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其他] 南怀瑾大师讲的《庄子》外篇---文字版(第三堂)

 弘道养正馆 2015-04-24
第三堂
二〇〇七年四月十四日,太湖大学堂。
下面这一段大概念过去,我希望诸位,尤其是年轻的同学们,回去多用点中国的文字,多用点心思,将来有大用处的。你不要说现在的白话(文)易学,这些书不去研究,你损失太大了。
且夫待钩绳规矩而正者,是削其性者也;待纆索胶漆而固者,是侵其德者也;屈折礼乐,呴俞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者,此失其常然也。天下有常然。常然者,曲者不以钩,直者不以绳,圆者不以规,方者不以矩,附离不以胶漆,约束不以纆索。故天下诱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故古今不二,不可亏也。则仁义又奚连连如胶漆纆索而游乎道德之间为哉,使天下惑也!
“且夫待钩绳规矩而正者,是削其性者也”,就是讲工业方面,钩子、绳子、规矩,规是圆的,矩是方的。这是工业方面用机械来范围,纠正过来,他说这个是人造的,天然本性不需要你这一套。“是削其性者也”,把原来的万物的本性,你把它硬削出来。
“待绳约胶漆而固者,是侵其德者也”,讲意识方面,靠绳子约,拿尺子去量,拿胶去把它粘笼来。对于物理来讲,把它不同的组合在一起。“是侵其德者也”,你妨碍了物理的德性。
“屈折礼乐,呴俞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者,此失其常然也,”这里(呴)一个口字一个句,实际上这个字通“拘”,拘束,提手旁,我们要拘束你这个“拘”,相通的。人造了许多的学问、礼貌。“屈折”,见了要行礼跪拜等等。礼乐仁义,“呴俞仁义”,自己建立一个生活的标准,这叫礼仪。“以慰天下之心者”,噢!这个对,这个社会很有秩序,可是这是妨碍人性。“此失其常然也”,就是天然的意思,妨碍了天然。他这里讲“常然”,就是天然,物理性的天然,不是自然,自然与天然(逻辑上)有个差别,逻辑上。
“天下有常然”,永恒不变的原理摆在那里叫“常然”,有一个生命万物的根本永恒不变。
下面的文字简单的解释:
常然者,曲者不以钩,直者不以绳,圆者不以规,方者不以矩,附离不以胶漆,约束不以纆索。故天下诱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故古今不二,不可亏也,则仁义又奚连连如胶漆纆索而游乎道德之间为哉?使天下惑也!
“曲者不以钩,直者不以绳,圆者不以规,方者不以矩”,所以真正要使它弯曲起来,不是你硬把它勾过来,真正要说直起来,不是要绳子把它拉开的,圆的也是自然,不用圆规去把它规范,方的也不是用规,不是用三角架来把它勾起来。“附离不以胶漆”,世界上很多东西粘的很牢,譬如我们的生命就粘得很牢,没有死以前,也不是胶,也不是漆把它(粘的)。“约束不以纆索”,把它捆笼来,不是用绳子。
这几句话,分开来讲,用物理呀,用工业分析出来就很多,你们懂了以后,年轻人哪一句话都可以写一本很厚的好书。工业方面的、技术方面的,它都一句把你概括了。总而言之,它这段意思,生命是要天然,不可以人为去造作。尤其是像我们讲,现在人生孩子,生一个孩子,拼命拿一个教育的方法把他规范到这个样子,这样子造,要求孩子。所以我讲,常常发现,年轻的时候,一开始已经发现了。现在的父母,孩子读书为父母而读的,违反了他的本性。而父母呀,对不起,这里好多教育家,我是乱讲讲,讲哲学的。父母、家庭学校不了解性向学,天然的志性方向搞不懂,拼命希望他这样,希望他那样,都搞错了,反而把人才毁了。他这一段等于讲这个。
“故天下诱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结果费了这些,费了人为的造作的作用,使天下的生命“诱然皆生”,注意这个“诱”字,自然受自然的引导,引诱的诱,自然会引导你走出一条路。
“而不知其所以生”,而自己不晓得生命怎么会变成这样。其实我们很多创业的人才,自己从小也不晓得自己走上这一条路,创了这个事业,不需要约束他。
“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大家都达到最好的目的,最好生命的境界,自己也不晓得怎么来。
“故古今不二,不可亏也”,这是万古不变的宇宙一个大原则,古代也好,现代也好,永远没有两样,统一的。刚才提出来,《庄子》“天地一指也”,这是一个,没有第二个。我们应用另外一个比方,你看到和尚庙子,“不二法门”,没有两个,只有一个。“古今不二,不可亏也”,有一个大原则要把握,天然,自然。
“则仁义又奚连连如胶漆纆索而游乎道德之间为哉”,因此,你懂了这个道理,何必要加上仁义、规矩、教育把人范围的,“奚”,是何必,古文是何必,你何必连连如胶漆连笼来,把绳子把它捆笼来,叫他守这个规矩,守这个道德。
“使天下惑也”,一句话:你们这样搞,他说这个国家的学问,教人生都是迷惑天下人、欺骗天下人,好好一个人生,好好一个时事,都被你搞迷糊了。
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何以知其然邪?有虞氏招仁义以挠天下也,天下莫不奔命于仁义,是非以仁义易其性与?故尝试论之,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荚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二人者,所死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也。奚必伯夷之是而盗跖之非乎!天下尽殉也,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其殉一也,则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残生损性,则盗跖亦伯夷已,又恶取君子小人于其间哉!
“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这是骂我们讲学问、讲道德,硬性地改变别人,我们做事做人,又是搞教育,搞管理,乃至搞政治。“小惑易方”,就是迷惑人家别人的方向。“大惑易性”,“大惑”就是说教育的道理;“易性”,诱骗人,去把人性改变了。
“何以知其然邪”,这个理由怎么来呢?他要看我们自己的历史。“有虞氏招仁义以挠天下也,天下莫不奔命于仁义,是非以仁义易其性与?”他说我们的文化,上古只有道,自然道的来。到什么人呢?虞氏,唐尧,虞舜,到唐尧虞舜三代,“招仁义以挠天下也”,教育老百姓一种仁义、一种思想范围,把天下人搞别扭,挠起来了。
“天下莫不奔命于仁义”,因此世界上,社会上,教育仁义,多少年一条路这样走,他说这不是证明了人做一个思想、一个政治的范围,故意把人性变更了,以仁义来改变了人生,所以他的本性不是原来的思想,这个道理我只能讲那么多。为什么讲多了,这一点拿出来,不得了。批评世界上东西的解说,各种思想、各种主义、各种一切都是妨碍人生,乃至各种观点办法,这个意思大家自己去懂,我只提一下。
“故尝试论之,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所以了我们中国文化,三千年、四千年以上,从唐尧虞舜以下,三代以下,为什么推开三代不讲呢?唐尧虞三代是公天下,民主。所以中国文化始终讲三代以上、三代以下,这是一个界线。三代以上,等于我们现在讲,真正的社会主义,真正的共产主义,真正的接近于大同的世界,天下都为公了。三代以下,是大禹以后,家天下了,天下为私了。所以以中国文化儒家、道家来看,大家都说孔子帮忙专制君主,那是冤枉了,孔孟道家都反对这个。
所以他这里讲,“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都有一个宗旨、一个名声、一个思想的范围改变了人生。因此,讲教育,人生的感叹。
“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注意哦,我们所有自己注一下。“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因为将来的教育文化的标准,有仁义道德。所以小人,小人并不是难听的话,古文讲小人是普通人。所以变通人以身殉利,生命不要去求利、赚钱,小人生命都可以不要,拼命赚钱。“士则以身”,知识分子有时候还真乖邪,爱名,要人家捧他,学问好,道德要有名气。“士”拿生命不要,为名去死亡。“大夫”,做官的,有知识分子,国家政治做官的,“则以身殉家”,拿生命身体管理家人,使自己家里好,对国家好。“圣人”,大圣人有思想家,这些人以身殉天下,命都不要,拼命说救世救人。这一段批评得很厉害。(16分处)
“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所以,由小人到知识分子,到做官的,到圣人。“数子”,这四种人物,他划的界线。“事业不同,名声异号”,你看这些发财的当老板的,这个大学的,这个是官,什么什么官,都是不要命的去争一个虚名。“其于伤性以身为殉”,至于把命都送进去,道理是一个。这个道理他讲出一个中国,我们常常用的有名的故事。
“臧与谷”,这是两个人。“二人相与牧羊”,两个人一起赶羊,不晓得在蒙古在哪里。“而俱亡其羊”,两个人赶羊,羊群跑了。“问臧奚事,则挟荚读书”,这个挟策……策杖那个策,一样的。那么两个看羊的,羊群看跑了。问臧:你在干什么,你的羊群跑了?他说:我在看书,所以没有管到羊,跑了。“问谷奚事”,你在干什么?“则博塞以游”,他说:在打扑克牌、赌钱,“博塞也”。“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不管怎么样,两人比较起来,一个很高尚,读书;一个是玩牌的,两层两都没有用。他只讲这两个故事,你自己去想。
“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中国的圣贤、贤人,周朝的伯夷、叔齐,做贤人。周文王统一天下,不愿意,不同意靠拢,做高士,在首阳山饿死了。盗跖是柳下惠(的弟弟),孔子的同事。他有一篇文章,盗跖专门骂孔子的,骂的非常痛快。所以当年我们的文化,毛主席搞文化大革命,专门抽出来这一篇文章骂孔子的,就是套用这样来的。“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是个人名,大盗,他的哥哥是圣人,死于东陵。这两个人所死的不同,都是死嘛!一个人高尚知名而死,一个做土匪而死。
“其于残生伤性均也,奚必伯夷之是而盗跖之非乎!”拿庄子的看法,两个人都是笨蛋,一个是为坚守道德而死,一个是专门做土匪头、做流氓头而死。死的不同,妨碍了自己的生命的本来,是一样的。(20分处)
“天下尽殉也。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其殉一也。”他说全天下的殉就是拼命,把命丢掉。一种为仁义道德,为学问,为求名而死;一种普通人,求利而死。以世俗的观念,高尚有学问,就叫他君子;为求利,一切不择手段做的,叫他是小人。不管君子与小人,都是为了钱、货财。
“则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残生损性,则盗跖亦伯夷已,又恶取君子小人于其间哉!”,如果我们拿一个平等观念来看,不管求名求利,不管你做什么,都是忘记了生命自己的本性。不要忘记了自己生命的本性,就在这里送了一个冤枉的命。
且夫属其性乎仁义者,虽通如曾史,非吾所谓臧也;属其性于五味,虽通如俞儿,非吾所谓甘也;属其性乎五声,虽通如师旷,非吾所谓聪也;属其性乎五色,虽通如离朱,非吾所谓明也。吾所谓臧者,非仁义之谓也,臧于其德而已矣;吾所谓臧者,非所谓仁义之谓也,任其性命之情而已矣;吾所谓聪者,非谓其闻彼也,自闻而已矣;吾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也,自见而已矣。夫不自见而见彼,不自得而得彼者,是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者也,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夫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虽盗跖与伯夷,是同为淫僻也。余愧乎道德,是以上不敢为仁义之操,而下不敢为淫僻之行也。
“且夫属其性乎仁义者,虽通如曾、史,非吾所谓臧也;属其性于五味,虽通如俞儿,非吾所谓甘也”
下面差不多,我们先解释一下。“且夫属其性乎仁义者”,他说如果这样做,读书人不同,他的思想是好做君子的,好讲仁义,他天生喜欢XX。他说你们学问道德再好,总没有孔子的学生曾子那么好吧,曾子与史鱼都是孔子的大学生,我们读的四书五经,《大学》,曾子做的。“通如曾、史,非吾所谓臧也”,这个臧是什么意思,我看你们学的古文白话里头经常用,古文就是对与不对。事情对了叫臧,一件事情做完了叫臧事,就是这个字,虽然到现在改成简体文,这个臧字还没有办法改。完事了,对了。
“属其性于五味,虽通如俞儿,非吾所谓甘也”,有些做厨师的口味调得很好,碱甜苦辣酸,做的都很高明,有味,这个人古代名厨师叫俞儿。他说“非吾所谓甘也”,我认为是不对的。
“属其性乎五声,虽通如师旷,非吾所谓聪也”,有些人本性喜欢音乐,喜欢玩音乐的五声。古代的五声:宫商角徵羽,是代号,现在从西方来,到日本的翻译:哆来咪发嗦,五声这些不同。虽然师旷是音乐家,都是违反了人性。
“属其性乎五色,虽通如离朱,非吾所谓明也”,古代有一个光学家,也是艺术家,叫离朱。他的画非常好,颜色非常高明。
“吾所谓臧者,非仁义之谓也,臧于其德而已矣;吾所谓臧者,非所谓仁义之谓也,任其性命之情而已矣”,他批评了这样多家的观点,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每一个都否定了。他提出“吾所谓臧者”,我认为对的,不是讲仁义道德,也不是发财做官。把人怎么做?“臧于其德而已矣”,自己建立一个人性性格,我所谓对的,也不是仁义——人的性命而已,自己活的真正的生命价值,生命目的在哪里搞清楚。
“吾所谓聪者,非谓其闻彼也,自闻而已矣;吾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也,自见而已矣。”所以我认为庄子说,什么叫真正的聪明呢?耳聪目明,眼睛好是明,耳朵好是聪,与脑壳有关系的。真的聪明是什么呢?不是说听声音听的很远,对音乐分辨都很清楚。你自己听听自己的心声,自己听自己,你能听的那个东西,究竟是心里发出来,还是脑里出来。你懂了自己生命那个本能,就是真的聪明。你眼睛会看东西吗?会明吗?他说你不懂明。“吾所谓明者”,不是看人家,先要看到自己,先反省,看看自己是个什么东西。那么,看人家很容易,看别人;看自己搞不清楚了,这不是真聪明。
“夫不自见而见彼,不自得而得彼者,是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者也,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世界上玩聪明,看不到自己,专门看人家。其实,你以为看清楚别人了,是“得人之得”。其实你变成别人了,你变成没有主观了,你的生命都摆在那里,你都搞不清楚。专门看人家,看人家有没有。其实庄子这四句话是发挥老子的话。老子只有两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看人家容易,看自己难。能够反转来把自己看清楚,能够反转来把自己听清楚。我也常常同年轻同学们讲,你们怎么都不会听话呢?常常你们谈了半天,听到没有?听到了老师。我讲什么?嘿嘿……嘿嘿,搞不出来。哪一句他都听到了,没有进去,更没有听到自己的心声是什么,更没有看到自己里头思想是什么。批评人家看外边还好一点。其实这样呢,它是玩弄给社会看的,不是真正的自由。
“夫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虽盗跖与伯夷,是同为淫僻也。余愧乎道德,是以上不敢为仁义之操,而下不敢为淫僻之行也。”“适人之适”,这个“适”是自由,真正的自由。上海话是XX,不痛快,这个“适”是不痛快。你是给人家玩了半天,我们都是人,给人家痛快,你自己还始终痛苦中。“夫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你自己找不到自己,光看外表,什么圣人、坏人、好人!分辨自身本身的生命的自由,没有找到。(30分处)
“虽盗跖与伯夷,是同为淫僻也”,圣人也好,强盗头也好,同样的。换句话,我们讲一句话,同样都是混账,都没有活对了,生命都没有对。
“余愧乎道德,是以上不敢为仁义之操,而下不敢为淫僻之行也”,庄子说,我呢就怕这些,我最讨厌这些什么仁义道德,这些学问家。因此不愧乎,对于这些道理,惭愧,不愿意见证,是上不敢宣传仁义,下也不敢做坏人。既然不能做好人,我也不能做坏人,这不得而知,做个什么人。
对这一篇《骈拇》文章,那么,这一篇文章,他为什么写呢?刚才,我们开始提出来“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换句话,就这个意思,人世间一切学问、一切理论,一切都是多余的,多了一个指头,违反天然。
第一个,有时间你们再去研究这一篇,意思很深的。一切一切的学问,一切一切的做法,当然,我们不谈政治,要谈政治,就很严重了,一切都做了多余。尤其现代你们这些管理工程师啊,做事业的呢。已经太多的管理东西,太多的管理机构,再不要多出一个指头来。多个指头,多个麻烦,自己找麻烦,违反人性,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他又告诉你,你看他读了外篇,其实,天生多出一个也不坏,也不要把它去掉。好的东西,美的,固然是美,漂亮就是漂亮,丑的有丑的漂亮,你怎么善于应用,这是包括了很多应用。管理学也好,政治也好,做人也好,乃至对自己处理事,你不要有,为他人做了主观,更不要为自己变成客观,这是非常重要的。他讲《骈拇》这一篇,看着乱七八糟的,东说一下,西说一下。批评了儒家,批评了别人,他自己真正的宗旨,叫你用人性生的天然去做人。
第三点,结果拿西方的文化中国来讲,真正的自由主义,他又反对你们管理,反对你们叠床架屋。最后的宗旨,本文里头有,刚才读了,大家不要忘记,全篇的宗旨,他说要人生活着XX“性命之情”,很重要,生命的本来是什么?要找出来,这是性。命跟性两回事,我们活着,这个是命。活着,为什么会老了,会死了,会生病,这命变了。至于性呢,它没有动,要把本来那个性活着性命之情,这是道家的宗旨。
今天把外篇的《骈拇》大概的意思,向诸位介绍,希望大家看了以后回去多研究,尤其在中国文化这个字,自己要搞清楚一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