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之五十一

 沙枣花香那棵树 2012-05-10

                    《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之五十一:要使知识“活起来”

    欣赏:

    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往往变成了不能移动的重物,知识被积累起来似乎是“为了储备”,它们“不能进入周转”,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运用,而首先是不能用来去获取新的知识。

    在许多教师的教学和教育工作实践中,形成了这么一种惯例:“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就是为了能够正确地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或者能够完成作业这种观点迫使教师片面地评价学生的脑力劳动和他们的能力:谁能把知识保存在记忆里,一旦教师提出要求,就能把它们”倒出来”,谁就被认为是有知识,有能力的学生。

    这在实践中会导致什么结果呢?结果是知识脱离学生的精神生活,脱离他的智力兴趣。掌握知识变成了毫无乐趣的事,变成了为知识而知识

按我们的观点,只有知识变成精神生活的因素,吸引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和热情的时候,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识。这样一条规律性才开始起作用:一个人的知识越多,他去获取新的知识就越容易。遗憾地是,在实践中正好相反,学生每过一年,他的学习就变得更为艰难。

应当努力做到,使知识即使最终目的,又是获取新知识的手段或工具。要使知识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活起来。

为达到这个目的,应当实际地做些什么?

在小学里,从教学一开始,词就成为儿童知识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说通过思维和词来表达和反映出周围的现实世界。……使成为儿童创作的工具之一。……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占据首位的,不应当是背诵,而是借助来进行思考,进行生动的创作。……你还要把生动的,使人心情激动的装进儿童的意识。在装进去以后,还得操心,不要使它变成一只干枯的花朵,而要像一只力巢飞出的歌鸟,尽情地欣赏周围世界的美。

怎样才能做到使教学成为复杂的思考工作,成为获取知识的活动呢?这里什么是最重要的呢?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发现因果关系及其他各种联系,解决各种疑问。

在备课的时候,要从这个观点对教材进行一番思考:要找出那些乍看起来不易觉察的“交集点”,即各种因果关系,时间联系,机能联系交叉集结的地方,因为疑问正是从这些联系中产生的,而疑问本身就是一种激发求知愿望的刺激物。

在讲课过程中,有经验的教师正是在那些各种相互交叉、纠缠、碰头的“交集点”上,即意义联系的地方,特别注意监督学生的脑力劳动。

 

笔记

怎样让知识“活起来”?小学阶段注重儿童对词的学习;中学阶段教师要钻研教材,找到各种“交集点”,还要注意监督学生的脑力劳动。这里的“监督学生的脑力劳动”,在我看来,就是在课堂上随时注意到每一位学生的是否在思考;用张文质的观点来讲,就是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在场,生命在运动;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学生有没有认真听讲,认真思考。

这篇建议很长,也很好,对我们如何钻研教材很有帮助。

 (周一至周五更新  共100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