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萝卜丝油渣菜夹子(带着时光和情感烙印的32道怀旧美食) 记得小时候每到秋天,家家户户都要晾晒萝卜丝、萝卜干、地瓜丝、地瓜干,以及各种各样的菜干。 晾衣绳、窗台、平台、场院,都是晾晒的好地方。 晴天里,时常看到女人们在阳光下翻晒忙碌的身影。 晒好的东西储存起来,以备冬天和来年春天食用。 那时候没有超市,没有反季蔬菜,冬天除了白菜萝卜和土豆,根本看不见绿色蔬菜。 贫乏单调的伙食需要花费心思改善,这对煮妇们来说绝对是个严峻的考验。秋天晾晒的菜干往往在这时候就会派上大用场。 记得我姥姥常用储存的干萝卜丝包包子。 到了冬天,因为储存久了的缘故,干萝卜丝已经变成了深褐色,而且还有一种不招人待见的特殊味道。姥姥都是用大盆把萝卜丝仔细浸泡处理好,然后加点猪油,还有不多点的油渣,再搁点葱花和姜末,只用盐和酱油调味,就能蒸出一锅暄腾腾香喷喷的大包子。我姥姥饭做得很香,但她不会捏包子褶,只会像包饺子一样,把面皮一点点捏合。 其实我小的时候,好像不见得有多喜欢这干萝卜丝包子。但后来不知从何时起,却时常念起。只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少有人晒菜干和吃菜干了,这些旧日子里常吃常见的食物正在悄然淡出人们的视线。 前些日子绿萝卜刚上市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忽又浮现小时候晾晒菜干、吃萝卜丝大包子的情景,于是顺手把几个萝卜打成丝,焯水后,晾晒在外阳台。 周末得空,用了一块花肉现炒的肉渣和猪油,加了一点点小虾米,包了一顿记忆中的萝卜丝油渣包子。 为了重现记忆中的场景,包子的形状我也捏成了姥姥做的那样,记得她都是叫这是菜夹子。 餐桌上,儿子盯了半天说:“你这是做的啥?” “怀旧版的干萝卜丝包子。” 吃了几口,小的说:“还不错,就是有点干。” 大的接口:“加上些鲜虾口感会更好。” 我吃得很香,不理会他们。 他们吃的是的味道,我寻的是记忆。
1、绿萝卜洗净,擦成萝卜丝; 2、萝卜丝添加水,煮开后继续滚煮2分钟; 3、捞出沥干水分,平摊在太阳下晾晒; 4、彻底晾干后,密闭保存。
我自己炒的油渣(肉吱吱): 原料:干萝卜丝、花肉、葱姜、小虾米 做法: 1、酵母用温水稀释,静置三分钟,添加面粉搅拌成絮状,然后揉成光滑的面团,盖上保鲜膜放在温暖处饧发; 2、干萝卜丝提前用水泡发,中间换水几次; 3、小虾米先用开水冲洗两遍,然后用温水泡发; 4、花肉切片,下锅用小火煸出油,取油渣切碎备用; 5、萝卜丝浸发至柔软,攥干水分,切碎备用; 6、把切碎的萝卜丝、肉渣、沥干水分的小虾米、姜末和葱花混合均匀; 7、添加一勺猪油、盐、酱油和味精拌匀,滴几滴香油提味; 8、取出饧发至两倍大小的面团,揉匀,分割成等大的面剂; 9、擀成四周薄中间厚的面皮,包入馅料; 10、包好的包子盖布放在温暖出饧发至包子蓬松轻盈状; 11、入锅蒸制,上汽后15分钟关火,虚蒸3分钟开锅。 温馨提示: 猪油和油渣是干萝卜丝包子的灵魂,别舍弃。 我家其他几款发面包子,点击可进入: 白芸豆酱肉包子、头菜包子、苔菜海虹麦穗包子、粉条豆腐酱肉包子、洋葱香菇牛肉包、咸鱼山野菜大包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