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贝叶经及贝叶文化?

 月亮挂在心上 2011-09-26
什么是贝叶经及贝叶文化?

贝叶文化经本,包括叶质形的和纸质形两种样式。叶质形一类的是贝叶经,傣语称“坦兰”。它是用民间制作的铁笔将文字刻写在经过特制的“拜兰”(贝叶树叶片)之上而成。其规格有页四行式、五行式、六行式和八行式等四种,傣语称:兰戏、兰哈、兰合、兰别,以前三种规格的贝叶经本最为普遍。大量的佛经故事、佛教经典、傣族民间故事、神话和传说,都是记载在贝叶经里。纸质形一类的是棉纸经书,傣语称“薄嘎腊沙”。它是用野蕨杆削成的笔蘸墨后将文字书写在棉纸之上而成。其规格有宽面页式和连折叠页式两种。后一种傣语称“薄练”,其中以宽面页式最为普遍。傣族众多的民间叙事长诗、民间歌谣、情诗、谚语、俗语、格言、谜语以及法律法规、天文、历法、医药卫生,生产生活知识、论理道德教科书等,都是传抄在棉纸本里,当中也有少量的折叠本转载佛教经典。

贝叶文化是傣族传统文化的象征
贝叶文化,是对傣族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性称谓,代表了整个傣族社会的全部历史和文化,是傣族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统称。它可以更准确、更形象地概括西双版纳的特点,体现出傣族人民特有的性格和气质。贝叶文化包括贝叶经、用棉纸书写传抄的经书、唱本和广泛存活于民间的傣族传统文化。说它是贝叶文化,是因为它保存于贝叶制作而成的贝叶经本里而得名。

贝叶文化泛指傣泰民族传统文化的整体内容
  贝叶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上可以追溯到先秦的“百越文化”。贝叶文化不单指佛教文化和贝叶经,而是泛指傣泰民族传统文化的整体内容。它(指“贝叶文化”)并不是一种史前遗存的“活化石”,也不是一种考古性质的“文物”。世俗性,普遍性和全民性是它的最基本特点。它是全民族范围内由家庭、社会和寺庙各个阶层而综合传习和传承,几乎是历史形态的“国民教育”……覆盖面实际上大于西双版纳、德宏以及云南所有傣壮民族地区,而推及整个东南亚及南亚次大陆地区,几乎有上亿的人还在传承和使用这种文化。

贝叶文化与其他民族的相异性
  贝叶文化有着与其他民族相异的地方,这主要说它是“多元文化”因素并含的特殊观象。 从总体而言,它主要是傣族原始宗教文化与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相融并存的产物。这就是:
(一)傣族原始宗教文化的独立存在;
(二)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的独立存在;
(三)傣族原始宗教文化与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相融合的“融合体文化”的存在。
除此而外,傣族本身还吸取和融汇了汉族文化(中原文化)的营养酿造贝叶文化的氛围。也正因为它具有这样的特点,贝叶文化才在世界人类历史文化中独树一帜,显示出其影响和价值。

大等喊弄奘寺——贝叶经的传承之地

大等喊弄奘寺位于瑞丽城子前往弄岛的公路20公里处的西北方,在姐相乡大等喊村内。“大等喊”是“大金水塘”或“大金湖”之意。据说很早以前这里还是瑞丽江的江道,由于地势稍高形成了一个大旋涡,后江水改道,逐渐形成了一个村庄。大等喊种满了柚子树、凤尾竹、董棕等。在万绿丛中,是一座座干栏式的傣家竹楼,构成了一幅美妙的天然画卷,被誉为“农村天然公园”,是瑞丽农村最大、最优美的寨子之一。密林深处有一清乾隆年间修建的奘寺,传说系佛祖传经布道路过此地住了一夜,信徒为纪念他而建的。奘寺是典型的傣式建筑,三层歇山顶重檐楼台,左右是两间重檐顶亭阁,穿斗走栏与亭阁相连,俨然是一座傣族古代宫殿。《孔雀公主》等电影都到此取景,人们便把这里戏称为《孔雀王宫》。
据说释迦牟尼传经布道时,路过此地,住宿了一夜,信徒为纪念他的恩泽,修建了这座奘寺。
眼前是一片葱绿的世界,一幢幢傣家干栏式的建筑,掩映在绿色的海洋中。这里有高大挺拔的大青树、枝叶茂密的柚子树、果实累累的芒果树,这里的一切都充满着勃勃的生机。大等喊的柚子名闻州内外,不仅果实多,而且个大味甜。每到四月柚花开时,香气弥漫,沁人肺腑,八九月时挂满枝头的硕果,引得游人垂涎欲滴。

大等喊的建筑风格
大等喊村,傣家的竹楼属于干栏式建筑,楼外围有竹楼,四周环境清幽,芭蕉是门户,竹林是围墙。凤尾竹碧绿滴翠,摇曳多姿;大青树垂须溪边,相映成趣;肩挑竹担的傣家姑娘,走起路来是那样的婀娜多姿;头戴白色包头的男子,着无领对襟衫,长管裤,显得精神刚健……。不论是远眺掩映在绿色海洋中的竹楼,还是近观生气勃发的傣寨,都是一幅幅绝妙的画卷。
村边的原野上,耸立着一幢高大的与竹楼不同的建筑,这就是大等喊弄奘寺。奘寺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918年和1958年曾两次重修,1981年再次翻修。此寺占地5992平方米,建筑面积376平方米,由正殿和两亭阁构成。正殿由32根木柱撑起,底层空敞,上建楼台,系干栏式殿堂建筑,面阔3间,宽17.3米,进深7间,长19.6米,抬梁式结构,重檐歇山顶,檐高5.16米,屋面用铁皮互复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主脊正中央,从下到上依次叠有四层由大到小的房顶,其上转为四棱柱体,四棱锥体,顶端形如上座部佛教的塔顶,整个屋顶层叠呈锥状,向上收缩,直插蓝天。顶端有风标和塔帽,四周悬挂风铃,随风摇曳,叮当作响,向远方的信徒发出招唤。

风格中传承着佛教精髓
这种把殿堂结构与佛塔结构巧妙结合在一起的建筑,匠心别具,很有民族特点。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屋顶,整个屋顶变化繁杂,顶面坡度较陡,多折重叠,线条丰富,轮廓分明。这一奘寺的整体造型,给人最深的印像是高耸蓝天,带给人一种奔腾向上的动感,使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念充斥胸怀,营造出一种净化心灵世界的宗教气氛。
大殿的正门开向东方,门前有两重檐顶的亭阁,面积2.7米,檐高3.2米,由一条13.8米长的走廊连接,旁有栏杆,走廊直抵殿门前的楼梯。这种前廊连接佛门的佛殿,实际是用前廊作为殿前的引导空间,用来突出佛殿的入口,渲染宗教气氛。

佛行即行、佛住即住

沿走廊直行,脱鞋,登楼,就进入大殿。正殿四壁用木板装镶,上层四殿开有窗,殿内光洁明亮。天花板由数十块鸟兽、花草和人物等木刻彩雕镶嵌而成,做工精美,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大殿正中供奉着释迦牟尼金身塑像,佛祖跌跏跌坐,左手横放在左脚上成“定印”,表示禅定,右手在胸前屈指为环形,表示佛祖正在对众生讲经说法,即所谓“说法相”。佛像身后为光芒四射的、呈圆环状的背光,象征佛光普照。佛伞为佛像上庄严饰物,寓意为“佛行即行”,“佛住即住”。佛坛四周布满了佛幡,在这些长条状的织物上,书写着经文和对佛的敬语。呈长筒形悬挂的庄严饰物称佛幢,有丝织,也有棉织,上绣佛像,施彩画,或书写经咒和敬语。这些五光十色的装饰物,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也体现了傣族人民高超的手工技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