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射术博览

 沉醉不知归 2012-05-26
射术博览
2009-07-26 14:19


  
   1. 射姿归类
   先秦的青铜器、秦朝的兵马俑以及汉砖壁画等是古代遗留下来的无与伦比的艺术瑰宝,是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珍贵遗迹。通过这些文化遗产我们可以领略到射的艺术,其内容博大、类型多样,其中射姿更是丰富多彩,可分为三大类型:即步射、骑射与车射。
   步射
   指射者徒步使弓箭而射,这是中国古代一种传统的射术,较为广泛地流行。这种类型的射箭活动,从其在汉画中的表现看,根据射箭者的姿势和特点不同,又可分为立射、跪射和弋射三种形式。
   立射,是步射射术中的一种主要形式,汉画中,这一形式的内容较为丰富。1955年四川德阳出土了一块东汉时期的“射士”画像砖,刻画出了两个执弓搭箭的射士形象。图像中左侧一人戴冠,着长袍,腰间束带,身后露出斜插在箭筒里的三枝箭,右手持弓,左手搭射于弦上,身体微屈,作准备发射状;右边一人侧身回首,头着圆顶冠,着长袍,右手持弓,左手搭箭,亦似在准备发射。从画像中二人的装束看,应为专业射手,当为正在进行射箭比赛。河南郑州市出土的一块汉代画像砖,其图案为一“山林射猎”图,其中的射手也是一位立射者。这位射手身背箭,腰佩剑,右腿微弓支撑重心,双手拉弓欲射。这是一幅表现正在山林中狩猎的立射者形象,颇具生活气息。郑州出土的另一块画像砖,图像为“射鸟”图,在一棵大树上落有数只飞鸟,树下的射手立姿佩剑,双手拽弓,矢欲射出。从画面看,射者的眼睛、矢与树上的鸟连成一线,其引弓的力度和发矢的准确性得到了充分而形象的表现。这种射术,无论在足法上,身法上,还是手法上,可谓我国传统射箭形式的主流,从汉代至今,这种形式的射术一直长盛不衰。
   1935年出土于河南汲县山彪镇的战国水陆攻战铜鉴,该鉴中层的上组图案似为习武演练图。图中二人持弓,两脚成“丁”字步侧身而立。左侧射手刚发箭完毕,双目正视箭的飞行路线;右侧射手上体稍前倾,目视箭靶,正搭箭钩弦。该鉴中层的下组图案精确地摹画了攀梯攻城的激战场面。梯上战十横盾执戈,援梯拥进,地上一弓弩手作弓步,锁定目标,引弓仰射,实行掩护。在敦煌莫高窟壁画中,也有一背负箭囊采用弓步射法的射手。
   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战国时期的《宴乐渔猎攻战图》铜壶上,有描述狩猎和战争的射术。从整个图案的人物服饰来看,狩猎和战争的人物多为男子,而在铜壶上沿颈部刻绘了一组反映妇女习射的图案。妇女着“深衣”(衣和裳连在一起),进行习射、采集和劳作。上组图案为三名女子在专门设置的靶场箭棚内,成一路纵队依次进行不等距离的练习。也可能是一人习射时三个连续动作的定格描述;左侧动作为取箭拿弓;中间动作为两足成“丁”字形拉开,侧身满弓,准备瞄靶发箭;右侧动作是箭矢命中靶心后的瞬间身体姿态。《礼记·射义》对古代射箭的动作要领作了概括:射者进入靶场后,心态要放松安定,身体站立姿势要正直,拿弓矢要平稳牢固,手握弓的小臂要水平,然后再集中精神瞄准靶子,这样才能射中。这几条言简意赅的要领,在上述三个定格人物的射姿中得到了充分反映。在我国先秦典籍里,名射手群星璀璨,如《列子·汤问》中的甘蝇、飞卫和纪昌,《孟子·离娄下》中的子灌孺子、尹公之他等。这其中还有一些独到的教练方法。如飞卫教纪昌学射,首先要考验新手的毅力,使之循序渐进而不急于事功,然后再学“不瞬”(瞄准时不眨眼睛),进而后学“视小如大”,让新手自己开动脑筋设法达到要求。这种充满创造性的训练方法,至今还有某种借鉴意义。在敦煌壁画北周290窟窟顶人字坡的《射靶图》上,对习射者的射姿作了生动刻画。画的右下方为砖石砌成的台基,上为一木制结构的箭棚。棚内二名立姿射手正瞄准靶心,引弓待发。六个环形箭靶悬在远近排列不一的支架上。远处一骑手往返于靶与棚之间。箭棚两侧画有两排待射者,相对而立,神态各异。有的昂首翘望箭靶,有的沉思默念。反映出我国古代习射不仅有专门的场地设施,练习场内秩序井然,而目从练习者、待射者、评判员(或拾箭者)所处位置和移动路线可看出,可能还订有某些练习规则和管理条例。
   跪射,在汉画中执弓者的多为一膝着地,另一膝竖起,左手握弓,右手拉弦的射姿。这种射姿在我国古代出现的时间较早。琉璃阁战国墓出土的一件铜壶下腹部,就刻有一组跪射者图像。汉画中跪射技术的出现,与春秋战国以来跪射技术的发达分不开。河南洛阳有一块阴线刻画像砖,上面刻一武士单膝跪地,左手握弓,右手控弦,回身向后欲射。画像中武士所执为粗大的硬弓,又是侧身后射,很有力度。河南南阳市出土的一块“狩猎”图画像石上,所反映的射猎者的跪姿更有特色,只见其单腿跪地,左手握弓,右手拉起弦和矢,迎射奔鹿。由于跪射这种形式便于射手身体一张一弛,使射手在有节奏的动作循环中有节奏地张、弛身体大肌,因而,易于为射手们所接受。从汉画的表现中可以看出,跪射这种技术在实用价值上,是步射类型中仅次于立射的一种射术。秦陵大型兵马俑从葬坑,1994年以前发现的有二个。在一号坑排列着三列横队的弩兵俑,每列七十,共二百一十,面向东,俑着战袍,扎裹腿,手执弓、弩,背负箭囊,纳箭百余枝。在二号坑东区中间四条过洞,每洞各排列跪射武士俑纵二路纵队,共八路,每路二十。弓弩手双目机警薄唇紧闭,弓步毅立,双手徐徐上举,弓已上弦,屏息等待,这是强弩手发现来犯之敌,瞬间致使敌人应声落马的真实再现。从秦俑兵种上看,有步兵、车兵、骑兵二种类型。步兵中包括有跪射和立射的弩兵和一般武士俑。跪射武士俑束发挽髻在头部右上方,用朱红带束扎,披铠甲,右膝着地,左腿蹲曲,右足蹲地,两手在右侧作握弓状。遗迹表明,弓似背在右肩,手执弦。立射武士俑,束发挽髻,着战袍,穿护腿,登皮鞋。左腿微弓仲向左前方,右腿后绷,作“丁”字站立。身左转,右臂横曲胸前,左臂下垂,微向前。双目怒视前方,弓已上弦,似作举弓瞄准姿势,屏息待机,准备射杀来犯之敌。
   弋射,又称缴、缴射。“弋”为用绳系在箭,以弓或弩而发,但所发射的不是长箭,而是一种“矰”,这种“矰”就是短矢,是一种以绳索系矢而射的射术。《论语·述而篇》谓“弋不射宿”——射猎的主要目标是指天空的飞鸟。《汉书·司马相如传》颜师古注:“以缴系仰射高鸟为之弋射。”在战国宴乐水陆攻战铜壶第二层有一组弋射图案:人上有一群飞鸟,地下二人前伏跪射,镞已命中飞鸟颈之咽喉部。另一人正举弓张弦跪姿仰射。地上另有一人手持一物,似在向射者递。空中己有二只飞鸟被射中,鸟已下坠,处在半空中,绳另一端被拴在地而一重物上。四川汉画像砖中有块《弋射收获》像砖。砖上部有二人于河岸边进行弋射。左侧一人跪地侧身,举弓仰射高空飞鸟;右侧一人盘坐于地,向右侧身,满弓弦月,正瞄前方飞鸟,动作刻画得生动逼真。战国铜壶和汉代画像砖上的弋射,采用跪坐、盘坐,配合上体前伏或侧身转体等姿态,射姿优美,动作恻隐,线条所表达的力与射姿的美,是古人射猎活动的生动写照,说明弋射早在战国时就已出现了。《淮南子·俶真训》有“矢曾弋射,身短矢也”的记述,《战国策·楚策》中亦有“治其矰缴”的记载,均是当时盛行弋射活动的反映。汉代,在射箭活动中继承了这一形式,并发展成人们渔猎生活的重要手段和娱乐活动之一。
   骑射
   相对于步射而言,也称为马射,即骑马使弓箭射击。这种射术原为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习俗。战国时,赵武灵王进行军事改革,改穿胡服,习骑射,后遂为列国仿效。汉代,骑射作为射箭的主要类型之一较为盛行,尤其是汉因伐匈奴,对骑射更为重视。许多慷慨激昂之士,为报效国家,苦练骑射之术,使骑射成为汉代军事活动中的一种重要武艺形式。
    
                     骑射俑
   在山东滕县万庄,就曾出土一块反映当时战争活动中骑射内容的画像石。此画下,骑射在民间也较为盛行,常常成为人们狩猎的重要手段和体育娱乐的主要形式。河南郑州出土有一骑马射鹿画像砖,图像中鹿在前方飞速奔跑,四肢与身体几乎拉成了直线,而射手稳坐在急驰的马背上,上身前倾,左手控弓,右手已将弦拉满,显示了其高超的骑技和射技。而河南登封少室阙上的一幅射鹿图,更突出地反映了骑射者的形象。画面中一鹿被二骑围在中间,颈上已中矢。在鹿的前后各有一骑马射手,前骑执弓回身后射,后骑则挽弓倾身前射,马和鹿皆在奔跑之中。这幅动感强烈的骑马射鹿图,极其鲜明地描绘出了骑射的特征。由汉画中的骑射图像看,马都是快速运动的,动物也是奔面分两层,在上层的交战图中,两列骑兵正在冲杀,左端山丘中为执弓的胡人,右面为汉军骑兵,双方执弓对射,飞矢如雨。画面形象地体现了当时胡汉战争的场景,而其中的骑射情景在此表现得十分突出。显示了相当深的全身功夫。
   车射
   秦俑二号坑出土了64乘在战术上用于冲锋陷阵“驰敌致师”的轻车,每乘战车上有甲十俑3件,古文献中有“左人持弓,右人持矛,中为御”的记载。在一号俑坑二号车迹处车左位置出上的承弓器,为左人持弓提供了实证。在二号坑还出土了一种后跟徒兵、乘坐四人的革车。指挥官居车后中间,步卒环绕周壁,手中主要武器是受(长兵器,无刃,作打击用)。在车迹处除发现铜矛、残铜剑、铜钺外,还有铜箭镞、铜承弓器,说明革车四周的徒卒中也有弓弩手。由此可知,弓箭和弩是车战中一种远程杀伤性武器,在古战场中有着十分突出的作用。
   2.射术要诀
   关于习射技法,古书记载十分丰富,并形成体系,规范加以传承,其中 “射法有三十恶”的技术规范,是射法技巧的概述。即:“恶不静;志恶不定;气恶不息;色恶不正;眼恶挤;口恶张;颐恶偏引;头恶却垂;胸前恶突;背后恶偃;两肩、颈恶有力;两手腕骨恶出趁;前手恶高;后手恶趫;右肋恶抽;左胯恶迎;两膝恶软;臀恶偏耸;脐恶虚陷;脚尖恶跷;脚跟恶欠;弓弰恶直;弓弦恶悬;箭扣恶右食指搵;箭杆恶左食指压;临撒恶用力不均;撒后恶作势张看;前手恶虎口用力;后手恶手腕挠。”
   (1)步射技法
   正心:射之要诀在“心”。做到全神贯注,可有一丝自放之意,一矢一矢都以正志放法去。久而自成矣!明确射箭的目的,给予自己心理暗示,调整心理状态,作到心无杂念,箭无虚发。
    

    

    
                       射图
   步法:《黑靼事略》载:“八字立脚,步阔而腰蹲,故能有力而穿扎……趾立而不坐,故力在跗者八九……” 《射的》载:“丁字不成,八字不就,总在有意无意间。”步法要与身法相连,动作要自然流畅。(图26:《武备要略》射姿图,1幅)
   运气:《射略》中主张运气“怒气开弓,息气放箭。盖怒气开弓,则力雄而引满。息而放箭,则心定而应周。怒:大鹏怒而飞之怒也。息:子后午前定息坐之息也。镞到不假于目也。必指自知镞,然后为满。” 《射的》载:“不急不徐……静以纳之,徐以出之。” 通过调节和控制呼吸的节奏,作到全身放松,头脑冷静,使心境与身体进入一个良好的状态。
   执弓:《韩诗外传》载:“手若附枝,掌若握卵,四指如短杖,右手发之,左手不知,此善射之道。” 《射的》载:“执弓如执笔,用力全在指掌,一点不松,方是要诀。”
   指法:一般有四种。第一种方法是用拇指、食指拉弓,此指法又称“凤眼”,最为常用;第二种是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指拉弓;第三种为三指扣弦拉弓;第四种为拇指扣弦拉弓。前两种拉弓法用于弓力小的弓,后两种拉弓法多使用于强弓。
    

           
                      指法图
   瞄法:开弓瞄准讲究“五平三靠” “射贵形端志正,宽裆下气舒胸。五平三靠是其宗,立足千斤之重。开要安详大雅,放颊停顿从容。后拳凤眼最宜丰,稳满方能得中。 ”
    
                         瞄弓图
   五平指两肩、两肘、天庭俱要平正,三靠指翎花靠嘴、弓弦靠身、右耳听弦。开弓时双手呈开门之状,两手平分,方能平稳而不吃力。以箭头为瞄点,开弓后视线通过箭头,瞄对目标。“五平三靠”强调弓弦要拉至耳前眼后部位进行定位,从而实现三点一线的瞄准路径。若目标距离远,则在确定瞄点后,视距离抬高握弓手臂进行撒放,达到最高的命中率。
    
                       撒放图

弓箭相配:讲究弓箭相配的原则。《射略》中载:“如弓有四力、五力计,矢约重一两三钱;弓有八力、九力计,矢约重一两九;弓有十力、十一二力计,矢约重二两二钱;此就射三十步之近靶而言,如射五十步之远靶,照前弓力计矢,俱轻五钱方为停当也。再弓力十二已,命曰:不必更求太强;四力为弱,再下不能透甲伤人,不成弓矣!法曰:‘弓把要合乎,弓力必均匀,弓弦滇细紧,发矢追人魂也。’”弓和箭在使用中要搭配适宜,强弓重箭、弱弓软箭乃是习射遵从的规则。

(2)步射误法
   箭去摇摆:“是右手大指、食指扣弦太紧之过。扣弦太紧,是无名指、小指松散之故。改法:用小草一寸,以无名指、小指插于手心。箭去而草不坠,即箭不摇摆矣!”
   弓弦打袖、打脸:“是前肩扭出,临撒前手用力太过之故。改法;将前手背至脸,先定平正,前肩自不扭,出弓弰再使合下,两手轻轻一撒,自不打袖、打脸矣!”
   身手颤:“是两脚底松,弓弦又悬之过。改法:两脚心用力,则身自稳。弓弰一合。后手拢起。弓弦自靠胸肋而不颤矣!草捆中间放一小纸的。用无镞粗箭杆一枝,立草捆三、两步远,射之。射时,拢起后手。合弓弰,使弓弦靠定胸肋,自能审固矣!如此射近草捆,十日再射远的,亦能审固也,”
   目不定:“目不定,则神不注,如搭箭看扣,开弓看地、看人,扯满看肩、看手,俱为毛病。临撒双肩不容松。”(3)骑射技法
   《射略》中要求:“势如追风,目似掣电,满开弓疾放箭。目勿瞬视,身勿倨坐,出弓如怀中吐月,平箭如弦上悬衡。此即言其形势正。如善能步射之人,再熟知驾驶之道,自能骑射矣!此又不易之论也。”
    
                       骑射图
   骑马之要:“须扯手拏短。两脚之踏满镫,向前用力。两脚尖朝里抱紧。两井口(是腿之里怀)夹定鞍桥,则势自雄壮,而牢稳于马鞍之上矣。身既安稳,而心自定。心既定,而肢体迟疾。皆为我所主持矣。”
   骑射规矩:“马头必须转正站立。撒马必要拏定辔勒,令马先走几步,继而催开,然后跑圈。是马由我引正而驱使矣。然松辔给马,扯仍用无名措、小指连弓把攥住俟。临开弓之际,方撒手,则马终为我驱使矣。然开弓不可太早,早则身手摇动。亦不可太迟,迟则心眼俱慌。不迟不早,酌大步远,恰恰合式。开弓之势,头必撑起,股莫离鞍。右肋与腰脊用力往前一推,前手要低。指在分松,对镫之间,头之外。误事。故曰:「搭稳扣,急加鞭。」其势:不慢、不慌、不高、不低、不重、不轻。从容自由,庶凡骑射可观矣!若未搭箭扣先加鞭,既发矢后,在加鞭都失规矩。切忌之!”
   骑射身法:“不正、不斜、不合、不直、不强、不软。如此讲求自能如法。”
   骑射眼法:“惟宜前看。如看马,则身体必摇动。如看手,则箭扣必不能 搭于弦上。”
   骑射搭扣之法:“切不可看扣。看扣则箭扣摇动,必不能 入。更不可慌忙则扣失弦而反落出。惟宜从从容容,随手而应,万无一失。然弦已入定,还须着力一紧为妙。”
   骑射误论:曰:“踏镫不可满,恐有失马,关镫之患。”不知踏镫满而根先稳。凡常自不失。即或失跌镫,先踏满,无突入之理。自然而然脱离镫外。如只用脚尖踏镫,不惟立根不牢,易于闪跌,却闪跌之际,突然往镫内一伸,多致越入而关镫。为害巨矣!曰:“骑射当用软弓”、“搭扣用扒手,用满把稳当”等语。步射、骑射一样,胡为乎当用软弓哉?悖理之甚。熟自稳当。绝扣发矢,伶俐为准,如弩之发机方妙。岂可用扒手满第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