能力和机率。要适时采用技术侦查手段,尽量形成牢固稳定的证据链,通过出示有力证据,突破嫌疑人心理防线。同时,要因案制宜,善于发现和利用涉案人员之间的矛盾,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突破整个案件。
  
  三、严明初查纪律,严守保密性
  
  初查是一项带有强烈职能特色的调查工作,具有取证方式的限制性和侦查手段的不完全性。因此,严明初查纪律,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件秘密开展初查,对于确保初查法律目的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办案实践中,初查应特别强调秘密性。古时谋略思想认为:“谋,出于智,成于秘,败于露。”所以,办案人员也应当把初查过程中保密工作提到相当的认识高度。保密工作不做好,初查的作用和效果就无从发挥。如果初查目的、事宜、细节等均为初查对象知道,初查的成功就失去保障。可见,保密性对于初查的成功至关重要。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保密性的要求应当包括:线索交办和批准的保密;初查对象的保密;初查内容与意图的保密。除检察长、侦查部门负责人和承办人以及备案的上级检察院外,其他任何人都不能知道对什么人进行初查,不能知道初查的具体内容和真正意图。在初查中,注意隐蔽初查意图,严防与案件无关人员知道初查秘密。如果保密工作不做好,被举报人有所察觉,会进行一系列反侦查活动,造成串供、毁证、潜逃和建立攻守同盟等多种不良后果发生。因此,初查工作必须严格保密,控制知情面、掩护身份、掩盖意图,避免打草惊蛇,惊动初查对象。根据案情实际,可以采取“以案掩案”、“声东击西”、“瞒天过海”、“桃代李僵”等方法和策略,含而不露,隐而不发,让人摸不准、猜不透初查的内容和意图,有的放矢、巧妙初查。
  
  四、强化证据意识,提高成案率
  
  初查作为立案前的初步调查工作,目的在于解决有无犯罪事实、能否立案等问题,关键在于获取证据。可以说,证据是初查工作的灵魂,决定着初查的成败。因此,办案人员在初查中应该强化证据意识,增强发现、收集、固定、完善、使用证据的能力,注重及时、合法、全面细致地收集证据,为顺利终结初查进而立案提供有利的证据条件。
  收集证据注意及时性。在许多案件中,随着案件的动态发展,有些证据因自身特性很容易毁损、灭失,形成不可逆转的证据消失。此外,初查时间拖得越长,泄密的可能性就越大,也容易给初查对象提供反侦查、毁证、灭证的机会。因此,初查人员具备时间观念,及时收集证据,快速初查。
收集证据注意合法性。初查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严格依据法定程序,不得对初查对象采取强制措施和查封、扣押、冻结被查对象的财产,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所以,初查一定要合法进行,不要收集非法证据,造成侦查过程的被动。
  收集证据注意全面性。调查取证的内容既要以举报材料为基础,又不能完全受其限制;既要收集有罪证据和直接证据,也要注重无罪证据和间接证据,形成相互印证、环环相扣的证据锁链;要特别注意收集赃款的来源、去向证据,犯罪嫌疑人在案发后的串供、毁证、建立攻守同盟等反侦查行为证据;对被举报人的合理辩解,要迅速进行核查,以尽快完善、固定证据,堵塞其串供、翻供的后路,避免错过固定证据的最佳时机,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五、提高侦查技能,体现技术性
  
  办案人员是初查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初查能否成功,同办案人员的素质、技能和专业水准密不可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职务犯罪的科技化、知识化倾向日益明显,这就需要办案干警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多方面的综合知识,为初查工作提供人才保障。首先,办案人员应具备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有同职务犯罪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有从事反腐败工作的坚强决心和奉献意识。其次,办案人员应具备扎实的法律只是功底,在办案实践中不断丰富对法律理论的理解,并有意识的加强知识储备,积极拓宽知识面,有效提高知识层次,对财务、金融、计算机、以及涉案行业的业务知识都要有所射猎。再次,办案人员应注重培养察微析疑的习惯,提高线索分析、评估、甄别的水平,培养缜密思考的能力,提高制定周密计划的水平,培养敏锐的侦查意识,掌握一定的谋略思想,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力争成为检察职务犯罪侦查工作需要的专家型、复合型的优秀人才。
  
  六、把握程序转换,增强果断性
  
  通过线索的初查工作掌握的证据已经能够证实被举报人的犯罪事实存在,犯罪结果的严重程度且需要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就要尽快结束初查,转入立案侦查程序,以便及时地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防止犯罪嫌疑人为逃避法律追究而串供,毁灭证据,防止犯罪嫌疑人携款潜逃,或畏罪潜逃,以至自杀事件的发生,也不给犯罪嫌疑人及家属亲友以说情干扰办案的机会,务必使经济犯罪受到法律追究。在司法实践中,有些办案人员存在以初查代替立案侦查的倾向,不仅有违初查制度的初衷,也会侵犯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造成违法办案的情况,应当予以纠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