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 书 赋
《周易系辞》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羲皇雄威天下,“龙马负图”于河;大禹治水告成,“神龟贡书”于洛。河图乃天象,洛书为九宫,内涵之深刻,奥妙而无穷。河图洛书谓河洛文化之标志;炎黄子孙寻根之胜地。先民心灵思维之成就,华夏文明起源之根基。
黄河滔滔,洛水悠悠。人文厚重,千古风流。黄河母亲神圣之古老,洛河文明悠久而璀璨。穿越历史隧道之遥远,流淌人类文明而渊源。延接中华民族兴盛之根脉,承载华夏文化厚重于瑰宝;蕴藏人类难以破译之玄机,演译中外学者追踪探源于奥秘。郑玄引《春秋纬》曰:“河以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河以龙图发,洛而龟书成”。天兴禹洛出书,龟负文列于背。龟背之图式,有序而均衡。纵横之数理,自然而天成。“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洛书”是也。古往今来,圣贤尊崇。儒林鸿论,传之纷纭。可谓其小无内,其大无外;用之言天呼其中,用之言地于其内,用之言人而不外;含天地人之和谐,盖万物巧成而不遗。《汉书.五行志》曰:“禹治洪水,得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 “洪范”之九畴,六十五字曰:一曰“金火水木土”以利五行;二曰“貌言听思看”羞用五事;三曰“食货事空司徒司寇宾师” 农用八政;四曰“星辰历数日月岁”时用五纪;五曰“最高准则”建用皇极,六曰“正直刚克柔克”艾用三德;七曰“ 聪明明智谋虑周全”明用稽疑;八曰“预兆天气” 念用庶征;九曰 “富康宁攸好德寿考终篇” 五福飨用,“凶短斩忧贫恶弱” 六极畏用。洛书之博奥,涵盖于万物。哲学之精髓,文字而鼻祖。陈抟先师精论,邵雍朱熹肯定,自古史册载誉,历代帝王胜迹,碑铭石刻千古,诗章词赋铭记。
遥遥洛河,千里长流。缘启王侯,光照千秋。起之商洛,源于洛泉。卢氏穿境,洛宁润川。台岸仰韶文化之厚重,遍地龙山陶片而斑斓。洛书赐禹地,风光之旖旎,两岸之珠峰,烟岚于重楼。苍龙卧腹之探饮,九龙岿巍而朝圣,竹林嵌座“洛神庙”,庙前并竖“洛书碑”。清碑“洛出书处”张汉留,魏碑沧桑“洛”字满眼遒。倾八方文人骚客于陶醉,引无数英雄豪杰而悠哉。则留下:村杏野桃繁似雪,行人不醉为谁开?武帝华辇京都西东,凤衔洛浦崎岫帝宫;则天拜洛九和雅赋,龙雕万间兰峰书屋。温洛荐表昌图,永宁中而安都。代有骚客遨游,惊世笔墨遗留。圣贤畅游龟窝,摩崖石刻风流。诗曰“引蔓缘崖步涧泉,鸟声正尔弄清岩。潜踪莫遣惊飞去,留于后人当管弦”、“削简龙文见,临池息迹舒。河图八卦出,洛书九畴初”、“神龟赐禹记尧年,应是灵龟出洛川。洪范陈畴传妙谛,指点阳虚远水间”、“尧天舜日禹疏流,仓圣悟理万户收。森森松柏翳翠岭,泱泱洛水致样侯。灵龟负书大禹录,神女古碑字尚留。愿望蓬莱即在此,游人酣醉不再求”。古籍以厚载,华章放异彩,古碑铭千秋,河洛著风流。千古之神韵,盖世之绝伦。彰朝野帝王将相之雄才,显历代文人墨客而风骚。静卧雅斋闻听伶伦笙管品五声,漫游胜迹试看禹王演范类九成;拜谒古碑惊叹仓颉字台照汗青,贤能辈出续写龙章史河上下承。
其辞曰:
洛水缓缓东流去,两岸青青淡竹栽。
千里清流穿境过,万方紫气绕门开。
古城风华盘玉带,毓秀钟灵育茂才。
汉字源渊普华夏,丹书光照纳祥来。





此图片为兰台2004年编制出版的“洛书出处”画册
2011年06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