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雕篆觀可耳。。。。。閒談《童大年四種印譜》四種印譜是童大年早年作品,可以了解到他學前人的種種,亦可以對照他後期的作品,看看他蛻變的軌跡。 明清至民國這幾百年間,可說是流派印之高峰期,流派印人名家輩出,印壇呈現出生機勃然,其中丁敬、鄧石如、吳讓之、趙之謙、吳昌碩、黃士陵,乃至趙叔孺、陳巨來、吳樸、唐醉石、王禔、韓登安等等,如恆河之沙,數不勝數,不管是過去,或現在,這些名家對後世起了承先啟後作用,可謂功不可沒。 過去也好,現在也好,每個篆刻愛好者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偶像,會模倣偶像的一切而進行銳蛻變。童大年就是如此的一位代表者。 「自總角習刻,早歲曾手撫古璽漢印百餘鈕,毫釐畢肖,印藝蓋植基於此。後習石如,又取徑浙派,用恣其態,曾心折于趙仲穆之雄奇古拙,頗擬之。前輩潘主蘭先生嘗見心龕手自剪貼《二金蝶堂印譜》,遍爲題識,具見服膺之忱。今其自刻印中,亦有「結可末盡」一方,跋謂效撝叔之深刻法者。中年以後,銳意購藏古物,舉凡鼎彜泉鏡、陶石磚瓦,靡不羅致,欲于三代秦漢古文奇字中自創面目,對先秦陶璽文字、秦漢瓦當文字用功特多,故其印渾厚朴茂,金石氣韻盎然。于古璽及漢鑿印尤有入處」《近代印人傳?馬國權》。 童大年善於吸收及融會貫通,其刀法精熟,姿態豐富,線條爽健圓勁,由於兼及繪事,分朱布白意識甚強,印面安排多從大處著眼,注重疏密對比,由此章法醒目奪人,呈現較強的書法性,突出篆法結構與筆意之美,故其印耐人品讀,具有韻味。「童氏篆刻雖博涉諸家,究竟未能造就一家之面目,時譽雖高,未能流風後世」《民國篆刻藝術?孫洵》。由於入法而不能出法,童大年終未能成一代宗師。 童大年(心安)。1873-1955。海崇明人,流寓杭州,抗戰後移居上海。原名暠,字幼來、醒盦、醒庵、心安、心庵、恂諳,號性涵、惺堪、心龕、古瀛處士、洵罕、金鰲十二峰松下第五童子、綠雲盦主、借閒居士、省厂、省菴、昧退道人、小松。上童葉庚五子。精研六書,書善四體,畫工花卉,行筆有書法意趣,秀逸有致。精刻印,廣學秦漢、明清,融會碑刻文字,刀法勁健,以切為主,布局疏密間時有靈氣。為西泠印社早期社員。年七十餘猶嗜酒不醉,家廚修潔,賓至則歡飲敘譚,娓娓忘倦。存世有《依古廬篆痕》、《童子雕篆》、《瓦當印譜》、《無雙印譜》、《劍俠印譜》、《列仙印譜》、《撫古印譜》、《古人名印存》、《肖形圖像印存》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