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邱宗康

 万里行读万卷书 2012-06-28

邱宗康--《遨游青铜文字的王国》  

2010-12-03 23:03:21|  分类: 金石文化 |  标签:铭文  金文  艺术  作品  笔画   |字号 订阅

————2010年12月3日

邱宗康--《遨游青铜文字的王国》 - 崔靖(屈白斋主) - 崔靖(屈白斋主)的书法艺术博客

 

雄强朴茂 粗犷宽博    
       金文的主体旨向,当以此类铭文为典范。尤其是出土青铜器规模最大的周原地区,更是以雄厚博大称著的。其书体方整、端正、结实有力,通篇雄浑、威严、气势夺人,是金文中之强盛者。初看似有过于严肃之嫌,但仔细观察,愈看愈能进入。它不以粗壮的野性取胜,而是以宽博的结构,从容镇定的气质,表现出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随着审视的专注,便会感觉到一种气势,正从心底荡开….无形之中,令人感受到一种精神上的振奋。
       金文的这种形态,使人聊想起商周时代的人不知是什么样子?若按“字如其人”的说法来分析,还真有些意思,大约也是以粗牡、勇猛、憨实、敦厚为主要形象的。在今天,“字如其人”的论点还有待商榷,艺术并非如此浅薄,内心精神的追求和人的外表形象不一定是完全统一的。“字如其人”只是一种浅表层次的总结,而更深的艺术向往则是以其精神为主,并非以形貌为依据的。远古时代的人,大概不会有这样的思维,从质朴单纯的角度出发,直述自然的本性,倒是真有可能“字如其人”的。且看其宽博如壮士、勇毅似武夫的模样,想象奴隶社台“血与火的战争场面”,何其悲壮!
       这类铭文最突出的是《 簋》(见图21),西周中期厉王十三年器,铭记“ ”祈求上帝和祖考的佑福,使其王位常在。有人称此铭文为西周中期王室使用的标准书体。这是周王朝步入成熟的时期,在作为国家重器的铜簋和铭文上,也都显示了这种独特的面貌。
       “ 簋”现存陕西周原博物馆,笔者曾专程前往,有幸得睹真貌。其形制颇大,粗犷伟岸,号称“簋中之王”。器物的整体风貌与铭文的精神气象颇为统一,豪放、雄壮、雍容、大度,内中充满磅礴之气。顶天立地,纵横驰骋,壮而不臃,强而不野,严然一种大将风度,天地为之见小矣! 其精神状态让欣赏者不由得为之折服! 对粗犷宽博的钦慕和对力量的崇拜与弘扬中透出一股诗意的夸张,呈现出深远的历史积淀,成就一种象性的崇高美。这种饱含着意志和威严的形象,足以激起人们对远古时期雄浑博大的内在气蕴由衷地钦佩和神往。

 
   

   图21害夫簋铭文

 这种庄严肃穆的崇高美,来源于原始崇拜。先民们没有征服自然的能力,又要在大自然中为自己求得一寸生息的土地和空间,便无法避免地要和自然抗衡,同时人类又自相残杀,在无可奈何之下,把太阳、苍穹、狂风暴雨、高山大河以及首领、祖先尊崇为巨神,以极其虔诚的信念,顶礼膜拜,希望得到赐福和保佑。那一本正经的姿态,在现代人想来多少有点滑稽可笑,而在当时,却是以庄严的礼仪,倾注了真实的祝祷与渴求,以极其宏伟的场面展开的,其“专注的愚昧”也足以震摄人的心灵。文明社会中高度发展的科学使人们不可能那样去思维,自然也不可能去做那种庞大的活动。但那种愚昧所产生的力量,由精神力量引导而诞生的原始艺术,作为时代的见证品,却如此真实地打动了现代人的灵魂,使之震慑、留恋于先民们的精神园囿之中,悉心追寻这“崇高的愚昧”所带来的精神胜利品。金文发展到此时,已经相对成熟,方块汉字的基本构造模式已经确立,以笔画组成的偏旁部首逐渐以其稳定的形态互为支撑,以不同的方式共同完成每个汉字的组合遇过程。透过铸造工艺,我们已能看到书写的流动感活跃在字里行间,笔画之见的呼应沉着有序,均在书写者的掌握之中,方整的结构,朴厚的线条,充分体现出一种自信和力量。

邱宗康--《遨游青铜文字的王国》 - 崔靖(屈白斋主) - 崔靖(屈白斋主)的书法艺术博客

    图22   害夫簋铭文局部放大

表现这种集庄严、肃穆、自信与力量为一体的外化形态,所必须具备的是强盛的内在精神,它所迸发出的感召力,正是“崇高感”的审美来源 ( 见图22 簋铭文局部放大 ) 。这种崇高美不像优美那样能直接唤起欣赏者的审美愉悦,而是使欣赏者在最初的不易接受后,经历了一种振勤心灵的深思,再逐渐领受其内任的美感,并由此获得隽永持久的审美愉悦。
       西周时期的这类铭文和器物的形制,体现了中国东方艺术的博大精深,不由使人感受到,远古时期中华大地孕育的文化艺术是何等壮观、雄强。那斩钉截铁、浑厚有力的线条,那宽阔、疏朗、稳如泰山的结构,阳刚之气跃然其间,是那样具有生命力,同时又是那样的沉重。
       悉心揣摸这类铭文书体,认真领悟其精神力量,体会那种强烈的磅礴之气,联想到先民们那种古朴坚毅的气质,安知对一个书家的素质,不是一种熏陶 ? 不能带来一种升华? 认真临写这些铭文,琢磨那宽博豪放的气派如何从心底升起,流泻于笔端,展现在纸上,刻画出一种内在的追求。照此深入下去,日久自会被其感染,使这种雄浑古茂之气,沁润、融合于心里,不自觉地激发起新的意境和胆气,书作之中,自然流露出来。而艺术之魂,贵在一个“胆”字。在现代艺术精雕细琢的模式中,这种粗犷宽博、雍容雄健的古风,是很能将人引入一个更令人神往的、更宏阔的宇宙之中的 ( 参见图23)以此类铭文风格为依托而创作的书法作品)。

凝练稳重  端庄遒劲

提及金文或者提及大篆,人们首先会给它一个端庄、凝重的印象和评价。虽然并不全面,但这种风格的碓称得上是金文之主流,有一批杰出的代表作品,为之表率。它们除史料价值外,论及书法艺术,也是历来被人们尊崇和仿效的楷模。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作有《毛公鼎》和《大克鼎》。金文中人们知道最多的,大约就是《毛公鼎》了,历来对此记载颇多。它有著名的长篇铭记,是西周铜器铭文中篇幅最长的(见图24)。

         邱宗康--《遨游青铜文字的王国》 - 崔靖(屈白斋主) - 崔靖(屈白斋主)的书法艺术博客

图24毛公鼎铭文

《毛公鼎》铭文不以笔画的粗细变化为主,也不用字体的倾斜奇侧取势,它最为突出的是造型的特点:偏旁部首参差错落巧妙配搭,揖让腾挪顾盼生姿,拙中求巧委婉有致,疏密有度美观大方。尤其包围形字体别具一格,其不规刖的椭圆形非常巧妙地分布在通篇铭文之中,与其他园转流的笔画互相呼应,同时又统一在方形结构之中,使其流而酊不失凝重之气,如龙蟠蛇舞,稳健奇特,成为协调统一的整体 ( 见图25毛公鼎铭文局部放大 ) 。

邱宗康--《遨游青铜文字的王国》 - 崔靖(屈白斋主) - 崔靖(屈白斋主)的书法艺术博客

图25毛公鼎铭文局部放大

这种突出的结构特点和丰富的圆转笔画,使《毛公鼎》铭文在大篆中占有引人注目的地位。它以其结构的方正稳固了文字造型的基本形式;以偏旁的错落形成巧妙的变化;在既有整体又有变化之中,又以圆转流的线条构成连接造型的枢纽,其蜿蜒通畅的气韵,熟练生动的曲屈,逶迤俏丽的线条,方正大度的体态,构成了端庄遒劲的风采,在金文中堪称佳品。学习金文,不研习《毛公鼎》是不可能理解大篆艺术的形式特征的 ( 参见图26以此铭文风格依托而创作的书法作品 ) 。
      《大克鼎》铭文气势开张,笔画纯熟圆润,更兼带有“界格”,开张奔放和凝重收收敛到好处地组合在一起,突出了它端庄严整的气象,这种形式在金文中是不多见的 ( 见图27 ) 。

邱宗康--《遨游青铜文字的王国》 - 崔靖(屈白斋主) - 崔靖(屈白斋主)的书法艺术博客

图26作品

“界格”的作用限制了字与字之间的参差挪动,使它横成行竖成列,排成很规矩的队伍,字体、界格和整体造型,均呈长方形,统一一致地纵向伸展,增加了它挺拔雄伟的气势。又由于字之大小不同所造成的空间,使通篇有了疏密变化。值得深思的是,由于铜鼎铸造不可能是正方形,铭文依器物而布,可谓曲尽其势,因此虽然带有方正的界格,但却不可能绝对的垂直与水平,而是略带弯势和起伏,使得本来严整的方块造型显得自然、随意。这对后世凡界格必须绝封垂直平正的做法也算是一种“讥嘲”吧 ? 艺术一旦陷入“绝封”,其几乎自然的天趣与抒写情性的灵动便荡然无存矣! 由于铜鼎的铸造特点引来的铭文形式上的改观,对于后来研究艺术的人不也是一种很好的启示吗?

邱宗康--《遨游青铜文字的王国》 - 崔靖(屈白斋主) - 崔靖(屈白斋主)的书法艺术博客

图27 大克鼎铭文局部

质朴秀丽 蕴藉典雅

在铭文中,也有不少特别秀润、典雅、含蓄的杰作。其通体神态看上去无争斗之迹象,无愤慨之情怀,闲得安静、朴素、含蓄而美好,是金文中平和娴雅的类型,和前文所述那种雄浑茁壮的阳刚之气相比,别有一番情致。
       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中总有一种欣赏宁静美的倾向,在静穆之中,能得到一种灵魂的慰藉与升华。中国书法历来奉“书卷气”为上品,常誉某人有“静气”、某书作有“静气”,可见静气也是书法作品不可缺少的素质之一。欧阳修曾云:“飞走疾速,意浅之物易见;而闲和安静,趣远之心难形。”正道出了静谧感的可贵与难能之处。做人要有静气,“宁静而致远”;作书作画同样要有静气,“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这都是历代学者与书画家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唯其静下心来,细细琢磨体味,灵感和创造的火花才会蹦上你的心扉。试想每日如热锅之蚁,惶惶不可终日,安能有艺术之境界产生?只有“入静”,才能使思路顺着意向的引导,逐步进入更深的层次。
        至于含蓄,则更是中国艺术审美之魂灵,惟其做到“言有书而意无穷”,方可谓艺术之上品。试看《静簋》《矞簋》《师遽方彝》,恰恰欣赏者带来这种恬静温和的审美感受。这类铭文字体近似长方形,轻巧安定(说轻巧是相封的),匀静朴实,平稳娴雅,无强烈奔放之笔,也极少险峻拙怪之处,突出的特点是于平淡、朴实、大方之中,又透着灵巧和秀逸,整体感觉神凝气敏,宛如很有修养的学士,一举一动文质彬彬,安祥稳重(见图28—1、图28—2)。

邱宗康--《遨游青铜文字的王国》 - 崔靖(屈白斋主) - 崔靖(屈白斋主)的书法艺术博客

图28-1静簋铭文

铭文佈白均匀,间距疏朗清俊,大字茂密、小字宽疏,成功地体现了金文稳重的静态形象,是西周早期比较成热的作品,保有朴实、自然的特征,沉静安闲,  一派与世无争的淡然之态,倒显得异常超脱。尤其《静簋》给人的感觉更为深刻,犹如不求名为人知的隐士,于恬淡之中,依自己的情趣随意为之,自得其乐,远离麈嚣吠扬的闹市,默默追求着自己的情趣和意向,悠闲而又高雅。把宁静和温柔的情怀,倾注在字里行间,虽恬淡却也能使人怦然心动.人类的生话,自远古时期,就不是单一的,原始人也并非只有凶暴残忍的吞并战争。除此之外,在人类心理追求中,还有赞美这一范畴,如春天、小溪、月亮、原野.儿童、母亲、小动物等自然界和顺可亲的方面,作为与人亲善的精灵所在,使远古时代的人感到亲切,迷恋,以其和谐、匀称、宁静的形式体现着人类对自由、和平、美满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象征着人类善良、温情、优雅的天性与品格……艺术,总是要反映当时人的审  美趣向,并且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是一元化的。专制统治者制造的模式和样  板,是不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上古时期存在的谦和文静的气息,也必然 要在他们认为可以寄托自己情感的活动中不自觉地流露出来,于是便有了  这样一种风格的存在。

邱宗康--《遨游青铜文字的王国》 - 崔靖(屈白斋主) - 崔靖(屈白斋主)的书法艺术博客

图28-2  矞簋铭文

 形成这种风格的因素有:一、笔画相对较细,圆润光滑。不强调圆转的突出,也少有方笔的介入。可以想见书写时匀速用笔的方法和不激不厉的情致;二、结构以平正为主,重心保持端正,中心线垂直;三、通篇格调趣趋于一致,没有突出的起伏跌宕,也没有特别抢眼的字形。它是后世儒雅、娴静作品的前身,虽然相对工整平稳,但还无刻意求工所造成的板滞,它不同于后期程式化极强,极严谨刻板的作品。同时,于结构、章法上较之商晚期有突出的发展,文字也逐步走向成熟。因此,它也是西周金文重要的组成部分,代表一定阶段的风格,是颇值得注意的。有人误认为此类铭文呆板无生气,实属偏见,在众多的铭文中,它突出的特点正在于它平淡天成而又娴雅有致。其深藏的含蓄美,是需要细细琢磨玩味才能悟其奥妙所在的。
       当然,学古不能泥古,更不能只学皮毛,或攻其一点不计其余。在当今书法艺术创作提倡动态美和变化美的大趋势下,一味追求安静,久之恐会导致静气有余而神采不足的弊病,从而大大削弱作品的感染力,这是需要防患于未然的。任何艺术方式,至极限必定衰败。不断地汲取养分,广采薄收,以充实自我,才能不断地修正提高。书法作品中能够寓动于静,方能更好地展示其内涵于表现力 ( 参见图29,以此类铭文风格为依托而创作的书法作品 ) 。

邱宗康--《遨游青铜文字的王国》 - 崔靖(屈白斋主) - 崔靖(屈白斋主)的书法艺术博客

                                             作者邱星 图29  作品

瘦硬挺拔清朗俊逸

两周几百年时期内,青铜器铭文存在多种变化和不同风貌。只要细细观赏,认真辨识,即可发现其中不乏清朗俊逸的佳作。最具代表性的是《瘐钟》与《师望鼎》。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线条较细,瘦硬挺拔、严整清朗中透出骨骼的清奇之气,在金文中颇具独特的神貌,在肃穆庄严的整体氛围中,表现出坚硬俊逸的特色 ( 见图30、31 ) 。
    《瘐钟》是西周中期懿王时期,为乐器之一种。它从心理和用途上讲,都不同於祭奠战争所包含的凶暴与悲壮,也没有国家社稷大业的肃穆庄严,自然会给作器人比较抒情和轻松的创作心境。《瘐钟》铭文不是一篇而是一组,宛如一支乐队在奏鸣。文字笔道匀静瘦硬,体势趋长,许多字入笔和收笔处愈细,字口尖利清晰,甚至一侧光滑一侧毛涩,似有刀刻的精神与形态。其中不乏结构俏皮者,为铭文注入一股灵气。偶见笔画有略粗之处,恰好起到了一种调节作用,仿佛乐曲中有了高低音的运用,于是排除了可能产生的单调刻板 ( 见图32,瘐钟铭文局部放大 ) 。通篇神清气朗,睹之颇有心旷神怡之感,仿佛听到铿锵且又悠扬的钟磬撞击传来的乐声,将人带入一种若凡若倦的境界。

邱宗康--《遨游青铜文字的王国》 - 崔靖(屈白斋主) - 崔靖(屈白斋主)的书法艺术博客

图30瘐钟铭文


     “书贵瘦硬方通神”,是一种审美偏爱,虽然不见得全面,但骨骼的结构组合,如同建筑原理,没有结实完美的栋梁作支撑,瓦又何以附着其上? 人体结构与字体结构同理,没有坚强挺拔的骨骼,神韵二字又从何谈起?失去骨力的线条和字形,必然是臃肿无力,其精神风采定会大大地损伤甚至不堪一睹!
       骨力的训练,无论对书法创作还是对人品的精神情操,都是一项极大的考验。任何艺术思想,都需要坚固挺拔的框架为载体,否刚就会因找不到适当的支撑而无从体现。它不仅代表着基本功训练的程度,也包含着审美力感的来源和基本条件,在学习和欣赏过程中,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西周早期的铜器文字,就已经为书法确立了这种标准和高度,需要以不懈的努力奋取和追寻。
       在金文之中,这样的风格还不止一簋一器,如《师望鼎》(恭王时期器,同属西周中期)、《小克鼎》《师处方彝》都属此类范畴,有近似风格。《师望鼎》铭文虽缺少一定的肃穆之感,却更有自然随意轻松自如之态,于趣味上甚佳。

邱宗康--《遨游青铜文字的王国》 - 崔靖(屈白斋主) - 崔靖(屈白斋主)的书法艺术博客

图31师望鼎铭文

这类铭文,发展至孝王时期就逐渐衰败,由于过分追求细巧,走向极端,失掉了纯朴厚重的金文气息而变得绵软无力,一些过于瘦弱的笔画断断续续,宛如苟延残喘的病人,其神貌与早期瘦硬清朗且又挺拔峭砺的风格相去甚远。如《克许》便是如此(见图33),通篇已无严整之气,只有一种赢弱无力之态充斥其中。这些实例,又一次证明了从事任何一种艺术创造,追求某种风格,当有适当的尺度。任何风貌,走向极端时势必会导致颓败,成为病态。失去生命活力,艺术也就走向衰亡了。
       还有一组铜器铭文,是颇值得注意的,它们也属瘦硬之列,但与西周的铭文,又存在很大区别,这就是一九七八年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曾引起极大的轰动。、

邱宗康--《遨游青铜文字的王国》 - 崔靖(屈白斋主) - 崔靖(屈白斋主)的书法艺术博客

图32瘐钟铭文局部放大

它是东周时期楚文化地域上一组辉煌的文化遗迹。其数量颇多,型制考究,其上铭文字数也很多,且风格与西周铜器铭文大相径庭,结构瘦长,笔画纤细,犹如纤纤女子,轻拂长袖,慢转腰肢,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同西周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样和雄浑朴茂的铭文字体,俨然雨个世界!那些潇洒、灵动、修长、具有飘逸美的文字造型,生动具体地驳斥了“金文无其长”的说法,还是典型的“南派”风格。那种流选自如、轻盈若舞的弧线运动,充分显示了楚文化的浪漫气息。若说中国从来北雄南秀,是当然成立的。虽然以长江为界,明确分为南北两方,是从南北朝开始的,但因地域不同而形成的区别,在远古时期的周朝,就已经很明显了。几千年来,从人文地理到百工技艺,南北两方历来风格迥异,无论在雕塑、绘画、书法、舞蹈、音乐还是建筑上,都因此而形成明显的差异,这也是构成中华文化丰富多彩面貌的因素之一。
    《编钟》铭文书体虽然独具风格特征,但从形体上讲,文字的装饰性较强,同时期的楚器中,也多是这样的风格,只没有如此皇皇巨制。这些铭文,字体结构规律性很强,形成一定的模式,书法的旨趣自然有所削弱,虽然保有篆书的圆转特点,但整齐划一的排列和规范化的书写方式,使它们像群舞的队列而无突出的性格特征与字体变化的情趣,兼之线条均无粗细之分,笔画修长以致纤弱,此种风格发展下去,势必会向装饰美术靠拢而失却书法艺术自身的意义。但是,它作为金文的一种存在形式,且占有一定的比重,应该单列出来,也可作专门研究。无论哪种风格,只要它已然形成并流传下来为后人所注目,就必定有它的优点与长处,善於学习的人,会在其中寻找和发现自己需要的契机与养料,拿过来为己所用,融合之后再生发开来,便会形成新的形式和格调。资料对于每个人都是一视同仁的,能否巧妙地利用和发展,就依各人对艺术的理解和追求方向的不同而异了。

邱宗康--《遨游青铜文字的王国》 - 崔靖(屈白斋主) - 崔靖(屈白斋主)的书法艺术博客

图33克盨铭文

变化诡异雄奇恣放

说到变化莫测,神奇诡异的风格,在金文之中,非《散氏盘》莫属。它代表了一种独特的存在,属于金文中罕兄的特殊层次。它的“美丽”不仅吸引了众多的金文爱好者和欣赏者,就连其他艺术门类的研究者,也对其倾注了很高的热情。尤其近年来习篆的人日渐增多,研习的广度和深度也有相应的发展和提高,人们不满足清代篆书那种平稳、对称的格局,于是上溯追寻青铜文化的风神,试图在篆书创作中走出一条新路来,这也是时代精神使然,但却苦于不易突破。《散氏盘》铭文的出现,使人们禁不住眼前一亮,那种变化诡秘、雄奇劲健且又趣味盎然的特色,使人们从中得到了新的启示,不亚于找到了新的钻研方向和改变平整规范之病的又一剂良蘖,禁不住为之而欢欣鼓舞(见图34)。
       乍看去,《散氏盘》铭文极不规则,处处可见变化,似乎难以捉摸。仔细分析,却又发现它既错落有致,又浑然一体,横成行、竖成列,是一个很规矩的方格形网状结构,每个字都在横竖线的交叉点上。在这种规则之中,却又处处显露出一种越出规矩之外的波勤;而那些满溢动态的造型体势,又被统一在横成行竖成列的整体之中,从而体现出有组织有设计的变化。创作者当初也许是下意识的,只是运用朴素的、朦胧的直观感受去表现和完成这项工作(当时的历史条件,似乎还不可能出现这种主动的艺术思维和具体的追求目标),而正是这种既有独特的制作构思,又极其自然烂漫、毫无雕饰与娇柔造作的创造,才体现出作者潜意识里的反规则心理与彼时期青铜器铭文在铸造过程中的规则化程式相搏斗所留下的明显的痕迹。这正是规则和反规则在斗争中取得和谐的成果。体现了既变化又统一,既单纯又丰富,相互制约又相互依靠的美的法则。它凝聚了我国民间工匠由劳动而逐步积累的创造性智慧,表现出由于不满足现状而渴望创新的一种冲动,迸发了艺术中形神兼备的思想火花。正由于这种独树一帜的风格气象,奠定了它在书法艺术史上不可取代的位置。

邱宗康--《遨游青铜文字的王国》 - 崔靖(屈白斋主) - 崔靖(屈白斋主)的书法艺术博客

                          图34散氏盘铭文


       中国早期文字,在结构上具有很强的带有工艺性质的对称形式,也包括一种必要的均衡。这种艺术处理,在甲骨、金文、小篆中都有,尤以小篆为极。在经厉了原始的执着、天然、纯朴等阶段后,到了秦统一中国,推行文字改革,使标准小篆书体成为统一的官方文字,其高度的均衡对称,便更规范化地显示出来。
      《散氏盘》铭文,是完成于书法艺术尚未完全规范、表情表意之说毫无迹象的时代,它率先突破了当时铭文字体向工艺性对称形式发展的特点,迸发了追求反规刖、反对称的艺术思想萌芽,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这是颇为难能可贵的。它的发现与发表,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众多的学者、艺术家交口称赞。在为此倾倒的同时,又发出许多询问和思考;在金文日趋规范的过程中,它犹如异军突起,勇猛、剽悍,间架错落如粗头乱服,随意歪斜、挪让到出乎预料,但又非草率荒莽之作,在奔腾不羁的狂放中,却又更加注重了线条的圆浑和倔强,显示出非凡的力度。在肆意错落之中,却不失通篇庄严浑穆的整体气象,这种协调的天衣无缝,是仰仗什么力量完成的呢?细想之下,何以初期铭文更无规矩的羁绊,却没有这样的神采与光芒?足见艺术发展中的理性成分——即从自由到必然再到自由的升华过程,实在是一种质的飞跃。
    《散氏盘》是西周中后期厉王时器,此时,铜器在制作工艺上已然成熟,文字同时得到长足发展,从字形和数量上均趋稳定并大幅度增加。这些先决客观条件,也为铭文提供了极有利的帮助。可见没有客观条件的成熟和基本素质的提高,新的创造也是不可能的。早期铭文固然更无规矩的束缚与限制,但同时也缺少经验的积累。掌握规矩方圆进而改变突破它,所带来的就是创造,这便是继承和创新的关系。艺术的前进,总是在这种交替中进行的。
      《散氏盘》铭文的文字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圆形结构的特征
       乍看去,铭文字体是一个个很不规则的形状,似乎很难找到规律。但若沿字体外围画一条连接线,即可很清楚地看到,每一个字基本上都是在一个圆的平面上完成的,故而这些字体饱满且有张力,而那些圆形的缺损部位,恰好形成首先的视觉冲击,使观者感受到的是一种不易把握的变化,从而忽视了它的圆形特征(见图35)。

邱宗康--《遨游青铜文字的王国》 - 崔靖(屈白斋主) - 崔靖(屈白斋主)的书法艺术博客

图35圆形特征

二、铭文字体横向组合
       若在一个圆形的上部或下部略微切去一点点,这个圆形即刻就显得扁了,造就是散氏盘铭文有横向视觉感受的原因(见图36)。这里一部分是通过圆形缺损的变化特征显示的;另一部分是铭文横书大都比竖书要长一点,还有的字上下结构紧凑而左右结构疏散,因此使横向感觉更加突出。

邱宗康--《遨游青铜文字的王国》 - 崔靖(屈白斋主) - 崔靖(屈白斋主)的书法艺术博客


   图36横向结构

 三、铭文字体倾斜取势
       仔细观察,该铭文的竖书几乎没有一笔是垂直的,都是或向左或向右倾斜,这就造成了极不稳定的感觉,同时又用其他笔画在不同角度拉住这些倾斜的笔画,使整体达到平衡。这正是一种运动原理,也因此使铭文具有突出的动感和险峻的造型(见图37)。

邱宗康--《遨游青铜文字的王国》 - 崔靖(屈白斋主) - 崔靖(屈白斋主)的书法艺术博客


    图37竖划倾斜

四、方折的运用
       方折,是《散氏盘》铭文又一突出的用笔特征,在金文中也比较罕兄。它于金文最突出的园转笔画中,加进坚实果敢的折笔,使弧线在圆的流动过程中受阻,得到一种桀骜不逊的倔强感(见图38)。这也是区别于其他铭文的重要特点。这种方圆并且是改方之结构为圆,改圆之弧线为方,方圆并用却又反其道而行之,这种大胆的创造,睹之真有触目惊心之感,令人颇受震动。

邱宗康--《遨游青铜文字的王国》 - 崔靖(屈白斋主) - 崔靖(屈白斋主)的书法艺术博客

图38折笔

 以上四个特征,都是以一种雄壮、饱满的线条来构画的,如果舍弃了这一点,那么这些突出特征所展示出的神采,就会大打折扣,由此也可悟到:任何结构的变化,都要建立在笔画内在质量的基础上。缺少最基本的笔画表规力,再完美的结构也会成为没有生命感的叠架。
       正由于《散氏盘》铭文巨大的魅力,故而得到了无敌专家、学者、艺术家的刮目相看并为之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其中颇耐人体味的有刘海粟大师临散氏盘铭文并题跋于后的作品 ( 见图39 ) 。

邱宗康--《遨游青铜文字的王国》 - 崔靖(屈白斋主) - 崔靖(屈白斋主)的书法艺术博客


     圆39刘海粟临《散氏盘》节录

他在跋文中不仅以严谨的态度考证文字,并且抒发自己的感受:“学书必从篆入,余近写《毛公鼎》,好习《散氏盘》。今年我年八十,重作《散氏盘》自寿”(摘录)。一个“自寿”令人颇有感触。后大师又将珍藏之“自寿卷”转赠周颖南先生,此举被艺坛誊为“自寿寿人”,又令人深思。潘受先生对此作此举亦大为叹赏,遂又有长篇题跋于后,跋中盛赞《散氏盘》之艺术魅力,并说何绍基得其夭娇;吴大溦得其清刚;吴昌硕得其郁勃;清道人得其峻险;曾農髯得其逸宕;而海粟大师兼众美而集大成……众多大师都得《散氏盘》之精髓而又各具风范,足见其深藏之不朽精华,尤其是“自寿寿人并寿天下人”之德,何其伟大!
    《散氏盘》铭文突出的艺术风格,是金文研习中又一个高点,一个更深的层次。深人其中,不仅能领略金文造型的独特之处和青铜文化那古老的遗韵,还能通过它得到更多的字形构造和章法变化的启发。借此之力,有望打破篆书平整、端正之藩篱,脱离装饰性特点,进入抒情表意的境界。沿着这个方向,继续发展,更可望使金文这古老的书法艺术,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
       欣赏、研究此盘铭文,不仅能于大篆书艺的扬弃之中获得弥足珍贵的养料,且能于艺术创造的根本思维上,被敲响一记警钟,回味之下,焉能不有如梦初醒之感(参见图40,以此种铭文风格为依托而创作的书法作品)?

邱宗康--《遨游青铜文字的王国》 - 崔靖(屈白斋主) - 崔靖(屈白斋主)的书法艺术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