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领导一线听课 教师全线突破

 给力共享 2012-03-07

领导一线听课    教师全线突破

将军庄小学   王仰民

要掌握课堂教学的第一手资料,校长必须坚持进课堂,校长只有常进课堂,才能及时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校长进课堂的同时校长的思想才能与时俱进,才有可能真正成为教学的行家里手,才能与教师共同进步。为此,我坚持听课雷打不动,每天挤出时间进班听课,坚持上好自己所教的课,认真参加教研活动,积极组织各种课堂教学比赛。

一、全方位关注,听课后交流

在听课过程中我特别关注新知识的生成过程,关注教学流程的时间分配,关注知识的拓展,关注教师对教材的再处理,关注教学重点的解决难点的突破,关注双基的培养和训练,关注师生互动,关注细节设计,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形成,关注后三分之一学生的培养等等,听课后,我都抓时间与教师进行课后对话,对话的目的不是找毛病,而是互动交流,有时不仅是交流本节课的感受,还可能是听其他教师后的收获,在交流中丰富纠正自己和教师的教学思想和行为,在交流中形成共识。

二、带问题听课,让问题入会

如我校推行高效课堂、教学细节设计,为真正把这一行为融入到教师的教学之中,我校不仅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理论,观摩名师课堂实录,我还带着这些问题听课,即实行主题听课,把听课的关注点集中到一两点上,从一点抓起,如学生交流的高效、教师训练的高效、课后拓展的高效,学生预习的高效等,将自己听课的感受与教师交流的体会在教研例会上进行交流,将问题抛给教师,通过教师间的研讨通过教学行为的再纠正形成教师的自觉行为。

三、校长进课堂的效果

打一个比方,校长进课堂就象把一颗石子扔到了平静的水塘会开成层层波浪一样,能让平静的水塘涌动。原来教师不喜欢校长听课,有一种惧怕感,总是感觉校长听课是挑毛病,现在教师不再惧怕,而是喜欢校长推门听课,喜欢课后交流,在教研活动中愿意交流、有问题交流、交流的内容层次高、别人交流时愿意听,感觉有收获,在交流课、展示课、满意课等活动中教师的授课水平都明显提高,并且有越有人听课,教师的发挥越好的趋势。原来在推行某种教学方式时学校总是在会上强调、推出教师让其他教师模仿,教师动劲不大,实行这种方法后,教师的主动性强了,他们感觉是全体教师都在动,自己必须也要动,因为背后校长的手在无形地推动。这是其一。其二是教研氛围浓了,这种教研不是一种刻意的教研,而是非常随机的教研,正是这种随意的交流却达到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其三,校长进课堂,他的行为更能引起教师关注点的迁移。如学校开展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这一活动,我在听课时就特别关注,有时就起身巡视纠正,学生没有很好的倾听、交流、坐姿书写姿势不端正、交流时声音不响亮等,我都随时指出。教师看到校长这样做,就自然而然地特别关注这些问题,这比校长在会上强调效果要好的多。其四,校长进课堂能使校长伏下身子,与教师与学生零距离接触,获得的信息更全面更真实,更有助于对教师学生的指导和管理,不易出现瞎指挥、乱指导的现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