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物馆(家具篇)

 书楼寻踪馆 2012-08-08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物馆(家具篇)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物馆(家具篇)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物馆

(家具篇)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物馆深藏于美院大楼C区的一个僻静角落,作为仅供学生实习参考的内部博物馆,它一直非常低调地隐身于此,不为外界所知。每星期也只在周四上午开放半天,参观者更是难得一睹芳容。清华美术学院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收藏了中外艺术品近3万件,居于国内高等艺术院校的艺术品收藏的前列,尤其是中国古代书画作品、古代家具和古代织绣艺术品最具特色,已有数量众多的古代陶瓷、古代家具、古代织绣艺术品收录在国家最具权威的《中国美术全集》之中。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物馆(家具篇)

(明)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590×472×1157毫米。四出头椅又叫北官帽椅,在明清椅类中是一种造型十分成熟的椅类,很有中国气派。这对椅子使用优质黄花梨木,其实美在靠背采用了纹理十分漂亮的一块独板做成。因为纹理自然天成,就不必要再进行雕斫,这是古代工匠技艺高明之处,值得学习和继承。搭脑中宽形成靠枕,两端微微翘起,曲线既富有弹性,造型又十分流畅舒适。同样的手法又见于扶手以及腿部的细部处理上,彼此呼应,相互衬托,使得此椅大气而富有匠意,是传世同类椅子中之上品。

(明)黄花梨素牙子带托泥大翘头案,2488×500×832毫米。这样大的翘头案,在明代家具的传世品中较为少见。用料均取整材,芯板、大边、牙板均无拼接,案面翘头另安。平素牙板周延四围,如框架般界定案面,在视觉上,牙板加大了案面的厚重,牙头又加宽了四腿。四腿外面中央起双层阳线,两棱起边线。四腿不落地,下加宽厚托泥。托泥的四足也后安,即使受地面潮湿侵蚀而腐坏,拆换亦便捷,于总体无伤害。牚平直竖挺。档板透雕“如意云头”,云头外围的档板其实已经构成了四环牙板,在材料上框定了两腿的牢度。这么大的条案,若两腿松动,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两档板的作用不可低估。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物馆(家具篇)

(明)榉木南官帽椅,778×750×460毫米。凡搭脑和扶手都不出头的椅子,北京地区通称之为“南官帽椅”。这件榉木“矮南官帽椅”形制独特,较为罕见。座面极为低矮,据王世襄先生考订:“很可能是寺院禅椅,专供趺坐而制。”总体上宽肥硕大,舒适自如。靠背板以方形铲地浮雕为装饰,题材为“夔凤喜相逢”。上横牚(搭脑)向后弯曲,两端与后立柱相接处加装透雕草花角牙。扶手与前立柱相接处也装角牙。座面以下装券口牙板,落在“踏脚牚”上,牚下又装小牙板。两扶手向外弯曲,留出更大的坐具空间。扶手下的“镰刀把”与“鹅脖”均做成两弯,继续增大了有效空间。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物馆(家具篇) (明)花梨带束腰霸王牚条桌,962×480×835毫米。霸王牚是一种特殊的构造,四足之间不用直牚联结,有力地增强了桌面下的空间。桌面的承重依靠四条斜牚传递给桌腿,同时也靠这四根牚把四足与桌面联结紧固。此构造颇似一个举臂擎天的巨人,故名“霸王”。霸王牚多用于半桌或条桌,也用于方凳。霸王牚的上端用销钉固定在桌面下的“穿带”上;下端用“勾挂垫榫”与腿足相连。牚子的下端榫头略向上勾翘,并且呈现前大后小的梯形,腿足的榫眼较榫头要长,榫头从榫眼下部插入,往上一推便勾挂住了,然后在下面的空隙垫塞木楔,牚子就被关住,拔不出来了。霸王牚的形状多做“双弯”,一方面便于结构“勾挂垫榫”;另一方面,双弯造型与足底的内翻马蹄遥相呼应,增强了总体构成的变化与装饰。

(清前期)黄花梨透雕群龙拱寿背板玫瑰椅,580×455×885毫米。玫瑰椅是扶手椅的一种,名称来源待考。明清时期玫瑰椅基本形态有四个特点:1、所有主要受力杆体截面皆为圆形。2、搭脑直靠背矮。3、靠背与座屉夹角为90度。4、靠背扶手下面有矮栏。这对椅子具备以上四个特点,但又在靠背、扶手以及牙板上作了大面积的透雕、浮雕纹饰。造型手法掺入了一些清代因素,使得这对椅子具有了明风清韵的特点。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物馆(家具篇)

透雕群龙拱寿背板细部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物馆(家具篇) (明)黄花梨高扶手草龙背板南官帽椅,550×476×915毫米。在明代南官帽椅类中有一种扶手倾斜度比较大的品种,如此对者,这类椅子传世的不多。这对椅子搭脑与后腿,扶手与前腿交接处都使用挖烟袋锅做法,反映出它做工工艺的讲究。靠背为打槽装板三段式做法,上段为浮雕草龙,下有亮脚,中段则选用纹理优美的板材镶嵌。座屉也抹为混圆压边线,使得整体气度非凡,雍容质朴,是一对明代南官帽椅的精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物馆(家具篇)

(明)黄花梨云盘牙子矮翘头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物馆(家具篇)

(明)黄花梨云盘牙子带托泥小翘头案,1290×406×855毫米。这类案面狭窄而小巧的桌案,是书房、琴室内陈设之物,大多是房间尺寸合着地步打造或将就木料而作的,因此尺寸比较随意。所以这类小型家具往往异彩纷呈,没有一组统一的格式,此案即是其中的一种。独板小翘头、云头牙板,腿截面长方,内方,外弧形,中间作阳线一根,俗称“一炷香”。下面方形托泥。中间双牚。用料秀气,没有多余的雕饰,反映出明代我国家具的一种简约精神。这种精神对现代家具,特别是对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现代家具影响很大。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物馆(家具篇)

(明)黄花梨透雕龙凤纹牙板带托泥小翘头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物馆(家具篇) 中为(明)黄花梨圆脚素牙子平头案,1050×654×808毫米。案与桌的区分十分严明,凡面与足平齐者为桌,面长于足者为案。这件家具是典型的平头案,但是依照北京业内的称谓,却叫“肴桌”,类似的情况还有“酒桌”。案面冰盘下沿起阳脚线,夹头榫装牙板,牙板与牙头作成“格肩”相接。这样一来,大边下的长牙板其实是两短一长三块板拼合而成的。表面无伤大雅,却节省了长型板材,化整为零。四足与两侧双牚皆为圆棍。圆柱与牙板的内外圆脚呼应,具备了和谐统一的气度。左右为(明)黄花梨草龙背板玫瑰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物馆(家具篇) 左为(明)黄花梨透雕背板圈椅,990×585×459毫米。黄花梨圈椅是传世圈椅中很有特色的一件,整体比例匀称,造型舒展大气,一般圈椅的靠背板为打槽装板或独板,板上或全素、或雕刻、或镶嵌。但这件圈椅的靠背板作法却不同于此,它介于二者之间,或者说二者兼有。靠背板两边立柱打槽,中嵌一块从上到下的独板,下有亮脚,上有团花。团花做法也很特别,是在靠背板上挖一如意头形洞,另雕一与之相应形状的蟠龙从前面嵌上去的。这种作法在传世的圈椅中也是十分少见的。

中为(明)花梨裹腿作双绦环卡子花方杌凳,507×507×466毫米。明清时代硬木裹腿做法的家具,皆是仿竹木家具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式样。座屉为硬木草席,边、抹为劈料做法,直牚裹住圆腿,牚上有双绦环卡子花。整件家具简洁而又大气,是传世黄花梨杌凳中之精品。

右为(明)黄花梨有束腰内翻马蹄长方杌凳,482×427×506毫米。高档次明清杌凳座屉大多为棕藤敷屉,也就是上层为藤屉,下层为棕屉,再下有弧形托牚。而棕绳、藤席使用期限有限,特别是在北方,天气干燥,同时北方工匠不谙编棕编藤工艺。于是改用木板上铺台湾草席,这时间应在清后期开始。这对杌凳座屉即是这一时期改的硬板草席面子。束腰硬板一木连做,牙板起阳线与腿子阳线相连,腿端马蹄内翻有力,通体简素而有品位,为明代杌凳一种典型式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物馆(家具篇)

(明)黄花梨四面齐内翻马蹄琴桌,1436×420×792毫米。这件条桌是传世明式家具中不可多得的杰作,早年曾被古斯塔夫·艾克收入《中国黄花梨家具图考》一书。其结构特点是腿子与牙条格相交,也就是先做成一具骨架,然后再与攒边的桌面结合在一起。这种做法可增强牢度,同时又因边抹和牙条重叠,而增加了体量感,避免了看面的过于单薄。这种结构只见于明式家具中,入清后极为少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物馆(家具篇)

(清)黄花梨圆直棍四出头官帽椅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物馆(家具篇)

(明)花梨素牙板圆脚大翘头案,2080×506×866毫米。四足与两侧双牚皆为圆柱,圆柱与牙板的内外圆脚呼应,翘头另做。四足下端装有“黄铜套脚”,应为后装。通长两米有余,体量之大为传世品中少有。四围做平素牙板,加大了案面的厚重感。双层圆脚牚平直竖挺,不仅加强了四腿的牢度,也避免了视觉上的单薄之感。

(清前期)黄花梨壶门靠背玫瑰椅,870×575×455毫米。在明式家具中,这是典型的玫瑰椅做法。四立柱均为“一木连做”。搭脑直接落在后退上端,靠背内安装门券口牙子,直接落在横直牚上。壶门牙板浅雕草花,造型与口沿同形一体。扶手下安装三面券口牙子,也落在横牚上。三面直

牚下均做“矮老”。座面下依然安装壶门券口牙板,落在前横牚上。扶手平出直竖。通体风格方正严明,自然流畅,是为明代玫瑰椅之典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物馆(家具篇)

壶门靠背细部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物馆(家具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