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燕《童趣》

 清风空间 2012-04-25

 

胡燕

学习目的

知识与能力:1、反复诵读,品味深透于文中的童真童趣。

过程与方法:2、初步培养借助注解、工具书自主理解文言文文意的能力。

3、学会围绕课文提出问题,初步培养问题意识。

情感与价值:4、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味人生。

学习重点

1、初步培养借助注解、工具书自主理解文意的能力。

2、反复诵读,品味深透于文中的童真童趣。

学习难点

1、学会围绕课文提出问题,初步培养问题意识。

2 初步培养借助注解、工具书自主理解文意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文是作者追忆童年生活的一篇极有情趣的散文,生动地描述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的趣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你知道什么是文言文吗? 随便说,知道多少说多少。

2    指定学生回答:你喜欢文言文吗?为什么?

3    师明确学习文言文的意义。

 (1)文言语言典雅、简洁;

 (2)文言文是民族语言之根,是中华文化的语言载体。

4    我们要怎样学好文言文呢?今天就以《童趣》为例进行这方面的探讨。

⑴《浮生六记》简介。

⑵“闲情记趣”的解释   闲情:清闲、无拘无束时的情致;记趣:将乐趣 、情趣记录下来。这个题目中蕴涵着对童年生活的无限留恋。

三、整体感知课文

(一)通过各种方式朗读课文。

  选择自己的阅读习惯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指定一生读,正音。其他同学在听读的过程中,说说哪些句子读来不顺畅?应该怎么读才好?(初步感知停顿)

如:童稚、藐小、鹤唳云端、凹凸、土砾、沟壑、怡然自得等。

朗读要求

平稳--字字珠玑  舒缓--疏通词句  从容--给读者以思索的空间   深沉--达到探幽发微的目的       

四人合作朗读。

(二)猜猜文意。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刚刚我们也读了好多遍了。这篇文言文到底讲了什么内容?你了解了吗?

1  生畅所欲言。师注意引导学生仔细倾听同学的发言,特别对不同的意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形成猜读的其乐融融的学习气氛。

(三)师点拨引导。

1、师引导总结文章思路

§本文具体叙述了幼时的两件趣事。第一件趣事是把“          ”想像成“         ”。

第二件趣事是观看                           的情景。

§作者把这份乐趣称之为“                 ”。

2  思考:童年的沈复是位怎样的孩子?(富于想像、幻想)

要想真正走进沈复的这个奇特的童年世界,获得美的享受。我们必须要展开自己丰富的想像翅膀,要把语言文字创造成一个个画面。

四、具体自主研读

(一)指导理解文意的方法。

1、文言文语言典雅、简洁。它的一个字往往就是我们现在的一个词。所以在理解文意的时候,可用组词法来理解。举例:林――树林

2、有些字用组词法不能理解,就想想能否换用另一个词。举例:首――头;昂――抬起。

3、成语是表现力极强的词汇,恰当地运用成语,可使语言更加精练、鲜明、生动。为了更好地使用成语,丰富词汇,恰当的表情达意,要对成语要多学多记,从内容意义上理解成语。解释时不妨采用讲述大意的办法。

方法指导:①抓关键字理解。②串讲词义。  ③再看比喻义或引伸义。

(二)自读质疑。

自由诵读,对照注解与工具书自主研读课文,圈点疑难文句。

⑵质疑,学生就疑难文句提问。

⑶四人讨论、交流。(理解文意时不求字字对齐。)

师总结:自读、圈点课文是阅读文言文的一种很有效方法。理解中有障碍要敢于向老师同学质疑,在与同学一起解决疑难问题时,要积极参与,培养求真求准的钻研精神和合作精神。希望同学们都能养成这种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欣赏品味

⑴诵读课文,品味文中精美词句。

⑵推荐精美语句,师生共同交流。

(展开想像、联想,以“我仿佛看到了……”的句式来品味语句。

⑶四人合作回顾美点评析,作好书面点评,拟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按:A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睁大眼睛对着太阳,可能想像着太阳世界的精彩,憨态可掬,童真童趣便融于其中,此时的“童稚”,一面细察毫末,一面浮想联翩、想入非非,其乐趣以远超出事物本身,真可谓“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B徐喷以烟……怡然称快

栩栩如生,很可爱。“徐”、“唳”非童稚不能为,非童稚不能想。仿佛看到了素帐中拍手称快的沈复!表现出作者幼时富于想像、幻想的性格特点。

五、体验童年

前苏联作家乌斯托夫斯基说:诗意地理解生活,理解我们周围的一切,这是童年给予我们的最宝贵的馈赠,谁要是在成年之后的漫长岁月中没有失去这一馈赠,那么,他就是诗人或作家。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是否也曾有过类似沈复的情趣呢?说说好吗?《童年》为背景音乐,营造氛围。

六、布置作业。

1、积累文中的美词美句,抄录在笔记本上。

2、背诵课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