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心理故事及分析之一:你的归因方式正确吗?

 chunyu2010 2012-05-27
分享心理故事及分析之一:你的归因方式正确吗?

小优的故事:
   从小学到中学,我的学习成绩都特别好,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连邻居们都夸我。中考以后,我被一所重点高中录取。刚进高中时,我还信心十足,为自己设计好了美好的人生蓝图。
   但是,在强手如林的重点高中,我没有了以前的优势。尽管我学习很刻苦,可成绩最好时也只是班上的中等水平,这对已习惯优秀的我是难以接受的。于是,我为自己拟订了“重新回到顶峰”的计划,除了吃饭、睡觉以外,我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每晚,不是看楼的老师催促,我绝不离开自习室。
    可是,我下的这番苦功,并没有让我如愿以偿,我的成绩几乎没有什么进展。看着身边那些轻轻松松就取得好成绩的同学,我心理很难过。为什么会这样?渐渐的,我对自己没有了信心,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在一次次的失败后,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或许我真的不是学习的料。”我甚至有了退学的想法。

   心理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谁不愿意自己学习名列前茅,受老师家长的赞扬和同学的尊重呢?为此,谁又不愿意好好学习呢?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经受的失败太多或长时间的努力得不到回报,就会影响学习者的信心,使他们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即使自己再用功,也无法把学习成绩提高上去,于是就放弃了努力。从心理学的归因理论角度分析,把学习的失败归于缺乏能力,是一种消极的归因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无论在学习方面成功还是失败,都有必要进一步去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这就是归因。所谓归因就是指人们在行为过程中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它对人们的社会行为有着极大的影响。归因理论是社会心理学家用来解释人们行为的原因或行为因果关系的理论。
    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对于学生的学业成绩,其归因方式可分为四类: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能力的高低属于内部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努力程度属于内部不稳定的可控因素;任务难易属于外部稳定的可控因素;运气好坏属于外部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
    在学业上,如果我们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强和努力的结果,而将失败归因于没有付出努力,这就是积极的归因方式,对于个体的成就状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强会使个体产生自豪的体验,强化对未来成功的期待;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会使个体坚信成功可以通过努力获得,建立对未来成功的信心,并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而将失败归因于运气差、缺乏能力等其他情景因素则是消极的归因方式。因为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会使个体产生自卑和羞耻的情感体验,对未来成功缺乏信心,忽视努力在成功中作用,面对困难、挫折和失败缺乏坚持性。
    小优把学业成败归因于缺乏能力,因而失去对学习的信心,造成了后来学习成绩的恶性循环,甚至有了退学的念头。实际上,根据小优在小学和中学的出色表现,根本不存在能力问题。导致她学习成绩不佳的真正原因可能在于她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存在问题,而这些问题又都是可以改进的,不是“不可控制的因素”。也就是说,完全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来提高学习成绩,而不是通过单纯的时间加汗水来提高成绩。
   
    坚持积极归因的方法:
    1、防止“自我损害的偏向”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在许多微不足道的小事上,总能从中“挖掘”出否定自己的 因素来。比如在公开场合说话有点紧张,立即就骂自己“没出息,今生今世干不成大事”。这种归因倾向,在心理学中称为“自我损害的偏向”。
    有两位心理学家曾对某些患有失眠症的患者做了一个心理学的实验。在这些失眠者临睡之前,心理学家让他们服下一颗无任何疗效的糖丸。然后,心理学家把失眠者分成两组,并告诉第一组失眠者,服的药丸将起令人兴奋的作用;而告诉第二组失眠者,药丸将起催眠的作用。
    实验结果显示,第一组比第二组更快地入睡了。为什么呢?原来,第一组的失眠者,会把自己难以入睡的原因归为“令人兴奋”的药丸,而不是像以前一样习惯的归于自我本身,如“无能”、“适应力差”、“神经衰弱”等等,所以心理非常坦然,他们反而很快的入睡了。相反,第二组的患者因为服了想像中的能使人尽快入睡的药丸之后,依然还是那样兴奋不安。于是先前那种“自我损害的偏向”的归因机制又被激活了,开始启动了。他们推断这完全是自己的神经系统出了什么毛病,怀疑自己的适应能力、自控能力已经到了非常糟糕的地步。而这种不安与自责更加重了他们神经系统的兴奋和紧张,于是,“难眠”就成了难免的了。
    因此,对于一件事的归因,应该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该是外因就是外因,若是内因也不要往外因上推,这样才真正有利于自己的进步和问题的解决。
    2、正确看待失败
    如果我们失败了且又将之归咎于自己缺乏天资或觉得这事有不可克服的困难,那么以后也不会有多大的改观。但是,如果你将失败的因素当作可以改变的,比如失败是由于效率低、情绪不好、疲劳或运气不佳,那么这次失败就不会对今后产生坏影响。调查表明,我们如何看待成功与失败会大大影响我们今后的行为,而那些总觉得自己不行的人是可以变得自信的。我们不能总把失败归咎于自己,而是要总结一下导致失败的外在或暂时的原因,慢慢的改变自己而不再把失败当成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这样就会更加坚信努力能取得成功,学习成绩也能大大提高。
    3、坚定自信心
    学习竞争是难免的,我们要克服敌视、胆怯和恐惧的心理,不要自我贬低、低估自己的能力,要以大无畏的精神积极参与竞争。而要在竞争中获胜,首先要充满自信。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和特点的肯定,是人生重要的精神支柱。拥有了自信,你便拥有了迎难而上的勇气和魄力。对于学习,我们应该永远抱有信心,因为,相信自己能成功是成功的前提条件。
   
(作者:肖峰  <心理与健康>2005第1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