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晋建宁太守爨宝子碑拓本

 人文心声 2012-03-07
说明:《爨宝子碑》,全称《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宝子碑》,东晋义熙元年(405年)立,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出土于云南曲靖县南杨旗田,咸丰二年(1852年)移至曲靖城内武候祠,1937年移到曲靖第一中学,今存曲靖县一中校园内。碑身长方形,通高1.83米,宽0.68米,厚0.21米。碑首半圆形,碑额题“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墓”15字。碑文13行,每行7~30字,共336字。除最后一字缺损外,其余都清晰可辨。碑的主要内容是叙述爨宝子的生平、家世及其政绩,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碑文系用骈体写成,文辞古朴高雅,音韵铿锵。
爨氏为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中的一个大族,爨宝子是衅部族首领,世袭建宁郡太守(今曲靖地区)。《爨宝子碑》是云南边陲少数民族的首领受汉文化的熏陶,仿效汉制而树碑立传的。碑的左下方刻有清咸丰二年(1852年)七月南宁府邓尔恒隶书题跋六行,记载了此碑的出土和流传情况。
魏晋是书法史上新旧书风的转换期,主要是隶书向楷书和行书转换。因此,新旧杂糅,楷隶相参,实难定其为楷书或者隶书,《爨宝子碑》便是这一时期书风的典型。《爨宝子碑》书体在隶楷之间,隶意浓厚,但结体却方整而近于楷书。 反映了汉字由隶书向楷书过渡的迹象,是研究中国书体演变的重要实物例证。此碑颇具个性,奇姿异态,稚拙古朴,拙中带巧,古气盎然。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评曰:“端朴若古佛之容;朴厚古茂,奇姿百出;正书古石第一”。书法史上常将此碑称为“小爨”,与南朝爨龙颜碑并称为“二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