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既然活着,就要活得有质量

 传统文化网站 2012-05-27

【原文】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何以知其然邪?自虞氏招仁义以挠天下也,天下莫不奔命于仁义。是非以仁义易其性与?

故尝试论之: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臧与,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奚事,则博塞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

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二人者,所死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也。奚必伯夷之是而盗跖之非乎?天下尽殉也: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其殉一也,则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残生损性,则盗跖亦伯夷已,又恶取君子小人于其间哉!

【译文】那小的迷惑会使人改变方向,大的迷惑会使人改变本性。从哪里知道是这样呢?自从虞舜推崇仁义用以扰乱天下人的本性,天下人没有不为仁义奔走效命的,这不是用仁义改变人的本性吗?

为此试作如下论述。从夏商周三代以后,天下人没有不用外物来改变本性的,小人为求私利舍弃生命,读书人为求美名舍弃生命,大夫为求保持和扩充领地舍弃生命,圣人为求天下人的幸福舍弃生命。故此上面四类人,他们的事业不同,名声称谓各异,但是在伤害本性、为所求舍弃生命这一点上,是一样的。臧和穀,二人同去放羊都丢失了羊。问臧当时作什么事,则说拿着竹简在读书,问穀当时作什么事,则说和人玩博塞游戏了。这二个人所作的事不同,在丢失羊上是相同的。

伯夷为求名死于首阳山下,盗跖为求利死于东陵之上,这二个人死的原因不同,在残生伤性上都是等同的。何必去认定伯夷之所行为是,盗跖之所行为非呢!天下人都是为所求舍弃性命的。那些为求仁义而死的,世俗之人则称之为君子;为求货财而死的,世俗之人则称之为小人。为所求而死是一样的,有的称君子,有的称小人;假如就残生损性来看,则盗跖也就是伯夷,在他们之间又从何选择君子和小人呢!

【说明】按照庄子的理解,人都是要死的,既然都是要死的,那还论什么是非善恶呢?所以庄子的话又偏激了。正因为人的死因不同,活着的人才有惋惜与幸灾乐祸的心情。为大众利益而死的人,重于泰山,人们为之唏嘘惋惜;为自己利益而死的人,轻于鸿毛,人们为之幸灾乐祸。为损害别人的利益而死的人,人们为之拍手称快。怎么能说君子与小人是一样的呢?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既然活着,就要活得有质量,活得幸福,活得快乐,谁也不愿意活着的一生是失败的、窝囊的、痛苦的一生。既然人活的质量不一样,当然就要讲究人的行为方式。比如臧之读书丢了羊,那么读书以后的他就再也不会丢羊了。而榖之玩游戏丢了羊,那么他以后还会不断地丢羊,他们的命运就会不一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